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說: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看看別人,他有我沒有就焦慮了。其實一個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性情、秉性的這些東西,這樣他才會平靜,從容。
他有我沒有,然后就焦慮了。
誠然,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越來越多的焦慮起因,可能大部分都緣于他有我沒有。
他有我沒有,因為人性的貪婪,就不允許自己沒有。于是,拼命的去爭取,想盡各種辦法,竭盡各種所能,把他有的變成我也有。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或許經(jīng)過努力,他有我也有了;但也有一種可能,無論怎樣拼盡全力,他有我也沒有。
生活就是這么現(xiàn)實,不可能別人有的我都要有。如此反復(fù),只能焦慮成災(zāi),愁容滿面,而無法感受生活的樂趣了。
他有我沒有,就如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鏈條,捆綁著我們,越來越雜亂,越來越無解,越來越痛苦。他有我沒有,就像一個惡魔,被糾纏的我們,總像病疾纏身,無法快樂!
他有我沒有,是過多奢侈的欲望產(chǎn)生的魔咒。這樣一個魔咒,如若不被確解,我們將永遠無法幸福!
那么,他有我沒有,這個魔咒的怪圈到底能解嗎?
就是因為想要的太多,背負的太多,無盡的欲望,才會讓他有我沒有這樣的魔咒,就如一個怪圈一般,擁有了無限的魔力。
其實,我們想要破除這個怪圈并不難。只要問問自己,他有的,我需要嗎?如若不需要,我為什么要苦苦去爭取;他有的,是我需要的,為什么我需要呢,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是真的需要。只要弄懂了,看清了,我們才不會在他有我沒有的這個怪圈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
就像周國平說的:其實一個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性情、秉性的這些東西,這樣他才會平靜,從容。換句話說,就是我們需要的,一定是要適合我們自己的生活的。如若我們的欲望少了,我們就能看清生活的本質(zhì)。這樣就能找尋到適合自己的東西,從而平靜從容的生活。
其實,他有我沒有,就是一個人的貪性使然。
我們看清了他的本質(zhì),我們就能找尋到平靜從容生活的秘方。
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反而越來越焦慮了。反觀其因,無非是欲望越來越多了。
今天同事新買了一部手機,我也想買;明天朋友新買了一個包包,我也想要;后天,鄰居新?lián)Q了一輛豪車,我也想換……無盡的欲望,就像“金魚和漁夫”的故事一樣,永遠無法滿足,所以永遠無法找尋到生活的幸福!
其實,只要我們勇敢的,堅定的舍棄掉于我們的生活無關(guān)緊要的欲望,讓生活簡單,讓精神富足,就能找到生活中的平靜從容。
就像一個古老的真理說的:活的簡單才能活的自由。不為物役,方能保持精神的自由!
正如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的:我們可以用千種簡單的方式來試驗我們的生活,就像,比方說,使我的豆子成熟的太陽同時也照耀著像我們的地球一樣的其他天體。
誠然生活簡單了,一切就簡單了。周國平也說:“一個人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屬于奢侈品。他們固然提供享受,但更講究服務(wù),反而成了一種奴役。奢華不但不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往往還會降低生活質(zhì)量,使人耽于物質(zhì)享受,遠離精神生活?!?/b>
那么,愿我們都能打敗他有我沒有的焦慮,享受本真的生命,擁有豐富的心靈,平靜而從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