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銀錢品鑒之一——皇宋通寶九疊篆折十銀錢展賞
皇宋通寶為北宋仁宗寶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鑄,楷、篆對錢,形制有小平、折二,其中篆書中的九疊篆皇宋通寶被舊譜譽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本品銀質(zhì),直徑41.7毫米,厚3毫米,重28.08克。
宋代銀錢品鑒之二——宋代銀錢集賞
宋代幾乎每個年號都鑄造了金銀錢幣,金銀錢不作為流通貨幣,一般作宮廷賞賜之用。北宋滅亡后,金人把府庫中的珍寶搶掠一空,其中包括很多金銀錢幣。是故后代撰譜者所見宋代金銀錢非常罕少,以致很多錢幣失載。本博將陸續(xù)上傳一些所藏宋代銀幣,供泉友鑒賞。
今所展八錢,宋元通寶、至道元寶(合背)、紹定萬歲為平錢,元符重寶、政和重寶為折二,熙寧重寶(合背)、大觀通寶為折三,重和通寶為折五。
宋代銀錢品鑒之三——淳化元寶銀錢展賞
淳化元寶為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開始鑄造。相傳錢文為宋太宗趙光義手書,即所謂的“御書體”,分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淳化元寶版別較多,本博所展第一枚為“縮水淳化”,據(jù)譜載比較珍稀。第二枚為背雙佛銀錢,舊譜無載。1988年,淳化元寶背雙佛金錢在五臺山被挖掘發(fā)現(xiàn),專家認定其為禮佛錢。但是銀錢未得到公認。目前所知,背雙佛銀錢至少有兩個版別,還有一種是佛像凸出于錢背的,想必銀錢也應(yīng)該是禮佛所用。
宋代銀錢品鑒之四——圣宋元寶銀錢三品展賞
首枚圣宋元寶為折五錢,其余兩枚為小平錢,其中第三枚版別是開檔元。
宋代銀錢品鑒之五——淳熙元寶銀錢三品
純熙元寶是南宋孝宗皇帝所鑄。公元1174年,孝宗改年號為純熙,僅僅六天之后又改元為淳熙。雖然“純熙”使用時間非常短暫,但已有了鑄幣。目前,泉界公認的是“純熙元寶”背“同”鐵錢,折三銀錢近年來才逐漸面世。上面第三幅淳熙元寶為隸書版,譜載僅見銅錢,非常珍罕。
宋代銀錢品鑒之六——崇寧通寶、元寶、重寶銀錢五品展賞
崇寧錢是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1102-1100年)所鑄。宋徽宗貴為一國君王,治國雖無方, 但他在書法上卻獨辟蹊徑,自創(chuàng)“瘦金書” ,為一代書法宗主,并將此書體文字鑄于錢上?!俺鐚幫▽殹奔笆腔罾K位兆诟蜩T錢精絕,而于王莽并稱“錢法二圣”。
崇寧通寶、崇寧重寶版式較多,重寶錢背豎紋和背十字者稀少。崇寧元寶非常罕少。以上所述為銅錢情況,而銀錢諸譜未載。第一枚通寶直徑34.3毫米,第二枚重寶背豎紋直徑35毫米,第三枚重寶背十直徑34.2毫米,第四枚元寶35.2毫米,第五枚元寶直徑32.5毫米。
宋代銀錢品鑒之七——“靖康通寶”銀錢兩品品賞
靖康通寶為北宋欽宗靖康年間(1126-1127年)所鑄,宋欽宗是北宋最后一個皇帝,在位十六個月即滅國被俘,史稱“靖康之難”。南宋著名愛國將領(lǐng)岳飛的《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就是指的靖康之變。
靖康年間分別鑄有靖康元寶和靖康通寶。形制均為小平、折二、折三三等,其中元寶篆隸成對,通寶篆真成對。書體蒼勁善變,版式繁多。惟有元寶折二對錢及小平鐵錢屬于正式鑄行,其余皆稀罕品。通寶材質(zhì)有銀、銅、鐵三種。
靖康錢由于鑄量稀少,且基本全部為金兵擄掠到北方,中原根本難見真容,因此被歷來泉家奉為珍寶,位列中國五十名珍。
今所展兩枚靖康通寶均為銀錢,一圖為寬緣折二篆書,直徑28.5毫米,二圖為小平篆書,直徑24毫米。
宋代銀錢品鑒之八——紹熙通寶篆書折二銀錢賞鑒
紹熙(1190年-1194年)是南宋皇帝宋光宗趙
惇的年號,共計5年。宋光宗登基后,趙擴被立為太子。紹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被逼退位,由趙擴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慶元”。
紹熙年間鑄有紹熙元寶、紹熙通寶,因當時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較發(fā)達,所鑄錢幣也較其他南宋錢精美。版式有
小平,
折二等
銅、
鐵錢。有楷篆二體,楷書為普品,篆書珍罕。銅錢均為紀年錢,有背“元”,“二”,“三”,“四”,“五”等。其中背“四”錢有折五試鑄品,為令泉家趨之若鶩的宋泉名珍。
紹熙通寶銀錢諸譜失載,然卻實實在在的存在。紹熙錢背均為紀年,而本品卻是光背;紹熙錢以鐵錢為主,而本品卻為銀錢;紹熙錢以楷書為主,而本品卻為篆書。更為難得的是,本品形制規(guī)整(邊郭1點方向疑為擠壓所致)、穿口整齊,錢文字口異常高凸昂立,似與鐵母同模鑄造,目前未見公展。直徑28.5毫米,重9.74克,敬請師友賞鑒。
宋代銀錢品鑒之九——紹興元寶小平銀錢賞鑒
南宋高宗趙構(gòu)紹興年間(1131~1162年)鑄有“紹興元、通寶”兩種錢幣,且有銀、銅、鐵質(zhì)之分。在銅質(zhì)行用錢中,“紹興元寶”有小平、折二、折三,其錢文旋讀,書體篆、真成對,制作頗為精整?!敖B興通寶”亦分小平、折二、折三,錢文直讀,書體則皆為真書。另外,譜錄中又有“紹興通寶”瘦金體旋讀折五、折十型試樣大錢存世。
紹興元寶官鑄小平銅錢較稀見,折二常見。本品為銀質(zhì)紹興元寶楷書平錢,非流通貨幣,當屬珍泉。
宋代銀錢品鑒之十一——小宣和還有銀質(zhì)錢
宣和通寶是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鑄,“宣和”乃取自皇帝宣和殿之名?;兆谑侵袊鴼v史上最著名的鑄錢高手之一,他所創(chuàng)瘦金書獨樹一幟,并親筆書寫錢文,異常精美,奠定了徽宗錢在中國錢幣史上的重要地位。
宣和通寶版式繁多,錢文分篆、隸二體,直讀,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小平背“陜”者錢文為瘦金體??梢哉f每一款都非常精美。因鑄量多,存世多,有些錢幣目前價值不高。宣和通寶特鑄一種宮廷用小錢,直徑1.7厘米,錢文篆書,泉界俗稱“小宣和”,諸譜均載金質(zhì)錢,非常罕少。然這種小宣和亦有銀質(zhì)錢,本博上展之物形制規(guī)整,包漿老道,磨損自然,應(yīng)為開門之物。
宋代銀錢品鑒之十一——兩枚珍罕的“宣和通寶”銀錢
宣和通寶是宋徽宗宣和年間所鑄,宣和銅錢版式繁多,亦鑄有銀錢。靖康之難中,金人大肆擄掠汴京財富,其中包括金銀錢幣。據(jù)史料記載,共擄走金錢71貫,銀錢142貫,宋庭金銀幣被洗劫一空。這恐怕就是后代著譜者所見北宋金銀幣甚少,而使很多品種失載的主要原因。這些金銀幣大部分被金人熔化,存世罕少。本品所展兩枚宣和銀幣都是脫譜品,第一枚是折三銀錢,直徑30毫米,“宣”字寫法特殊,銅錢亦無此版,況銀錢乎?應(yīng)非常珍罕。第二枚是平錢楷通版,銅范銀錢。
宋代銀錢品鑒之十二——淳熙通寶篆書背月銀錢
淳熙(1174-1189年)是南宋孝宗皇帝年號,歷時十六年。期間鑄淳熙元寶、淳熙通寶。譜載篆書淳熙通寶背巨月為鐵母,本品為篆書銀質(zhì)平錢,與鐵母同模鑄造,諸譜無載。
宋代銀錢品鑒之十三——紹圣通寶
紹圣是北宋哲宗年號(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紹圣年鑄有元寶、通寶對錢,書體有篆書,行書,隸書幾種?!敖B圣元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銅、鐵錢?!敖B圣通寶”銅錢僅見小平楷書,存世明顯少于元寶,版式也較單一,銅錢楷書對讀較為常見,對讀有種大字版,稀見,行書旋讀稀見,應(yīng)為試鑄。本品為紹圣通寶銀質(zhì)平錢,錢文大字楷書,廣穿,罕少。
宋代銀錢品鑒之十四——建炎元寶
建炎(1127年5月-1130年)是南宋第一個皇帝宋高宗的第一個年號,共計4年。建炎年鑄有建炎元寶、通寶、重寶錢。沿襲北宋鑄錢傳統(tǒng),鑄制精美。建炎元寶隸篆成對,鑄造量稀少,銅錢不可多得,銀錢更加罕見。本品為建炎元寶隸書體銀質(zhì)平錢,直徑21毫米。
金代名珍阜昌通寶楷篆折十銀錢兩品鑒賞
“阜昌通寶”是金國子皇帝劉豫在大齊國阜昌年間(公元1130—1137年)鑄幣。
劉豫是景州阜城(今河北阜城)人,北宋元符年進士,歷任河北提刑、濟南知府等職,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叛宋降金。出于國力及戰(zhàn)略考慮,金太宗主張在中原地區(qū)扶持中原人做兒皇帝,既撫慰中原百姓,又作為金國與南宋的一道屏障。因此,北宋滅亡后,先扶持張邦昌建立“楚國”,再扶持劉豫建立“齊國”。1130年,劉豫定都河北大名府,改元阜昌(因他是河北阜城人,故以家鄉(xiāng)名做年號),后又遷都汴京。屢敗于宋,1137年失信被廢。
劉豫雖因政治原因遺臭萬年,但其所鑄阜昌錢卻因制作精整、文字秀美而名標史冊。金初均用遼宋錢,未曾鑄錢,劉豫所鑄阜昌錢也成了金朝鑄幣的先驅(qū)。阜昌通寶為小平、折二、折三等形制,楷篆對錢。折十型大錢為近年新出,極為罕見。本博所展為光背銀錢,另有背星對錢存世。篆書直徑43毫米,重23.4克,楷書直徑43.5毫米,重22.6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