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概況。
現(xiàn)代文閱讀是高考語文的第一塊面,分值約35分左右,主要是判斷選項對錯選擇題,也有簡述題。
文章題材主要有三類:論述文、實用文、文學類文本。
其中,論述文的主題多為文史哲等人文社科,特點是觀點性較強。實用文的主題多為科學技術等理工類,特點是知識性較強。文學類文本多為故事。
論述文遵循論述的邏輯規(guī)范,具備論述文的基本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論點是文章的觀點,論據(jù)是支撐觀點的事實,論證是闡釋觀點的論述。這些都是人文社科分析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在大學相應的專業(yè)里普遍適用。如果很擅長高中的文科科目,此類思維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培養(yǎng),會覺得比較熟悉。
實用文要么是淺顯易懂的科學論文,要么是單純的科普文章。這些都是理工類學科分析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在大學相應的專業(yè)里普遍適用。如果正常學會了高中的理科科目,此類思維就算基本具備,讀起來覺得很輕松。
故事類的文章的邏輯就是故事的情節(jié),也就是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其中的邏輯不像論述文和應用文那樣“人為制造”,而是自然地融入在故事情節(jié)里。有的人會覺得“順其自然”,有的人會覺得“莫名其妙”。
二、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的原理
作為公平、客觀、有效的考試,題目的答案都需要有道理和說服力,有一條讓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可靠且唯一的從題目到答案的鏈條?,F(xiàn)代文閱讀正是如此。
從題目到答案的鏈條,可以用“依據(jù)+邏輯”的公式來表示。
“依據(jù)”就是出發(fā)點,也就是鏈條的起點?,F(xiàn)代文閱讀中,依據(jù)不是個人廣博的知識量,也不是深厚的史地政、理化生基礎,而是原文。依據(jù)就是原文。
“邏輯”就是語言邏輯,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通用的邏輯。對于同一句話,只要按照邏輯進行分析推理,就一定能得到同一個結(jié)果。這也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最根本的根基。
因此,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的原理,就是從文章原文出發(fā),通過一系列邏輯推理分析,最終找到正確的選項。
再次強調(diào),現(xiàn)代文閱讀不考察知識量,不考察史地政理化生,就是考察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分析推理的能力,因此不要把自己其他學科的知識代入到現(xiàn)代文考試中。有時候自己的知識與文章一致,有時候不一致,這是因為實際情況往往很復雜,很多細節(jié)的不同導致結(jié)論的不同。因此不能因為自己的知識和考試題目恰好一致就以為可以用來作證,萬一實際上恰好是不一致的,只是自己判斷錯誤了呢?
實際上,不管是語文,還是其他學科,不管是紙面上的題目考試,還是未來實踐中的問題,解決問題根本原理都是“依據(jù)+邏輯”。只是不同科目的依據(jù)不同。
三、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的方法。
按照“依據(jù)+邏輯”的原理,那么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的方法就很自然了:找到依據(jù),根據(jù)依據(jù)進行推理。
第一項:定位。
依據(jù)就是原文。
但是原文的篇幅很長,或者有兩三篇文章,找出依據(jù)的關鍵就是從原文中找出與具體選項對應的句子。通常是一句話,有時是連續(xù)或分開的兩三句話。
從原文中找到與具體選項對應句子的主要方法是“關鍵詞”。所謂的關鍵詞,就是只在這一句或最多不超過三句話的地方出現(xiàn)的詞。正是因為出現(xiàn)地少,所以才能從來幫助定位。
大多數(shù)時候,關鍵詞都能“一眼看出來”,因為一個句子中總有一個或幾個詞與眾不同。如果沒有能直接“一眼看出來的”詞,那么關鍵詞很可能是專有名詞,或具有強烈特點的動詞、形容詞等。肯定不是你我他、的地得、了著過、好中壞之類常見的詞。
比如:“'三體交融’指敘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視角,帶領讀者跟隨人物進入敘事情境”中,“三體交融”就是非常特殊的詞語。
比如:“考察一個時期社會的審美風尚,應先注意其時金銀器皿和首飾流行的工藝設計以及對時代風尚的傳播”中,“審美風尚”就是比較特殊的詞語。
需要注意的是,關鍵詞的“特殊”主要體現(xiàn)在文章中比較特殊,只出現(xiàn)一次或者很少的幾次,而不是在生活中覺得特殊。比如“三系法”是一個很特殊的詞,但是如果整篇文章都在介紹三系法,那么這個詞語對于文章來說就不特殊,就不能用作定位的關鍵詞。
第二項:推理。
推理就是從定位到的原文的語句出發(fā),研究這個句子所表達的邏輯意思,并根據(jù)選項中的意思進行推導,最后得出二者的含義是否相同。若相同,則選項正確。若不同,則選項錯誤。若不相干,則通常默認為錯誤。
邏輯分析的方法就是語言邏輯,與高中數(shù)學開篇的命題、幾何、映射很相像。大多數(shù)時候使用反證法,通過指出選項的錯誤來否定該選項,少數(shù)時候使用正常的推理論證,指出選項正確。
做題考試以及生活工作時常用的邏輯關系有:轉(zhuǎn)折關系、假設關系、并列關系、遞進關系、選擇關系、因果關系、條件關系、承接關系、轉(zhuǎn)折關系。這些邏輯關系就是對原文句子進行“數(shù)學變形”的主要公式。
同時,做題考試以及生活工作中也有一些常見的邏輯錯誤,會導致錯誤,主要有:歸因錯誤、因果倒置、非此即彼、錯誤的聯(lián)系、混淆“是”和“屬于”、擴大化、絕對化、無中生有。這些錯誤將導致得到錯誤的結(jié)論。
下一期將從日常生活經(jīng)驗、語言結(jié)構理論、解題的用法等方面,挨個詳細介紹上面的邏輯關系和邏輯錯誤。
相對而言,“定位”比較容易,十幾年日常生活和學習閱讀所積累出來的“語感”對于絕大多數(shù)題目的定位已經(jīng)綽綽有余。邏輯推導和邏輯錯誤相對較難,一方面平時極少會刻意訓練,另一方面題目中也容易暗藏陷阱,需要進行大量的訓練來進行掌握和熟悉。
四、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的步驟。
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只要先后做好“定位”和“推理”兩個關鍵操作即可,并沒有固定的步驟。主要有三種流派:
先仔細閱讀、后認真答題。
先瀏覽題目,后帶著問題閱讀。
先概覽全文,再閱讀題目,再仔細閱讀并解答。
這三種不同的流派,不管是答題效率,還是正確率上,都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優(yōu)劣,都是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歡的即可。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