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產(chǎn)生的歷史原因5
——科舉偶談之一
我楚狂人
三、隋唐科舉制度獲得成功的原因
隋唐時期,科舉制度能獲得成功原因自然是多樣的,我們大致可以看到以下這一些:
(一) 南北朝嘗試的基礎
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說到,南北朝時期寒門已經(jīng)有了公平競爭的政治訴求。陶侃長期遠離東晉權力中心,在上游武昌鎮(zhèn)守,這里有著少受士族窩囊氣的因素。陶侃的后裔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難道沒有對缺乏購買和平競爭環(huán)境的抗議?
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說到了南北朝都進行了一些給寒門平等機會的考試制度的嘗試。有了這些嘗試,隋唐時期出現(xiàn)科舉制度就不那么突兀了,也就是說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
(二) 比較成功的籌劃
隋朝進入科舉制度的過渡階段,其過渡并非一步到位,而是有計劃地漸進推行??吹贸鲇兄值牟邉潯?/span>
隋朝推行新的人才選拔制度,第一步,隋文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先把士族的門堵死了,先破后立。第二步,隋文帝的新的選拔制度來彌補選官制度的空缺。史料記載,開皇七年,隋文帝下令諸州歲貢三人。開皇十八年,“又詔京官五品以上及總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舉人”。很明顯,隋文帝實際上恢復了漢朝的察舉制,也就是規(guī)定地方官方定期向中央推舉人才,而隋文帝時期的察舉科目主要是志行修謹、清平干濟兩科,類似于漢朝的孝廉。這是一個過渡。第三步,607年,隋煬帝下令諸州薦人,分為十科。609年,又詔諸州薦人,分為四科。整個隋朝,也就出現(xiàn)了三次較大規(guī)模的察舉錄取。隋煬帝于大業(yè)三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zhí)憲不饒”“學業(yè)優(yōu)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進士二科,并以“試策”取士。請注意“試策”,這就是筆試了,有別于差距制度傳統(tǒng)的推舉與面試的形式。筆試的出現(xiàn),實際上就是科舉制度的根本性的改變。
這樣的逐步推進,是深謀遠慮的嚴密策劃。有了這樣的策劃,科舉制度的過渡還是很順利的。
(三) 皇家的良苦用心
五代時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記述唐代科舉制度一些軼事。據(jù)書中記載,有一次。唐太宗微服去視察御史府(考試進士的地方) ,看到許多新錄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的說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這句話就是說:“天下的有為青年,都已進入了我的圈套了!”李世民這一句話,道出了隋唐皇家推行科舉制度的良苦用心,就是為了爭奪人才。后世出現(xiàn)了這樣的詩句: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闭f明了科舉制度在人才爭奪戰(zhàn)中的成功。
后世的帝皇都讀懂了李世民的這句話,這也是科舉制度延續(xù)一千三百年的根本原因。
(四) 寒門的擁護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九品中正制,在寒門已經(jīng)積怨甚深,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自然獲得寒門的擁護。從此“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深入人心。
平心而論,科舉制度的出現(xiàn),從歷史上來說,這是一次了不起的進步。中國的人才選拔有了一個切實可行的制度,這個制度有著其一定程度的公平性。至于后世產(chǎn)生的負面作用,這是在所難免的,因為時移世易,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永恒不變。科舉制度當然也如此。
必須看到,隋朝雖然不能算建立了真正的科舉制度,但是這個過渡階段十分必要。唐代科舉制度基本成型,但是遠沒有完善,科舉制度的完善還有一段路要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