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段即:“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本段分三個層面來闡述:
這四句話如果用來描述一個人的為人為事品質(zhì),那就是“寬厚”。
一個社會的大環(huán)境如果是寬厚,人民返樸歸真的天性就自然流動,國家就繁榮安定,人民就幸福富強。
一個人的為人態(tài)度如果是寬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會相安無事、和睦相處、健康快樂。
天有陽光普照的寬厚;大地有承載人類生活所需要一切的寬厚。這樣的寬厚品質(zhì),是每個人與人類必須共同遵守的自然法則。
這種寬厚還體現(xiàn)在珍惜地球其它物種上——人類不能因為一已私利而置其他動物生死而不顧!否則,人類的自私貪婪,傷害的惡性循環(huán)將回報給人類自己的生命鏈中。
我們的時代需要越來越多具有“方、廉、直、光”強烈使命感的現(xiàn)代人,又能保證具有“不割、不劌、不肆,不耀”的寬厚品質(zhì)。
這種寬厚品質(zhì)既在前進的過程中,掌握好分寸、把握一種度,又能夠來喚醒我們的良知和覺悟。
這個世界總會有一批人能夠成為幸福人生的引領者;總會有一批人能夠成為大家榜樣的力量,又讓人不會感覺不舒服,他們存在的目的是讓周圍的人有共同升華的空間。
這種人身上有一種“和光同塵”的氣質(zhì)。
因為這個世界具有多樣性與同一性的對立統(tǒng)一性;這個世界具有正與奇、善與妖的對立統(tǒng)一性,如果我們掌握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tǒng)一的“和光同塵”品質(zhì),我們就會對不同層面、不同觀念的人與事,有一種寬厚和接受的態(tài)度。
有句俗話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對于“人之迷,其日固久”的人來說,只要稍微有一點能耐,就很張揚地認為自己了不起、輕視他人,甚至于制造分裂,煽風點火,搞小團體主義,自立山頭,把自己劃分到比別人高一等的人群……
這種分裂意識最終也會導致自己過于膨脹,而走上自我毀滅的不歸之路。
如何讓我們的意識不再割裂?如何從差異性中尋找到統(tǒng)一的整體性?如何讓我們的世界實現(xiàn)真正的和平穩(wěn)定?
人類只有從自己個體開始真正做起。
具體實操方法論是:圣人方正而不割人,銳利而不傷人,直率而不放肆,光明而不炫耀。
這四句話原本是形容“和光同塵”、不讓人很不舒服的管理理念,同時也適用于我們遵循道的規(guī)律來為人處事的寬厚品質(zhì)。
首先是“方而不割”。
這里的“方”,一般指棱角尖銳。
我們可以聯(lián)想一下,如果一個人過于“方”的話,就是說這個人做事、說話過于僵化,不懂得靈活變通,因為不懂迂回而缺乏和諧的整體性。
“方”表示的耿直,當然是正直與堅守原則的一種,但這里老子所說的圣人品質(zhì)“方而不割”,表示為人方正,但卻沒有銳利的棱角,去割傷他人。
首先是“廉而不劌”。
可以想象一下,“廉”一般指容易傷害人的銳利之意,有一種不顧及他人感受的剛正、犀利的做人作風。但這里的“廉而不劌”:
表示別人有小過小錯,也不用刻薄的言語去割傷他的心靈;
表示為人清正廉潔,可是在處理人事方面又是非常的厚道,不會嫉惡如仇,不會苛刻太甚。
再次是“直而不肆”。
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過于直率之人,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看到別人短處就會直接攻擊。他們?nèi)狈Π蓦[忍的品性,他們往往是不受人喜歡的。
但老子說的“直而不肆”:
表示為人率直是一個人非常好的品行;
表示直率的同時,也會關注別人的情感與良好的初衷。
表示,直率而不會傲慢自大、直率而不會自私放肆——即表達看法時,是選擇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說。
最后是“光而不耀”。
表示我們做事要有愿景,要有成就的光輝足跡,但做人更要保持謙卑低調(diào),否則就成了刺眼。
所以,大智慧的成功者往往使自身的輝煌亮得柔和,而不會固步自封。他們在自身成功后,行為更穩(wěn)健,頭腦更冷靜,目光更遠大,決不炫耀,韜光養(yǎng)晦,方能繼續(xù)前進。
所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劌(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這四句是一個平衡點:
表示既能堅守自己的立場追求自己的成功,也能圓潤地為人為事著想的整體觀——這四句話是一個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說明一切社會弊端都是管理上“有為”、“有欲”、“好動”、“有事”造成的,從而主張“悶悶”的寬厚樸治。
本章的內(nèi)容與第五十七章的“無為自定”相承接,與第五章中的“守中”也同屬一理,強調(diào)了為人處事要守中正之德,守中正也就是守道。
今天的分享先到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