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罪惡與救贖
辛泊平
無罪的懲罰,沒有懲罰的罪惡。世界正是有了這兩種有悖公正的存在,才讓人憤怒、掙扎與奮斗??傊钱a(chǎn)生激情和力量,當然也會衍生新的罪惡。大同的理想在行動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位用筆直抵靈魂的天才大師,在清醒與癲狂的交鋒中參透了地獄和天堂的秘密,也就是心靈的秘密。《罪與罰》不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他還有《卡拉瑪佐夫兄弟》那樣更厚重、更深邃的不朽之作——但同樣讓人欲罷不能、心驚肉跳。不止一次讀過,但每次讀,那種震撼都不會因為熟悉而削弱。同樣是與關(guān)懷有關(guān),但不同于老托爾斯泰式的優(yōu)雅。一本可以隨時遭遇心靈戰(zhàn)爭的書。
罪源于善良、親情和更高意義上的公正訴求。罪不僅僅是拉斯科爾尼科夫舉起斧頭,讓那個罪惡的老太婆倒在血泊里,更在于心靈自覺的審判和懲罰。法官是未曾泯滅的良知,以生命的存在為最高法則。法官是自己。也正因如此,這個罪人讓人同情,這個殺人犯最終得到了救贖。拉斯科爾尼科夫,完全可以有另外一條避開折磨的道路,那就需要他完全認同那個“超人哲學”——一個生命有權(quán)結(jié)束另一個生命。而且要不折不扣地去履踐。那樣,拉斯科爾尼科夫就會活的像個“老爺”。老爺們覺得這是再自然不過的法則,老爺們優(yōu)雅地犯罪?!叭怯保慷嘟怯??來自不同風口的刀切割那個貧窮、善良的大學生。他最終病了。但病得越厲害,就越有痊愈的可能。因為,此時,病是不病的征兆。無論何時,心安理得都是病的一種,而懺悔則是一種美德。焦慮是罪惡的根源,寧靜是福。
從某種意義上說,備受侮辱與欺凌的索非亞是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圣母。不潔的純潔。莫泊桑筆下的羊脂球,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哈代筆下的苔絲。這種潔凈讓人揪心,讓人憐憫,但又讓人仰視。索非亞是苦難的化身,又是超越苦難的象征。甚至可以說索非亞在享受苦難。因為,她心中有不滅的愛。在苦難中,她的心中依然飽含了對世界苦難的同情與悲憫。享受苦難只有耶穌能夠做到,舊約里的上帝做不到。那個上帝是暴烈的“父”,他心胸狹窄,經(jīng)常報復他不聽話的子民。他的生命是力量。他活在厚厚的法典里、森嚴的儀式里。而耶穌卻被他要拯救的子民釘上了十字架。歷史上最大的罪惡。一個偉大的故事。索非亞沒有自己,她是捐軀者、傾聽者,是復活者、拯救者。享受苦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心中的宗教。這種宗教可以培育圣徒,但注定培養(yǎng)不出戰(zhàn)士。而面對苦難與不公正,圣徒只會犧牲在烈火中,而戰(zhàn)士則有可能砸碎手腳上的鎖鏈。但最后的紀念碑上會刻下誰的名字,恐怕只有上帝一人知道。上帝相信石頭,耶穌活在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