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中的被攝場景范圍、影像框架范圍及畫面清晰范圍分別稱之為“景物”、“景別”及“景深”,合稱為“三景”。
“三景”在攝影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特點和造型作用,弄清它們各自的內涵與外延、功能與應用及其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有助于提高攝影的技術水平和藝術素養(yǎng)。
一、“景物”的范疇及其造型特點“景物”包括景和物,是被攝場景和被攝物體的統(tǒng)稱,是攝影面臨的第一個要素。用一雙慧眼選擇景物、取舍景物、構建景物,將體現(xiàn)一個攝影師的業(yè)務素質。從構成特性上,景物由主體、陪體、前景、后景及環(huán)境等構成元素協(xié)調組成,不同的構成元素具有不同的定位關系和功能特征。
主體是畫面所要表現(xiàn)的主要對象,用于承載主題;陪體是與主體有緊密聯(lián)系、構成特定關系的對象,用于烘托主體;前景是位于主體之前的人與物,用于裝飾畫面;后景是位于主體之后的人與物,有時與背景融合在一起,用于加強透視;環(huán)境是主體周圍的人、物、景,包括前景、后景及背景。
從造型形式上,景物以光線、色彩、影調、形狀及線條等形式元素合理造型,不同的形式元素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特點和運用要求。光線是攝影的基礎和靈魂,畫面造型,光線先行;色彩用于描繪現(xiàn)實世界和揭示內心心理,每種色彩都蘊含著一定的感情傾向;影調是影像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明暗層次和對比關系,用于渲染情緒和均衡畫面;形狀是最先引起人注意的外在元素,畫面中的任何物體都有能夠辨認的形狀;線條是畫面中的明暗分界線和形象連接線,有粗細、曲直及虛實之分,其造型各不同。完美的攝影技藝表現(xiàn),可以讓被攝人物.景物體具有無限的、永恒的視覺美感和造型意義。
借助于畫面的框架關系,可以實現(xiàn)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的表現(xiàn)功能,是場面調度和攝影的內在依據和外在表現(xiàn)。
二、“景別”的界定及其劃分標準景別是被攝物體和畫面形象在框架結構中所呈現(xiàn)的范圍和大小,具有結構畫面、引導視線、框選空間、形成節(jié)奏等造型功能。景別的變化帶來的是視點的變化,滿足不同視距、不同視角下被攝人物.景物的完美表現(xiàn),使畫面內容表達、主題訴求和信息傳遞有不同的側重和各自的意蘊。景別以鏡頭所涵蓋的面積多少和被攝物體在畫面中所占的大小作為劃分標準,一般以成年人的身高作為依據。不同的景別可以通過焦距的變化或者攝距的變化兩種方式實現(xiàn)。景別不同,表現(xiàn)內容和功用均不相同。
遠景是表現(xiàn)廣闊空間或開闊場景的畫面,以氣勢取勝,即“遠取其勢”。用以表現(xiàn)地理環(huán)境、自然風貌及開闊的空間等;全景是表現(xiàn)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體場景面貌的畫面,以氣氛取勝,是集納造型元素最多的景別,可以完整地表現(xiàn)人物的形體;中景是表現(xiàn)人物膝蓋以上部分或場景局部的畫面,以形態(tài)取勝,能完整地表現(xiàn)人物精神面貌,是用得比較多的一種景別;近景是表現(xiàn)人物胸部以上部分或物體局部的畫面,以表情取勝,擅長于表現(xiàn)人物的面部神態(tài)、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寫,是表現(xiàn)成年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某些被攝對象細部的畫面,以神情取勝,常用來從細微之處揭示被攝對象的內部特征及本質內容。
三、“景深”的內涵及其控制因素景深是指在影像上表現(xiàn)出來的聚焦點前后被攝場景的清晰范圍。一般來說,只有處于聚焦點上的景物,其成像才是最清晰的,而在聚焦點前后一段距離內的景物,其影像都是較為清晰的,這樣一個臨界范圍就是景深。景深在攝影中具有控制焦點、突出主體、深化主題、營造意境、美化畫面、增強透視等功能。不同的景深效果導致了不同的影像美感和時空理念。影響景深大小的有三大要素,即光圈大小、焦距長短、攝距遠近,其影響程度由強到弱,且只有保證其他兩個因素不變的前提下,第三個因素的影響規(guī)律才能成立。
光圈是對景深影響最為明顯的因素,光圈大小與景深成反比,即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焦距長短與景深成反比,即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反之,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攝距遠近與景深成正比,即攝距越遠,景深越大,反之,攝距越近,景深越小。據此,我們就可以通過大光圈、長焦距、近攝距來實現(xiàn)小景深效果,比如花卉攝影等;通過小光圈、短焦距、遠攝距來實現(xiàn)大景深效果,比如集體攝影等。另外,景深以聚焦點為界,可以分為前景深和后景深,前景深總是小于后景深,一般認為,前景深占景深的1/ 3 ,后景深占景深的2/ 3 ,這就是所謂的景深1/ 3 原則。
景深是攝影中聚焦、跟焦、移焦及虛焦等調焦方式的原理所在和根本依據,也是凈化背景、產生虛實及使畫面更有活力、鏡頭更有寓意的造型手段和構圖要素。四、“三景”的應用及其辯證關系“三景”在理論表述中,既有各自不同的特質,又有相互之間的關聯(lián);在實際應用中,既有技術操作的參與,又有藝術創(chuàng)作的滲入。
1. 范圍上的關聯(lián)為了捋順“三景”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可以借助“范圍”這個詞,對景物、景別及景深各自的含義做一個變通性的處理和等效性的闡述。實際上,范圍是“三景”的共同特質,即景物就是被攝場景的范圍,無論被攝場景有多寬廣、有多復雜,總是有一定的范圍,被攝物體則包含其中;景別就是影像框架的范圍,是被框選后的景物范圍;景深就是畫面清晰的范圍,是被技術化后的景別范圍。由此可以看出,景物范圍大于或等于景別范圍,而景別范圍又大于或等于景深范圍。實際拍攝中,拍攝者首先面對的是景物范圍,然后根據表現(xiàn)需求,對景物范圍進行框架取舍,從而形成景別范圍,接著根據造型意圖,對已確定的景別范圍又進行虛實界定,最后形成景深范圍。所以,一般意義上,景物是造型的前提,景別是造型的過程,景深是造型的目,三者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次縮減,最終形成一個主體突出、主題深刻、意境悠遠、酣暢無窮的畫面。
2. 視角上的關聯(lián)從視角的層面來說,景物是自然視角的產物,它又依賴于人的視角,人的視野很寬泛,卻總是有一定的范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景別是鏡頭視角的產物,依賴于鏡頭的特性,通過改變拍攝距離或者調整鏡頭焦距,可以形成不同的畫面環(huán)境范圍和被攝主體大小。
3. 技藝上的關聯(lián)從景物到景別再到景深,人的參與性逐漸減弱,而技術的介入性卻越來越高。景物是人在自然中看到的場景范圍,它受到自然的呈現(xiàn)力和人的觀察力的制約;景別是拍攝者通過相機看到的景物范圍,它受到鏡頭的優(yōu)劣和攝距的遠近的制約;景深則是人通過改變拍攝參數而實現(xiàn)的景物范圍,它受到諸多技術因素的制約。
在“三景”范圍的實施中,人的選擇性是主動的、立體的、綜合的,而鏡頭的選擇性是被動的、平面的、單一的。人可以實現(xiàn)注意力的有意集中和隨需轉移,卻不能實現(xiàn)場景范圍的縮減和虛實關系的變換;鏡頭可以實現(xiàn)主體大小的變化和提供清晰范圍的控制,卻不能實現(xiàn)興趣點的靈活調節(jié)和綜合掌控。只有人機互動、人機互補,才能實現(xiàn)最初的拍攝意圖和最終的造型目的。另外,鏡頭除了具有記錄再現(xiàn)功能外,還有延伸視野的功能。
對于人眼看不見、看不全、看不清等場景和過程,優(yōu)質的光學鏡頭卻可以完美地實現(xiàn)。在實際應用中,不可一概而論,僵化絕對。利用鏡頭的特性可以實現(xiàn)技術的再現(xiàn),利用人的創(chuàng)新可以實現(xiàn)藝術的表現(xiàn)。
只有技藝并舉,博采眾長,才能實現(xiàn)功能的最大化和畫面的最優(yōu)化。梳理景物、景別及景深之間的辯證關系,只是為了便于創(chuàng)新應用,而不是進行文字游戲“, 三景”雖相互關聯(lián),卻各具特色;雖各具優(yōu)勢,卻易于融通。在關聯(lián)中彰顯特色,在融通中挖掘優(yōu)勢,才是我們的應用之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