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新學說傳媒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
漢通教育創(chuàng)始人兼CEO
騰訊教育,新浪教育專欄作者
在基礎教育階段,中國現(xiàn)存的國際學校分為四大類:外籍子女國際學校,民辦國際化學校,公立國際班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新學說統(tǒng)計,國內的國際學校數(shù)量總計597所,成為全球國際學校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
從地域分析,北京上海等較發(fā)達地區(qū),對于國際學校的需求較高,因此促生民辦國際學校的蓬勃發(fā)展。
東三省以公立國際班為主,顯示家長對于公立教育體系較有信心,同時也可能反映了消費力的落差。
外籍國際學校大都設置為K-12(幼兒園到12年級)階段,從學校開設的年齡段分析來看,在華的外籍子女小學分布的最廣,97%的外籍國際學校有小學。高中階段人數(shù)減少,大約有80%的外籍國際學校有高中。這和在華外籍人士的年齡分布有關。
外籍子女學校在1995年到2000年開始在國內逐步成立,解決來華外國領館、外企單位子女的上學問題。2000年到2010年進入快速發(fā)展期,尤其是在2000年左右,各地政府大力招商引資,外企子女對學校的需求開始大增。
2010年以后,全國外籍子女學校市場趨于飽和。在外企管理人才本土化和中國經濟形勢下滑的背景下,外籍高管人士數(shù)量減少,外籍子女國際學校開始出現(xiàn)學生數(shù)量的減少,有些學校出現(xiàn)招生數(shù)量不足的現(xiàn)象。2012年起教育部下放了外籍國際學校的審批權。在此之后外籍國際學校市場進入到了滯脹的時期。
公辦國際班方面,2000年后,一些留學中介開始嘗試引進海外大學預科班與本土學校合作,成立本土學校名下的預科學習中心,這就揭開了本土學校舉辦國際課程項目的序幕。國內的教育交流機構、教育中介機構開始引進國外課程體系進入中國本土學校,開始了本土學校國際化課程的積極探索。
民辦國際學校在1995年到2005年開始初步嘗試階段,由于在2005-2010年,公辦學校國際課程項目的爆發(fā)式增長,導致了民辦學校在國際高中階段競爭的劣勢,增速放緩。
2010年后,國際學校需求旺盛,而公辦學校國際班面臨整頓,民辦國際學校開始受到市場的關注,進入穩(wěn)步增長階段。
目前,在國內被廣泛采用的國際課程來自美、英、加和澳洲體系為主,還有部分為課程實際為海外大學預科或者海外學校學分認證類課程。 主流課程體系有AP課程,PGA/ACT課程,ALevel/IGCSE課程,IB課程,加拿大中加課程,澳洲VCE等。
決定國際學校質量的最核心要素就是國際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質量和數(shù)量。
中國國際學校行業(yè)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產生了一批優(yōu)秀的學校和辦學機構,也形成了一些集團化跨校區(qū)的辦學機構。在公辦學校國際化受到政策限制,外籍國際學校市場相對飽和的情況下,高品質民辦國際化雙語學校將會是未來五到十年的主要增長點。
2015年1月,余杭區(qū)政府與狄邦投資控股(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引進2014年全英“最佳私立學?!薄獋惗卮髮W國王學院附屬中學(King’s College School,Wimbledon)參與杭州未來科技城國際教育園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