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扯淡網(wǎng) 】
--明顯陵
明顯陵位于湖北省鐘祥市城東7.5公里純德山的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实酆湍赣H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qū)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jié)構(gòu),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明顯陵的建筑格局,從整體看,宛如一個巨大的“寶瓶”,分內(nèi)外圍城,外圍城高6米,寬1.8米,長3500余米,紅墻黃瓦,隨山勢起伏,雄偉壯觀。外圍城南端為兩重陵門,稱新、舊紅門。紅門內(nèi)似如游龍的神道連陵寢,神道兩側(cè)建有龍鳳門,石雕文武臣、 將軍、立馬、臣馬、麒麟、像、駱駝、獅子、獬豸、華表、御碑亭及龍行神道,九曲河蜿蜒其間,其上架有五道漢字白玉石拱橋。內(nèi)圍城建有棱恩門、棱恩大殿、陵恩門、明樓、塋城、瑤臺等,建筑宏大,雄偉壯觀。特別是呈“8”字形的兩
大塋城,兩座隱密的地下玄宮由瑤臺相連,神秘莫測,隱藏著一段動人心魄的宮庭
歷史。外圍城外,原建有陵衛(wèi)、更鋪、軍戶、禮生樂戶等。明顯陵布局巧奪天工,工藝浮雕精美絕倫。
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神奇的風(fēng)水寶地,雄偉的皇帝陵寢,動人心魄的明宮故事,令游人心迷神搖,留連忘返。
--清東陵
清東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處的馬蘭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園大小建筑580座。清東陵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莊、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園。
清東陵不只占地大,環(huán)境也美,群山環(huán)抱,樹木蔥蘢。清東陵四面環(huán)山,是個方圓四十余里的小盆地,北面昌瑞山正中一峰突起, 東西兩側(cè)山峰低下,構(gòu)成一面扇形,西傍層巒疊翠的黃花山,東臨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帶,正南天臺煙墩兩山對峙形成寬不足五十米的自然口,俗稱龍門口。夏季陵區(qū)雨水由此泄出,由龍門口向北望,蒼山腳下,綠樹叢中,古老雄偉的殿臺樓閣若隱若現(xiàn),金黃碧綠的琉璃瓦頂閃爍著迷人的豪光。
公元一六六一年,清代第一帝順治死去,葬在了東陵,當(dāng)時一切草創(chuàng),陵寢規(guī)制十分簡陋,約在康熙中晚期,康熙皇帝組織了詳細(xì)測繪和規(guī)劃。測繪中發(fā)現(xiàn)東陵的山脈系承德西南的霧靈山崎嶇蜿轉(zhuǎn)二百余里,狀似一條張牙舞爪騰空面起的行龍,而陵寢兩側(cè)的山勢又恰似這條行龍的兩根觸須。于是就把這條寬三、四十里長二百四十余
里的大山劃入了陵寢禁區(qū),把陵區(qū)劃為前圈、后龍即長城以北的風(fēng)水禁山。把前券后龍的全部居民驅(qū)逐外地,為打開風(fēng)水線,將明代長城經(jīng)由陵區(qū)的一段拆除,在陵區(qū)和禁山周圍栽置紅(內(nèi))白(中)青(外)三層界舂、舂界內(nèi)圍以水圍墻,把后龍劃出三條火道,全長三百八里,各寬二十丈,每條火道每隔七里駐兵一撥,每撥七至九人,防火防汛,防止人民進入禁山,定出法律,陵區(qū)內(nèi)(包括禁山)不許死人埋人、修廟、供神。私入禁山紅舂以內(nèi)者,為首枷號兩月期滿積邊煙瘴地方充軍,為從者,枷號一月,杖一百,徒三年。從此,周圍六百余里的東陵區(qū)內(nèi),成了清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地,這里的居民背井離鄉(xiāng),像牛羊一樣被趕到了外地,除了東陵的官員和他們的家屬以外,任何人休想再次踏入禁區(qū)。
清東陵是我國最后一代王朝——清王朝帝王的主要陵寢之一,(除此尚有東北的永陵、福陵、昭陵,和河北易縣西陵,規(guī)模都不及東陵大,清朝統(tǒng)治者驅(qū)使了我國數(shù)以千百萬計的勞動人民以二百四十多年的時間在這里修筑了一百一十三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由二百一七座主要單體建筑組成了大小十五所陵園。這比我國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宮還大十萬平方米。在這一群古代建筑物的下面,埋葬著清代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等五個皇帝,慈禧等十四名皇后和百余名妃嬪。
清東陵的建筑布局,除昭西陵、惠陵、單成體系外,其它各陵均以順治孝陵為主,(內(nèi)葬第一帝順治和其兩名皇后)孝陵前起龍門口內(nèi)的金形山,北止昌瑞山主峰下的明樓寶頂,全長十一華
里,以一條寬三丈六尺的磚石神道貫穿上石牌坊、大碑樓、石人石獸、龍鳳門、七孔橋、五孔橋、神道碑亭等一系列附屬建筑物,構(gòu)成一條約偏十五度的中軸線,中軸線以東依次為孝東陵(葬順治的孝惠皇后和二十八名妃嬪),景陵妃皇寢(葬康熙的四十八名妃嬪)、景陵(葬康熙和其四名皇后和一名皇貴妃)、景雙妃園寢(葬康熙的兩名皇貴妃)。中軸線以西依次為:裕陵(葬乾隆和其兩名皇后、三名皇貴妃)裕陵園寢(葬乾隆的三十六名妃嬪)。定東陵為慈安慈禧并排兩太后陵(分葬慈安慈禧二人)。定妃園寢(葬咸豐的十五名妃嬪)、定陵(葬咸豐和其孝德皇后)這些陵寢的正面一律直對金形山,由孝陵主干大神道分出支道,通往各陵,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以外的昭西陵,位于整個東陵風(fēng)水圍墻外的大紅門東側(cè),(內(nèi)葬順治生母
吉特皇后一人)?;萘?、惠妃園寢位于陵寢區(qū)的燕南角落,距孝陵主干神路八里左右。(惠陵葬同治和其孝哲皇后,妃園寢中葬四名妃嬪)。 清東陵堪稱是清朝遺留的中國文化瑰寶。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縣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里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后妃、王爺、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寢十四座,還在配屬建筑行宮、永福寺,這里風(fēng)景秀麗,環(huán)境幽雅,規(guī)模宏大,體系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雍正8年(1730年)時,以此地"山脈水潔,條理詳明",系龍脈吉地而于此興建泰陵;雍正死後,乾隆繼位,父子不葬一地為制,遂形成東、西陵隔輩建陵的現(xiàn)象。
清西陵東起梁各莊、西到紫荊關(guān),南抵大雁橋,北接奇峰嶺,占地約一百平方公里,內(nèi)有帝陵四座—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緒的崇陵,后陵三座,以及妃嬪、公主、親王的 園寢七座,而以泰寧山主峰下的泰陵為中心,其他陵園則分布東、西兩側(cè)。
西陵的南端入口建有石牌坊,其後依次有大紅門、圣德神功碑樓、七孔橋、石像生、龍鳳門、神道碑樓,然後是西陵的主陵一泰陵的隆恩門、隆恩殿、方城明樓、寶頂?shù)龋@些建筑物以一條南北貫穿、長2.5公里的神道串聯(lián)起來,入口的石牌坊,東陵只有一座,西陵則建有三座;東陵的石像生、龍鳳門是位在七孔
橋之後,西陵則在前。
除此之外,西陵的建筑形制大致與東陵相仿。泰陵在清西陵諸陵中興建年代最早、規(guī)模也最大,除了雍正皇帝胤禎之外,還附葬孝敬皇后喇喇氏及敦肅皇貴妃年氏。
泰陵西側(cè)2公里為昌陵,系嘉慶皇帝和孝淑皇后的合葬陵,其隆恩殿以花斑石鋪地,為帝陵中所罕見。由昌陵再往西3公里為慕陵,是道光皇帝和孝穆、孝全兩位皇后的陵墓。該陵不置方城明樓,規(guī)模較小,但其隆恩殿以香氣清遠(yuǎn)的楠 木構(gòu)筑,且只施雕鏤而不著彩繪,在紅墻黃瓦、金碧輝煌的建筑群中顯得樸實典雅。殿內(nèi)藻井刻滿許多騰云駕霧的飛龍,其用意在藉引龍上天,吞云吐霧而不噴水,以保持陵墓內(nèi)部乾燥。 崇陵位于泰陵東側(cè)、是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陵墓,始建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至民國4年(1915年 )竣工,是中國最後一座帝陵。崇陵的地上建筑尚保存良好,色彩仍鮮麗;地宮則已遭盜掘,隨葬品盡失,但內(nèi)壁的佛像、神獸等浮雕精致生動,倒也有一看的價值。 崇陵東側(cè)緊鄰著埋葬光緒妃嬪的崇妃陵,珍妃和瑾妃就葬在這里。傳說珍妃系被推下紫禁城內(nèi)的一口井里而死,尸體撈上來後就葬此地。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召開的第24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作出決定,將中國的三處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鐘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