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21日,慈禧突然殺回紫禁城,發(fā)動戊戌政變,盡管光緒一再辯白自己不知曉康有為等人“圍園殺后”的計劃,慈禧卻唾罵道:“癡兒,今日無我,明日安有汝乎?”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傻孩子,今天他們(維新派)除掉了我,明天你還能有命活嗎?”
自光緒三歲時,稀里糊涂在睡夢中當上皇帝之后,他的這位“親爸爸”仿佛一直起到“保護傘”的作用。
貌似只要有慈禧在,光緒的皇位就在。從二人后來的結局來看,這的確如此。光緒帝在駕崩之后的不到24小時里,慈禧也薨逝了。
當然,這里面的原因,不言而喻。那么,慈禧在今天說出這句話又有其他含義在之中嗎?
換言之,如果維新黨所謂“圍園殺后”的計劃真的成功,光緒帝不就可以真正意義上的親政。
從此大權獨攬,轟轟烈烈地開展他的維新大業(yè),重振大清了嗎?
可笑,太可笑了!
如果這樣按照這個思路實施下去,不能說光緒是個昏君,也是個幼稚的君主。
因為一旦維新派這種異想天開、書生意氣的天真想法得逞,光緒帝離死也就不遠了!
關于戊戌變法的背景和經(jīng)過,茲不必過多贅述。
雖然光緒帝有一腔變法的熱血,但由于康梁的計劃太過于理想,且缺乏通盤考慮,急于求成,必然會走向失敗。
政治體制改革本就是一個長久的過程,而他們竟渴望在短時間內(nèi)一蹴而就,不給地方準備時間,且舉措激進。
如裁撤閑散衙門及冗員,一下就多出上萬名下崗員工,這群人除了當官什么都不會,關鍵的是還不給人家安排再就業(yè)。
廢八股改科舉本是好事,可舊的選官制度廢除,新的卻不能相應建立起來。
天下讀書人數(shù)十年寒窗苦讀,一朝臨考之際。現(xiàn)在通知人家你之前學得那些都沒用,朝廷選拔官吏不看這個了,人家不跟你拼了命。
取消旗人特權,令其自謀生計。
日本明治維新是將地方大名改做藩知事,但不掌實權,且待遇不變。類似于杯酒釋兵權,用贖買的方式。
問題是大清朝一眾皇親貴胄哪個不是旗人,你斷了人家地區(qū)錢糧,他們不跑到頤和園找太后給主持公道嗎?
也就是說,光緒的維新變法樹立的對立面太多,已經(jīng)把朝廷上下能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
換種說法,戊戌變法的實質(zhì)不過是帝后黨爭,既然帝黨要奪權,那么慈禧太后見大勢不妙,必然也就會收權。
為此,她連下四道懿旨:
一、變法期間及以后,凡是二品以上新任大員,都要到頤和園向太后謝恩;
二、任命榮祿為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
三、太后和皇上將于秋季到天津閱兵,一切事務由榮祿籌辦;
四、罷免帝師翁同龢的一切職位,即日離京返鄉(xiāng)。
以上四道旨意,慈禧把人事任免權、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剪除了帝黨核心成員,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到了京畿周圍,以防不測。
如此一來,維新派便誤以為,太后會在天津閱兵時發(fā)動政變,廢掉光緒帝,便有了后來“圍園殺后”的計劃。
與此同時,慈禧太后見自己的培植的親信一個個逐漸被光緒罷免,便有些坐不住了。
而她正是靠這些人來執(zhí)掌權柄,一旦失去了支持,也就代表著失去操縱天下的機會。
為此,她決定起身從頤和園回宮,發(fā)動政變,收回大權。
在此提一句,慈禧發(fā)動是因為楊崇伊的密折,感覺到大權旁落。并非袁世凱的告密。
不過也正是因后來他的告密,讓慈禧知道康有為等人“圍園殺后計劃”,的確起到了加劇政變后果的激烈程度。
于是,在9月21日,戊戌變法隨著慈禧的回宮而即將走向失敗。
在金殿之上,慈禧痛心疾首地沖著光緒說出了開篇的那句話。
在她看來,維新一黨“莠言作亂”,康有為曾說過:“殺幾個一二品的大臣,這法就變了!”
此話一出,讓滿朝文武中的一二品大員人人自危。
一旦光緒親政,會不會為了變法,聽從康有為的話,真殺幾個一二品的大員。
如果慈禧遭遇不測,那些維新派得罪的守舊派以及被裁減的皇室宗親、旗人子弟,會不會為了自保,借機以“清君側”的名義謀反?
到那時,光緒皇帝內(nèi)無權臣輔佐,外無悍將護衛(wèi),豈不是任人宰割!
即使后來光緒被軟禁在瀛臺,那些守舊勢力仍然不打算放過他。
1900年6月25日,端郡王載漪、莊親王載勛以及那位大阿哥溥儁,竟公然帶領義和團眾殺進瀛臺向光緒皇帝發(fā)難。
不過好在此時,李蓮英帶著慈禧的懿旨趕到,將在場所有叛亂人等,全部拿下,這才救了光緒一命。
如果當初康有為等人的圍園殺后計劃真的成功,沒了慈禧,光緒帝怎么能收拾殘局,又如何對付的了滿朝手握重權的皇室宗親和守舊勢力?
一 END 一
點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