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杜蘭特《哲學的故事》 豆瓣評分8.9
導讀:
哲學的定義: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哲學本身是一個很枯燥無聊的學科。但是,如果向古追溯的話,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人類思想史上所有里程碑式的事件都離不開哲學的思辨(比如中國歷史上的秦嬴政統(tǒng)一中國、17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等。)這些事件指向人們在思考和研究方式上的方法論改造——源自生活的美學,也是藝術的哲學。業(yè)界談到哲學,一般主要包括邏輯學、美學、倫理學、政治學和形而上學等五門學科。在威爾·杜蘭特看來,哲學是人類全部經(jīng)驗的綜合性詮釋,也是全部智慧的綜合。
關于這本書:它不是一部純粹、完整的西方哲學史。也不是所謂的哲學入門手冊。本書只是用生動、有趣的一串串故事和作者的個人評述,圍繞西方從古至今幾位主要的哲學家,對其思辨哲學進行考察、以期達到知識人性化的目的。是對哲學的一個介紹,也是面向讀者了解哲學的一份邀請。取“哲學的故事”為書名,一方面是暗示讀者,本書主要的論述對象是更為重要的哲學家。另一方面告訴讀者:哲學家思想的發(fā)展軌跡也是一部激動人心的浪漫傳奇。
哲學的作用:哲學能使人愉悅,并獲得關于生活的智慧與美。雖然,它無法幫助我們富有,卻能使我們身心自由。
(1)古希臘的思潮背景
從地圖上看希臘的版圖,它更像是一只手,伸向地中海。我們一般習慣把公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看作是一個地區(qū),而不是狹義上的一個國家。它包含了希臘、斯巴達、雅典在內,坐落在地中海西部的大大小小幾十個城邦和島嶼。就是這只瘦骨嶙峋的手,在兩千多年前,以斯巴達和雅典城邦為中心,開啟了人類文明的大門。
圖1 古希臘地圖
公元前490年~470年,斯巴達和雅典城邦,兵力聯(lián)盟,粉碎了波斯人將希臘變?yōu)槠鋪喼薜蹏趁竦氐囊靶?。波斯?zhàn)爭結束后,斯巴達解散了兵力,而雅典卻用自己的兵力打造了一支商貿(mào)隊伍,搖身一變成為了當時最偉大的商貿(mào)城市之一。
雅典成為繁榮的市集和碼頭,在古巴比倫以及古埃及文明的氛圍中,埃及、波斯各路人馬在此匯集,各種習俗、宗教人士在此交融,傳統(tǒng)和教條在這種多元的文化下相互碰撞和制衡。
不同的宗教、幻術、倫理信仰,生發(fā)人們對各種信仰的質疑、對比、分析和思考,導致越來越多來往貿(mào)易的人誰也不相信誰。大家開始反思各種所謂的傳統(tǒng)信條,于是往來的商人、政客逐漸形成了第一批批判者。
漸漸的,他們發(fā)展科學,催生了幾何、數(shù)學、音樂,商人們也由此對航海夢的野心開啟了天文學的蓬勃發(fā)展。從自然宇宙到人類本身的思考,也讓一部分閑情逸趣的天文學家成為了第一批哲人。對科學與自然的強烈控制,讓哲學也由此誕生。
圖2 蘇格拉底畫像
(2)最有智慧的人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就是這一時期產(chǎn)生的雅典哲人。提起蘇格拉底在歐洲的名諱,就好比孔子在中國一樣為人們敬仰。他喜歡在路上隨意攔住一人提問和說教,一群博學的年輕人聚集在他周圍,正是這些各式各樣有為的年輕人簇擁著他,幫他創(chuàng)立了歐洲哲學。
蘇格拉底是一個性情中人,他既不工作,也不考慮第二天的事情,學生們請他吃飯時,他就去。他們也喜歡聽他講各種人生之道。蘇格拉底之所以深受學生的愛戴,不僅因為他是一位哲學家,也是一個有人情味的人。
中年后的蘇格拉底四處探訪,求索人的心靈,揭示別人提出的臆想和假設,質疑一切定論和信條。就像他說的一樣:“我所知道的唯一事情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薄耙粋€人學會懷疑時,哲學便產(chǎn)生了?!?/span>他的學生遍及希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個寫出《理想國》的柏拉圖。
在蘇格拉底70歲這一年,他被自己貴族學生的父親,以藐視傳統(tǒng)宗教、敗壞青年、反對民主等罪名被控告判以死刑。臨刑前,在監(jiān)獄里,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或外出逃亡,逃跑方案都提出來了,卻被他回絕,最終飲下毒酒而死。柏拉圖在《裴多篇》里,對他的死做了詳細的闡述。
回首蘇格拉底的一生,他并沒有留下任何著述論作,所有思想和故事由他的學生記錄整理而成。他是西方哲學的奠基人,也是從天上到人間、自然哲學到心靈哲學的引領者。
圖3 柏拉圖 雕像
(3)柏拉圖和他的理想國
與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到處給人“洗腦說教”相比,柏拉圖就顯得要務實多了。他不僅把老師的思想傳播的更廣,還開設學科,創(chuàng)辦了學校(柏拉圖學園)。
老師遇難的時候,柏拉圖只有二十八歲。家境殷實,人又長的帥。按理說,如此下去他完全可以悠閑自得的做一個“高富帥”。但受蘇格拉底事件的影響,雅典他是待不下去了。
于是,公元前399年,柏拉圖開始了周游世界。他先是去了地中海南邊的埃及,目睹了那里的神權階級和統(tǒng)治文化后,震驚的他,這份記憶滲透到日后的《理想國》一書中。后來他又去過西西里島和意大利,加入當?shù)氐漠呥_哥拉斯學派,那里民主化的樸實統(tǒng)治生活,給他的心靈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游歷了12年后,40歲的柏拉圖重返雅典。歷經(jīng)鉛華后的成熟和智慧,讓他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回到雅典后的他,寫出了著名的《對話錄》,其中最好的一篇就是《理想國》。
《理想國》主要以哲學對話的方式論述了柏拉圖心中一個關于理想國家的構建、治理和解決方案的說明書,涉及到了政治學、教育學、倫理學、哲學等多個領域,思想博大精深,幾乎代表了整個希臘的文化。
柏拉圖在《理想國》里為我們描繪、闡述了幾個要點:
一、正義。柏拉圖提出,假若我們能夠描繪出一個正義的國家,那么就更容易表述出一個正義的個體。柏拉圖的烏托邦構想,是建立在正義的基礎上的。
二、教育。通過構建學校,劃分科目、學年考試的機制,讓人們從孩提時代與父母長久隔離接受國家的真空教育,從而篩選優(yōu)秀、正義、具有哲學思想的國家統(tǒng)治者。
三、公民。國家不需要任何虛偽的選舉,限制民眾選舉。每個公民有平等的享有受教育、分配機會。各司其職,各就各位。
四、統(tǒng)治者。他們必須脫離家庭式個體主義。他們沒有妻子兒女,不受欲念困擾,生活簡樸,他們的一切有國家提供和保護,他們愛的是整個社會。
如果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有道、生活簡樸,并且不妨礙掌握經(jīng)濟的人獨享奢華,那么商人階級也自愿任其統(tǒng)治。簡而言之,理想國中各個階級、各個群體都應從事順應各自天性和稟賦的工作;階級間、個體間互不干擾,卻又通過不同的分工相互配合,形成一個高效、和諧的整體,這就是一個公正的國度。
柏拉圖構建的這個理想國度,在現(xiàn)實世界里,真的可行嗎?在威爾杜蘭特看來,未必可行。不能否認,對公民觀念的提出,讓柏拉圖這一構想顯得十分民主和前衛(wèi)。但,柏拉圖欠缺“變化”的意識,太過呆板的鐘情于井井有條的秩序。受雅典民主騷亂的影響,柏拉圖鄙視個人價值。柏拉圖的理想國是靜止的、很容易變成一個頑固而僵化,缺乏靈魂自由的國度。
不過,在歐洲一千多年來,似乎也都處在柏拉圖這位哲學家“高貴的謊言”里。受其思想影響:統(tǒng)治國家的是一群基督教、天主教教士,他們把人們劃分不同的階級。教士們是一群素食主義者,安貧樂道、清心寡欲。但,縱觀歐洲歷史的發(fā)展,不見得就那么“理想”。
柏拉圖也承認自己描繪了一種無法實現(xiàn)的情境。但他認為這種對美好愿景的描繪其實是有價值的:人的價值就在于不斷的憧憬,并努力實現(xiàn)憧憬的一部分;人生來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烏托邦的動物。
在西西里島游歷時,柏拉圖就曾受國王的邀請,將該國改造變成一個烏托邦。滑稽的是,當聽到要么自己做一位哲學家,要么自己停止做國王的時候,國王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并和柏拉圖大吵一架。
看來,柏拉圖的《理想國》,終究還是低估了人的欲望啊!
[厚書薄讀]系列之哲學的故事
讀書筆記 第一話
—— ★ 今日談 ★——
站在今人的角度
你覺得柏拉圖的《理想國》靠譜么?為什么?
想和我一起共讀《哲學的故事》這本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