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鏡古村,位于江華大圩鎮(zhèn),南嶺的崇山峻嶺中。村中始祖名為何應(yīng)棋,喜歡游山玩水。他在清順治七年(1650年)由道縣溯沱水和馮河而上,尋到此處風(fēng)水寶地,依山傍水,便舉家定居于此。因村口的池塘水清如鏡,而取名寶鏡。
從國道到省道再到鄉(xiāng)道,道路越來越窄,越來越難開,終于來到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首先看到的便是村口的何氏宗祠。和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宗祠通常會坐落在最突出的位置,這個宗祠卻遠離其主建筑,以至于開始我誤以為旁邊的土胚房就是那些古民居, 沒搞懂有什么講究。
何氏宗祠是何家的祖祠,始建于民國五年,也是村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家廟。這座祠堂未做太多修復(fù),依然保留著原樣,看起來已經(jīng)很久沒有使用,院子里顯得有些荒廢。
我們從祠堂出發(fā),開始探索這個古村。村中古木參天,在綠樹掩映下有幾棟已無人居住的土屋,似乎并無什么特別,正在疑惑的時候,忽然間豁然開朗,只見一片青磚黛瓦,前面是開闊的廣場,還有一方池塘,原來這才是我們要找的古民居。
隨便找了一個大門走進這片民居,馬上就像走進了一個迷宮,房屋連著天井,天井套著房屋,如果不是隨處可見的指示牌,很容易迷失在里面。
根據(jù)介紹,這片明清古建筑由五部分組成,從北向南依次為圍姊地、大新屋、下新屋、老堂屋和新屋。其中老堂屋是最早的建筑,建于清順治年間,總面積800多平方米。建于清道光年間的新屋,則是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新屋最前面的走馬吊樓,可以說是村中規(guī)模最大的單體建筑,這里的房屋一間連著一間,也不知是何用途,我們猜測是給下人住的。何家當(dāng)年最顯赫的時候,曾養(yǎng)了38匹馬,光是馬夫就得需要不少人吧。
新屋和下新屋之間,相當(dāng)于古建筑的中軸線,建有八字門樓。這種八字門樓在古代只有衙門和官府才能修建,這和何氏族人崇文重仕有關(guān)。這里出過進士10名,秀才40余名,所以才敢在門樓上懸掛“進士第”牌匾。何家當(dāng)年有公田2000余畝,其所得全部負(fù)擔(dān)何氏子弟的學(xué)費和獎勵。
進士第對面,就是那口被稱作“寶鏡”的池塘,如今的池塘水依然清澈可鑒。村后的筆架山被稱作三個元寶山,再加上這口寶鏡,就算現(xiàn)在看來,也絕對是一個宜居的好地方。
剛進村的時候,就看到村前的地里,有一座白色的寶塔十分醒目。參觀完古村,我們沿著田間的小路,去尋訪這座白塔。路邊是清澈的小溪,流水潺潺,正值春暖花開,油菜花綻放,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