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其意為一生光明磊落,無愧于心,無需多言
這句話出自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的臨終遺言。意思是自己的內心純凈、坦蕩。王陽明一生追求良知,不斷在事上磨煉,清除私欲。
臨終之時,他回顧過往,覺得自己的心如同明亮的燈塔,沒有愧疚、陰暗之處。他已將自己的理念和道德堅守踐行到底,內心的良知達到圓滿。
所以無需多言,這也是在告訴眾人,只要內心光明,一切言語都是多余的,體現(xiàn)了一種極高的精神境界。
【一念改過,當時即得本心】
是指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不當之處時,立即進行改正,這樣就能恢復自己原本純凈無染的本心。
這句話出自王陽明的心學思想。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心,也就是良知,它是一塵不染的。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受到各種私欲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產生錯誤的念頭和行為。
這些錯誤和私欲就像是心靈上的灰塵,會遮蔽人們的本心。
因此,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應當立即改正,不讓錯誤持續(xù)存在。
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可以恢復自己原本純凈無染的本心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句話出自《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的重要觀點。意思是心的本體是沒有善惡之分的。
當意念產生,就有了善惡。良知能分辨善惡,而 “格物” 就是在實際行動中為善去惡。
這強調人要依靠良知判斷善惡,通過在事上磨煉,去除私欲和惡行,恢復心體的本來純凈狀態(tài)。
它是一種道德修養(yǎng)方法,讓人在起心動念間審視自己,不斷修正行為,達到道德的自我完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