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七言律詩中“平仄仄平仄仄平”符合格律要求嗎?
這是標(biāo)準(zhǔn)的七言孤平句式,在格律詩中是大忌,是不能用的。
學(xué)習(xí)格律詩創(chuàng)作時,講述拗句救拗的時候,常常連帶“孤平”一起學(xué)習(xí)。在王力先生《詩詞格律》中定義的孤平有五言和七言兩種。
五言句式為:仄平仄仄平。七言就是這個:平仄-仄平仄仄平。
清人趙執(zhí)信在《聲調(diào)譜》中說過:
律詩‘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變而仍律者也。
平平仄仄平,第一個字不可以直接變?yōu)樨坡?。假如出現(xiàn)仄平仄仄平, 這種句式除了韻腳外,只有一個平聲,就是孤平。
孤平不符合格律要求的,要避免孤平就需要救拗。
清朝人還有一種說法,即沒有兩個連在一起的平聲就是孤平。因此,救孤平的方式也很容易理解,把第三字,由仄聲轉(zhuǎn)為平聲,這就出現(xiàn)了兩個連在一起的平聲句式:仄平平仄平。
在七言的句式中體現(xiàn),就是把第五個字改為平聲即可:中仄-仄平平仄平。
注:七言格律詩的句式,就是五言句式前面加上兩個字,仄起的前面加平,平起前面加仄。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只是七言第一個字都可以平仄不拘,可以記作:中,例如:中仄-平平仄仄平。
詩人作詩,平時可以不拘格律,但是在科舉的詩賦考試中,就要注意考試的規(guī)則了??荚嚨脑娊凶鲈囂姡囂姶蠖嗍俏逖耘怕?,是絕對不可以出律的,一定不可出現(xiàn)孤平。
1、五言救孤平 在科舉的試帖詩中也可以見到
杜牧《長安秋望》是 一首五言絕句: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長安秋望》
這首詩第一句是拗句,樓倚霜樹外,平仄平仄仄;這個句式和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類似,都是中仄平仄仄。
對句救上句,同時也是孤平自救:中平平仄平,鏡天無一毫,春風(fēng)吹又生。
第三個字,必須平聲,這里用了“無”,白居易用了“吹”。
杜牧的《將赴湖州留題亭菊》,和《長安秋望》一樣也用了拗句:
陶菊手自種,楚蘭心有期。遙知渡江日,正是擷芳時?!秾⒏昂萘纛}亭菊》
第一句四連仄:平仄仄仄仄,陶菊手自種。類似于李商隱的五連仄:向晚意不適,仄仄仄仄仄。
第二句救出句的拗句,兼孤平自救:中平平仄平,楚蘭心有期。李商隱的是:驅(qū)車登古原。
詩人在科舉中作試帖詩的時候,也孤平自救的例子作品,例如張籍的《省試行不由徑》:
田里有微徑,賢人不復(fù)行。孰知求捷步,又恐異端成。
從易眾所欲,安邪患亦生。誰能達(dá)天道,共此競成程。
子羽有遺跡,孔門傳舊聲。今逢大君子,士節(jié)自光明。
子羽有遺跡,上句是半拗體:仄仄仄平仄,下句救上句的半拗,同時救本句的孤平:孔門傳舊聲,中平平仄平。
七言律詩中的孤平自救也很常見。
李商隱《吳宮》第四句,也用了孤平自救:
龍檻沉沉水殿清,禁門深揜斷人聲。吳王宴罷滿宮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日暮水漂花出城?!俺觥钡墓彭嵤秦坡?,仄仄-仄平平仄平。
劉滄 (唐)的《春日游嘉陵江》,第4句也是孤平自救:
獨泛扁舟映綠楊,嘉陵江水色蒼蒼。行看芳草故鄉(xiāng)遠(yuǎn),坐對落花【春】日長。
曲岸危檣移渡影,暮天棲鳥入山光。今來誰識東歸意,把酒閑吟思洛陽。
行看芳草故鄉(xiāng)遠(yuǎn),平平平仄仄平仄,半拗體。
坐對落花【春】日長。救上句的半拗,同時孤平這就,仄仄--仄平平仄平。
老街常在評論中看到,有人說過孤平是清朝人搞出來的東西。其實不然,除了唐宋律詩屬于避免孤平的實際案例以外,唐宋人當(dāng)然有理論方面的論述。只不過年代久遠(yuǎn),很多內(nèi)容亡逸,我們看不到了。
在宋人魏慶之的《詩人玉屑》里,我們可以看到關(guān)于黃庭堅句法的論述。舉例的這幾句詩都是上文舉例的對句救拗,同時孤平自救:
拗句 :魯直換字對句法,如 〔只今滿坐且樽酒,后夜--此堂空月明?!?〔清談落筆一萬字,白眼--舉觴三百杯?!?〔田中誰問不納履,坐上--適來何處蠅?!?/span>
其法于當(dāng)下平字處,以仄字易之,欲其氣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體,獨魯直變之。
魏慶之說的這種句法“其法于當(dāng)下平字處,以仄字易之,”是指出句大拗或者半拗,例如清談落筆一萬字、田中誰問不納履(平平-中仄仄仄仄)是大拗,只今滿坐且樽酒(中平-仄仄仄平仄)是半拗。
對句恰好是孤平自救兼救拗出句的句式。坐上--適來何處蠅,仄仄-中平平平仄平。
有人認(rèn)為這種句式是宋人黃庭堅創(chuàng)立的,當(dāng)然不是,唐人的詩句中比比皆是。接著,魏慶之引用胡仔的話說:
苕溪漁隱曰:此體本出于老杜,如 〔寵光蕙葉與多碧,點注桃花舒小紅。〕 〔負(fù)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fā)船何郡郎?!乘拼梭w甚多,聊舉此數(shù)聯(lián),非獨魯直變之也。今俗謂之拗句者是也。
寵光-蕙葉與多碧,負(fù)鹽-出井此溪女,中平--仄仄仄平仄,半拗體;對句:點注桃花舒小紅,打鼓發(fā)船何郡郎,都是救出句兼孤平自救:仄仄-仄平平仄平。
唐人王睿在《炙轂子詩格 》中有兩段話,舉例說明了救拗的方式,唐人把宋人說的拗句稱作“訐調(diào)體”
李郢詩:“青蛇上竹一種色,黃蝶隔溪無限情。”此“種”字合用平而用側(cè),是訐調(diào)也。
李端公詩:“卻到城中事事傷,惠休歸寂賈生亡。誰人收得章句篋?!薄熬洹弊忠嗪嫌闷剑裼脗?cè)字,亦是訐調(diào)。
唐代李郢《浙河館(一作暮春山行田家歇馬)》詩云:
雨濕菰蒲斜日明,茅廚煮繭掉車聲。青蛇上竹一種色,黃蝶隔溪無限情。
何處樵漁將遠(yuǎn)餉,故園田土憶春耕。千峰萬瀨水潏潏,羸馬此中愁獨行。
這首詩,兩句大拗,兩處救拗兼孤平自救。
因為種、句,應(yīng)該平聲而用了仄上,所以出句不是半拗體,而是大拗:青蛇上竹一種色,千峰萬瀨水潏潏,平平-仄仄仄仄仄;
大拗對句必須救拗:黃蝶隔溪無限情,羸馬此中愁獨行。平仄-仄平平仄平。恰好也是孤平自救。
回到最初的問題:平仄-仄平仄仄平,是標(biāo)準(zhǔn)的七言孤平句式。無論五律還是七律,孤平是格律詩的大忌,都是不能用的。
還有一個現(xiàn)象,就如同上面所舉的例子,古詩中孤平自救的句式,中平--仄平平仄平,常常會出現(xiàn)對句與本句雙救的情況。
@老街味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