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78章 柔能克剛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譯文:
天下最柔軟的莫過于水了,但攻堅克強卻沒有什么東西能勝過水,因而水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
弱能勝強,柔能克剛,天下沒有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但就是沒有人能這樣去做。
所以有道的圣人說:能夠承受國家的屈辱,才稱得上是國家的君主;能為國家承擔(dān)禍患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話好像是在反說一樣。
秋雨堂淺見:
本章以水為例,闡述弱能勝強、柔能克剛的道理,并由水性趨下甘居卑位來闡發(fā)“不爭”的觀念。
水表面上柔弱無力,但任何力量都抵擋不了它。大山上溝壑縱橫,都是被水沖刷而形成,長江三峽堅硬的石壁,也是江水切割出來的,“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都在宣示著“柔弱勝剛強”這一真理。
就人體而言,肌肉是柔軟的,卻不會磨損,骨頭是堅硬的,卻常常折斷;舌頭是柔軟的,能伴人終生,牙齒是堅硬的,卻常常掉落。
鴻門宴上,劉邦在項羽面前俯首稱臣,極力示弱,擺脫了困境,保全了性命,最終打敗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項羽,奪得了天下。韓信雖身佩寶劍,卻不與蠻橫霸道的愚蠢屠夫作無謂的爭斗,甘受胯下之辱,這絕不是懦弱,而是理智。
爭強好勝是普遍的人性。有人在嘴頭上爭強,有人在體力上爭強,有人在做事上爭強。爭得以后又如何呢?不過是給自己多樹一敵,給自己的事業(yè)多設(shè)了一道障礙而已。天道是扶弱抑強的,損有余而補不足。黑社會組織常以強暴手段欺壓平民百姓,老百姓多以忍氣吞聲保全自己,但那些暴徒不是在械斗中死傷,就是被法律鎮(zhèn)壓。因為他們違背了天道,法律和道德是對天道的捍衛(wèi)和執(zhí)行。
不爭,處下,柔弱,是老子為人處世的一貫主張。只要不爭,就沒有人能和你爭;身處下位就不會受到傷害;柔弱最終會勝過剛強。這不只是普通人的處世之道,也是國君的為王只道。作為一國之君,就要 甘于承受國家的屈辱,自覺承擔(dān)國家的責(zé)任和災(zāi)難,這是君主應(yīng)當(dāng)具備的品德。所以,只有做到不以自己的榮辱為榮辱,為了國家不惜忍辱負重,這樣才配稱為一國之君。春秋末年勾踐滅吳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老子的處世之道不是妥協(xié)和退讓,也不是弱者的自我安慰,而是大智和大勇。當(dāng)一個人明察天道,深諳人性,俯視天下萬事萬物的時候,什么好勇斗狠,什么家財萬貫,什么位高權(quán)重,在圣人的眼里,神馬都是浮云,唯有天道永存。
2023.3.28.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