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問世以來至今三百多年,在民間廣泛流傳,逐步造就了其強大的影響力,同時各種抄本、刻本應運而生,對聊齋的傳播起到了重大作用,從而逐漸形成了多種重要的、具有歷史和文獻價值的重要版本,而且其收藏價值巨大,今天還遺存的幾個版本更加彌足珍貴,成為聊齋收藏界的寵兒,同時當代幾種文化大家的評注、集注本也具有相當的收藏價值,本文列舉《聊齋志異》九種重要版本,奉獻給聊齋愛好者。
《聊齋志異》手稿本,是蒲松齡親手謄抄的定稿本,現存半部,藏于遼寧省圖書館,是國家級文物,具有極其珍貴的文物和學術價值,為研究《聊齋志異》的成書年代、分卷編次,提供了直接的文本證據,是校補現行《聊齋志異》諸多版本文字舛誤的第一手資料。
此次影印出版《聊齋志異》手稿本,由遼寧省圖書館據手稿本原件高清掃描,沈陽出版社對照手稿本原件調色制版,全彩影印,完美再現手稿本原貌。裝幀:本書由沈陽出版社出版,遼寧省圖書館監(jiān)制,國內線裝古籍印刷行業(yè)龍頭企業(yè)承制,宣紙線裝,藍細布函套,內頁采用高檔手工宣紙,筒子頁中間加襯紙,全彩四色仿真影印,開本與手稿本原件一致,一函八冊,定價9800元孔網入價3822元
《聊齋志異》康熙抄本是唯一一部未完全公諸于世的聊齋版本,現存于山東省博物館,是目前發(fā)現的《聊齋志異》最早、最重要、最有收藏價值的抄本。
經山東博物館授權,淄博聊齋藝術公司組織專家對“康熙抄本”進行整理,并由我國古籍權威出版部門廣陵書社出版發(fā)行。以仿真影印、保持原貌的方式進行正式出版面世,極大地保存了其文物價值,這是三百多年來的第一次出版,在聊齋文化研究領域和聊齋文化收藏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是聊齋文化界的一次重大事件,更是廣大聊齋文化愛好者的福音。
此書是佚名氏抄寫的二十四卷本。在早期流傳的抄本中,只有八卷、十二卷和十六卷本,未見有二十四卷本。這個抄本是1962年在淄博市周村附近首次發(fā)現的。全書收文474篇,在文字和篇目上,與鑄雪齋抄本比較,均有不同。文中避乾隆帝“弘”字諱,另據其它材料推斷,這個手抄本可能抄于乾隆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間,也不排除是清道光同治年間據乾隆本過錄,確切的抄寫時間,尚待進一步考證確定。由于它是一個珍貴難得的抄本,為研究《聊齋志異》,提供了新的寶貴資料。
是書《青柯亭本聊齋志》,系上海圖書館藏提供高清底本,由揚州文津閣古籍印務有限公司承印,邀請蒲松齡研究所研究員盛偉先生作序,蒲松齡紀念館授權提供蒲松齡高清畫像,著名書法家董倚橋先生題簽;聘請名家治印一枚,手工鈐于扉頁,印文: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內頁采用安徽涇縣手工宣紙,黑白套紅影印,線裝兩函十六冊,外套采用五彩團花錦綾函套。
本書采用輕灰底制版,保留細節(jié)又不失清爽。函套采用亞麻布料,古樸素雅,手感上佳。亞麻布纖維強度高,不易撕裂或戳破,是紡織品中最結實的一種。
《聊齋志異》刊刻評點本中,何守奇批點本僅晚于青柯亭本,是第一個以評點命名的《聊齋志異》。青柯亭本收錄王士禎的評語僅三十余條,而何守奇的評點是全方位的,涵蓋全書。故何守奇評本的出現無疑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后世翻刻頗多。
這是頭一個為《聊齋志異》作注本。注者呂湛恩未見史籍記載,但可從梁溪蔡培的序中略知其梗概:呂湛恩,字叔清,號坦壘居士,山東文登人,髻年應試受知于阮蕓臺先生,補博士弟子員,因屢不第,遂立志為“聊齋”作注,以發(fā)其抑郁之氣,歷三年而書成(即道光五年)。呂注止于考證章句典據,而不評文字的工拙。如書中人物的簡歷、詞條的旨意和出處、某字的音讀字義等等,這對閱讀者,大有裨益。
本書為顧復居策劃,廣陵書社據上海圖書館藏清道光十九年花木長榮之館刊本原大套紅影印,宋錦函套綾面線裝,共限量制作108部。書前彩印朱湘鱗繪蒲松齡畫像一幀。
相對于《聊齋志異》的評點,單純注釋文本的并不是很多。正式刊行的注釋本,有清一代只有兩家,分別是呂湛恩注本與何垠注本,其中何注是最早的與《聊齋志異》全文的合刊本。
本次影印以上海圖書館藏道光己亥花木長榮之館刻本《注釋聊齋志異》為底本,古法線裝,完全尊重原貌,是初刻本首次影印出版,為讀者提供一個目前不易見到的《聊齋志異》重要版本。
本書據上海圖書館藏清道光二十二年廣順但氏刊朱墨套印本原大影印。
我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的評點,已有張友鶴先生輯校的“會校、會注、會評”本中會輯了清代十一家評語。最近安徽省博物館在整理館藏古籍的過程中,發(fā)現《聊齋志異》“還淳方舒巖先生批本”。此一種批本在三會本中未見提及,此種《聊齋志異》為抄本,分為四冊八卷,計一百三十九篇,其中經方舒巖評點達一百零三篇。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