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空青
人生該是追求美的旅程。
靜下來,讀讀詩吧。
【緣起】
盛唐的田園詩派,以王維和孟浩然詩歌成就最大。
再往下的第二梯隊,就要說到常建了。
《詩藪》中有評價:“孟詩淡而不幽;常建“清晨入古寺”、“松際露微月”,幽矣”,則認為常建在風格上更勝孟浩然一籌,這一點就見仁見智了。
常建此人有兩個數(shù)據(jù)很有意思。
一個是生卒年,大概是公元705-765,比李白晚生5年,活的年齡也和李白差不多,算是李白的“同輩中人”;其實和李白最像的是王維,生卒年幾乎同步,可惜兩人關系不怎么好。
第二則是開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27年中進士,與盛唐一位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同年進士。
這時候常建才23、24歲,按照“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話,堪稱少年天才。
接下來,為大家?guī)沓=ㄗ罱浀涞囊皇自?,《唐詩三百首》中有,現(xiàn)在的語文課本中也有。
尤其詩的最后兩聯(lián),更是倍受后人喜愛,出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詩話以及選集中。
【詩篇】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唐代〕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誦析】
從詩歌題目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題寫在“破山寺”中禪院墻壁上的題壁詩。破山寺坐落在江蘇常熟市西北的虞山上。
詩的主要內容就是記敘了詩人清晨游寺后禪院的經歷以及觀感。筆調古樸、興象玲瓏,是唐代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無怪乎能在當代仍然膾炙人口。
關于這首詩啊,《洪駒父詩話》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評價:“丹陽殷璠撰《河岳英靈集》首列常建詩,愛其“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之句,以為警策。歐公又愛建“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欲效作數(shù)語,竟不能得,以為恨。予謂建此詩,全篇皆工,不獨此兩聯(lián)而已。”
殷璠喜歡頸聯(lián),歐公喜歡頷聯(lián),而洪駒父則認為整首詩都工整無暇,不光這中間兩聯(lián)寫得好。
我們從首聯(lián)看起,“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踏著清晨進入古寺,初生的太陽正照耀在高高的樹梢。
詩人用一個不算很嚴謹?shù)膶φ逃涗浟俗约簞傔M入寺廟時的景象,點明了時間、地點;首聯(lián)對仗的應用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頷聯(lián)、頸聯(lián)緊隨其后,入寺之舉遂一氣呵成。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兩句呼應“禪院”,詩人穿過寺廟前半部分,直接進入到僧人禪房之中。
只見此處曲徑通幽,初生的太陽還照不進密密的草木,禪房遂更顯幽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精華在“悅”與“空”二字。
《唐詩別裁》云:“鳥性之悅,悅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此倒裝句法。通體幽絕?!?/p>
鳥是因為山光而悅,人心因為潭影而空。評價的很到位。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最后兩句收束全文,將初日的蓬勃、花木的幽深、山鳥的跳脫、潭水的明凈都融在一聲悠悠的古廟鐘聲里。
山中的一切顯得那么寂靜,唯有鐘聲在此處飄蕩徘徊,余音繞梁,經久不散。
詩的結尾也一如這鐘聲,余韻無窮,品讀再三仍的覺有余味。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lián)系,我會立即刪除!
編輯 空青
排版 空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