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真的可以“一三五不論”嗎?“拗救”可不可以認為是今人為古人寫詩失律做的掩飾?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這句明顯不符律句規(guī)則,被歸納為拗救,是因為大詩人不可能失律嗎?純格律問題,不涉其它。
……
以上是題主的問題
其實知道有救拗這個詞,自然就知道了一三五不論是片面的說法,不過這也是記憶的一個簡單的方法,相對二四六來說,一三五寬松很多,確實有很多種情況下一三五不論
律詩有四種基本句式:
1、◎仄⊙平平仄仄,2、⊙平◎仄仄平平。
3、⊙平◎仄⊙平仄,4、◎仄平平◎仄平 。
可以看出,“一”,肯定是不論的,四種都是平仄均可;
“三”,有123種句式是不論的,第4種“◎仄平平◎仄平”有一種救孤平的變格“◎仄⊙平平仄平 ”,也可以算是不論的;
“五”,只有第3和4兩種句式是不論的,另外第1種句式“◎仄⊙平平仄仄”有兩種變格,三仄尾“◎仄⊙平仄仄仄”、鯉魚翻波◎仄平平仄平仄,可以看出第五個字也是可平可仄,是有條件的“不論”。但是第2句式第五個字不能不論,否則成了三平調,就不是格律詩了。
所以說一三五不論不是金科玉律,是“大致如此”,這個口訣有利于學習并記住律詩的句式。
拗救在宋朝的詩話里就有了記錄,不是今人為古人的掩飾,應該算是一種歸納吧。陸游“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上句拗,“⊙平仄仄仄仄仄”,對句救拗:雙鬢向人無再青,即“◎仄⊙平平仄平 ”。這個句式是對句雙救,本句救孤平“向”。
相同的句式有杜牧的江南春,大家都知道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出句與對句的句式與陸游詩完全相同。
仄仄仄仄仄,這種句式還有: 向晚意不適,對句救拗,驅車登古原,這是五言詩,句式和七言救拗句式后五個字完全一樣。
還有“仄仄平仄仄,野火燒不盡,對句救拗和上面一樣, 春風吹又生。
這幾種的救拗方式完全一樣,對句:◎仄⊙平平仄平。第五個字必須平。
關于救拗可以看看《 老街詩詞閑話11-格律詩怎么救拗? 必讀》,古人的拗句可能是追求一種音韻的特別味道,救拗的句式,因為有普遍應用的規(guī)律,可以看作是一種定式,不是今人發(fā)明的。
宋人關于救拗的詩話名字我忘記了,作者在某個詩話中寫了一小段,我查了半天找不到,這就是不做筆記的壞處。記得李敖說讀書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書剪了下來分門別類歸檔,寫文章隨時可以查找。李敖是真讀書人也,買書都買兩本,一本用來看,一本用來剪。
@老街味道
……
找到了一處,節(jié)選自《詩人玉屑》:
拗句 魯直換字對句法,如 〔只今滿坐且樽酒,后夜此堂空月明?!?〔清談落筆一萬字,白眼舉觴三百杯?!?〔田中誰問不納履,坐上適來何處蠅?!?〔秋千門巷火新改,桑柘田園春向分。〕 〔忽乘舟去值花雨,寄得書來應麥秋?!称浞ㄓ诋斚缕阶痔?,以仄字易之,欲其氣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體,獨魯直變之。
苕溪漁隱曰:此體本出于老杜,如 〔寵光蕙葉與多碧,點注桃花舒小紅。〕 〔一雙白魚不受釣,三寸黃甘猶自青?!?〔江外三峽且相接,斗酒新詩終日疏。〕 〔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fā)船何郡郎?!?〔沙上草閣柳新晴,城邊野池蓮欲紅。〕似此體甚多,聊舉此數(shù)聯(lián),非獨魯直變之也。今俗謂之拗句者是也。
以上可以看出,有人以為拗體出自黃庭堅,有人說杜甫時就有了。
還有一本詩話里也有記載,以后找到再加上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