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祖 我的專業(yè)成長之路——在紹興“名師之路”成長論壇上的發(fā)言
半個月前,我接到了周一貫老師從紹興打來的電話,他給我布置了一篇命題作文——讓我在他擔綱主講的“名師之路”暑期培訓班上,為學員講一個小時的專業(yè)成長故事。接下了周老師布置的這篇命題作文,我開始了琢磨,講什么呢?一開始,我覺得這個題目太好做了,因為我的人生經歷何其豐富也;可真的要去做這篇作文,卻發(fā)現(xiàn)這個題目不怎么好做,也因為我的經歷何其豐富也。因此,這些天,我老是走神——經常陷入對往事的回憶中。妻子看我傻傻的,常常摸摸我的額角,見體溫正常,就打趣地說:想起哪件得意事了吧?呵呵,得意事不太多!感慨倒有一大框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這些感慨吧!談什么呢?談談我成長路上的四個平臺和五點感悟吧。
一、成長路上的四個平臺
第一個平臺:把根須深扎在語文的沃土上
在聽公開課的時候,我們常常羨慕大師們在課堂上的風采,感嘆于他們臻于化境的教學藝術。但事實上,光彩照人的背后,是汗水,是心血。名師們之所以有今天的高度,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根續(xù)深深地扎在語文的大地上。課堂,是老師勞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結出的果子才會香甜。所謂根深葉茂也。于永正,竇桂梅,王崧舟,薛法根等老師,無不是從一線課堂的長期實踐和探索中走出來的。
一個教師的成長,固然離不開公開課,但是最能磨煉人的,則是日復一日的家常課。因為教師的真正價值,體現(xiàn)在自己所教的學生身上!作為一個語文老師,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學生身上,正如我在《守望麥田》一文中說的,“教育是生命中一段寶貴的準備時光,而語文教育,是為學生有一生發(fā)展奠基的最好的準備,就像天鵝起飛需要助跑一樣,給學生最好的語文教育,就是為天鵝的助跑鋪開一片廣袤的土地,就是托起天鵝翅膀的那股強勁的氣流?!碧禊Z起飛的跑道在哪里?就是在我們的課堂上?;仡欁约核叩?5年的語文人生,如果說前5年,是處于懵懵懂懂的狀態(tài),只知道教著一本書,不知道為什么教這本書。這個時候,對語文的思考,僅僅停留在怎么樣把一節(jié)課上得讓學生喜歡的層面上。稍后的一段時間,開始對語文有了些膚淺的思考,我開始追問:語文能為學生做些什么?一階段的實踐與探索下來,我漸漸發(fā)現(xiàn),其實語文很簡單,它承載著“價值引領,鋪墊人生底色;習慣培養(yǎng),形成持久學力;興趣激發(fā),引入讀書殿堂”這三大功能。有了這樣的認識,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究竟我所做的哪些事,是對學生發(fā)展有幫助的;哪些事情純粹是在搞應試教育。經過解剖,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很多教學行為,的確是為了應試,而不是給孩子們最好的語文養(yǎng)料。發(fā)現(xiàn)這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是繼續(xù)這樣在應試的路上走下去,還是沖破應試教育對語文的束縛,走自己的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沒有屈從于所有指向于自己的重重壓力,用自己的改革,為孩子,送上一陣清風,抗起一片天空。我選擇了“閱讀策略發(fā)展及指導”這一課題作為改革的突破口,開始了對學生閱讀方法與策略的指導研究,探索出了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閱讀策略發(fā)展軌跡,摸索并總結了閱讀策略指導的對策。課堂上,我盡力做到不搞瑣碎的提問,不搞枯燥的練習,努力讓孩子在課堂張揚靈動的個性,閃爍創(chuàng)造的火花,響起愉快的笑聲。我始終以“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扎實、學得靈活”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盡量善待每一位學生,善待學生的每一次提問,善待學生的每一次“靈光一閃”的創(chuàng)造與感悟。課堂,應該是老師和學生幸福棲居的天堂。
近年來,我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的語文能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什么?審視今天的語文教育,功利主義依然大行其道,圍繞著分數進行教學還是很多老師工作的旨歸。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我們,常常打著素質教育的旗幟,在做著摧殘學生的傻事。細細想來,我們的老師一廂情愿地浪費了學生的多少寶貴的時光啊。也許你以為這是危言聳聽,非也!比如拿課外閱讀來說吧。閱讀本來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有人曾經對課外閱讀作了這樣一個精妙的比喻:通過讀書行為實現(xiàn)的學習,猶如在葡萄園里品嘗葡萄那樣的快樂。課外書的一頁頁,就是“葡萄園”,一行行,就是葡萄房里掛滿葡萄的“葡萄棚”,一個個詞匯,就是“葡萄”。讀書活動,就是徜徉于“葡萄園”,把一個個熟透了的“葡萄”加以品嘗的快樂。這樣享用的“葡萄”(詞匯)不久發(fā)酵,帶來恩惠:釀成香醇的“葡萄酒”(豐碩的人生)。是啊,閱讀本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墒俏覀兊恼Z文老師常常人為地把閱讀搞得面目可憎,搞得學生不喜歡閱讀。為什么呢?我們的老師,常常在孩子們閱讀興趣還沒有養(yǎng)成之前,就布置一些孩子們非常反感的事情——做讀書筆記,讓他們寫讀后感。我們當老師的都有這樣的體驗:無拘無束地讀書,是快樂的;但是寫讀后感,則是一件不那么輕松甚至是痛苦的事情。對文字有所感悟,這第一層次的閱讀;將感悟形諸文字,則是更高層次的閱讀。因此,大多數人讀課外書,是不需要寫讀后感的——除非他很有感觸。大人都不做的事情,可我們的老師卻讓10來歲的孩子去做,這不是很殘忍嗎?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讓孩子反感閱讀!一旦孩子的閱讀興趣泯滅了,那么,寫再多的讀書筆記又有何用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寫讀書筆記,是對處于閱讀興趣形成期的孩子的一種傷害!是的,絕對是一種閱讀傷害。再比如,讓學生摘錄好詞好句,讓低年級的孩子每天背誦那些辭藻華麗的所謂“好詞好句”,都是在傷害語文——使得學生從小小養(yǎng)成華麗浮躁的文風,讓孩子對語文越來越討厭!那么,為什么我們的老師熱衷于做這樣一些讓孩子討厭語文的事情呢?原因只有一個——為了應試。為了應試,我們的老師,居然成了學生語文學習路上的障礙設置者。由此,我經常想,我們的語文,能做些對孩子終生有益的事情嗎?我們的眼光,能看得遠一點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能教他六年,想他十六年,看他六十年嗎?“生態(tài)語文”就是我在這樣的思考背景下冒出來的。“生態(tài)語文”順應學生心智發(fā)展特點,順應學生的個性特點,引領學生快樂地學語文,為學生一生的成功發(fā)展奠基,教給學生終生有益的東西。生態(tài)語文,不被考試蒙蔽雙眼,它關注的核心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它是拯救“功利語文”的一劑良藥。有了這樣的思考,我便將一些基本的設想落實于教學實踐當中:開設“三級立體圖書銀行”,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和遠方農村某小學同年級某個班級,結成友誼班,開展通信作文;進行古詩文頌讀考級,鼓勵孩子們積淀最優(yōu)秀的文化經典。
將根深扎在語文的沃土上,語文的花朵才會開得艷麗多姿。
第二個平臺:讀書,讓精神世界更加豐盈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有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如果說課堂是老師的根,那么,教學理念則是一個老師的魂。教學理念怎么樣形成,一靠實踐中提煉而成,二靠閱讀積淀與揚棄。教師的閱讀視野,直接決定了其理論高度與厚度。因此,一個有所作為的教師,必須要重視閱讀。對我來說,古典文學和哲學修養(yǎng)的不足,決定了我要以為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取。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過“讓讀書成為我的生活,必須成為我的生活,我們不要為校長讀,不要為新課程讀,不要為學生讀,而為你自己!只要你心靜,有一雙慧眼,真正地讀書,內化成我們內在的東西?!弊x書,是一個人最好的精神化妝。
我在讀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基本上沒有看過多少課外書,因此我常常說自己“先天不足”。后來,由于受我初中的陳老師的影響,我漸漸地愛上了看書。讀師范三年,我業(yè)余時間基本上是在圖書室和閱覽室里度過的。有些名著也總是一知半解地讀了好多。工作了,我基本上每天讀兩小時的書,暑假往往是我讀書的大好時光,只要有書,我就可以度過漫長的兩個月的時間。我枕邊總放著幾本鐘愛的書,睡覺前總要看一會書才能入睡。書香伴我入眠,書香常常溶入我的夢鄉(xiāng)。
我讀得比較多的是哪些書呢?
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名作欣賞》雜志進入了我的閱讀視野,我一開始就對她愛不釋手,至今是我一直深愛的閱讀欣賞類雜志。因為當時,對于像我這樣很少聽到、看到名師講學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一路讀下來,潛移默化地提高了我閱讀和欣賞的品位和水平,我也會試著從時代背景、思想內容、表現(xiàn)形式、風格特色等幾方面去品味、咀嚼、揣摩所讀的文章。這些文章中關于古典文學的欣賞比較艱深,我常常是捧著啃呀啃,一遍不能理解,就讀兩遍、三遍。漸漸地,我走上了閱讀欣賞的快車道?!?br>
我也曾下氣力啃過文學名著。大約是1995年暑假,我聽華東師大葉瀾老師的演講,我被她豐富的學識和澎湃的激情所感染,葉教授鼓勵我們年輕教師要多看書,打好人文的底蘊。聽了她的報告,我一下子覺得自己特別渺小,葉教授在我心中有高山仰止之感。我暗暗下決心要研讀文學名著。
于是我先從古典名著入手,尤其是《紅樓夢》我讀了多遍,每看一次總有收獲。記得有一年刮臺風的時候,我正躲在家里讀起《紅樓夢》,正當我讀得入神之時,突然斷了電,我就點上蠟燭繼續(xù)讀。真的,那時的我確實讀書讀得癡迷了。
后來我的興趣逐漸轉移到了外國文學。和中國小說相比,我更喜歡外國文學。我讀莎士比亞,也讀荷馬,我讀大仲馬,我也讀小仲馬。他們的小說、詩歌讓我深深著迷。后來,我喜歡上了俄國的妥斯陀耶夫斯基,找來了他的所有小說《罪與罰》、《白癡》、《群魔》、《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瑪拉卡左夫兄弟》、《死屋手記》。整整花了一年的業(yè)余時間鉆研他,越讀越癡迷。我至今以為《拉卡瑪左夫兄弟》是世界上最壯麗的小說。在外國文學名著中,我喜歡的還有《呼嘯山莊》、《傲慢與偏見》、《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等。而對有些評價很高但是自己沒有感覺的,我是不太迷信的。好幾次打開列夫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我都望而卻步,并不是它太長,《追憶似水年華》比它長多了,但是我很喜歡。我也一直認為,沒有讀過普魯斯特的人,是沒有欣賞到世界上最優(yōu)美最細膩的文字?!蹲窇浰扑耆A》的確值得我們花兩年時間好好靜心品讀,只要你要耐心地毫不浮躁地讀了進去,你會覺得妙不可言,真的——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
最近幾年,我喜歡讀散文,余秋雨、余光中、張承志和李國文的讀得比較多。
但是遺憾的是,真正教育教學類的書,我反而讀得不多——這是我的硬傷。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讀了不少遍了,那集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于一身的充滿智慧的書,每讀一遍總有新的感悟,真是百讀不厭!而其他教育教學理論,我看得不是很多,從孔子的《論語》到朱子的論著,從陶行知的平民教育到葉圣陶的語文教學,我只是略有涉獵。最為薄弱的是課程論和哲學著作。這方面的書,我看得比較少,以至于自己感覺在處理教材的時候,還不能從深層次上把握文本的內涵,思考問題的視野還不夠開闊,這是今后要花力氣彌補的。
我一直有這樣的想法,飽讀詩書的人,不一定能成為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但是要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語文教師,必須要多讀書。
第三個平臺:穿越爭議的黑色森林
先來做個調查:在座的老師,有幾位知道“人教論壇”?有幾個知道“教育在線”?有多少老師在網絡上發(fā)過帖子?從現(xiàn)場調查來看,我發(fā)現(xiàn)大家對語文教學的專業(yè)網站接觸得還比較少,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我想,對于我來說,2004年最大的一件事情,不是調離溫嶺,而是和語文教學的專業(yè)網站親密接觸。
第一次與“人教小語論壇”匆匆邂逅,是為了尋找王崧舟老師的《一夜的工作》課堂實錄。在人教論壇找到了課堂實錄,我發(fā)現(xiàn)這里的世界很精彩,便注冊了一個網名——“溫嶺祖慶”,這一注冊,也拉開了我與“小語論壇”戀愛的序幕。
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就開始如饑似渴地讀帖子。后來,我讀了“貝殼的淚”老師的《課堂實錄大薈萃》,看到其中有和我一起上過課的孫雙金、薛法根等老師的精彩實錄,于是我未加多想,把自己剛剛在杭州上的《詹天佑》實錄粘了上去。
后來收到了“觀棋不語”的短信,說是準備將我的《詹天佑》轉到“教育在線”。之后,就是關于《詹天佑》的長達一個多月的爭論。后來,《詹天佑》爭論逐漸淡下去了,我漸漸喜歡上了這里濃郁的學術氛圍,開始發(fā)出了自己的主帖。
在小語論壇最值得懷念的時光是和大家一起暢所欲言討論問題的時候。大家紛紛就某個話題展開爭論,這個時候,往往是收獲最多的。受到大家的感染,初出茅廬的我也會勇敢地跳進去,談些自己的想法。以至于后來犯了辯癮,隔三岔五地和人辯上幾句。后來,我連續(xù)發(fā)了三個話題,挑起了紛飛的“戰(zhàn)火”,一時間唇槍舌戰(zhàn),劍氣森森。當然我們并沒有因為辯論而傷了和氣,反而不辯不相識,特別是在和冰雁、嚴文、論語、笨鴨子等的辯論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參與辯論的那段時間,我一直以為是我在人教收獲最多的。當然,關于辯論,我也有心態(tài)不當的時候,記得8月份,我的《登山》一課再度引發(fā)爭議。爭議是我自己主動挑起的,我將課堂實錄帖在人教和教育在線后,引起了鐵皮鼓和看云的注意,鐵皮鼓更是將課批得體無完膚。當時,我真的有些不服氣,于是在人教搞了個“火線征兵”,讓人教的網友幫我去對付對方,以致于有些網友為了幫我而言辭過激,弄得鐵皮鼓和看云再也不參與發(fā)言。其實,我將實錄發(fā)上去,不就是想聽聽大家的聲音嗎?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行為,主動在人教另開一帖,請大家繼續(xù)討論。后來教育在線的老專家王小春老師就《登山》一課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我細讀了王老師的發(fā)言,很認真地回答了他的質疑,雙方你來我往,交流了三個回合。與王老師的對話,我是很真誠也是很認真的,收獲也是很多的——后來我和網友曾阿牛一起整理了一個反思的東西《意義,在于爭議》(刊發(fā)于四川《教育科學論壇》)。是的,爭議的意義,在于爭議的本身,如果一旦我們陷于自我滿足自我陶醉之中,任何聲音都會覺得逆耳,這個時候,人也就失去了繼續(xù)進步的可能。感謝論壇,讓我能坦然地面對不同的聲音,讓我在前行的路上收獲思索的快樂。
也許是天道酬勤,也許是各位斑竹對我如此癡迷的“同情”與厚愛吧,我的好多帖子被他們嘉獎為“精華”?,F(xiàn)在看來“精華”純粹是虛擬的獎勵,但是就是這小小的獎勵,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地發(fā)帖子,乃至于后來不知天高地厚地寫起“自傳”來?,F(xiàn)在回想起來,這“自傳”,的確有自我宣傳的味道,我只是羅列了教書生涯中的值得記憶的點點滴滴,更多的成長經歷,沒有從思想的高度去概括,也因此有個網友說“比較無聊”。是無聊也好,是宣傳也好,畢竟成為過去時態(tài),我不想也沒有必要去編輯修改這些文字。就讓這些我曾經激情敲打也許有些幼稚的文字,留駐我上網之初的純情與對論壇的癡愛吧。我想,每個人來過論壇的人,都會對有那么一份美麗的回憶的。
調到杭州后,我在教育在線我以“萬壑松”的網名開辟了個人的隨筆專欄《不是蘆葦,無風也思索》,開始了新的耕耘,上小語論壇的時間相對少了。當然,我也時時“潛水”關注,碰到有所感觸的帖子也簡單回復。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了個博客,居然成為我們學校第一個擁有博客的老師,同事們還戲稱我引領潮流呢:)
關于論壇,我始終覺得是我人生的個轉折點,它開闊了我的眼界,結識了許多真誠的朋友——貝殼的淚、我愛語文、落地麥、曾阿牛、清風荷韻、民一、阿遠等一大批有思想的老師,使得我的語文教學觀念發(fā)生了“靜悄悄的革命”。是的,是論壇使我逐漸走出了狹小的天地。論壇還帶給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04年下半年至今,我在《教師之友》、《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等各類雜志上發(fā)表了15篇論文和隨筆——這些文字都是在論壇發(fā)帖的基礎上整理的。
當然,對于上網,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注冊以來,我在論壇上度過了太多太多的時間,這些時間,有時的確是在思考問題,但更多的時間是在白忙乎,有些帖子和隨筆沒有多大思考的價值,純粹是為了發(fā)帖而發(fā)帖。在網絡上泡的時間多了,靜心讀書思索的時間肯定少了——論壇,有時也讓人浮躁。曾經有好幾次,我信誓旦旦地給自己定下個規(guī)矩,每周上網不超過3小時,但是每當面對網絡,便情不自禁地忘了自己的誓言。仔細盤點自己,這大半年潛心所讀的書,真的不多。網絡上的東西的確是比較快捷,但是有些文字也許只需要瀏覽就行了。真正提高自己,還得讀更多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書籍。上網和閱讀應該是每一個教師提高自我的兩翼,不可偏廢。上網時間過多,還有一個弊病,就是和身邊的朋友以及家人之間的溝通少了,有時候甚至嚴重影響自己的睡眠。
理性地上網,處理好紙質閱讀和網絡閱讀之間的關系,應當是每個老師都應該踐行的課題。
第四個平臺:用鍵盤留駐美麗人生
教師是否愿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標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yè)追求、探索、提升都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應該成為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我最欣賞教育在線網友的簽名:人生就是戲,每天都在現(xiàn)場直播!反思可以讓我們把明天的直播做得更好,少一些遺憾,多一些美麗!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在第一線教師培訓會上,針對自己的不足和未來展望寫下的10條反思,我覺得很有意思:現(xiàn)摘錄下來與大家共享:1.激情不老;2.讀書一生;3.寧靜致遠;4.以寫促思;5.慎獨養(yǎng)身;6.伸展個性;7.愛在細節(jié);8.海納百川;9.合作同進;10.海星角色。作為一個在全國有著廣泛影響力的特級教師,竇老師正憑借著用自己的不斷反思,一次又一次躍上了語文教學的新高度。教育事業(yè)和其他行業(yè)不一樣,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人是變數最大的、最活躍的因素,過去成功的經驗,在不同的教育對象面前不一定同樣會成功。因此,我們必須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讓自己的教學永遠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jié)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作為日常的教學,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這節(jié)課,我投入激情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jié)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jié)是什么?這節(jié)課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如果重新來教這節(jié)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進?反思的深度,決定著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钴S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竇桂梅的《秋天的懷念》開篇,九易其稿,王崧舟的《二泉印月》、《只有一個地球》三個版本截然不同;靳家彥的《陶罐和鐵罐》,常上常新,都得益于他們的高超的反思能力。大師們對課的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也一直激勵著我要做個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人。因此,對于自己的所上的課,尤其是公開課,我總進行認真的反思。去年10月到現(xiàn)在,我的想象作文《亞馬遜河河探險記》先后變了四次臉。變臉,就是反思的軌跡。我曾寫了篇隨筆性的文字《難忘生命中的那條河》記錄了反思的全過程(此文發(fā)表于《四川教育》2005年7、8合刊)。
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除了反思教學,還可以反思為人處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東西。同時,要邊反思,邊記錄,用鍵盤留下文字,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提供鮮活的案例。這幾年,學術界比較倡導“敘事研究”,所謂的敘事研究,我想,說簡單點,也就是將教育教學中的故事和體會記錄下來,我們日常的反思錄,就是最好的敘事研究的樣本。
用鍵盤敲下自己的反思吧,我們的人生會因此更美麗。
二、教育生涯中的五點感悟
回首十五年所走過的風雨教學路,感慨頗多?,F(xiàn)將感觸最深的幾點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第一:我選擇我無悔
我曾經兩次出走——離開本可以繼續(xù)留下來工作的地方。1989年,我被分配到艱苦的海島工作,奮斗了四年以后,憑自己的實力,跳出了海島,來到了家鄉(xiāng)附近的一所學校。工作兩年后,于95年和自己的女友(現(xiàn)在的妻子)一起調到了城關某校。在這所學校待了4年,發(fā)現(xiàn)這里的土壤不是很適合自己的發(fā)展,因而選擇了離開,跳到了另一所更大的學校,擔任教科室主任。這次出走,可以說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折。因為我在教學上的成業(yè)績大多是在出走后取得的。如果說第一次出走,讓人覺得意料之中。但是99年第二次主動出走,卻讓很多人大跌眼睛??梢哉f,經過5年的努力,我在該校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校長器重,同事融洽,事業(yè)達到新高度,可以說前景無限美好。但是,我還是選擇了離開——背上行囊,走向遠方!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的語文和語文的理想,我必須到更大的人生舞臺上歷練自己!
曾經告誡自己,選擇離開,就要有勇氣承擔離開的寂寞。在小縣城過慣了滋潤的日子,來到大都市,一開始真的有些不適應。每當夜深人靜,淹沒在茫茫人海中的失重感經常困擾著我。好在我一次次地調整心態(tài),不到半年,就基本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F(xiàn)在回頭看看,到杭州的一年,事實上是自己在教學上收獲最多的一年。有了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對教學有了新的思考,不斷有屬于自己的文字見諸雜志;因為在王崧舟老師的身邊,和他一起外出上課的機會也較以前大大增加,在他身邊,也能學到很多很多。下學期,我將重操舊業(yè)——負責教科處的日常工作。一切,都走上了良性發(fā)展的軌道。
慎重地“出走”,但不要后悔。這是我想告訴諸位的深刻人生體驗。當你覺得在原來的單位沒有多大的發(fā)展的時候,而你又有足夠的自信選擇未來,那么,你就勇敢地走出來。出走,歸根結底是對自己的最大挑戰(zhàn)。出走之前,要對出走后的局面做充分估計;出走以后,要一往無前,耐得住寂寞。不能用出走威脅領導,更不能用“假出走”來獲得提拔。這是下下之策,要牢記“缺了誰地球照樣轉!”的永恒真理。始終牢記,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自己!我想真實地活著!精彩地活著!
第二:只坐一把椅子
“人往高處走”,如果有更好的又賺錢又輕松而且自己喜歡做的工作,幾乎每個人都會選擇跳槽。在座的好多老師也許在還沒有走上教師崗位時候,就已經想到了跳槽。而且,也許一直在默默努力,但成功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我想,如果我們在35歲以前還沒有跳出教師隊伍的話,那么我們就必須將這一職業(yè)視為終身職業(yè)。在跳出去之前,你必須要將目前坐著的這把椅子坐好!不要老想著做不平凡的事,其實,人生哪有那么多不平凡的事情?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們不要在年青的時候目標游離不定和搖擺,更不能在不得志的感嘆中消耗掉最金貴的青春年華,及至過了浮躁的歲月,人安靜下來了,卻再也沒有了青春的活力,再也沒有了奮斗的激情。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羅帝年輕時讀過師范,畢業(yè)時他問父親我該干什么?父親告訴他,如當教師,就好好當,不要做歌唱家的夢;若是想當歌唱家,那么你就去做歌唱家的夢,不要在兩把椅子中間彷徨!他選擇了當歌唱家,經過七年練習,終于第一次登臺演出;又經過7年的艱苦奮斗,他終于在各大都會演出,成了著名的歌唱家。日本郵政大臣野田圣子,曾經做過洗廁所的工作。她說,就是洗廁所,也要洗得最好!
每一種工作都是學習的機會,每一個崗位都重要。不管未來怎樣變遷,坐定目前那把叫語文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當你心無旁騖地工作時,工作的樂趣離你也就不遠了,機會和賞識也就離你不遠了,人生的精彩也就離你不遠了。
讓我們牢記這樣的話:“我不停地向大海拋灑著,因為我相信,總有一粒砂,會被那只貝殼珍藏?!?br>
第三:適度追求名利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從來未曾想過出名的老師成不了好老師。沒有人在年輕的時候真的能做到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那是失落者的失落之言。一個教師,年輕的時候,要有強烈的成功欲望。不要以為自己底子不好,成不了優(yōu)秀教師。其實這觀點是錯誤的。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就85%居功于他對待事業(yè)的態(tài)度。“一個人的工作態(tài)度就是代表他這個人”,積極的態(tài)度就有積極的富有生命意義的人生,消極的態(tài)度只能收獲庸庸碌碌的人生。
有一個年輕人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成功?蘇格拉底約年輕人第二天來河邊見他。年輕人如約而來,蘇格拉底不容分說將他推到河里,直到奄奄一息才拉起來,蘇格拉底問年輕人:“這個時候最需要什么?“年輕人深深吸了口氣,答曰:“空氣!”蘇格拉底說:“對!這就是成功的秘密。當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像剛才需要水那樣強烈的時候,你就會成功!”
是啊,我們的很多老師,終生碌碌無為,是因為他沒有這樣成功的強烈愿望,或者有了這樣的愿望但是沒有堅守的意志。因此,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堅守自己的意志和方向。
渴望成功,并不是說要對名利過分的追求.一切順其自然,就像徐志摩說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比松罾硐氲淖藙?,應該是向外求得事業(yè)的發(fā)展,向內提升精神疆域。誠如李叔同說的“無事澄然,遇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那么,我們就能正確地面對名利了。
一個人一心想著滿足于追求外在的東西,正是自己內心貧瘠的表現(xiàn)。
第四:細節(jié)決定成敗
人生是由無數個細節(jié)串成的鏈條。不注重細節(jié)的打磨,就不可能達到人生的高度。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也往往做不好大事。細節(jié)有時候往往決定成敗。
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尤其要重視公開課的每一個細節(jié)。記得95年,我參加臺州市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就是因為獵狗帖圖屢次掉下來,而與第一名失之交臂(第一名選送參加省里的比賽);我也曾經因為在一次全國性的公開課上,差點因為課件的原因而導致課無法上下去。把每一個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估計足,把每一個細小的地方都考慮周到,課,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否則,就可能功虧一簣。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抓住課堂的每個細節(jié),將課堂偶發(fā)事件,當作教育的資源加以利用,使得我們的課堂如一泓活水,精彩紛呈。
我們還應該注重職場生態(tài),注意與人交往的細節(jié),做一個受人歡迎的同事和老師。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舉手,一投足,足以顯示一個人的品格與風范。
第五點:做個陽光老師
美國某出版社搞了一個教師形象大調查,將所能找到的小說中關于教師的形象描述,進行歸類,最后將教師描述成:女教師臉色憔悴,急需要美容,衣服大多穿的比較保守。男教師普遍比較瘦削,西裝掛在衣服消瘦的身軀上,舉止猥瑣,在小區(qū)里是隱士,在課堂上是霸權主義者。這是西方教師的形象,在咱們中國,優(yōu)秀教師的形象是怎么樣的呢?大多數被當做楷模宣傳的,不是病得快不行了,就是家庭發(fā)生了重大的變故。似乎不病,就不是好老師。其實,這是個偏見。我一直以為,一個真正的好老師,是自己快樂健康地學習工作,帶領學生也快樂健康地成長。老師,要成為追求瀟灑人生的典范。那么怎么樣做個陽光的教師呢?
1、堅持喜新厭舊,讓自己的心跳與世界同步。
這世界變化得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你昨天也許才將WINDOWS 98操作熟練,而別人今天使用的卻是WINDOWS XP。再說,人天生是喜新厭舊的高級動物。所以,我們要敢于否定自己,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才能適應這個只有變化是永恒不變的社會, 才能吸引學生和家長挑剔的目光。喜新厭舊,就要經常閱讀報刊、閱讀網絡,這樣能夠讓你對世界保持一種新鮮感。同時,我們也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品味,強化自己的人格魅力,從而在教學中影響我們的學生。
這個世界,除了出土文物、朋友和自己的老婆不適宜喜新厭舊,其它的都是越新越好。
2、準備一只丟棄煩惱的垃圾桶,在自己的心里撒滿陽光。
一個稍稍負責任的老師,每天都面臨著很多煩惱。學生用他的無知與偏執(zhí)讓你生氣,家長因對孩子的偏愛與袒護讓你動氣,領導因對你的誤解和不公讓你慪氣,而自己有時也無端地低著腦袋生自己的悶氣,這些氣爭先恐后地匯集到你身上,就成了一堆惡氣。氣生了不少,但問題沒解決不了。所以,我們得學會原諒,學會寬容,學一學彌勒佛“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彪S時準備把煩惱丟到垃圾桶里,努力做個快樂陽光的老師,這是永葆青春的秘訣。
3、經常摸摸學生的腦袋,將陽光灑進學生的心里。
我們不一定打心眼里愛自己學生,但既然從事了這一職業(yè),就應承擔我們相應的責任,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而且,不要將關注僅僅停留在意識里、口頭上,而應讓學生摸得著,感覺得到。拾起學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學生的提問,常與學生個別談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聲問候,哪怕摸一摸學生的腦袋,這些都是能讓學生摸得著的關注。親切地摸一摸學生的腦袋,對學生微笑,我們,就能把陽光灑進學生心里!
4、讓語言充滿魅力,把味精帶進課堂。
幽默是生活的潤滑劑,幽默更是課堂的味精,因為誰都不希望自己面前站著一個整天板著面孔的人,學生更是如此。掌握一點幽默的藝術,既放松學生的心情,同時也讓學生走近了你。但幽默應止于譏諷,因為譏諷會傷害一部分學生,同時幽默也應止于無聊的調笑,因為這樣會導致學生“樂”而不學。
5、心中備有一本英雄譜,讓生活陽光燦爛。
如果真的決定將教書作為終身職業(yè),那么我建議大家在平凡的日子里學一學武俠小說中的人物:練習教學本領,要象郭靖那樣持之以恒;學習文化知識,要象黃藥師那樣兼收并蓄;對待突發(fā)事件,要象黃蓉那樣隨機應變;對待教學藝術,要象楊過那樣癡心不改;面對大千世界,要象老玩童那樣童心未泯;面對權術與名利,要象令狐沖那樣淡然處置,而不要象岳不群那樣處心積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