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url=javascript:;]景深[/url]?
這是一個[url=javascript:;]
攝影[/url]術語,當某一物體聚焦清晰時,從該物體前面的某一段[url=javascript:;]距離[/url]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離內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當清晰的。成像相當清晰的這段從前到后的距離就叫做景深。
說得通俗一點,景深就是[url=javascript:;]照片[/url]上圖像前后的清晰范圍。
我們知道,在精確調焦的主體前后,還會有一段相對比較清晰的范圍。比如[url=javascript:;]拍攝[/url]時向某[url=javascript:;]人物[/url]對焦,那么該人物必然處于清晰點上,而此時在他前后的一叢矮樹和一間房子也相對比較清晰,因此,我們可以說矮樹與房子都處于清晰范圍之內,也就是在景深范圍之內。景深,也就是景物清晰的深度。這里我們所說的相對比較清晰,是因為前后景物的清晰程度畢竟不如對焦點上的那個物體,但是可以為人們的[url=javascript:;]視覺[/url]所接受。
習慣上,這個清晰的范圍大,就被人稱為“大景深”或“深景深”,相反則稱為“淺景深”或“小景深”。
那么,如何來控制一張照片的景深呢?
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決定于三個因素。
[url=javascript:;]照相機[/url][url=javascript:;]鏡頭[/url][url=javascript:;]光圈[/url]的大小調節(jié)、所用鏡頭[url=javascript:;]焦距[/url]的長短以及拍攝距離的遠近。
1.光圈大小與[url=javascript:;]景深[/url]的[url=javascript:;]關系[/url]
[url=javascript:;]光圈[/url]在控制景深的作用中,扮演一了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記住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url=javascript:;]拍攝[/url]時,若希望主體的前后景物都非常清晰,可以將光圈盡量向小處調節(jié),比如f/16、f/22;反過來,若希望對焦的物體清晰,虛化前后的另外一些景物,那就盡量將光圈開大,比如f/2.8、f/2,甚至f/1.4。(根據(jù)[url=javascript:;]相機[/url]支持的光圈)在調節(jié)光圈的同時,還要注意[url=javascript:;]曝光[/url]量也會發(fā)生變化,必須依靠調節(jié)快門速度加以平衡;光圈收小了,快門速度就要放慢些;光圈開大了,快門速度就要相對提高些,當然如果你的相機有A檔(光圈優(yōu)先模式)的話,打到A檔,速度就不必我們操心了。請看圖1。
圖1 光圈與景深的關系 上面兩張圖片中,全是用50毫米鏡頭拍攝的,但左邊的用到的是光圈16,而右邊的用到的是光圈1.4,很明顯,小光圈拍出的照片的前后均清晰無比,大光圈只有自行車的車座是清晰的,而后邊的自行車只剩下了光斑,其它的全看不清了。
2.鏡頭焦距的長短與景深的關系
一般說來,在同樣的光圈下,焦距越長的鏡頭其景深就越小,相反則越大。所以廣角鏡頭有很大的景深,超廣角鏡頭在其最大光圈下幾厘米外都會有清晰的成像,但長焦鏡頭或望遠鏡頭則景深很小,有時僅是幾厘米景深,拍人像時弄不好就會出現(xiàn)一只眼睛是清晰的而另一只眼睛則虛化了。請看圖2。
圖2 焦距與景深的關系
這兩張照片全是用2.8的大光圈拍攝的,但左圖是135mm鏡頭所攝,右圖則是28mm鏡頭所攝,把相機裝到三腳架上,兩張照片拍攝過程中,相機距被攝物——自行車的距離也是相同的,右圖是原圖片的截圖放大,盡管這樣,我們還是能明顯地感覺到右圖的景深還是比左圖大得多。
3.拍攝距離的遠近與景深的關系
而當拍攝時的光圈大小不變,所使用的鏡頭焦距也不改變時,被攝體越遠,畫面中的前后清晰范圍就越大;反之,被攝體越近,前后的清晰范圍也就相對越小。這就提醒我們,在拍攝一些特定和近景的畫面時,調焦應該特別仔細,稍有疏忽,使主體景物越出景深范圍。整個畫面就都虛了。如圖3所示。
圖3 攝距與景深的關系
圖3中的兩張照片全是用135mm鏡頭,F(xiàn)2.8所攝,拍攝左邊的圖片時相機距被攝物大約是8米左右,而右圖則是 1.5米左右,左圖是原圖的截圖放大,不難看出,左邊的黃黑相間的自行車座前后的景物還是較為清晰的,但右圖就相對模糊了,足以說明在光圈焦距等條件相同的條件下,攝距越近,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4.景深的運用
初學攝影者常常會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在一個旅游點上拍紀念照,從取景框中看出去,人物和遠處的景物都很清晰,可當照片印出來后,卻發(fā)現(xiàn)畫面上的人物非常清晰,而背后的景物卻是一片模糊,無法辨認,不能起到“到此一游”的紀念作用。有時,我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主體上,忽略了背景的存在,或者感覺中的背景是模糊虛化的,但是印出來的照片卻讓人大吃一驚,背景上那些無關緊要的物體都清晰可辨,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干擾了主體,分散了人們對主體的視線。
那么,我們怎么才能方便地知道拍攝時的景深大小呢?
在大部分的135單反照相機上,都有簡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有的景深表位于鏡頭光圈刻度和距離刻度之間,采用一排對稱的光圈系數(shù),指明每光圈在某一拍攝距離時的景深范圍。當你將距離調好,光圈選定之后,可以從對稱的兩個光圈刻度上找到大致的景深范圍,一個表示景深的最近點,另一個表示景深的最遠點。在兩點距離內的被攝景物,都會是比較清晰的。更有一些單鏡頭反光式照相機具備一個景深預測按鈕,允許你在拍照之前就看到所拍景深的清晰范圍,給拍攝者帶來極大的方便。
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利用景深來拍出有特色的照片?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常常習慣于選用標準鏡頭,開到中級光圈(f/8左右),拍攝3米~5米距離的人或景物。這樣的照片景深適中,也比較接近人眼平時的觀察習慣。但這樣的照片較為普遍而缺少個性,有經驗的攝影師更喜歡從兩個極端(或是大景深,或是小景深)中去尋求畫面的獨特魅力。
如果在拍攝時有意識地收小光圈,并選用廣角鏡頭,那么,從近處一直到無限遠的物體,都會相當清晰地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使主體與周圍的環(huán)境形成有機的聯(lián)系,這在風光攝影、建筑攝影中用得比較廣泛。大景深可以展現(xiàn)田園的開闊、山河的氣勢以及建筑物的第一處細節(jié)。大景深還特別適合于旅游紀念照的拍攝,使人物和身后的景物都非常清晰,真正起到了留影的作用。如圖4所示。
圖4 廣角鏡頭的效果
這是我的朋友老農七月在草原拍的照片,他使用的是適馬10-20mm變焦頭,超廣角并利用F8.0的小光圈,強調了道路延伸的縱深感,畫面開闊,極富視覺沖擊力。
取得大景深并不難,但是僅滿足于所有的影像都清晰,卻是遠遠不夠的。由于自然界的景物豐富繁雜,在拍攝時常常無法避開一些雜亂的景物,如果讓這些景物與主體一樣清晰突出,勢必會干擾主體。這時學會利用小景深突出主體和相關景物,并虛化一些景物,你的照片就會更富有個性。
獲得小景深的主要方法是開大光圈,并向你所要突出的主體仔細對焦,讓其他無關緊要或是雜亂的物體變得模糊而不可辨認,只作為一種抽象的形式空間來陪襯主體。如圖5所示。
圖5 開大光圈以獲得小景深
這張照片是我為同事的女兒拍攝的,當時同事把女兒從家里領來讓我給安排個地方為她拍幾張照片,我把孩子領到單位后面的荒草地上,這里一片荒蕪,只有幾枝紅蓼花兒在放著,遠處的樓房還有點顯得不倫不類,同事很不解,這樣的地方能拍出什么照片呢?當時我肯定地說,一定是極好的照片,最能反映出少女的天真,浪漫與朦朧來,我使用85mm人像專用鏡頭,用到了2.0光圈,只讓人物處于清晰點上,讓背景全部虛化,結果照片出來以后,確實因如夢似幻的背景而打動人心。
這就是在實際拍攝中,將焦點對在前景的主體上,開大光圈,讓模糊的遠景在畫面上產生空間透視感,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對主體的干擾作用。有時,雜亂的遠景在虛化之后會形成某種質感效果,使畫面變得更耐人咀嚼。
獲得小景深的另一種方法是讓前景虛化,它會使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F(xiàn)代攝影家很講究前景的虛化作用,它所形成的心理效應是突出了攝影的回眸一瞥的真實性和偶然性,使人們相信攝影者是從現(xiàn)場的真實情景中抓拍的,而不是有意的擺布。如圖6所示。
圖6 虛化前景
這是連山河演唱會中為張也拍的照片,當時我的前邊有人使用一種塑料的拍手器在鼓掌,我沒有躲開這種東西,而是故意把這種藍綠組成的東西攝入畫面,使做為前景,結果因為不在焦點上,也不在景深范圍內,卻產生一種空靈感,含蓄感,給觀賞者以想像的余地。
通過模糊、朦朧、虛幻的前景來烘托或反襯清晰的主體,不僅會使畫面顯得簡潔、明快、干凈,而且小景深中局部的虛,還可以給觀賞者以豐富的想象余地,使畫面更加含蓄,魅力無窮。微距攝影中好多攝影師深諳此中訣竅,只使小物品的某一部分清晰,作品反而因此更加定于魅力,如圖 7所示。
圖7 微距攝影中的景深
這是春天開放地那種淺粉色的復瓣的桃花,拍照時故意用大光圈小景深,只讓花心的部分清晰,其余的部分虛化,反而會顯得花兒更加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