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3歲,G1P0,既往體健,自然受孕,無糖尿病史、心臟病史及家族遺傳史,早孕期及中孕期唐氏篩查均為低風險。于妊娠18周時感染新冠病毒。
圖1 胎兒全心增大,心胸比增大
視頻1 雙心室肌小梁增多,以左室心尖部為著,室壁運動彌漫性減低
視頻2 疏松心肌隱窩內(nèi)見血流信號與心腔相通
圖2 非致密心肌與致密心肌比值大于2
圖3 EF及FAC值減低
圖4 24節(jié)段室壁運動分析顯示左室FS值普遍減低
圖5 24節(jié)段室壁運動分析顯示左室FS值普遍減低
視頻3 三尖瓣收縮期見大量反流信號;二尖瓣收縮期見中量反流信號
胎兒心臟:(1)胎兒心肌?。盒募≈旅芑蝗赡?;(2)全心增大;(3)雙心室功能減低;(4)三尖瓣重度反流、二尖瓣中度反流。
孕婦于北京安貞醫(yī)院再次行胎兒心臟超聲檢查,結果一致。經(jīng)產(chǎn)前咨詢,孕婦于我院行羊水穿刺行全外顯子組基因檢測。檢查報告提示:在受檢者中檢出MYH7基因c.475G>A(p.D159N)雜合變異,為新生變異(de novo),在受檢者父母中均未檢出此變異。
MYH7基因與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5型、擴張型心肌病1S型、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1型、Laing遠端肌病1型、肌病型肩腓肌綜合征、常染色體顯性肌球蛋白沉積性肌病相關,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AD);也是常染色體隱性肌球蛋白沉積性肌病的致病基因,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AR)。以上變異有可能是導致受檢者發(fā)病的致病性變異。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又稱海綿狀心肌病、心肌竇狀隙持續(xù)狀態(tài),是由心臟胚胎發(fā)育的5~8周心肌致密化過程異常終止所造成的。在正常胚胎發(fā)育的前4周,冠狀動脈循環(huán)形成前,胚胎心肌是由海綿狀心肌組成,心腔的血液通過其間的隱窩供應相應區(qū)域的心肌。胚胎發(fā)育5~8周,心肌逐漸致密化,隱窩壓縮成毛細血管,形成冠狀動脈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致密化過程從心外膜到心內(nèi)膜,從基底部到心尖部,若胚胎期心肌正常致密化過程失敗,便會導致心腔內(nèi)隱窩持續(xù)存在,肌小梁發(fā)育異常粗大,且相應區(qū)域的致密化心肌減少。
超聲表現(xiàn):
1. 病變部位心室壁增厚,心肌明顯分為兩層,即薄而致密的心外層和厚而非致密的心內(nèi)層,致密心肌變薄,非致密心肌疏松增厚,呈海綿狀或蜂窩狀改變,且心內(nèi)、外層厚度之比>2;
2. 心尖部最常見,約占80%,其次為心室下壁和側壁近心尖處,一般不累及基底部和室間隔。
3. 彩色多普勒可測及隱窩間隙之間有低速血流與心腔相通;
4. 主要為左心室受累,伴或不伴右心室受累;
5.病變區(qū)域心肌運動減低,嚴重者心臟擴大、心功能減低。
其主要超聲表現(xiàn)為心室腔擴大,室壁變薄;室壁運動彌漫性減低;左室收縮及舒張 功能減低伴有不同程度的瓣膜反流。兩種疾病的區(qū)別點在于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內(nèi)膜較光滑,無明顯深陷的間隙,而NVM舒張期非致密化層/致密化層(N/C)≥2,其他各種原因造成的左心室肌小梁粗大都不會達到該標準。
可表現(xiàn)為心肌壁或者室間隔不協(xié)調(diào)肥大、增厚(特別是室間隔增厚,還包括右心室及左心室后壁)超過相應孕齡水平平均值的2個標準差大小,但肥厚心肌不能分為致密層和非致密層;并且肥厚型心肌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難以觀察到NVM典型的深陷的肌小梁隱窩。
可表現(xiàn)為左室擴大、心內(nèi)膜回聲增強;心內(nèi)膜增厚(右室心內(nèi)膜厚度超過相應孕齡水平1mm或左室心內(nèi)膜厚度超過相應孕齡水平2mm)、光滑連續(xù);心室收縮功能下降;且多見于嬰幼兒。
胎兒超聲心動圖是胎兒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診斷方法,它可以評估胎兒心臟結構及功能,也可以協(xié)助醫(yī)師明確病因、提供治療方向并評估胎兒預后?;谔撼曅膭訄D的胎兒心血管整體評分(CVPS)是對胎兒心臟功能和圍產(chǎn)期預后的重要評估手段。胎兒心肌?。‵CMs)中對于有明確致病原因的胎兒(遺傳學改變除外),建議可進行相關宮內(nèi)治療,并密切隨訪胎兒心功能改善情況、有無胎兒水腫及心力衰竭等,部分患兒預后較好。另外,未找到明確致病原因(包括遺傳學改變)、考慮為原發(fā)性FCMs的胎兒,需要結合CVPS、是否合并其他畸形及心律失常等情況綜合評估。通常,這類胎兒預后較差,圍產(chǎn)期死亡率較高。
審核:尹虹 劉德泉
參考文獻:
[1] 唐宏偉,劉漢英,劉延玲,等.超聲診斷心肌致密化不全[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0,16(2):104.
[2] Jenni R,Oechslin E,Schneider J,et al.Echocardiographic and patho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ed 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tion:a step towards classification as a distinct cardiomyopathy[J].Heart,2001,86(6):666.
[3] 薛莉,劉曉方.我國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臨床文獻分析[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4,20(3):136.
[4] Murphy R T,Thaman R,Blanes J G,et al.Natural history and familial
[5] Oechslin EN,A ttenhofer Jost CH,Rojas JR,et al.Long-term fol low-up of 34 adults with isolated 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A distiner cardiomyopathy with poor prognosis [J].J Am Coll Cardiol,2000,36(2):493.
山東省婦幼保健院
山東省婦產(chǎn)醫(yī)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