宋代黃庭堅書法“李白憶舊游詩”被認為是狂草“神品”,曾被乾隆皇帝珍藏于清宮大內(nèi),現(xiàn)流落至日本有鄰館。然而記者日前獲悉,國內(nèi)出現(xiàn)了一幅由收藏大家吳湖帆秘藏的黃庭堅書“李白憶舊游詩”,二者相似度堪稱“雙胞胎”,極可能一幅是另一幅的臨摹本。
乾隆珍藏與吳湖帆秘藏,哪一幅更可能是真跡?記者輾轉(zhuǎn)聯(lián)系到藏家G先生。在得到不透露藏家信息的承諾后,G先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采訪。
兩幅“神品”,誰是真跡誰是臨本
在G先生的收藏陳列室,他向記者展示了那幅曾讓鑒定專家感到震驚的黃庭堅《李白憶舊游詩》草書:箋條上寫著“宋黃魯直草書李白憶舊游詩真跡卷”,落款為“吳氏梅影書屋寶藏,丙戌十月畫裝,吳湖帆題簽”,并鈐有吳湖帆私印。長卷打開后,可見紙張呈青灰色,紙本縱高約40厘米,連跋文長度約15米。
桌上同時放著一本日本有鄰館所藏原大影印本,二者相比,收藏印章和題跋迥然不同,但黃庭堅書法則極為相似,粗看時幾乎每個字的大小、位置和結(jié)構(gòu)均相同,然而仔細觀察仍然可以發(fā)現(xiàn)細微不同,吳藏本行筆慢而老到,有鄰本運筆較快而流暢,那么,到底哪一幅是臨摹品?
G先生告訴記者,吳湖帆得到黃庭堅《李白憶舊游詩》后,取此卷開頭兩字“迢迢”,將書齋取名為“迢迢閣”,并請張大千作《迢迢閣圖》。與吳湖帆相熟的人告訴G先生,解放后吳氏捐出絕大部分藏品,但卻以《憶》卷是明代仿品為借口留在身邊。但病危之際,吳湖帆仍將《憶》卷帶入病房,可見其對此卷的珍視。
2003年出版的《吳湖帆文稿》根據(jù)上海圖書館所藏吳氏遺稿及書跋整理而成,書中記錄了《憶》卷的正文和題跋。G先生所藏的跋文與《文稿》完全相同,依次是明成化年間蕭文明記載自己在無錫看到此卷,稱之“妙不可當(dāng)”;天臺山人東方啟明成化八年題跋;正德年間沈周稱此卷“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圣宜焉”。王世貞稱其“翩翩幾與風(fēng)人爭勝,使懸腕中加拔山力”;清代被稱為“劉羅鍋”的劉墉寫道,“山谷本之妙,前人跋之詳焉”;鑒藏大家翁方綱在乾隆五十八年見到此卷后寫道,此卷原有明代張鐸的跋文,但遭人剪割而不見;嘉慶年間成親王永星稱此“狂怪奇變”,與自己曾收藏過的黃庭堅作品迥異;鑒藏名家梁章鉅20年間兩次題跋,稱“其奇縱處非俗手所能窺測”,并補錄了張鐸和祝枝山已被剪割的跋文;接下來就是民國時期吳湖帆、張大千和沈尹默的題跋,其中吳湖帆贊嘆此作為黃庭堅“神來之筆、入化之作”,并稱此卷自元代張氏收藏以來,數(shù)百年歷歷有據(jù),此卷流傳有序。
而有鄰本的收藏印和題跋則相對簡單,印章有“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tǒng)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和“宜子孫”等,主要是清廷內(nèi)府鑒藏印。題跋有兩個,一為沈周,一為張鐸。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兩幅《憶》卷的沈周題跋高度相似,無論哪幅是臨摹本,仿者技藝都堪稱出神入化。辨別真?zhèn)?,文字和印章均是線索
兩件作品都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辨別真?zhèn)?,就像識別“真假美猴王”,是重大的藝術(shù)話題。
有意思的是,梁章鉅在題跋中提到了疑似有鄰本的臨摹本。清道光年間,74歲的梁章鉅重見此卷,他在跋中寫道,儀征阮太傅(阮元)曾見過此卷的臨摹本,上面只有張鐸和沈周兩跋,照此分析,那可能就是現(xiàn)存日本的有鄰本。G先生告訴記者,自從得到這件藏品后,他開始研究吳藏本和有鄰本的異同,并咨詢了一些鑒定專家,得出了一些意見。
比如說用筆。著名鑒定家張珩認為,黃庭堅草書特點就是慢筆寫草書,淡墨慢筆更考驗書者的技巧和境界。有鄰本則運筆較快,而且有斷筆和重筆。仔細觀察,兩幅作品筆法有細微不同,卷首“城”字的“土”字旁,吳藏本是一筆提上去,而有鄰本則似是兩筆;“卅”字的一橫,吳藏本一筆完成,有鄰本則似有斷筆。
再如用印。吳藏本所鈐收藏鑒賞印從宋代“容齋”至明清蕭文明壓角章、東方啟明騎縫章,祝枝山、翁方綱、梁章鉅,再到吳湖帆、張大千等共有近30個,有鄰本有近10方,多為清宮內(nèi)府印。二者均蓋的印章有三方,最重要的為東方啟明印,吳藏本在跋文和騎縫處印章完全一致,而有鄰本只在騎縫處鈐東方啟明印。
還有跋文。吳藏本上,共有蕭文明、東方啟明、沈周、王世貞、劉墉、成親王永星、梁章鉅、翁方綱、吳湖帆、張大千和沈尹默的題跋。其中梁章鉅在道光年間的千字跋文中,補錄了張鐸和祝枝山的跋文,所記張跋與有鄰本基本相同。從他和翁方綱的跋文可推論出,真跡上張、祝二人跋文已被剪割,有張鐸跋文的應(yīng)為臨摹本。而兩幅均有沈周跋文,可供對比孰真孰偽。
公開全圖,請有識之士明鑒
那么,G先生這幅《憶》卷,一定就是黃庭堅真跡嗎?會不會是古代仿品,甚至是當(dāng)代高人根據(jù)資料而作的贗品呢?而記者心中還有更多的疑惑,當(dāng)年吳湖帆稱此作品是明代仿品,到底是真心話,還是出于私心不愿捐獻?假如是真跡,吳湖帆又如此鐘愛,他一定會在臨終前將其托付給家人,如此重要的文物,為何這么多年悄無聲息,卻突然之間“重出江湖”?日本有鄰館所藏為乾隆珍藏,雖然乾隆也有走眼的時候,比如當(dāng)年乾隆得兩卷《富春山居圖》,卻錯把贗品當(dāng)真跡,但皇室收藏,畢竟流傳有序,質(zhì)疑有鄰本,還需聽聽更多專家意見。單憑G先生一家之言,尚不足以令人信服。
對于會受到質(zhì)疑,G先生早有心理準備,他作出一個決定,公開所藏《憶》卷的高清圖片,通過兩幅作品的對比,讓專家和書法愛好者一起來討論真?zhèn)?,進行客觀評價。他甚至表示,如果專家有需要,也歡迎到他那里看原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