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首先應當是一個教練,然后才是一個管理者。
在一個團隊中,只有成為有效“帶兵”的人,才能成為有效“管兵”的人。而所謂的“帶兵”就是訓練,因此,只有掌握好如何訓練,才能掌握好如何管理。但是,就管理者和教練而言,工作方式上到底有什么樣的差異呢?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呢?
“用”與“教”:管理者更偏重于用,而教練更偏重于教。
多數(shù)的管理者都偏重于人員的使用而輕視教育。我們都希望有非常得力的下屬,他們能夠非常默契地完成我們交予的任務,甚至觀察一下我們的眼神,就能主動地找到相應的工作。但現(xiàn)實是,即便是再聰明的下屬,往往也不能令我們滿意,他們的錯誤經(jīng)常會使我們大發(fā)雷霆。接下來就是換人,我們總是堅信可以通過換人找到稱心如意的下屬,但是不管怎么換,總是沒有合適的人員,這樣的過程一直重復到我們精疲力竭,徹底失望為止。這就是側重于用的結果。
管理者最重要的管理動作應當側重于教。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管理者來說,從根本上來看,應當不是如何管好那些優(yōu)秀的人,而是如何改造并用好那些有缺欠的人,這是管理中的關鍵所在,但我們很少這樣去做,這一方面是觀念問題,另一方面也是方法問題。如果僅僅以使用的角度處理上面的問題,那么這些有缺欠的人只能被淘汰,然后再招來一批有缺欠的人,然后再淘汰,這樣的循環(huán)使我們的管理越來越累,并最終無法自拔。更為嚴重的是,這樣的循環(huán)還會帶來“精英線路”的產(chǎn)生,使企業(yè)的命運掌握在極少數(shù)的精英手中,并最終喪失建設隊伍的能力。為避免以上問題,管理者首先應立足于改造,只有掌握了那些改造有缺欠人的手段,才能真正掌握管理的主動權。
管理者首先應當是一個教練,然后才是一個管理者,只有教會別人怎么干,才能管理別人怎么干,只“管”不“教”實際上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結果與過程:管理者更偏重于結果,而教練更偏重于得到結果的過程。
管理者更偏重于結果論英雄。最直接的語句就是:“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結果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有時候得到結果的過程比結果本身還重要。
教練不僅關心結果,還會關心得到結果的過程。正確過程才能保證正確的結果,只有正確掌握這一過程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因此管理干部必須要成為教練,要能夠對業(yè)務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指導,并在基礎上,幫助員工達成業(yè)績,只會下指標,嚴格的講是不需要管理干部的。
執(zhí)行與理解:管理者偏重于執(zhí)行,教練更偏重于理解之后的執(zhí)行。
我們經(jīng)常強調執(zhí)行力,所謂的執(zhí)行力就是無條件地服從公司的命令。嚴格的講,這樣的做法是沒有錯誤的。作為基層員工,只要公司有命令,那么他們就應當去執(zhí)行,但是,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往往結果并不令我們滿意,我們經(jīng)常將這樣的問題歸咎為員工沒有“嚴格地”執(zhí)行。事實上,即便是真的按照要求一絲不茍的執(zhí)行了,也未必能夠有好的結果。產(chǎn)生這樣的問題來源于我們的管理方式。以簡單執(zhí)行力為先導的指揮方式,多半是木偶式管理。
這種方式最大的問題在于,它是一種一個人思考,多數(shù)人被動執(zhí)行的管理邏輯。這很像木偶戲,所有臺上的木偶都是被動的,只有幕后那個人是主動的,所有人都是機械的按照領導的指示辦事。因此,其扼殺了員工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很多人之所以執(zhí)行了而沒有達到效果,往往與他們不理解、不明白、不能融會貫通有關系,只有他們徹底的理解了,學會思考了,才能在實戰(zhàn)中,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完成任務。下命令是容易的,但是讓所有人“明白”命令,并“有效地”執(zhí)行命令是不容易的,而我們的管理人員往往更善于下命令,不善于讓下屬執(zhí)行命令。
要想有效執(zhí)行,必須使員工學會思考、理解命令。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教育與訓練。根據(jù)經(jīng)驗,即便是一個簡單的命令在面臨很多人時也會產(chǎn)生誤差,總有一些人不理解,甚至錯誤地理解。為此,重復是必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你希望能夠保持整齊劃一的理解,那么你需要準備重復10000遍。簡單的直接命令有時是最不好的選擇,因為命令的責任者是下命令的人,而不僅僅是執(zhí)行者,因此要盡可能的讓員工在聽懂的情況下,自己做出選擇,甚至要他自己詳細地做出表述,比如在大家面前說明自己的想法等等。這樣他們就必須進行思考,并承擔決策的責任。管理者可以在其間糾正他們不正確的理解及意見,以達到所有人加深理解、不斷統(tǒng)一的目的。
批評與糾正:管理者偏重于批評,而教練更偏重于糾正。
多數(shù)的管理者都固執(zhí)的認為,管理的核心就是批評,他們有可能不是這樣想的,但是在現(xiàn)實中一定是這樣干的。比如,罰錢就是嚴厲批評的一種。很多企業(yè)認為罰錢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但是簡單的依靠罰錢是領導最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領導的任務是:罰錢之前你做了什么?罰錢之后你又做了什么?
比如,小張沒有完成任務是需要處罰,但是在處罰小張之前,作為其直接領導,我們做了什么呢?他不會的時候,我們是否教過他;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是否幫過他等等。如果,所有這些事情我們都沒做,上來就罰錢,這應當是領導極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同樣的道理,即便是我們處罰了小張,我們最終也是希望他能夠干得更好,而不是一下子將他治死,因此我們仍然需要提供支持與幫助,從而達到糾正錯誤以利再戰(zhàn)的目的。很多管理人員只會數(shù)落別人,不能提供幫助,這是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層管理干部要學會糾正。糾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訓練。訓練要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身先士卒。要用真實的情況說明,必要的情況下親身示范,起好帶頭作用。
第二,不要埋怨。要相信所有人都是愿意將事情做好的,他們只是方法有問題,只要經(jīng)過幫助就會越來越好。
第三,不要懷疑。所有的壞事都起自于懷疑,只要你認為某人是壞人,那么他在你心里一定壞人,而且最終他真的會成為壞人,因為在你認為他是壞人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用對待壞人的方式對待他了,是你將他逼成了壞人,這是一個很有名的定律。避免的方式就是,要堅信所有人都是可以在有效的輔導下做好的。
第四,不要居高臨下。就像黨非常強調的“干群關系”一樣,干部與群眾要打成一片,親如一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