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乎中道地看人看己
作者/如斯
希臘神廟上寫有三句箴言,其中之一是:認識你自己。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往哪里去?都是圍繞探索和認識自己展開的。
《老子》說:“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但大多數(shù)人對自我認識存在偏差。美國有一項調(diào)查表明,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會高估自己。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強調(diào)不足,缺乏鼓勵,忽略接納,重視內(nèi)省自責,往往讓人過低衡量自己。
看來,古今中外,能夠正確看待自己,是一件極其重要又不容易的事。
保羅說:“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于所當看的;要照著S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苯o人們指出一條“自由”之路: 合乎中道地看人看己。
合乎中道看待自己的前提,是接納自己。
以現(xiàn)在的青年人為例,他們普遍自視很高,但遇到挑戰(zhàn)和壓力,內(nèi)心沖突很大,常在自卑與自負兩個極端搖擺,更容易停留在自卑這個點上。這種問題,歸根到底是缺乏對自我的接納。
缺乏自我接納,一有問題,就會自責,因而不敢給自己提高要求。
缺乏自我接納,遇到麻煩,常會習慣性埋怨別人,不能接納他人的失誤,害怕承擔錯誤。
能夠自我接納的人,不僅善待自己,也善待別人;不僅饒恕自己的錯誤,也饒恕別人的錯誤。
由此可見,一個人能夠做到看自己合乎中道,接納自己非常寶貴。
試問:
你能接納自己的性別、身高、容貌、體重、父母、兄弟姐妹、出生地、學校、學習情況嗎?
你能接納自己的優(yōu)點和弱點、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失敗和軟弱嗎?
你能接納自己的現(xiàn)在和過去嗎?
……
絕大多數(shù)人對自己的優(yōu)點、優(yōu)勢以及積極情緒樂于接納,對缺點、劣勢和消極情緒不愿接納。
人總有優(yōu)點和缺點,當不能全部接納自己時,就會把精力消耗在自我掩飾、否定和排斥,難以全力以赴尋求進步與成長,這種精神內(nèi)耗很可怕。
那么,人為什么不能完全接納自己呢?
不少人認為接納自己,就是自我滿足、不思進取,他們把接納自己理解為自戀和自滿。
這是非常大的誤解。
人的進取心,包括追求成長和回避失敗。
缺乏自我接納的人,把關(guān)注點放在回避失敗上。因為害怕失敗,不信任自己,很難對自己提高要求,進而難以持續(xù)成長,愿意在舒適區(qū)流連。
真正接納自我的人,認可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不意外,不抱怨,允許自己暫時失敗,進而坦然面對,并尋找解決之道,從而獲得成長。
優(yōu)點和缺點、優(yōu)勢與劣勢是在一定的評價標準下產(chǎn)生的。在單一考量下,似乎出現(xiàn)了“絕對”優(yōu)劣勢和優(yōu)缺點。但社會是多元的,標準是可變的,為什么要糾結(jié)于此呢?長頸鹿在夠高處時,它的身高是優(yōu)勢;當穿越矮小的圍欄,它的身高就成了劣勢。
看待優(yōu)點缺點如何做到合乎中道?以一時一地的評價標準,肯定或否定一個人,顯然是不公平的。
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應(yīng)試教育催生出的以成績評定孩子,學而優(yōu)則學霸,學而劣則學渣。
如此給孩子過早、單一地貼了標簽,把具備學習優(yōu)勢的孩子推向高塔,使他們更為投入精力在課業(yè)學習中,無暇其他方面的探索和發(fā)展,限制其全面成長;同時成績領(lǐng)先帶來的榮耀,成為他們的驕傲資本,一旦一時考試不利,往往脆弱不堪。實際的情況是,成績突出的孩子,心理問題更為嚴重。
被定性為學渣的孩子,要么自信心受到打擊,進而發(fā)展為自我否定,變得對學習產(chǎn)生抗拒,形成厭學情緒。甚至有的孩子在不公的評價和對待中,積壓憤怒,把精力發(fā)泄在反抗學校規(guī)則和家長、老師身上,親子關(guān)系、師生關(guān)系緊張。
以學習為絕對評價標準,使家長、老師和孩子的幸福感,都成了稀缺品。
為什么要看人看己合乎中道呢?
首先,人既卑微,又尊貴。
造物主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塵土是卑微的,因此,人的本體是卑微的。
但在萬物中,唯獨人有上帝的形像和樣式,人有上帝的生氣。神看重人,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派他管理萬有,使萬物都服在人的腳下。神看一個人的靈魂寶貴勝過全世界,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得永生。
大衛(wèi)說,人算什么,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并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所以,人有不可估量的尊貴,這不是什么猴子可以比的。
其次,每個人是獨特的。
世界上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更何況人呢?
繪本故事《你很特別》值得一讀再讀。書中描述的就是人人皆獨特的,彼此之間不要互相論斷評判,也不要癡迷被人夸贊,要在乎造物主的眼光。
因此,我們要接納自己的性別、外貌、家庭、地位等,不因自己短處輕看自己,也不因自己的長處而輕看他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嫉妒他人,也不自以為是。
還有,人的本性不容忽視。
我們在看待自己時,會產(chǎn)生兩個極端:一是自高自大;二是自卑自賤。這些都因人的本性使然。亞當罪的基因,帶給我們每個人,犯罪成了本能。這一點就連自己都不放過,以至于人對自己都不能善待。于是,人常常自我控告,常常自我否定,自吹自擂,自高自大,自暴自棄,自命不凡,自怨自艾……
所以,不要以為了解自己的是自己,認識自己最難。又活在罪人叢林中,互相吹捧、批評和論斷,亂貼標簽等,讓你很難認識自己。
刀郎的歌曲《羅剎海市》,就是揭露黑白顛倒、美丑不分的罪惡現(xiàn)象,引得全網(wǎng)的共鳴。那些歌詞中提到的“馬戶”和“又鳥”本身,知道自己的丑陋嗎?
每人出現(xiàn)在世上,都有使命,造物主不造任何一個廢人。
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圣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nèi)绱耸谭钅耸抢硭斎坏??!?/span>
為主作為活祭,承擔這樣的使命,如果不能合乎中道看待自己,完成使命豈不是空言?
之前我在公眾號發(fā)的文章《嗨,我的葡萄園》,收到一份讀者留言:“謝謝你!(我)未被愛過,被教導(dǎo)愛人,我一點都不愛自己,厭惡自己,逼迫自己?!弊屛易x后怦然心痛。誠如文章中所言:
若我不能接納自己,怎能有力量接納別人?
若我不會接納自己,怎會希求別人接納?
若我不想接納自己,不就是不滿創(chuàng)造我的主嗎?
鄧曉芒被評為“評判儒家的儒家”,他對儒家思想深入研究,以深刻批判的態(tài)度,想引發(fā)民眾徹底自我反省,從而擺脫不切實際的自得心態(tài)。他曾講:儒家思想的最大遺毒是習慣虛偽和集體無意識。
最突出表現(xiàn)在中國人的“客套”上。最初的客套,出于禮貌,久之成為套詞,進行形式主義的怪圈,就屬于鄧曉芒先生說的習慣虛偽。
認識一位看自己合乎中道的人:
如今特別流行的一句評價:溫柔又堅定,客觀又真誠,用在迦勒身上非常合適。迦勒是青年領(lǐng)袖,他看自己合乎中道:勇挑擔子,不推諉艱巨任務(wù);即使百萬人反對,他也不盲目從眾,堅持所見和所領(lǐng)受的,誠實發(fā)聲;面對強敵,他主動請纓,要來山地,趕出里面的敵人;對待領(lǐng)袖約書亞,充分敬重,言辭懇切,態(tài)度謙卑。
再講一個故事:
有個大財主,要出遠門。他把三個仆人叫來,按照各人的才干托付給他們?nèi)舾摄y兩:一個給五千,一個給兩千,一個給一千,就去了。領(lǐng)五千的仆人,拿銀子做買賣,賺了五千。領(lǐng)兩千的仆人,也照樣另賺了兩千。但那領(lǐng)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
如果你是其中之一,如何合乎中道地看待此事?
首先,不抱怨主人給的多少——這叫接納差異。
其次,盡力善用銀子,使其增值——這叫盡心竭力。
第三,在乎主人的評價,而不是別人的——這叫關(guān)注關(guān)鍵點,其他人的論斷批評,可以略過。
不僅看自己合乎中道,看他人也要合乎中道。不輕看別人,也不搞個人崇拜,人人生而平等。擁有合乎中道的眼光,既不會自高自大,也不會自卑自輕,從容坦然,不亢不卑。有勇氣面對自己的不堪和失敗,又有底氣真誠地夸贊和認可他人。
這樣的生命,散發(fā)著自由和松弛的魅力,傳播著生命的馨香之氣。
君著一抹關(guān)注
還您一份寧靜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