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坦克/裝甲車發(fā)展方面大大落后于它的對手--美國、英國和蘇聯(lián)--以及它的盟友德國。只有一個例外。
1型Ho-Ha半履帶裝甲車??梢哉f是二戰(zhàn)中最好的半履帶車
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
1940年,陸軍部決定應該急速加強為陸軍部隊研制裝甲車的工作。人們認為,在沖國的一些地區(qū),全地形裝甲步兵運輸車,在那里將是最佳的運輸車輛和作戰(zhàn)裝備。一般來說,日本人認為卡車而不是裝甲車是最佳的步兵運輸車輛;前者使部隊的機動性比任何日本潛在的裝甲運兵車要好得多,而且生產(chǎn)方便、駕駛容易。但是,長期戰(zhàn)斗導致的道路的破壞,沖國積極的游擊戰(zhàn),以及沖國一些地區(qū)普遍惡劣的道路條件,都需要特殊的裝甲運兵車。
到了1941年,日野公司的設計師們創(chuàng)造了日本第一輛也是最后一輛半履帶裝甲運兵車,后來被稱為1型或Ho-Ha。
該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是基于德國sdkfz.251的設計經(jīng)驗,也可能是基于法國的經(jīng)驗--1931年雪鐵龍的亞洲"黃色巡航 "半履帶車令世界震驚,法國的經(jīng)驗不可能被完全忽視。日本人也在菲律賓第一次看到了美國的M2半履帶裝甲車,但是日野公司的設計師也可以更早地了解它。然而,1型半履帶裝甲車并不是對任何外國車輛的復制,而是一種原創(chuàng)設計,比德國或法國、美國的裝甲運兵車設計的更成功。
工廠無法在第一輛裝甲運兵車的成功基礎上再接再厲生產(chǎn)更多的裝甲車--戰(zhàn)爭的需要使越來越多的資源用于海軍和航空兵,留給地面部隊的資源少之又少。但1型半履帶裝甲車相當成功的,因為該車配備了一臺6缸風冷柴油機,額定功率為134馬力,轉速為2000轉。傳動裝置沒有長長的傳動軸,因為驅(qū)動軸位于緊靠變速箱的后面,并與車體固定連接。履帶足夠長,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面壓力(比美國M2半履帶裝甲車好的地方),軸承是金屬的且沒有可怕的滾針軸承,(比美國半履帶裝甲車和法國的半履帶裝甲車優(yōu)秀的另一個地方),因此也沒有像德國眾多國防軍所裝備的半履帶裝甲車的履帶那樣有數(shù)百個潤滑油注入處。該車采用履帶驅(qū)動,但重要的是每個負重輪都采用了簡單的獨立懸掛。比德國人更簡單,在越野方面比美國人更有優(yōu)勢。
車組乘員由一到兩名機械員和一名駕駛員組成,最多可以搭載12名步兵,步兵坐在后面的運輸艙兩排的長凳上。根據(jù)一些美國人的資料,其武器裝備是三挺7.7毫米的97式機槍,其中兩挺被設計成與行進方向成一定角度(位于車體兩側)用來對付地面目標,而第三挺則位于運輸艙后部用來防空,沒有向地面目標射擊的能力。遺憾的是,沒有找到裝機槍的1型裝甲車的照片。
裝甲的厚度從8毫米到4毫米不等,裝甲板有一定傾斜角度,來提高對車體防護。在左、右、后方各有一個艙門用來進出運輸艙。與當時的所有半履帶裝甲車一樣。都是敞篷的,在遇到下雪或是下雨的時候,可以用帆布來進行遮擋。
德國的Sd.kfz251是1型半履帶裝甲車在設計過程中借鑒的對象之一
美國的半履帶車是M3。自戰(zhàn)爭開始以來,M3火炮牽引車一直為陸軍所熟悉
該車于1942年投入測試,但直到1944年才開始正式生產(chǎn),當時戰(zhàn)爭顯然已經(jīng)失敗。一些裝甲運兵車仍在生產(chǎn),但由于其數(shù)量較少以及太平洋地區(qū)陸戰(zhàn)的性質(zhì),它們沒有對戰(zhàn)斗產(chǎn)生任何嚴重影響。一些數(shù)量的裝甲運兵車被運往中國。一些也被送到了菲律賓,但很少有裝甲車能到達目的地,相當多的裝甲車與運送他們的船只一起沉沒。還有一些裝甲車留在了日本管轄島嶼上的軍隊手中用來和美軍作戰(zhàn)。就是在那些島嶼上,軍隊把他們移交給了美軍。在日本投降后,一些裝甲運兵車被改裝成民用車輛,用于戰(zhàn)后恢復和重建。
一輛一型半履帶裝甲車正在參加戰(zhàn)后重建工作
有關該裝甲車的畫作
不知道到底生產(chǎn)了多少輛半履帶裝甲車,但顯然不多。不幸的是,在英文資料中沒有或多或少的關于該車的詳細描述,這就留下了關于技術部分的知識空白--所以沒有關于該裝甲運兵車是否配備雙差變速器、它有什么樣的變速箱或主要零部件的生產(chǎn)廠商的信息。
我們所知道的是,類似的發(fā)動機被用于裝甲履帶式火炮牽引車,并證明自己相當出色。我們知道,4速變速箱最常被用于類似重量和功率等級的裝甲車。我們還知道,原則上日本設計師能夠制造半履帶式底盤,例如 98式是相當成功的半履帶車,同樣在許多方面比西方的同行更優(yōu)秀。畢竟,日本是戰(zhàn)后多年來唯一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民用半履帶車的國家(盡管是輕量級的)。必須考慮到,車輛的質(zhì)量水平或高或低可以接受。然而,與同類產(chǎn)品相比,這種裝甲運兵車的優(yōu)勢是什么?
為戰(zhàn)斗而生
作為一種裝甲車,1型半履帶裝甲車比其同類裝甲車要好。首先,它有一個更好的布局。它的前軸和驅(qū)動軸之間的距離很短,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轉彎半徑。可以說,即使在沒有雙差速器的情況下,它也不比美國M2上的大,但M2本身的變速器就不太成功,M2本身就是在“白色印第安納波利絲”裝甲車的基礎上改裝而來的,最初的M2半履帶車的幾個型號差評不斷。就此來看,1型半履帶裝甲車要比M2要好。
側門在緊急或特殊情況下進出裝甲車十分方便
運兵艙足夠大,可以容納一個攜帶充足彈藥和補給的步兵班,必要時還可以配備機槍或其他班用武器。1型半履帶裝甲車有將部隊直接送到己方前線的甚至是敵方前線的能力(參考對手實力),這是其競爭對手都沒有做到的(廢話)。德國的Sdkfz.251只在后部有艙門,但是步兵更喜歡從車體兩側跳出裝甲車。
美國M3半履帶裝甲車艙門雖然有所優(yōu)化,但也只能從車尾的一個門進出,車尾的門狹窄到只能讓一個士兵進出。1型半履帶裝甲車有三個艙門做得都很不錯后門很寬,可以讓部隊分兩路快速沖出去。 側門比較窄,但一個士兵帶著裝備可以快速輕松通過,而且部隊艙的布局也不妨礙進出。在任何情況下,除了敵人同時在裝甲車的三面開火之外,步兵都可以通過一個艙門安全進出。這在戰(zhàn)斗中是十分必要的,這大大的減少了傷亡。
雖然1型半履帶裝甲車的正面裝甲比美國人的薄,但傾斜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點,因為對于德國裝甲運兵車來說,其車身的傾斜限制了運輸艙中士兵的位置,而1型半履帶裝甲車則沒有這種情況。
由于該車裝備了大口徑機槍,當好幾輛1型半履帶裝甲車并排前進時,就形成了好幾個可以動的機槍陣地,其他國家的半履帶裝甲車需要經(jīng)過改裝才能做到這一點,這一特點在山區(qū)或是平原進攻時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就每次運輸?shù)氖勘臄?shù)量而言,1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與美國裝甲運兵車大致相當,并大大優(yōu)于德國裝甲運兵車。還有,日本裝甲運兵車擁有所有原型車中最好的履帶系統(tǒng)。1型半履帶裝甲車的前置獨立彈簧雙叉臂懸架是迄今為止日本裝甲車中最好的越野懸架,并超越了德國的彈簧懸架。沒有理由相信美國的裝甲運兵車在越野性能方面會比日本的裝甲運兵車有任何優(yōu)勢--巧妙的1型半履帶裝甲車的履帶式的布局比sdkfz.251的裝甲車底盤的緊湊型履帶式底盤更好。在理論上,只有在沙地上爬坡時,美國的半履帶裝甲車的越野性能要比1型半履帶裝甲車要好。但這還考慮到地形的問題。
與其他國家的半履帶裝甲車的的汽油機相比,風冷柴油機的火災危險性顯然更小,而且更容易維護,盡管后者并不重要。它在戰(zhàn)斗中的生存能力也有所提高。這也是該車的一個戰(zhàn)斗力的體現(xiàn) 。 但在功率密度方面,"1型半履帶裝甲車 "比美國的裝甲運兵車遜色不少,而比德國的裝甲運兵車略勝一籌。
至于維修是否方便,日本的1型半履帶裝甲車顯然也是冠軍。一開始,美國人在履帶方面確實有問題,至于德國人,他們需要潤滑履帶之間的每個軸承,德國人還用用滾針軸承!,這已經(jīng)要讓后勤崩潰了。
在機動性方面,1型半履帶裝甲車絕不遜色于Sd.kFz 251,而且保證優(yōu)于美國人,這一點從每輛車的履帶長度就可以看出。還應該注意到日本裝甲運兵車在駕駛上比德國裝甲運兵車的優(yōu)勢--Sd.kFz 251上噩夢般的反向傾斜轉向簡直不做人 日本裝甲運兵車的控制方式更接近于正常的裝甲車控制。所有上述情況使得1型半履帶裝甲車至少是最好的半履帶裝甲車之一,而且很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最好的正式投入生產(chǎn)的裝甲運兵車。
1型半履帶裝甲車的模型
相關參數(shù)。
重量:9噸
尺寸。
車體長度6100mm
寬度2100mm
高度2510mm
裝甲
裝甲類型 - 軋制鋼
車體前部,毫米/度。8
車體側面,毫米/度。4-6
武器裝備。
機槍:3 × 7.7mm
機動性。
發(fā)動機類型 - 6缸二沖程風冷柴油機
發(fā)動機功率,馬力:134,2000轉/分。
公路速度,50公里/小時
公路巡航范圍300公里
制造商:日野公司。 作者:朱加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