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人,伯特。海靈格所主持的系統(tǒng)排列工作坊中,海靈格先生問一位女士:“妳是好人嗎?”
女士回答說:“我覺得我是好人?!?br>
海靈格:“好人只有很少的愛?!?br>
這句話令我覺得很意外,其實我也一直認為常常幫助人的“好人”應(yīng)該要有很多的愛心才能做得到。所以好人的愛應(yīng)該是多的。后來,讀了海靈格先生的一些作品以后,我才開始明白。
在人的系統(tǒng)里,愛是先起源于個人和家庭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因為愛而結(jié)合,也因為愛而有了后裔。孩子一生下來,天生就深愛父母。一個有很多愛的人,通常會先是一個自愛的人。然后他也會是深愛自己和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兒女的人。為了自己和家人,往往會做許多事情來保護,或是帶給自己和家人好處。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時候會把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員看得比其他人重要。對比之下,與常常犧牲自己,犧牲家人而去幫助別人的好人比較,他因此沒有達到“好人”的標準。
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不是要有大愛才可以做到的嗎?如果我們仔細的想想,犧牲自己去成全大我的人,一生人能夠犧牲幾次呢?答案是一次。而他是否真的就成全了大我呢?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例子來思考:
1.在一條村里面,住了一千個村民。其中有一百位有著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信念。有一天黃河泛濫,洪水沖進了村里,有許多人掉到洪水里。這一百人馬上跳到水里去救人,不管自己多么疲倦,仍然堅持繼續(xù)救人,結(jié)果一百位都淹死了。洪水終于過去了。這時候這條村里所剩下來的都是一些什么人?答案是,另外九百位自私自利的人。這條村有因為那一百位的犧牲而好起來嗎?下一次,村里再有什么災(zāi)害的時候,還有誰會挺身而出呢?可見犧牲了小我并不能就成全了大我。
反過來,當洪水來的時候,那一百位可以先想:“在不犧牲自己的情況下,怎樣可以同樣救起被淹在水里的人呢?”。拋輪胎下去?用繩索?多人手拉手?當洪水過去了,而一百位還在,這條村的風(fēng)氣又會有什么變化呢?下次再有災(zāi)害,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2.我們?yōu)榱思依锏母改?,伴侶,孩子。常常不愛惜自己,沒日沒夜的工作,只希望家人可以過得好一點。孩子可以進一間好一點的學(xué)校。自己再怎么辛苦都愿意。我們愿意為家人而犧牲的背后是希望家人更好。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我們累垮了,生病了,甚至是犧牲了。家人真的會更好嗎?很可能我的生病,去世,馬上就使家人面臨困境了。
所以,在愛惜自己的情況下,找到不用犧牲自己而同時又讓家人過得更好的平衡點,我們和家人才會真正的過得好。
社會上好人的標準是樂于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的人。一個樂于犧牲自己的人,也會樂于犧牲自己的家人去幫助別人。常常幫助別人的人,絕大部分并不是因為愛對方,而是為了成就自己的信念價值觀,證明自己是樂于助人的人而去幫助別人。所以,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有一些人不斷的去幫助人,甚至讓接受幫助的人因此停止了成長或產(chǎn)生了依賴。
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人,是一位偉大的人。一個不犧牲自己而又同時成全了大我的人。我們稱之為有智慧的人。偉大的人一生中可能只能偉大一次。有智慧的人卻能一生之久,不斷的成全大我。
真正的大愛是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同時達到:我好,你好,世界好的效果。所以,一個有愛的人也同時是一位有智慧的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