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制勝:從知到行的精進之路》中專門花了較多篇幅討論了存量思維和增量思維。
增量思維和存量思維的差異其實也可以看做是另外一種工作思路。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扔下舊問題,不患得患失,學會引入新的“增量”。雖然舊問題似乎沒有得到解決,但是隨著新“增量”的引入,舊問題解決的可能性卻大為增加。
就像大城市交通難題——“最后一公里”的解決,最終也并不是通過交通規(guī)劃等方式得到有效緩解,而是在互聯網共享思維下,由市場產生了共享單車這種商業(yè)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予以解決。
我們往往在做一件事時喜歡用存量思維的方式來做思考,思考“我們有什么”;但如果我們用增量思維來思考,我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應該是我們“想要什么”,這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經典的如英特爾公司砍掉其發(fā)家的存儲器業(yè)務,就是一種從存量思維到增量思維的轉變。
1985年的一天,創(chuàng)始人安迪.格魯夫和當時英特爾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戈登.摩爾在辦公室里交流,安迪.格魯夫朝窗外望去,遠處,大美利堅游樂園的“費里斯摩天輪”正在旋轉。
安迪.格魯夫回過頭問戈登.摩爾:“如果我們被踢出董事會,他們找個新的首席執(zhí)行官,你說他會采取什么行動?”戈登.摩爾猶豫了一下答道:“他會放棄存儲器的生意?!?安迪.格魯夫死死盯著對方說:“你我為什么不走出這扇門,然后回來自己做這件事呢?”
事實上,這次談話后,安迪.格魯夫和戈登.摩爾終于下定決心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徹底放棄了存儲器生意。雖然當時在很多人尤其英特爾員工心目中英特爾就是存儲器。
以上為我第一本書《制勝:從知到行的精進之路》購買鏈接。
繼續(xù)談這個話題。
回想我們的大學生活,很多人不喜歡大學教育,是因為一些老師永遠是在照本宣科,一套教材用了很多年也不更新。這些老師也不在意同學的反饋,所以,一些同學認為在大學里是學不到什么東西的,這其中也包括所謂的名牌大學。
而也有一些老師受同學們熱捧,這類老師往往能與時俱進,理論聯系實際,不斷精進自己的課件和授課內容,這是一種典型的成長型思維和增量思維。
我在職場中經常碰到一類人說:“老板,你以前是那樣說的啊,和您今天說的不一樣。”
這類人的問題就是一種靜態(tài)思維,要知道隨著時間變化和老板認知升級,老板轉換觀點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那么,問題的另一個角度就是老板那些是不會變的呢?
這個就需要結合老板的個性、習慣,以及情景綜合來做判斷,如果這方面你能做得到位,你離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就不遠了。
這個就到了點題的部分,我們要放棄存量思維,并不代表要放棄過去。事實上,你我也放棄不了過去。
沒有過去的你,也沒有現在的你。我們不需要理會弗洛伊德什么都往性上面去扯,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童年的經歷對我們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這也是現代心理學所公認的部分。
我在《制勝:從知到行的精進之路》中也從另外一個維度“經驗”的重要性來論述了過去對我們重要性。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