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不厭讀,好戲不厭拍(攝)。
但就同一題材同一故事,
同一制片公司相隔一甲子再重拍的,
1953年《東京物語》與2013年《東京家族》這兩部日本電影,
即是一個經(jīng)典。
兩部影片內容大致相同,取材于日本平常人家的平淡故事,敘說平山家族周吉老兩口離鄉(xiāng)到東京的訪親之旅,淡淡地講述家人彬彬有禮之間的冷暖親情與生死孤獨,靜靜地述說傳統(tǒng)親子關系與家庭養(yǎng)老,在時代浪潮奔涌中緩緩崩塌的無可奈何……
周吉老兩口在東京街頭,1953年《東京物語》說的是“終于無家可歸了”,2013年《東京家族》說的是“果然是沒有咱們住的地方啊”。
顯而易見,60年前的平山一家,與60年后的平山一家,家族成員所面臨的人生窘?jīng)r與困境,面對的愛的羈絆與愛的凄涼,幾乎從來未有過改變。
看看,東京生活的兒女們都太忙了,鄉(xiāng)下留守的父母老了都很寂寞,即便到東京去看望子女,在看似是家的地方仍是無家可歸?
或是到了歲月可以共鳴階段,新近再看《東京家族》,還去翻看《東京物語》,故事平淡依然潺潺流水,心弦卻也被輕彈猛撥,讓人有那遐思無限。
無限遐思,冥冥之中最先想到,卻是心理學博士克里斯汀娜·布萊勒在《自我關懷》中的說話:“把自己照顧好,就是你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
因為,循此視角再細細咀嚼相隔60年拍攝的《東京物語》與《東京家族》,都是尋常家庭的尋常生活,都是波瀾不驚的家族瑣事,若要做到把自己照顧好,如是釋懷如是忘懷,個中故事無疑有需要自知的情愫和需要自省的情節(jié)。
——把自己照顧好,有話請直說。
《東京物語》與《東京家族》,60年前與60年后的平山一家,看到的家人之間總是彬彬有禮,日常說話多是客氣有余。子女都太忙了,無暇陪伴前來東京的父母,兄妹倆悄悄商議,各自出點錢,想將父母安頓在橫濱的酒店中休憩幾天。但周吉老兩口在酒店無法安睡,一夜無眠,次日一早便自行退房,豈料回到女兒家卻遭到埋怨,緣于酒店食宿那么好,為何就不能住多幾天?加上女兒家當晚要辦個商務party,女兒斷然拒絕父母當天在家過夜的期求。
仔細盤點整個過程,莫不是家人之間的溝通問題。
兄妹共同出錢請父母去住酒店泡溫泉,并沒有向父母解釋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的憂慮。
而父母提早退房回來,也沒有向子女敘說在酒店無法入睡的苦惱。
電影源于生活,當下都說,父母對子女總也竭盡全力,子女對父母卻也力不從心。類似心中有話也沒說,情形往往都是——
兒女自私,不敢說;
父母無私,不想說。
這樣一來,父母與子女之間,都無法知曉對方的苦衷,更不能理解對方的做法,電影鏡頭里面的冷淡、隔閡、失落、凄涼等,由此逐一衍生。
環(huán)顧左右,也曾認識有個清潔工阿姨,每天起早貪黑打兩份工,見面常聽嘮叨,總說她夢想以后可存點錢去趟旅游,坐坐飛機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現(xiàn)在仍要幫助孩子還房貸先,憂心還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給自己存點錢旅游?
戲里戲外,無形之中“溝通”兩字不簡單也不容易,似乎這個魔杖在左右著雙方的執(zhí)念。
倘若子女能夠直白告知父母,近期工作之繁忙,可能周吉老兩口在酒店就會安下心來多住幾天,也可避免提早回去時無家可歸的尷尬。
還有,那個清潔工阿姨若是能夠清晰告訴兒子,自己想先存點錢出去旅游一趟,相信現(xiàn)已為人之父的兒子,應該沒有拒絕母親的理由吧?
但現(xiàn)實多是,你不說,我不問,都不知,雙方在肚子里想事,想著想著就有了疙瘩,就有了誤會,也有了隔閡。
但愿,家人之間,有話好說,也能直說,少點誤會,多些明白。
——把自己照顧好,淡然目送不糾結。
龍應臺先生在《目送》中寫道: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當下在都市石屎森林里面,生存發(fā)展空間越來越局促,人的心境因此受到壓擠,無疑也就容易變形。
比方說,對門亦是咫尺天涯,往往也是相見不相識,內心留下的多有疏離與淡漠。類似《東京物語》黑白鏡頭下父母孩子輕搖紙扇,嘮嗑家常的夏夜畫面,現(xiàn)代都市人既沒有幾多時間也難得有如是閑情。
相信也不難感受,城市化進程伴生而來的一種傷痛:當下越來越淡薄的,莫不是人情,莫不是親情。
如此這樣,
電影故事才會讓大女兒面不改色地跟客人稱父母是“鄉(xiāng)下來的朋友”,
讓大兒子在聽聞母親病危的消息后悠然逗鳥,
讓老人醉酒時感言:“沒有孩子是寂寞的。但有了孩子,他們又會嫌棄你??傊畠蓸佣疾缓??!?/span>
平山一家的故事,《東京物語》有三子兩女,《東京家族》是兩子一女。
七八年前亦邂逅有個兒女數(shù)量超過一雙手的老人,每次見面都可聽他絮叨,節(jié)假日只要有那個兒孫回來吃飯,老人都會每人給派個百元紅包。
初始聆聽,感覺還挺溫馨好自豪的;后來聽多了幾回,總感到有些許不是滋味,雜陳八味。
孩子長大后,總會離開父母,目送是自然規(guī)律。
孩子變成都市人之后,也不是他們存心不良,而是不得不以自家的生活為重,淡漠也是人性使然。
人世間,孩子很難如父母期盼的那樣成長那樣陪伴。
實際上,老年安享與否,與孩子的數(shù)量沒有正比或反比關系,假若真的孝順,一個足矣。
影片中周吉老兩口就一再安慰自己勸解自己,孩子長大了,必定天高任鳥飛。老伴也感嘆說:“東京太大了!不小心失散了,可能一輩子見不著?!?/span>
——把自己照顧好,老伴與老友不可或缺。
子女從出生那天起,無疑就在開始緩緩加速遠離父母,此乃萬般不舍亦是不歸路。
影片中對來到都市里兒女的自私與冷漠,周吉老兩口并沒計較。在老伴突然離世后的早晨,面對天空,老人在《東京物語》里吐露的是“日出真美”,在《東京家族》里冒出話語“晨光真是美呀”。
到東京去看望子女,在看似是家的地方仍是無家可歸,老兩口幸好還有老伴,幸好也有老友。
電影畫面輕描淡寫的,有老伴可以牽手相靠,有老友可以把酒言歡。
回看影片之時,腦海里還禁不住跳將出來一位老人,多年前在扶貧點小山村遇到的孤獨老人,三個女兒各自出嫁成家,老伴走后唯有青燈相伴,想申請進敬老院卻又不符合五保標準;回想當時走進老人的小屋,屋里每一個角落充溢著的,竟然都是那一股凄涼味兒。
常說老來有三寶,老本老伴與老友。
電影也好,生活也罷,老本或有多少之分,而老伴與老友肯定是不可或缺。
從小到大,只要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子女們的家。
但到如今,子女長大了,為什么子女所在的都市,戲里戲外,竟然會給父母無家可歸的感覺?對于年老的父母而言,家,到底在哪里?
昨天、今天與明天,東京人都太忙了。
環(huán)顧左右,當下的我們呢?
即便難以目睹,仍好奇下一個甲子,
若是2073年影片能夠再次重拍的話,
平山一家所面臨的人生窘?jīng)r與困境是否有所改變?
是否兒女們仍都太忙了?
是否父母老了進城看望子女仍會在看似是家的地方無家可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