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43 濕熱病辨治概述 (2)

43 濕熱病辨治概述  (2)

1、病因

2、特點

3、辨證綱領

    同學們,上節(jié)課咱們講了溫病里面濕熱病辨治的概述,首先呢分析了它的病因,第二個問題呢就講了它的特點。

3.辨證綱領

    下面咱們接著講它的辨證綱領。 

    大家都知道溫病的辨證綱領有衛(wèi)氣營血和三焦,究竟用哪個辨證更合適?更適合于濕熱病的辨證?那你要根據(jù)臨床來具體分析。從臨床表現(xiàn)來說,濕熱病初起,因為它是濕和熱兩種邪氣,濕為有形之邪,熱乃薰蒸之氣,熱和濕都是彌漫性的,熱在蒸動濕,所以它侵犯人體,即使在體表,(也)很容易向里彌漫,不僅彌漫在上焦手太陰肺,而且容易侵犯中焦,從始至終以脾胃為中心,所以即使是初起,它也有脾胃的癥狀,因為濕邪容易困脾。它的初起的特點,往往是衛(wèi)氣同病,也就是在衛(wèi)分證的同時又有氣分的表現(xiàn),比如說脘痞不饑(納呆),小便不利。初起就有這些表現(xiàn),這不是氣分的表現(xiàn)嗎?(這)是它的特點所決定的。所以,衛(wèi)氣營血辨證,衛(wèi)和氣不好區(qū)別,初起衛(wèi)、氣沒有一個絕對界限,它不象溫熱病那么清楚,衛(wèi)分證就是衛(wèi)分證,衛(wèi)分證之后才是氣分證,或者是衛(wèi)分證之后才是衛(wèi)氣同病,它有一個明顯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明顯。

那么營、血辨證,對它又怎么樣?因為濕熱病是濕和熱兩種邪氣,濕邪粘膩、澀滯,它阻滯氣機,這是它最大的特點,熱蘊在濕中,熱邪是去蒸動濕,它不入營、血。濕熱病有沒有入營血的呢?有,那是濕熱化燥以后,濕邪化燥,濕邪化燥以后就不是濕熱病了,它就轉化成溫熱病了,那時候可以入營、血。在濕熱的過程中,它不入營、血。

     所以衛(wèi)氣營血這四個階段,咱們判斷一下,初起衛(wèi)、氣界限不明顯。中間過程,在中期以氣分證為主。再繼續(xù)發(fā)展,始終是濕和熱這兩種邪氣本身它們在交爭,不化燥的情況下,它不會入營、血。

    所以這個衛(wèi)氣營血辨證對它來說意義不是太大,因為它以氣分為主,濕熱病始終表現(xiàn)為氣分證。

    可是三焦辨證對它來說指導意義相對來說就大了,因為什么?初起不管是衛(wèi)分還是氣分,總歸它是以上焦為主,邪從口、鼻而入,或者說從皮毛而入,總歸它先侵犯上焦手太陰肺,由表彌漫到里,它也是肺系的病變哪,可以影響到中焦脾,但是它畢竟它以上焦為中心。中期逐漸發(fā)展由上焦可以傳入中焦。上焦病不治,則傳中焦。中焦是脾、胃的病變。這個過程在濕熱病里面相對來說長,因為濕邪困脾,脾被濕困,運化功能不好,所以這個病啊稽留不退,纏綿難解,這個階段稽留時間最長。然后可以深入下焦。中焦病不治,則傳下焦。傳下焦呢它不損傷肝、腎,如果不化燥。它所謂的傳下焦不是指損傷肝血腎精,而是大腸和膀胱,因為按解剖部位大腸是在下焦,吳鞠通在《溫病條辨》里面,雖然把大腸放在了中焦,但實際上從濕熱病來講,還是下焦大腸的濕熱。還有一個就是膀胱,它是導致大、小便的失常,下焦不利。

     所以從它(濕熱?。┑拈_始一直到終了,“始上焦,終下焦”,這個發(fā)展變化過程,它是按照三焦傳變,如果按照三焦辨證去治療,對臨床更有指導意義,在吳鞠通的《溫病條辨》里面,溫熱病、濕熱病他都用三焦辨證,以三焦為綱嘛。但是溫熱病里面他是用三焦再和六經(jīng)、衛(wèi)氣營血交叉,穿插運用,用三焦來定位,用六經(jīng)來進一步再具體定位,再用衛(wèi)氣營血判斷它的階段。溫熱病他是用的三個途徑。到濕熱病呢,主要就是三焦辨證,因為它衛(wèi)氣營血界限不清。

    為什么用三焦辨證?這個問題前面咱們談過,因為三焦既是人體陽氣的通道,又是水液運行的通道,同時它又包括了人體上焦的心、肺,中焦的脾胃,下焦的肝、腎、大腸、膀胱,這些臟器,所以人體五臟、六腑整個都在三焦的范圍之內,三焦是這么一個腑,所以它是最大的腑,可以說,它是飲食物消化吸收,精微物質的輸送,包括氣血津液這些精微物質輸送,以及它們之間互相的轉化,精轉化為血,血轉化為精;氣轉化為血,血轉化為氣;這個轉化過程。以及飲食物糟粕的排泄,包括大、小便和汗液,向體外排出,都是在三焦這個氣化的場所里面進行,所以三焦氣化實際上概括了人體五臟六腑的氣化功能。那么濕熱邪氣侵犯人體呢,它的特點就是彌漫三焦,導致三焦氣滯,氣化功能失常,飲食物的消化吸收發(fā)生障礙,脘痞不饑,不饑不食,沒有饑餓感。糟粕的排泄發(fā)生障礙,大、小便不利或者是不通。它是以這個為特點。所以濕熱病的最典型的特點實際上是導致人體三焦新陳代謝功能的失常。用三焦辨證呢既能給它定位,又能決定它的治療。吳鞠通講,“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很有針對性。所以在這個概述里面,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三焦?jié)駸岵〉谋嬷巍?/span>

4.三焦?jié)駸岬谋嬷畏▌t

    三焦?jié)駸岜嬷畏▌t。咱們中醫(yī)學呀既講治則,又講治法。什么是治則呢?在治療中大的指導原則,包括調理陰陽、調理升降,扶正祛邪、因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等,那是大的原則,具體到每一個病,要有一個治療的方法,那就是治法。治則和治法不同。在這咱們?yōu)槭裁唇蟹▌t呢?你說它是法也不合適,因為什么?它比法要廣,它是指整個濕熱病的治療,它不象法那么具體,不是針對哪一個證候。說它是則,它又沒有那么廣,因為它只針對濕熱病,所以籠而統(tǒng)之,叫做治療法則,也可以說是規(guī)律,辨證論治的規(guī)律,怎么掌握它?因為在教學過程中也好,在臨床過程中也好,學生經(jīng)常提出這個問題,覺得濕熱病特別亂,痰、飲、水、濕導致的疾病,非常的亂,它不象溫熱病那么清楚,溫熱病衛(wèi)分、氣分、營分、血分,界限非常清。而且治療呢衛(wèi)分、氣分、清法、下法,營分、血分,清法加上滋陰,到下焦血分虛證,滋陰法,很清楚,而且方劑呢在《方劑學》里面講得也多,治溫熱病的方,在清熱劑里面講得多,大家都比較熟悉,好掌握。一到濕熱病呢,一個是《方劑學》里面講這類的方劑少,再一個,你拿出這幾個方來,你看看,藥物差不多,這個方和那個方啊只是一、兩味藥之差,為什么?因為大家經(jīng)常提這個問題,我就開始思考,從1972年開始,我就收集治濕熱病的方劑,大家經(jīng)常用的好的方子,收集來,收集去,我就對藥物進行篩選,篩來篩去呀,這些方所使用藥物的范圍非常窄,它和溫熱病不一樣,溫熱病用藥范圍非常廣,起碼是上百味藥。濕熱病超不過三十個藥,就在這個范圍內用。就是說你掌握了這些藥,去組方,和那些方劑都能對上,是從方劑里面篩選出來的。為什么常使用這些藥?然后我就對它進行分類,大概有這么六、七年的時間,從79年我把它歸納出來了,是這么個原因:針對著不同的部位,濕熱邪氣所在的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法,在法的指導下,選用藥物,藥物選出來之后,組成方劑,而這個組成方劑的過程中呢它還不單純是針對這一個部位,還有其它的因素,綜合考慮,所以濕熱病的方,都差不多。

   下面我就分別給大家介紹。因為咱們是采取三焦辨證,所以呢就按照三焦溫病,三焦?jié)駸醽磉M行分類:

上焦?jié)駸嶙C——身熱不揚,惡寒較重,頭身重痛,舌苔白膩,脈濡。

(圖形演示12:29 上焦?jié)駸嶙C),凡是濕熱邪氣在上焦者,統(tǒng)稱上焦?jié)駸?,它表現(xiàn)形式不一,總的來說,它的臨床特點,不外乎,(身熱不揚,惡寒較重,頭身重痛,舌苔白膩,脈濡。)總的來說,就這么個表現(xiàn)。身熱不揚,用體溫表量,體溫高,但是呢沒有明顯發(fā)熱的表現(xiàn),它和傷寒類似,惡寒重。傷寒是惡寒重發(fā)熱輕,溫熱病是發(fā)熱重惡寒輕,濕熱病初起如果濕邪重,是惡寒重,類似于傷寒,它不類似于溫熱,為什么?它感受的是濕邪,濕邪粘膩,它雖然不閉塞腠理,它不主收引,但是它期間嗯嗯油一樣、象漿糊一樣,象膠一樣,整個把腠理給堵上了,毛孔堵塞。所以濕邪它阻塞腠理,導致氣機不通,陽氣不能宣發(fā)。怎么叫遏傷陽氣呢?遏阻氣機?或者叫遏傷陽氣?因為濕是陰邪,驅除濕邪,必需要消耗陽氣,這叫遏傷陽氣。遏阻氣機是因為濕邪粘滯,它堵在哪,氣就不通了。因為濕邪阻滯在表,腠理不通,陽氣不能宣發(fā)于外,所以它惡寒重,類似于傷寒,但是和傷寒不同。傷寒是周身疼痛,頭痛、身痛、骨節(jié)煩疼。它(上焦?jié)駸岵。┑奶攸c在于重,不僅疼痛,而且沉重,這一點和傷寒不一樣,它痛不如傷寒嚴重,但是重很突出,周身沉重,為什么呢?濕是有形之邪。舌苔膩,說明濁氣盛啊,但是它不黃,初起是白膩苔。如果剛剛開始,也不厚,薄膩,白而薄膩。脈濡而不數(shù),浮細而軟,應指無力,懶洋洋的,沒精打采,也不數(shù),因為什么?熱蘊濕阻,以濕邪為主。

在這種情況下,治療的重點在濕不在熱。采用什么方法?(圖形演示:16:18)辛溫宣透,芳香化濕,簡稱辛宣芳化法。所謂辛溫宣透,是選用辛味、溫性的藥物,因為辛能散,溫能化。辛能夠散邪、透邪,溫能夠化濕,所以必選辛溫。但是辛溫不是指麻、桂(麻黃、桂枝),這兩個藥不能用,這兩個藥是禁忌。選什么樣的辛溫藥呢?還必具有芳香氣味的。這個藥物啊不僅是辛溫,而且它還芳香,為什么?芳香能夠化濕,芳香能夠醒脾胃,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能夠宣化濕濁,這類的藥(辛溫宣透藥)就有局限性了,麻、桂不在這個范圍。辛溫宣透,芳香化濕不是兩類藥,是它本身既要具有辛味,又要具有溫性,還要具有芳香的氣味,這類藥就窄了,大家考慮有哪些?不多。

(圖形演示17:47)

首選是它(藿香)吧?辛溫芳香,它名字帶個香嘛,藿是草的意思,藿香就是指香草,辛溫芳香還不燥烈。

還有沒有?白芷,辛溫芳香。白芷啊是香料,“五香面”里面就有白芷,辛溫芳香。

還有沒有?蘇葉,辛溫芳香,這些藥(藿香、白芷、蘇葉)都不是大辛大溫,不同于麻、桂,同時它們本身都具有香味。

再有香薷,香嗎?香薷辛溫,它不香怎么叫香薷?芳香。

再有佩蘭,芳香不辛溫,在這里邊可以配用,它就不是主要的了,它本身芳香能夠化濕濁,但是它不辛溫,它往往和藿香一起配,和藿(香)一起用。

還有青蒿,青蒿芳香,但是它不辛溫,它是苦微寒,是苦味,但是呢它芳香能夠化濕,另外它輕揚能夠透泄,它能走表,所以配伍在辛溫藥里面可以用。

以這四個(藿香、白芷、蘇葉、香薷)為主,這兩個(佩蘭、青蒿)呢可以配用,因為它們芳香化濕功能很好,配伍辛溫可以用,你看藿香正氣散選擇了這仨(藿香、白芷、蘇葉)藥;新加香薷飲因為要發(fā)汗,選擇了它(香薷)。搜集方子,我是從方子里面篩選的藥物嘛,篩來篩去,辛溫芳香,透表化濕的藥就這幾個。

這些藥有什么作用?

疏通肌腠,腠理通達,汗出邪解

(六味藥)能夠疏散在表之邪,(疏透肌腠),使邪氣外透,肌腠是體表啊。它能夠疏透在表的邪氣,把邪氣驅除了,濕邪化掉了,熱自然就解,因為熱是裹在濕中,有形之濕一去,無形之熱不獨存。一塊熱粘糕一樣,你把粘糕拿走了,熱還存在嗎?熱也跟著走了,因為熱在濕里面,所以不用單找清熱的藥,濕去熱不獨存。它(六味藥)的作用就是通過疏通肌腠,使腠理通達。因為有濕熱阻滯,體表的氣機不暢,所以它才出現(xiàn)惡寒重。腠理一通暢了,就指的是氣機通暢了,自然它就汗出。汗出的后果是什么?邪從汗解,汗出邪解。

打個比方啊,用這種藥,祛體表的濕邪,就好象擠牙膏一樣,一點點往外擠,它不象麻黃湯易于發(fā)汗,麻黃湯發(fā)完了以后,一身大汗,因為寒是無形之邪呀,寒就通過汗散了。濕邪粘膩,它不可能一身汗就散,如果你發(fā)大汗,反而容易造成壞證,這后面我們要講。你必須要用小汗,所以有的人哪叫它“小汗法”,《金匱(要略)》里面有小汗法,在發(fā)汗的時候加白術,為什么呢?通過白術來收斂腠理,一邊發(fā)汗,一邊收斂,牽制它,不讓他出大汗,麻黃配白術有這個作用,使它腠理通暢,但是又不是出大汗,用小汗一點點地把濕邪給擠出去,像擠牙膏一樣往外擠,而不是一汗而散,也不可能一汗而散。

這是上焦?jié)駸帷a槍χ皻庠谶@個(肌腠)部位,用這一類(辛溫宣透,芳香化濕)的藥物,疏通氣機,邪從汗解。是不是汗法呢?是汗法,它和銀翹散不一樣,銀翹散不是汗解,不發(fā)汗。這些藥(辛溫宣透,芳香化濕)可以發(fā)汗,但是它不發(fā)大汗,是出小汗,使?jié)裥耙稽c點往外擠,所以它慢哪。麻黃湯一付,大汗一出熱就退。這種病最少也得照著三、四天,一般來說得一個星期,為什么呢?它不可能一次就出透汗,要一點點地出汗,一點點往外擠邪,因為濕邪粘膩,難以速除。

              濕重于熱— 辛溫開郁,苦溫燥濕—辛開苦降法

中焦?jié)駸嶙C

              濕熱并重—苦寒清燥—

              熱重于濕

如果上焦?jié)駸岵唤狻I辖共〔恢渭磦魅胫薪梗@是中焦?jié)駸嶙C的一種來路,是不是中焦?jié)駸嶙C都是由上焦傳來的呢?也未必,比如說病人平素沒有發(fā)病的時候就有水濕內蘊,平常啊就內蘊水谷之濕,濕盛體質,外邪很容易入侵,這樣它就可以直接發(fā)于脾胃,發(fā)于中焦。中焦呢因為是脾和胃兩個臟器,濕和熱侵犯人體之后,熱入胃,濕入脾,所以它表現(xiàn)的形式不一樣。

有的病人表現(xiàn)為濕重,濕熱病初起以這種類型居多。大多數(shù)是這種類型。濕邪重,熱蘊濕中,熱勢不向外揚,所以看到的是濕的表現(xiàn)。這種情況一般,或者是外感的濕邪就重,或者人體平素陽虛。葉天士講啊“在陽旺之軀,胃濕恒多,在陰盛之體,脾濕亦不少”,什么意思呢?和體質有關。當然哪,首先和邪氣的性質有關,如果你感受的邪氣就是濕氣重,那應該是它,那應該是濕重于熱。暑濕病為什么開始就是熱重于濕?。恳驗樗旧硇皻饩褪菬嶂?,是暑邪。

除了和邪氣有關之外,跟體質也有關,“在陽旺之軀”,就是陽盛體質的人,陽氣旺的人,“胃濕恒多”,什么意思呢?濕熱入胃,表現(xiàn)為胃熱夾脾濕,所謂“胃濕恒多”的意思,事實上濕還是在脾,就是胃熱夾脾濕?!霸陉幨⒅w”,所謂“陰盛之體”,實際上就是脾陽虛,陽虛不相對就陰寒盛嗎?“陰盛之體”是指脾陽不足的人邪氣進來就專門困脾,它就表現(xiàn)為濕重于熱,這和體質有關。

胃熱盛的,陽氣不虛的,容易出現(xiàn)熱重于濕。脾濕盛,陰寒體質的人,容易出現(xiàn)濕重于熱。

就是說,濕熱病初起究竟是濕重還是熱重?取決于兩種因素:一種是邪氣,如果邪氣本身就是熱重于濕,它發(fā)病就是熱重于濕。比如說暑溫,因為它是暑熱夾濕,所以它的表現(xiàn)是熱重于濕。濕溫病因為它是濕邪重,所以呢多表現(xiàn)為濕重于熱,熱不明顯。這是從邪氣的性質來說,熱和濕這兩種邪氣的比重(產(chǎn)生的區(qū)別)。除此之外,和人的體質有關,平素陽盛或者有胃火的病人,發(fā)病容易出現(xiàn)胃熱夾脾濕;脾氣不足,脾陽虛,運化功能不好,平素就有水濕停聚的人,再感受外邪,就容易出現(xiàn)濕重于熱。邪氣和體質兩種因素決定它。濕熱病初起大多數(shù)是這種情況。

如果是正常體質,不涉及到陽虛或者是熱盛的,光從邪氣的角度來講,濕熱病初起最多見的是這種類型(濕重于熱),以濕為主。

在中焦,它的表現(xiàn)是什么?身熱不揚,脘痞不肌,大便溏滯不爽,口淡不渴,舌苔白膩,脈濡(圖形演示29:20)。

身熱不揚,因為熱蘊濕中,蘊于里不能發(fā)揚于外,所以用體溫表量,體溫高,但是明顯的熱象沒有,甚至于摸一摸手、腳還發(fā)涼。身熱不揚,脘痞不肌。胃脘部有堵悶感,沒有饑餓感,老覺得堵得慌,不想吃飯,不饑不食,脾胃呆鈍,它就不蠕動,所以不饑。大便溏滯不爽。大便很稀,但是不黃不臭,稀便,但是排稀便又不痛快,很粘,擦不凈,粘粘糊糊,濕的表現(xiàn)。口淡不渴,嘴里面沒有味道,也沒有渴的感覺,體溫40度,不渴,是因為濕阻氣機,而不是熱傷津液,他的津液不損傷。是濕,也是濕,沒有熱象,就是體溫高,其它方面你看不出來,沒有明顯的熱象。這就說明熱蘊濕中,濕熱裹結。

這種情況下治療的重點是在熱還是在濕?當然是祛濕,因為熱包在濕里面,你清熱的藥進去,和熱接觸不著,熱在濕里面包著,必須先把濕去掉,你不用清熱,濕去了熱自然就散了,熱是依附于濕,裹在濕里面。

(中焦?jié)駸嵊盟帲?/span>所以治療采用溫藥,用辛溫開郁,苦溫燥濕的藥,就是選藥性肯定是溫,這一點不要懷疑。味,辛和苦。為什么選這兩味?辛味的藥有發(fā)散的作用,它能夠開郁。濕邪是郁阻氣機呀,通過辛的發(fā)散,把濕邪散開,能夠開它的郁,宣通氣機,所謂開郁就是宣通氣機的意思??鄿氐乃幠軌蛟餄瘢瑫r苦味(藥)的特點是下行,它能夠使?jié)裥跋蛳氯?,往下降,降濁,這是古人常用的方法,(辛開苦降),張仲景的《傷寒論》里面的辛開苦降法就特別多,瀉心湯都是辛開苦降,那幾個瀉心湯,用辛開苦降法,用辛味的藥開濕郁,宣通氣機,用苦味的藥,使?jié)駶嵯陆?,合稱辛開苦降法。

常用的藥物,一類是辛溫的,一類是苦溫的,把它們配到一塊組成方劑。

辛溫的藥有哪些呢?別選上面(上焦?jié)駸幔┠莻€,剛才說的辛宣芳化,那些藥是走表的,這兒要選入中焦的,有哪些?先說辛味:

半夏、蒼術,是最典型的辛溫開郁的藥。還有白蔻仁、草果。(半夏、蒼術)蔻仁、草果都是辛溫藥,蔻仁、草果還芳香,蔻仁也是“五香面”里面的成分哪,草果可不是啊,草果不是香味,它叫香味,不是香味,那個味很怪。但是它們(半夏、蒼術、蔻仁、草果)都能開郁,都能醒脾胃,振奮脾胃功能。這是辛溫。

苦溫。厚樸、大腹皮,厚樸有辛味,是苦辛溫,它以苦為主。大腹皮是苦溫。(厚樸、大腹皮)辛開苦降。

陳皮可不可以用?陳皮辛苦溫還芳香,可以用,治濕熱病,濕重常用它。

你選來選去,也就這幾味藥。上面(半夏、蒼術、蔻仁、草果)是辛溫,下面(厚樸、大腹皮、陳皮)是苦溫,互相一配,辛開苦降法。

濕熱并重—苦寒清燥—黃連、黃芩、梔子

      濕熱并重,就是濕邪和熱邪兩停,就是各50%。

     臨床表現(xiàn)。濕也很突出,熱也很突出,而且呢濕和熱互相裹結,熱煎著濕,濕裹著熱,形成一個什么狀態(tài)呢?就像熬膠一樣,膠結,粘得很,因為什么呢?濕沒有去,熱去熬它,熱越熬濕,濕越粘,濕越粘,熱越?jīng)]有出路,越?jīng)]有出路就越裹住,所以最后就像熬膠一樣,越熬越粘,膠結難解。

臨床表現(xiàn):身熱心煩,脘痞腹脹,惡心嘔吐,大便溏泄,色黃味臭,汗出熱減,繼而復熱,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

身熱心煩,這回不是身熱不揚了,因為什么呢?濕熱膠結,熱已經(jīng)出來了,是在這個(熱重于濕)基礎上啊進一步發(fā)展的,熱不是開始裹在濕里面嗎?他如果陽氣不虛,正氣不虛,正氣也要和濕邪作斗爭啊,這熱和陽氣一起鼓動,就向這個(濕熱并重)方向轉化,就把濕越熬越粘。濕粘了,就不那么容易裹熱了,熱就出來了,(這時)就是既有濕的表現(xiàn),又有熱的表現(xiàn)。身熱心煩,這不是典型的熱嗎?濕重于熱絕對沒有這個表現(xiàn),是身熱不揚,他不煩躁,人發(fā)傻、呆癡,不煩躁。這種(濕熱并重)情況下煩躁,是因為熱擾心神,熱已經(jīng)出來了。但濕呢?也沒解,脘痞腹脹氣,惡心嘔吐,大便溏,色黃而臭。惡心嘔吐是濕阻氣機,胃氣不降,上逆。大便溏泄是脾不運水濕,脾不健運,水濕下注大腸,但是因為它熱也重啊,所以色黃而臭,和濕重于熱大便溏滯就不一樣了,那個沒有黃色,也沒有氣味。因為脾胃升降失常,中焦氣機阻塞不通,所以它脘痞腹脹。病人不僅是身熱已經(jīng)揚出來了,而且還出汗,這種汗不是津液,它是粘汗,汗很粘,而且它這個氣味啊,咱們一般人出汗沒味,它這個味很穢濁,餿味,味很重,很粘、有餿味的汗,量也不多,這是熱蒸濕動,濕邪被熱從體表擠出來了。因為他有汗出,濕邪擠出來,熱裹在濕里面,它倆不還膠結著呢?所以熱也就能散,熱隨濕散,就熱減,體溫能降。比如說原來40度,他可能降到39度,隨著出汗,體溫也下降。但是繼而復熱,過一會汗不出了,體溫又上去了,因為什么呢?膠粘的濕熱并不可能由這一點汗都解除,汗不出了,熱沒有出路了,體溫就又上來了,反反復復。舌苔膩,脈濡,濕重。膩而黃,熱出來了,熱重。數(shù)也說明熱重。這個階段(濕重于熱),苔膩是白的,脈濡而不數(shù)。到這個階段(濕熱并重),苔黃膩,脈濡數(shù)。所以說它濕和熱都重,兩方面的表現(xiàn)都突出。

這種情況(濕熱并重)怎么治療?重點在于祛濕還是在于清熱?祛濕清熱并重,還是以祛濕為主?那用什么藥?常用的藥物,簡單地說,(苦寒清燥),苦寒清熱燥濕,苦能燥濕,寒能清熱。用苦寒的藥,清熱燥濕。

常用的藥有哪些?哪些是苦寒清熱燥濕的藥?在濕溫病里面最常用的,黃連、黃芩,你別看這倆藥在溫熱病里面用的不多,在濕熱病里面就用的是它們了,濕熱病石膏用得少,因為石膏不能燥濕,這兩個藥(黃連、黃芩),它本身是大苦大寒,清熱作用也好,燥濕作用也好,現(xiàn)在就需要它這個燥,溫熱病是怕它燥,不用它,這兒(濕熱病)就需要它燥,所以常用它們(黃連、黃芩)兩個。

其次還有梔子,梔子不僅能夠苦寒清熱燥濕,還能夠導熱從小便而去,它不是利尿藥,但是可以從小便里面導熱。

常用這三個。

苦寒清燥的藥清熱燥濕,但是它們清和燥比較起來,畢竟偏重于清,因為它是以涼為主,它燥濕的力量不夠,所以在里面還可以加入辛溫、苦溫。辛溫苦溫照用。是辛溫(上焦?jié)駸嵊盟帲?、苦溫(濕重于熱用藥)、苦寒(濕熱并重用藥),這三類藥混合使用,因為它們(黃連、黃芩、梔子)畢竟偏于清,燥不夠。那么它們(辛溫、苦溫、苦寒)混合起來還是不是辛開苦降法?還是不是?把苦寒的和辛溫、苦溫配合起來,還是不是?還是辛開苦降,為什么?苦寒也是苦啊。這兒(辛開苦降)沒有說性,辛開苦降法指的是味,而不是性,所以加上苦寒,還是辛開苦降法。半夏瀉心湯不就是有清涼嗎?它不就是用苦寒配辛溫嗎?所以還是辛開苦降法。

總歸,中焦?jié)裰赜跓?、濕熱并重兩種類型,大的前提都是辛開苦降,在選藥上那就有不同了,濕重于熱不能用寒藥;濕熱并重用寒藥,同時辛、苦、溫都可以用,溫藥可以用,(濕重于熱、濕熱并重的用藥順序)不能顛倒,濕重的時候不能用寒藥;濕熱并重的時候溫藥照用。為什么?濕濁非溫不化,它不會助熱,只要有濕在,不會助長熱邪。

熱重于濕——大熱,大渴,大汗,脈洪大,脘悶身重,舌苔黃燥,脈洪或滑數(shù)—寒涼清熱,兼以燥濕—石膏、知母、蒼術

中焦?jié)駸岬谌N類型是:熱重于濕。

熱重于濕是怎么發(fā)生的?比如說,人體陽氣很盛,從濕熱并重就可以向熱重于濕轉化,濕越耗越少,熱越來越往外顯露,變成熱重于濕?;蛘呤鞘顪夭。惺艿木褪鞘顭釆A濕,發(fā)病就是熱重于濕。

臨床表現(xiàn):身大熱,口大渴,大汗出,脈洪大。四在癥之外,加上脘悶身重,是熱重啊還是濕重?大熱、大汗、大渴,肯定是高熱傷津,熱重,兼有脘悶身重。陽明胃熱夾太陰脾濕。它的舌苔不是黃膩,黃而干燥,脈洪數(shù)或者滑數(shù)。這個(熱重于濕)我們講過了,或者是暑熱夾濕,初發(fā)就是那種病,一發(fā)就是這種病,或者是在濕熱病過程中,逐漸由濕熱并重發(fā)展而來,都可以。

這種情況怎么?清泄陽明胃熱兼燥脾濕。寒涼清熱,兼以燥濕。這種寒涼清熱就不是用苦寒了,因為它是陽明胃熱為主。

常用的藥物:白虎湯啊石膏、知母。燥脾濕用了一味辛溫的蒼術,祛表里之濕。主要就這么三個藥,石膏、知母加蒼術。那就是說,在中焦熱重的情況下,石膏、知母也可以用。但是請大家注意,這種情況很少,必須是熱重于濕,而且是胃熱為主夾脾濕,才可以用石膏、知母,一般情況下是用黃連、黃芩,是用這一類(苦寒清燥),辛寒的藥很少用在濕熱病里面。

濕熱病中焦不解,中焦病不治,即傳下焦,(圖形演示46:31)。下焦?jié)駸嶙C證候類型也比較多,在這兒咱們說個總的原則,它主要表現(xiàn)為水谷糟粕排泄的失常,因為“下焦如瀆”,所謂“下焦如瀆”,是膀胱排小便,大腸排大便。因為在這兒大腸它不是溫熱病,單獨列出來放在下焦比較合適,它確實是在下焦。吳鞠通把濕熱病的大腸病是放在中焦啊,因為他已經(jīng)放在中焦了,溫熱、濕熱都放在中焦,實際上是下焦病,咱們擱這兒一點不影響,便于咱們用藥。

下焦主要是大腸和膀胱兩個臟器,不是小腸,是膀胱,小腸那是傳統(tǒng)說法,咱們干脆就說膀胱。它是大腸和膀胱的氣機不利,濕熱邪氣入到下焦,就堵塞了氣道啊,大腸氣機不通,膀胱的氣機不通,二便發(fā)生了障礙,表現(xiàn)為大、小便不暢。大便溏滯不爽,小便不利,這叫不暢。或者干脆二便不通,無尿,大便也沒有。這就嚴重了。

表現(xiàn)為這一類(大、小便不暢)的證候,怎么治?熱在下焦,因勢利導,怎么導它?淡滲利濕,淡附于甘,淡味附于甘味,也可以叫甘淡利濕,因為它熱邪已經(jīng)到了下焦,那么你就從水溝把它導出去嘛。這個淡滲利濕是用于大便不通?還是用于小便不通?它是通大便的?還是通小便的?利小便就能通大便。為什么呢?濕,總而言之是在下焦,腸道也有,膀胱也有,你從膀胱把濕利出去了,大腸的濕走不走?大腸的濕也就沒了。沒有了,氣機就通了,大便自己就下來了。所以利小(便)也可以通大(便),它是針對兩方面來的,都是用淡滲利濕。

常用的藥物有哪些?大家回憶一下,淡滲利濕的藥有哪些?茯苓是不是?甘淡平。豬苓是不是?這二苓(茯苓、豬苓)是不是?澤瀉是不是?滑石、車前子是不是?生苡薏仁是不是?這些藥,常用的。白術是不是?白術不是,白術是苦溫,白術應該放在哪兒?白術應該放在這(濕重于熱類用藥),放在辛開苦降里面,苦溫燥濕里面。在濕熱病里面,白術用得不多,不常用。最常用的是這些藥(茯苓、豬苓、澤瀉、滑石、車前子、苡薏仁),用它(豬苓)的時候也少,也不多,為什么?茯苓甘平,健脾利濕;澤瀉苦微寒,利濕還兼有清熱;滑石甘寒,利濕,從濕中泄熱;車前子甘寒,利濕泄熱。這些都是涼藥。它(茯苓)雖然不涼,它平,它能夠健脾;苡薏仁甘寒,利濕還泄熱;豬苓是苦平,利濕不泄熱,它也不健脾。所以呀這倆藥(茯苓、澤瀉),和它(豬苓)不一樣,它(澤瀉)雖然不健脾,它涼,它能泄熱。它(茯苓)雖然不泄熱,茯苓能健脾。它(豬苓)既不泄熱,又不健脾,只是利尿。所以在濕熱病里面用茯苓、澤瀉多,用豬苓少,但是也用,相對來說比這些藥要少。

這總的來說呀,濕熱病上中、下、三焦,辛宣芳化、辛開苦降、淡滲利濕,或者叫甘淡利濕都可以,這三類大法,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方法。

那么治濕熱病以濕為主,是不是就是這些藥?是不是采取這三種方法就可以了?不完全,不可以,還要考慮別的問題。

下堂課再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醍醐灌頂:濕熱病,原來要這樣治!
凡生大病者,三焦皆不暢!明此理的人太少了
通陽利小便之思---正人饒醫(yī)師的空間 [http://2218959588.qzone.qq.com]
【調理三焦中成藥】
濕熱病何解:祛濕清熱、健脾醒胃、理氣行滯,但忌大汗、滋補
三焦?jié)駸嶂嗅t(yī)辯證論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