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挪讓 ?
"挪讓"是指組成字的各部分點畫之間彼此相讓,又互相呼應(yīng),使筆畫多的字不顯得密集,筆畫少的字不顯得疏空,如"馬"旁、"鳥"旁的字,左邊都要寫得平直,給右邊的半個字讓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類推。
書法中的“舒體”是誰創(chuàng)立的?
舒同(1905―1998)為現(xiàn)代最杰出的書法藝術(shù)大師之一、人民藝術(shù)家、舒體的創(chuàng)立者,被毛澤東稱為“馬背書法家”、“黨內(nèi)一支筆”。舒體又稱“七分半書”,即楷、行、草、隸、篆各取一分,顏、柳各取一分,何紹基取半分,法度森嚴,氣勢磅礴,為世人所重。舒體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風行,成為現(xiàn)代書壇的一座高峰。
論述“書法”運筆過程中的速度?
在運筆過程中,總有速度的快慢疾緩之分。如何掌握好,那 可是練筆時不可忽視的大事。明倪蘇門《書法論》說:"輕重疾徐四法,維徐為要……此法一熟,則諸法方可運用。"此為主張先學 孰慢者。唐韓方明為主張快者,他在《授筆要說》中說:"落筆要 快??靹t意出。"再如唐歐陽詢《傳授訣》講:"最不可忙,忙則失 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另有清劉熙載《藝概》中說:"古人論用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 能疾澀者無之。:此上四種主張均有不同。實際操作中應(yīng)根據(jù)要 求不’同而論,筆者認為孫過庭《書譜》中論說較為科學、準確、辯 證地闡述了運筆的快慢關(guān)系:"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勁疾;不能迅速,翻效遲重。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將反其 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于遲,終爽絕倫之妙。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詎名賞會!非夫心閑手敏,難以兼通者焉。"所以說,如何把握好運筆的速度、技巧,還得從以下幾個方 面來強化訓練。 , 一、運筆速度在各種書體中的變化。不同的書體對運筆速度有著不同的要求,切不可千篇一律。行、草書在筆法結(jié)字上有很 大的自由度,結(jié)字可鼓側(cè)跌宕,數(shù)個字可纏綿一起或筆斷意連,用筆的張弛伸縮,提按頓挫隨機而變,直線、弧線的任意組合,單 個字中的連筆。這些都提供了加快運筆速度的契機,或者說,提供了快又可以放慢的條件。那么,楷、篆、隸書的筆法結(jié)字是字 字、筆筆獨立的,又需細化運筆的過程。這就使運筆在時間上有 了慢的條件。
當然,也需有筆斷意連的氣韻,但筆法外在表現(xiàn)上 已不存在縈帶纏繞,速度自然也就放慢了。
二、運筆速度與墨分五色的變化,墨分五色之墨韻離不開水 與宣紙、毛筆的關(guān)系,但也和運筆速度息息相關(guān),由于墨落到宣紙上有一個滲化的過程,所以落墨之時必須要掌握好火候,不然 會失控造成敗墨,就失去其墨趣、墨韻了。那么,在筆中飽蘸墨后應(yīng)連續(xù)寫下去,直到渴墨后不能再寫了,再飽蘸墨寫下去(特別 是行草書書寫,都遵循這個規(guī)律)。這里就有一個運筆速度的要求:"筆中飽蘸墨滲化快,此時運筆速度則需快,筆中渴墨滲化 慢,此時運筆速度則需慢。"反之,該快而慢,結(jié)果是停滯凝結(jié),形成"墨豬"。該慢而快的話,離鈞在《書訣》中說:"未能速而速,謂 之狂馳……狂馳則形勢不全。"行草書里注重墨分五色,五色指:濃、淡、潤、渴、白。
由此,對運筆速度也就有了要求。駕馭能力的 高低,決定了墨分五色的形成。寫其他書體如篆、隸、楷書,書寫時蘸墨量不宜多,書寫過程中不宜渴筆太厲害,就是說運筆速度 的反差不宜太大。其實速度與墨色是互為制約、互為表現(xiàn)的一種 關(guān)系。運筆速度與節(jié)奏韻律、風格的變化,風格決定丁節(jié)奏韻律, 節(jié)奏韻律的不同產(chǎn)生了風格,它們都存在于各種書體中,都產(chǎn)生了不同的運筆速度:奔放狂爽的,節(jié)奏韻律跳動大,運筆速度需 勁急;雅逸靜謐的,節(jié)奏韻律趨于平和,運筆速度徐緩;古樸凝重的,節(jié)奏韻律穩(wěn)重殷實,運筆速度需遲澀等, 同是一個人寫的不 同作品或書體也會在風格、節(jié)奏韻律上有運筆速度的暢達與遲緩,這就要求作者掌握好各種需要的運筆速度,特別在風格差異 大的、節(jié)奏韻律強烈的行草書中,反差極大。同一根線條里就有節(jié)奏韻律的迥然不同,那就得做到"能速而速,所謂勁速;能速不 速,所謂淹留"。而非"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篆、隸、楷書不比行、草書用筆反差大,但也有自身的多種風 格,多樣的節(jié)奏韻律,我們可以從古今碑帖中隨處找來這樣的例子。
由此可知.墨色、字體、風格、節(jié)奏韻律等對運筆速度都有著 嚴格的要求:那么.書法家對各種用筆技巧的熟練掌握能力,顯然就決定了創(chuàng)作成功的關(guān)鍵,那樣,在創(chuàng)作時,隨著自己的情性,將會寫出美麗和諧的線條和多姿多彩的書法藝術(shù)作品來。
誰開創(chuàng)了“藤體”書法?
可能是傅山(1607-1684)字青主,別字公它,山西陽曲人。他是明清之際著名的思想家,醫(yī)學家,兼工書畫篆刻。他先學趙后學顏,其中對趙孟頫貶斥得很利害,甚至苛求。傅青主的書法傳統(tǒng)功基甚厚。全祖望《陽曲傅先生事略》云(傅山):“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 ”。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鐘王,樸實古拙。其實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藝術(shù)家,而且深通醫(yī)道的名醫(yī)和出色的思想家。 “傅山晚期作品中,有一種彎曲和藤狀的書法跡象”。
請教!中國書法中晉韻、唐風、宋意 ?
唐法、宋意、晉韻是因為“區(qū)別”而美的,而不是唐法超越了晉韻,宋意超越了唐法。
“韻”興起的時代正是文人在書法史上展露頭角并成為主角的時代,“韻”的興起是書法從工匠技術(shù)到文化藝術(shù)的轉(zhuǎn)變,從客體(文字)的形式至上到主體(書法家)的精神至上的轉(zhuǎn)變,書法由此開始注重人文精神的體現(xiàn)和宏揚,而最合適的載體就是行書、行草書。行書、行草與講究“法”的楷、講究“意”的草不同,它有著最豐富的細微變化。據(jù)說,《伯遠帖》所顯示的晉韻風范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孔侍中帖》、《鴨頭丸帖》也堪稱“韻”之典范!
晉人尚韻,韻,神韻,氣韻,所說晉人尚韻大多指的是二王所開創(chuàng)的行書,行書最具中和之美,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而這種中和美更能體現(xiàn)在作品的風韻與神采。
世人所熟知的蘭亭序正是給人以這種從容的感覺,只要說起蘭亭序都要說上一句氣韻生動,此四字說出容易,試問從古到今能有幾人大作真正得此四字也?而蘭亭序不但從容祥和,又如高山流水,如琴瑟合鳴,此晉人尚韻之謂也。
我覺得書法當中的韻是只可意會而無法言傳的,它包含的意義很多,一個人的學識,修養(yǎng),生活經(jīng)歷,甚至包括一個人的心胸氣度。
韻也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我認為儒家的一些思想和佛家一些哲理正和書法當中的韻暗合.
唐朝自太宗至玄宗前期,國力強盛,疆域拓展,四方來朝,政治、經(jīng)濟、文化空前繁榮。文學藝術(shù)進入雄強博大、汪洋恣肆的新境界,定法度、立標格,激情渲瀉,爛漫多姿,名家、大家迭出。其中,書法藝術(shù)正式確立了唐法,與王羲之、王獻之的“二王”法度共同構(gòu)建了中國書法藝術(shù)兩種不同的風格基調(diào)。而唐法的最后定型,即是顏真卿所創(chuàng)立的“顏體”。
晉韻,唐法,宋意,這晉韻與宋意頗重于主觀感受:而唐法則偏于客觀的藝術(shù)技巧.作為對一個時代書風的評價,它雖過于籠統(tǒng)但卻簡明扼要.那幺,晉韻的代表王羲之與宋意的代表黃庭堅,應(yīng)該說是比較接近的,現(xiàn)在說黃庭堅是反叛了魏晉風度及晉韻,其根據(jù)何在?最重要的一點是在重主觀的共性上,宋意與黃庭堅突破了魏晉人強調(diào)儒雅強調(diào)含蓄的時代色彩,而更多地注入了宋時文人不羈的狂放的個性.因此,宋人的「意」的主觀抒情追求的意趣極濃:而非魏晉人的偏于自然流露.黃庭堅的雄強肆張,正是宋意主觀抒情追求中的一個最成功的典范.這種雄強肆張給人的強烈感受,同時代的蔡襄等人和前時代的二王都是不具備的.它帶上了黃庭堅本人的無拘無束的色彩,成為鞏固黃庭堅作為開拓性代表書家地位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后人說他是「如?髯客恥自從龍,要亦倔強海外耳」,把他比作不馴服于真龍?zhí)熳?傲然獨立的?髯客,倒是頗具匠心.他銳意開新,不愿追隨二王,寧愿「倔強」獨立于正統(tǒng)的「海外」,在某種程度上正是一個書壇的髯客.
宋徽宗書法的“天下一人”是什么意思?
他的書法的確不錯,創(chuàng)造出了“瘦金體”這一全新書法藝術(shù)風格,在書法歷史上他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又因為他是皇帝所以,他的名號又有了與其他書法家的不同之處,天下第一是他對自己書法自信的體現(xiàn),作為皇帝用這個名號就有些自傲了!
書法四體指的是什么?
真、草、隸、篆稱為“書法四體”;
古代書法所稱的“趙體”是指哪一位名家的字體?
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他的書法被稱為趙體。
〖頫〗,讀作俯,意思也是俯。
趙孟頫才華過人,為吳興八駿之一。他是宋宗室后裔,卻不得已做了元朝的官,內(nèi)心非??鄲?,這或許是他寄情于書畫的原因之一。他是書法奇材,各體兼擅,而又專攻王體。他對王羲之的追摹,可以說無人可出其右。但由于他的仕元,過去(包括現(xiàn)在也有)人們將他的書法評為“姿媚”,這應(yīng)該說是一種偏見。
王羲之書法的特點是什么?
羲之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評曰:“飄若游浮云,矯如驚龍”。王羲之的書法精致、美侖美奐,是極富有美的觀賞的。總之,他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標志著書法家不僅發(fā)現(xiàn)書法美,而且能表現(xiàn)書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變漢魏質(zhì)樸書風為筆法精致、美侖美奐的書體,開創(chuàng)了妍美流暢的行、草書法先河。特別是行書《蘭亭序》有如行云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nèi)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shù)美。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蘭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態(tài)殊異,圓轉(zhuǎn)自如。
王羲之是東晉偉大書法家,他一變漢魏樸質(zhì)書風,開晉后妍美勁健之體,創(chuàng)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書字帖《蘭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傾倒了無數(shù)習書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稱為“書圣”。唐太宗李世民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他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搜集、臨摹、欣賞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摹制多本,賜給群臣。在中國書法史上,帝王以九五萬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書者,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愛《蘭亭序》,日日研習,常將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習《蘭亭》皆無入處,今夕燈下觀之,頗有所悟。”歷時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門,可見釋讀之難:一千六百多年來無數(shù)書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釋讀過,何嘗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奧,但最終只能得其一體而已。因此,《蘭亭序》可以說是由杰出的書法智慧所營造成的迷宮。
請介紹一下宋代書法名家“米芾”?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遷襄陽,后定居潤州(今鎮(zhèn)江)。歷知雍丘縣、漣水軍、太常博士、知無為軍,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終年57歲。
米芾,善書法,能寫篆、隸、楷、行、草諸體,以行書成就最高。亦善畫山水、枯木竹石等。同時精于鑒賞,家藏法書名畫甚富。曾著《山林集》?,F(xiàn)有《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傳世。他將書法中的點畫用筆融于繪畫,并以大筆觸的水墨表現(xiàn)自然山川的煙云風雨變化,人稱米點山水。他追求天趣,強調(diào)表現(xiàn)自然平淡的藝術(shù)風格,是當時士人畫的一種典型。米芾的書法,早年師法歐陽詢、柳公權(quán),字體緊結(jié),筆畫挺拔勁??;中年以后摹魏晉書法,尤得力于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其體勢展拓,用筆渾厚爽勁。自謂為“刷字”。米芾的書法理論著作有《書史》、《海岳名言》和《海岳題跋》。米芾著《畫史》1卷,是國畫鑒評著作。
米芾有三怪:穿戴常仿效唐代人,所到之處,常常引起人們的圍觀;好潔成癖,從不與人同用手巾等物;愛石成癖。在無為州(今安徽境內(nèi))做官時,見一怪石,形狀奇特,他大喜說:“此足以當吾拜!”隨即整理衣冠,拜之再三,并呼之為兄。于是被傳名為“米顛”。
米芾為人正直,不隨波逐流。雖做官,但生活卻常困窘。然奉詔仿黃庭堅小楷,作千字韻語,入宣和殿觀看所藏珍貴文物以及皇帝賜硯之殊遇,卻是別人望塵莫及的。
米芾文章奇險,自成一家。米芾書法,用筆豪邁,“風檣陣馬,沉著痛快”。與蘇軾、蔡襄、黃庭堅合稱“宋四家”。米芾善畫古圣賢像及山水畫。不事雕琢,不求工細,多用水墨點染,突破了勾廓加皴的傳統(tǒng)畫法,開創(chuàng)了獨特風格。米芾傳世書法有《蜀素貼》、《苕溪詩》等,著作有書史、畫史等,后人輯有《寶晉英光集》等。樊城建有紀念米芾的祠宇——米公祠,所藏名家書法碑刻甚多。
我國書法中的魏碑體,其特點是什么?
1、橫畫和捺畫保持隸書的特點,常伸展到字形邊界甚至超出邊界;
2、字形與隸書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點是撇捺向兩側(cè)伸展,收筆前的粗頓以及抬峰,使整個字形厚重穩(wěn)健略顯飛揚、規(guī)則中正而有動態(tài),頗具審美價值。
如《爨寶子碑》、《爨龍顏碑》而《張黑女》就比較圓潤秀美,唐朝歐陽詢的楷書《九成宮醴泉銘》可謂北碑的最高總結(jié),其特點是剛峻峭拔。
書法中的“柳體”和“顏體”各有何特點?
柳體----法出于顏,獨創(chuàng)一格,筆意瘦挺,體勢勁媚。
顏體----探源篆隸,楷法謹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結(jié)字方圓,筆法肥勁。
歐體----正書結(jié)字,易方為長,以就姿媚,四面停勻,八方平正,翰墨灑脫。
趙體----開創(chuàng)趙體,風流著稱。用筆圓轉(zhuǎn),清腴華潤。
魏體----魏碑為另一種楷書,不能同柳顏歐趙并列比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