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晶晶的小二班(52)
趕課還訂正試卷,這是個問題。眼瞅著幾個娃不能來上學或中途被接走,搶著速度上課應(yīng)該是要務(wù);可是檢測完不訂正,沒有反饋的學習效果幾乎沒有。折中,第一節(jié)上新課,三四節(jié)訂正試卷!
拿出試卷,孩子們的臉上是平靜的。
“昨晚回家挨揍的舉手?”七位!
“挨打的時候,有啥體會?或者說,挨打后想解決問題嗎?”
“不想,我不愛學習!”
“我只覺得很痛!”
“我媽用衣架打我的,我想下次復習好一點!”
“打就打吧,媽媽就是生氣……”
“我爸說,您連續(xù)三次提醒“不要揍娃”其實就是暗示家長一定要揍娃兒……”
“啊,呃,哦,爸爸智慧……但,老師真沒這個意思,呵呵!”
看來,打孩子是一門學問:對于高自尊有點偷懶的娃兒,偶爾“收拾”一下還是管用的;對于平時監(jiān)督不力、耐心不夠或孩子沒有內(nèi)驅(qū)力的孩子,打,只是發(fā)泄一下情緒了。
發(fā)泄憤怒,對于長期看作業(yè)的家長來說是有情緒價值的,不然會憋出內(nèi)傷來!但,對于“高段位”的孩子來說幾乎沒用。
沒有任何一種方法適用于所有孩子,“動手”也不例外!
耐心是教育秘訣,恒心考驗著家長和孩子的學習品質(zhì)。再次提起,是因為大道至簡,教育孩子是不需要太多“花招”,需要的是長期的耐心堅持。
疫情,改變著教育的生態(tài),更檢驗著老師、家長、孩子的心態(tài)。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