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道又稱“正一教”、“正一派”為道教上清派、靈寶派、天師道、清微、凈明等符籙派的總稱,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箓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與全真道同為道教的兩大派。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fā)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箓大派。正一教道士可以不居宮觀,擁有妻室。主要奉持《正一經》,崇拜神仙,畫符念咒,驅邪降妖,祈福禳災。
天師道,其前身為五斗米教,五斗米教為張修所創(chuàng)。在張角傳播太平道的同時,張修也在傳播五斗米道。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張魯殺張修,其部眾和五斗米道均被張魯所奪。張魯在漢中,襲張修教法,并增飾之。來學道者,初稱“鬼卒”,受本道已信,則號稱“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他還創(chuàng)立義舍,置義米肉于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五斗米道后來被張魯改革而成為天師道的主干,后托其祖父張陵之名,謂五斗米道是其祖父所創(chuàng),且代代相傳。由此,后世提到五斗米道、天師道、正一盟威道均以張道陵為創(chuàng)建人。
隋唐時期,道教興盛,正一教也即天師道逐漸融合其它符箓各派。宋真宗曾召見第24代正一天師張正隨,賜其'先生'的稱號,自此,直至南宋末第35代天師張可大,幾乎代代正一天師都得到賜號。自從張可大被宋理宗授予總管符箓各派的大權,正一派就取得了符箓派道教的統(tǒng)領地位。總領三山(龍虎山、閣皂山、茅山)符籙,兼御前諸宮觀教門事,位居江南各道派之首。
正一道在元代也被尊寵。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召見第36代天師張宗演,請他吃飯,賜給他玉芙蓉冠,組金無縫服和銀印,讓他主領江南道教。第二年又封他為'宣道靈應神和真人'。元成宗授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凡是道教的符籙各派統(tǒng)稱正一道。此后,歷代正一天師都被元統(tǒng)治者封為真人。元代,龍虎山天師府權力很大:可以建議任免江南各地道教事務管理官員和道觀管理人員,向皇帝提出新建道教宮觀的經費供給和人員編制,它還可以直接發(fā)放'度牒',即道士身份。
明太祖朱元璋賜第42代正一天師張正常'真人'。并下詔讓正一天師世代掌管全國道教。自此,至第52代張應京,除第50代張國祥,代代天師都被封為大真人。清代、民國年間,正一道逐漸衰落,慘遭滿清統(tǒng)治者迫害和侮辱。如今,正一教在祖庭龍虎山重新發(fā)揚光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