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潤燥
人體整體的陰液缺乏。反映可以側(cè)重在某個局部。但本質(zhì)是陰液缺乏引起的,失去津液濡潤的現(xiàn)象,這是內(nèi)燥。
適應癥
滋陰潤燥劑適用于臟腑津液不足之內(nèi)燥證。
燥在上者:出現(xiàn)干咳咽燥,或咳血等肺燥陰傷證,治宜清燥潤肺。
燥在中者:出現(xiàn)肌熱易饑,口中燥渴或者噎膈反胃等胃燥陰傷證,治宜養(yǎng)胃生津。
燥在下者:出現(xiàn)消渴咽干、面赤煩躁或津枯便秘等腎躁陰傷證,治宜養(yǎng)陰滋腎,或潤腸通便。
【病機】
久嗜濃酒厚味 ┐
│
或房勞太過 │
├ 損傷陰液,引起內(nèi)燥的病證
或熱病后期津液受劫 │
│
或誤服溫燥、尅發(fā)的藥物 ┘
【常用方藥】
常用滋陰藥潤燥藥如沙參、麥冬、生地、玄參等藥為主組方,代表方如養(yǎng)陰清肺湯、麥門冬湯、增液湯等。
【代表方劑】
養(yǎng)陰清肺湯 麥門冬湯 瓊玉膏 玉液湯 增液湯
麥 門冬 湯 ▲▲▲
〖方源〗 《金匱·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
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
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shù),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組成〗 麥門冬 七升 [70g] 半夏 一升 [10g] 粳米 三合 [5g]
人參 三兩 [6g] 甘草 二兩 [6g] 大棗 十二枚 [4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方歌〗 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虛火,益胃生津此方珍。
〖主治〗 肺痿??韧傧涯虤獯?,咽喉干燥,舌干紅少苔,脈虛數(shù)。
〖功用〗 潤肺益胃,降逆下氣。
清養(yǎng)肺胃,肺胃有陰虛而虛熱,降逆下氣呢,針對肺氣上逆和胃氣上逆,共同起到降逆下氣的作用。
麥門冬湯是張仲景的經(jīng)方,是一類方。在治療內(nèi)燥證的方中間,是個重點方。在仲景的《金匱要略》里,用麥門冬湯可以治療虛熱肺痿,虛勞肺痿也陽虛、陰虛的不同,這是偏于陰虛,虛熱,陰虛引起了虛熱,造成的肺痿。肺痿往往以口吐涎沫為特點。仲景用麥門冬湯是治療肺陰不足,胃陰不足。
主證病機分析
虛熱肺痿,胃陰不足證。
第一 虛熱肺痿
肺陰不足 → 肅降乏力 → 咳逆上氣
↓
氣火上逆 → 虛火灼津→ 咳唾涎沫 → 肺痿
↓
肺胃陰虛 → 口干咽燥→ 手足心熱 →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胃陰不足 → 胃氣失和→ 嘔吐、呃逆、納少。
└ 口渴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教材里把麥門冬湯的主治,歸為兩條。這兩條,雖然一個是肺陰不足虛熱肺痿證,第二個是胃陰不足,導致胃氣失和,上逆的嘔吐、呃逆,這一類也可以用麥門冬湯。但是這兩點根本來講,都和胃陰不足有一定關(guān)系。盡管你比如說肺陰不足,它是胃為水谷之海,飲入于胃,那個陰液產(chǎn)生的來源,如果胃陰不足,土不生金,肺陰得不到接濟,那肺陰可以相繼造成不足,肺陰不足可以影響到肺的肅降功能。肺肅降乏力,肅降障礙,可以咳唾涎沫,這里我們要說明,從這個證候分析來看,肺痿這個咳唾涎沫,應該說綜合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首先虛火灼傷津液,本身肺陰不足,可以使得肺肅降乏力,肅降乏力可以引起咳逆上氣咳嗽。同時陰虛以后可以產(chǎn)生虛熱,虛火灼傷津液可以咳唾涎沫,肺痿以咳唾涎沫為特點。當然這里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另一個就是說,它有個肺臟肅降乏力以后,津液的布散障礙。肺不布津,虛火灼傷津液和肺不布津,兩個原因?qū)τ陉幪摲勿粼斐傻囊粋€綜合原因。要這樣認識。所以由胃陰不足導致肺陰不足,最后肺胃陰虛。那我們這個表上,虛熱肺痿,除咳咳逆上氣咳嗽,咳喘,可以咳唾涎沫。這個肺痿證本身之外伴隨有咽干口燥。同時這種虛熱,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反映出肺胃陰虛和一般陰虛證的共同特點。所以第一條,虛熱肺痿要考慮到雖然病位反映直接在肺,根本來說是肺胃陰虛。
主治證的第二個方面,胃陰不足引起的嘔吐、呃逆
胃為陽土,中焦脾胃古人把它比喻胃為土,土生萬物居于中央,土,古人看有高的有低的,高的呢,把它稱作敦富,敦富就是高的,低的叫卑賤,所以高的地方胃叫陽土,陽土太陽光多,那就容易傷陰,容易陰不足,脾是陰土,低的。低的容易水濕流去,那就把它認為陰土喜燥惡濕,喜歡干燥怕水濕,一有水濕,濕困脾土。胃呢,相對位置較高,喜潤惡燥。太陽多,容易干旱,高的地方的土,喜歡津液的潤澤,怕燥。這樣中焦脾胃呢,形成一種胃降脾升。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又是燥濕相宜,升降協(xié)同,形成中焦一個平衡?,F(xiàn)在胃陰不足了,胃氣就會不和,不協(xié)調(diào)。產(chǎn)生胃氣不能和降,不能正常和降下行,胃氣以和降下行為順。不能正常和降下行,反過來胃氣上逆,結(jié)果嘔吐、呃逆,或者吃不下東西。不能向下,納少。這都是胃陰不足引起的胃氣不合。
另外胃陰不足引起的胃氣不和,也可以產(chǎn)生一般的陰虛見證,胃陰不足,口燥咽干,口渴,咽喉干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和前面肺胃陰虛講的一樣。陰虛的基本表現(xiàn)。
麥門冬湯看起來主治好像很復雜,寫成兩條。在張仲景《金匱要略》里,有是從兩個方面(胃陰不足,肺陰不足)來治療,兩個方面來運用的。但是比把它病機一整理就比較清楚了。關(guān)鍵是胃陰不足導致的肺胃陰虛。通過病機分析,雖然主治有兩條,《金匱要略》里面張仲景的治療肺陰不足,胃陰不足為主的。一個是肺痿,一個是胃氣不和造成嘔吐、呃逆,這樣兩個方面的一個治法。列坐兩條,看起來復雜,實際上根本的是胃陰不足,然后可以繼發(fā)到肺胃陰虛。雖然肺痿和嘔吐、呃逆不同,但異病同治,病機相同,都涉及到肺胃的陰傷,都可以用麥門冬湯來治療。
方解
君
麥冬
養(yǎng)胃陰,補肺陰
臣
人參
補脾胃之氣
佐1
半夏
化痰降逆止咳,和胃降逆止嘔
使補陰藥滋而不膩
佐2
粳米
養(yǎng)脾胃,化生津液
大棗
補脾胃
佐使
甘草
調(diào)和諸藥
麥冬為君,這里要注意的,麥冬在這個方里用量很大。原書用七升,應該是張仲景用麥冬最大量的方。而且歷代醫(yī)家討論都認為這個方麥冬用量少了,起不到作用。在這里大劑量麥冬,它既可養(yǎng)胃陰,又可以補肺陰,肺胃同治。而且胃陰充足以后,培土可以生金,從全方來說,作用肺胃是以胃為主的。所以全方配伍特點里,它有一個體現(xiàn)培土生金的特點。
臣藥是人參,補脾胃之氣,補氣,跟后面粳米、大棗、甘草相配,明顯的補脾胃的常用組合。因為脾胃是后天之本,培土可以生金,這樣麥冬、人參相配,又談到我們前面所說的人參配麥冬是常用的,張仲景常用的配伍組合。既使氣陰兼顧,又這方里著重點以胃為主培土生金。也可以兼顧到肺。
佐藥有兩組,半夏在這里是方義分析中是個重點。理解半夏的作用是個重點。
半夏可以作用于肺,因為它又化痰作用,它降逆可以降肺氣之上逆止咳,化痰。通過化痰止咳。它擅長于降胃氣之上逆,和胃,我們說它和胃降逆止嘔吐。使胃氣和降下行也有助于肺氣和降下行。這在前面解表劑時討論過,肺胃的關(guān)系。手太陰肺經(jīng)出于肺,環(huán)循胃口下絡(luò)大腸,它和胃相通。所以往往有一種氣機逆則俱逆,降則俱降,這種相互影響關(guān)系。所以降肺胃之氣是半夏第一個功用,
第二方面,半夏和麥冬相配,一升半夏,七升麥冬,麥冬量很大,這類胃陰不足往往氣也不足的病人,你大劑量的滋陰藥,大劑量養(yǎng)陰藥,往往容易膩膈,為使全方滋而不膩,有小量的辛溫藥半夏的話,能使這些補陰藥滋而不膩,又是這個方里配伍的一個,應該說非常被后世稱道的地方。使全方滋而不膩。少量微辛的辛溫的半夏,和大劑量甘寒的麥冬,滋陰增液的麥冬相配,使麥冬滋而不膩。
這是很好的一種配伍組合。喻嘉言非常稱贊這種配伍方法,它在這里這個作用,非半夏之功是善用半夏之功,這話說得很巧妙。麥門冬湯全方作用并不單純是半夏的作用,是擅長于用半夏、麥冬相配以后,產(chǎn)生的綜合作用。
佐藥的第二組是粳米和大棗,粳米可以養(yǎng)脾胃,化生津液,養(yǎng)胃生津,用大棗可以補脾胃。兩個和人參相配,加后面用甘草就形成補脾胃,安定中焦的一個常用組合。甘草調(diào)和諸藥。
麥門冬湯的方義分析重點,(1)半夏、麥冬相配的關(guān)系,(2)人參麥冬相配,這個常用組合,體現(xiàn)了氣陰兼顧。(3)培土生金。治胃來養(yǎng)肺的這種方法。
[本方特點] 養(yǎng)胃以治肺痿,為補土生金,虛則補母之法。
[運用]
1.本方是治療肺痿的主方。以咳唾涎沫,短氣喘促,舌干紅少苔,脈虛數(shù)為證治要點。
2.若陰傷甚者,可加北沙參、玉竹以養(yǎng)陰液。對于胃陰不足,胃脘灼熱而痛,口干嘔逆者,亦可用本方加減。
3.可用治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結(jié)核等,屬肺胃陰虛,氣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屬胃陰不足,氣逆嘔吐者。
4.人參可用西洋參代替,因為西洋參偏重于氣陰雙補,偏一點微寒,所以對這個證候更為適合。
[使用注意]
肺痿有虛寒、虛熱不同的證型,對虛寒肺痿,本質(zhì)上陽氣不足,導致津液不化,不布,張仲景用甘草干姜湯這類治療,不能用麥門冬湯。所以遇到虛寒肺痿是不適宜的。
《張氏醫(yī)通》:“此胃中津液 干枯,虛火上炎之證。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故于竹葉石膏湯中偏除方名二味,而用麥冬數(shù)倍為君。兼參、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微皆得上注于肺,自然沃澤無虞。當知火逆上氣,皆是胃中痰氣不清,上溢肺隧,占據(jù)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加大棗通津滌飲為先,奧義全 在乎此。若濁飲不除,津液不致,雖日用潤肺生津之劑,烏能建止逆下氣之績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仲景立方之旨。”
養(yǎng) 陰 清肺 湯 ▲▲▲
〖方源〗 喉科專書《重樓玉鑰》二卷,刊于乾隆戊子(1768年),清代安徽人鄭宏綱(1727~1787)所著。
〖組成〗 大生地 二錢 [12g] 生甘草 薄荷 各五分 [各3g] 貝母 去心 丹皮 炒白芍 八分 [5g] 麥冬 一錢二分[9g] 玄參 錢半 [9g]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養(yǎng)陰清肺是妙方,玄參草芍麥地黃,
薄荷貝母丹皮入,時疫白喉急煎嘗。
〖主治〗 白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痛,初起發(fā)熱,或不發(fā)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shù)無力或細數(shù)。
〖功用〗
養(yǎng)陰清肺,利咽解毒。
也就是說,養(yǎng)陰清肺治其本,它可以利咽散結(jié)化痰,同時解毒。能夠消除疫厲之氣。
病因病機
白喉的形成,病因和它的內(nèi)外因素有關(guān)。素體陰虛,也就是這類患者本身內(nèi)燥,有陰虛陰液不足的基礎(chǔ),又感受外來的燥氣疫毒,燥氣疫毒就是外來的傳染因素。再內(nèi)外合邪造成了疫毒阻滯在咽喉,喉間起白如腐。既有燥熱疫毒,又有陰虛的基礎(chǔ),咽喉腫痛。從癥狀反映出肺系的燥熱。燥熱疫毒表現(xiàn)。
方解
君 大生地[重用] ── 清熱涼血、養(yǎng)血。
┌ 玄參 ── 清熱解毒。
臣 ┤
└ 麥冬 ── 清熱滋陰。
┌ 白芍 ── 養(yǎng)血柔肝。
│
│ 丹皮 ── 涼血解毒。
佐 ┤
│ 貝母 ── 燥而生痰,苦辛微寒化痰散結(jié),有利于清咽喉。
│
└ 薄荷[少量] ── 辛涼透達。
使 甘草 ── 解毒[滋陰清熱解毒。]
生地
增液湯,滋陰清熱
玄參
麥冬
丹皮
清熱涼血散瘀
芍藥
益陰養(yǎng)血,緩急止痛
貝母
清化熱痰,散結(jié)
薄荷
散邪
甘草
緩急止痛,調(diào)和藥性
養(yǎng)陰清肺湯的主體,有一個相當于后世把它叫增液湯。增液湯。生地、玄參、麥冬。在這個方里,增液湯起到滋陰清熱的作用,而其中的玄參還能散結(jié)解毒。方里的丹皮、芍藥、貝母、薄荷,也是起到協(xié)助的輔助作用。丹皮能清熱涼血散瘀,有助于散結(jié)。芍藥益陰養(yǎng)血,增加增液湯滋養(yǎng)陰液的作用。同時芍藥、甘草也能緩急止痛。貝母長于化痰,清化熱痰,貝母也能散結(jié),有助于消腫,消除咽喉腫痛。薄荷能散邪。在這里針對對燥熱疫毒之氣,增加玄參的 解毒作用。凡是外來的疫毒有這種薄荷的發(fā)散,有助于祛邪。甘草調(diào)和藥性,和芍藥相配,也能酸甘化陰,又能緩急止痛。
[本方特點] 治白喉,“白喉忌表”,特別是辛溫發(fā)汗。故以生地、麥冬、玄參、清熱養(yǎng)陰解毒。
八味藥。體現(xiàn)了邪正兼顧。
白喉現(xiàn)在很少見了。但這個方,由于它功能清肺養(yǎng)陰,利咽解毒,所以在臨床上作為異病同治,針對病機,常用于像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扁桃體炎屬于這種熱 毒較重的,又有陰血虧虛這個基礎(chǔ),陰虛熱毒型。用養(yǎng)陰清肺湯為基礎(chǔ)可以治療,急性咽喉炎,在報導里也可以用養(yǎng)陰清肺湯。急性咽喉炎屬于陰虛而有熱毒的。鼻咽癌這類疾病,它是陰虛熱毒型還是比較多。特別是一些放療、化療以后,人體往往氣陰不足,特別是陰傷,放療、化療以后也感有邪毒的特點,所以用這個養(yǎng)陰清 熱解毒。養(yǎng)陰清熱解毒對放化療后的輔助治療和支持療法,有一定的意義。
運用
1.本方為治療白喉的常用方劑。一般日服1劑,重證可以日服2劑。以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痛,鼻干唇燥,脈數(shù)為證治要點。
2.陰虛甚者,加大熟地以滋陰補腎;熱毒甚者,加土牛膝、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燥甚者,加天冬、鮮石斛以養(yǎng)陰潤燥。
3.可用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屬陰虛燥熱者。
注意事項
在肺燥、肺熱、肺氣上逆時要考慮治肝,以肺燥易致肝旺,肝氣強,使木火不致刑金。
▲▲玉液湯
〖方源〗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治消渴。消渴,即西醫(yī)所謂糖尿病,忌食甜物”。
〖組成〗 生山藥 一兩 [30g] 生黃芪 五錢 [15g] 知母 六錢 [18g]
生雞內(nèi)金 搗細,二錢 [6g] 葛根 錢半 [5g] 五味子 天花粉 三錢 [9g]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玉液山藥芪葛根,花粉知味雞內(nèi)金,
消渴口干溲多數(shù),補脾固腎益氣陰。
〖主治〗 消渴。口常干渴,飲水不解,小便數(shù)多,困倦氣短,脈虛細無力。
〖功用〗 益氣滋陰,固腎止渴。
〖病機〗 消渴病。氣不布津,腎虛胃燥,口渴引飲,小便頻數(shù)量多,或小便渾濁,困倦氣短,脈虛細無力。
┌ 黃芪 ── 升陽益氣,助脾氣上升,復其散精達肺之職。
君 ┤
└ 山藥 ── 補脾固腎以止便數(shù),潤肺生津而止口渴。
┌ 知 母 ┐
臣 ┤ ├ 滋陰潤燥而止渴。[引文]
└ 天花粉 ┘
┌ 雞內(nèi)金 ── 助脾之運化,使水谷化生津液。
│
佐 ┤ 葛 根 ── 升脾中清陽,輸津液以溉五臟。
│
└ 五味子 ── 斂陰生津,又能固腎澀精。
運用
1.本方為治療消渴日久,氣陰兩虛的常用方。以口渴尿多,困倦氣短,脈虛細無力為證治要點。
2.若氣虛較甚,脈虛細者,加人參以補氣;小溲頻數(shù)者,加萸肉以固腎。
3.糖尿病、尿崩癥等見口渴尿多,屬氣陰兩虛者,可以本方加減。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消渴之證,多由于元氣不升,此方乃升元氣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黃芪為主,得葛根能升元氣。而又佐以山藥、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陰,使之陽升而陰應,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用雞內(nèi)金者,因此證尿中皆含有糖質(zhì),用之以助脾胃強健,化飲食中糖質(zhì)為津液也。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腎關(guān),不使水飲急于下趨也?!?div style="height:15px;">
附:
玉液湯同名方劑約有五首,其中《衷中參西》上冊記載者為常用方,其組成為生山藥30g、生黃芪15g、知母18g、生雞內(nèi)金(搗細)6g、葛根5g、五味子9g、天花粉9g。具有益氣滋陰,固腎止渴之功效。主治消渴。
《衷中參西》上冊方之玉液湯
該方劑各味藥大多有明顯降血糖作用,且對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代謝功能有顯著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積極影響,因而對糖尿病應該有一定治療作用;至于對尿崩癥的治療機理,由于該病原因復雜,本方劑如何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待進一步研究。
生山藥1兩,生黃耆5錢,知母6錢,生雞內(nèi)金2錢(搗細),葛根1錢半,五味子3錢,天花粉3錢。
生山藥30g、生黃芪15g、知母18g、生雞內(nèi)金(搗細)6g、葛根5g、五味子9g、天花粉9g。
具有益氣滋陰,固腎止渴之功效。主治消渴??诔8煽?,飲水不解,小便數(shù)多,困倦氣短,脈虛細無力。
1.本方為治療消渴日久,氣陰兩虛的常用方。以口渴尿多,困倦氣短,脈虛細無力為證治要點。
2.若氣虛較甚,脈虛細者,加入人參以補氣;小溲頻數(shù)者,加萸肉以固腎。
3.使用注意:忌食甜物。
消渴之證,每以口渴引飲、多食形瘦、小便數(shù)多為主要臨床特征,多系肺燥胃熱腎虛為病。本方所主之消渴乃元氣不升,真陰不足,脾腎兩虛所致,治宜益氣滋陰,固腎止渴。方中黃芪、山藥益氣滋陰,補脾固腎,為君藥。知母、天花粉滋陰清熱,潤燥止渴,配合黃芪、山藥,則元氣升而真陰復,氣旺自能生水,故為臣藥。佐以葛根升陽生津,助脾氣上升,散精達肺;雞內(nèi)金助脾健運,化水谷為津液;五味子酸收,固腎生津,不使水液急于下趨。諸藥相配,共奏益氣滋陰,固腎止渴之功。
適應證:糖尿病、尿崩癥等見口渴尿多,屬氣陰兩虛者,可以本方加減。
君藥黃芪所含黃芪多糖(APS)可使葡萄糖負荷水平明顯降低,能明顯拮抗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而且對苯乙雙胍所致低血糖也有顯著的對抗作用,說明黃芪對血糖有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但對胰島素性低血糖無明顯影響。山藥水煎劑連續(xù)服用可降低血糖,并對四氧嘧啶引起的糖尿病有預防治療作用,并可對抗葡萄糖和腎上腺引起的血糖升高。臣藥知母根莖水提物花生四烯酸能降低胰島素抵抗性,使2型糖尿病血糖明顯降低。從天花粉中分離的5種聚糖trichosansA、B、C、D、E均有降血糖作用,以trichosanA作用最強,并能降低四氧嘧啶誘發(fā)的高血糖作用。佐藥葛根及其所含葛根素能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減少主動脈糖基化終產(chǎn)物的形成及其受體表達;對糖尿病性白內(nèi)障有抗過氧亞硝基陰離子介導的氧化應激損傷作用;同時能改善糖尿病腎功能,改善地塞米松造成的胰島素抵抗,降低胰島素抵抗3T3L1脂肪細胞培養(yǎng)基中的葡萄糖水平,增強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由此可見,該方劑中2味君藥、3味臣藥均對血糖有調(diào)節(jié)和降低作用,故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療。
1:該方劑各味中藥均對機體代謝起著積極作用,特別是促進細胞代謝、延長壽命及抗氧化損傷作用值得重視,這對糖尿病并發(fā)多器官損害的治療十分重要。特別是大部分藥物影響腦細胞代謝,這對尿崩癥也有一定的影響。2:該方劑君、臣、佐各藥對心臟功能均有積極改善作用,對血壓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對血液流變學有改善作用,這對糖尿病并發(fā)心、腦、血管病變的治療十分有益。
3:消渴之證,多由于元氣不升,此方乃升元氣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黃耆為主,使葛根能升元氣,而又佐以山藥、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陰,使之陽升而陰應,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用雞內(nèi)金者,因此證尿中皆含有糖質(zhì),用之以助脾胃強健,化飲食中糖質(zhì)為津液也;用5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腎關(guān),不使水飲急于下趨也。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yī)方劑雙解與臨床[M].北京: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
▲▲增液湯
學習增液湯的意義:
(1)這張方從《溫病條辨》上,它治療陰液不足造成的便秘,實際上通過這個方學習,我們可以理解大便秘結(jié)治療的多種方法。尤其是增水行舟的方法。因為大便秘結(jié),大家清熱通腑的方法,一般使用比較習慣,也好理解。這種陰液不足,腸道失去濡潤造成大便秘結(jié),中醫(yī)學上叫它無水舟停。腸道里面津液沒有了,大便排不出來,就像河道里沒有水了,船就擱淺了。無水舟停。所以加水,它自然可以,增水可以行舟,這是一種中醫(yī)特色的一種治法。所以通過這個方學習,這樣來認識它原方的主治特點。
(2)這三味藥,是一種滋陰清熱的基本結(jié)構(gòu)。這是一張基礎(chǔ)方,我們前面學習的很多方,里面都包含有增液湯,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二陳湯,四君子湯,四物湯,這很多的基礎(chǔ)方,是在很多復方里面常用,把它看成一個單元,看成一種基本的配伍組合。在方劑學學習當中,掌握這種配伍關(guān)系,基本組合,是非常重要的。
〖方源〗 《溫病條辨》
〖組成〗 玄參 一兩 [30g] 麥冬 連心,八錢 [24g] 細生地 八錢 [24g]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則與飲令盡。不便,再作服。
〖方歌〗 增液玄參與地冬,熱病津枯便不通,
補藥之體作瀉劑,但非重用不為功。
〖主治〗 陽明溫病,津虧便秘證。大便秘結(jié),口渴,舌干紅,脈細數(shù)或沉而無力者。
〖功用〗 增液潤燥。
主證病機分析
陽明溫病,津虧便秘證。(原書)
陽明溫病
→ 陰虧液涸 → 大腸失調(diào) → 大便秘結(jié)
↓
口渴,舌干紅,脈細數(shù)或沉而無力
實際上陽明指胃腸,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也就是說溫熱病邪影響到胃腸,特別是腸道。影響到大腸,陰液虧損,溫邪傷陰了,所以陰虧液涸,陰液被溫熱病邪消耗,虧損,使大腸失潤,導致大便的秘結(jié)。這叫無水舟停。
這種病如果你單用大黃、芒硝這類攻下的話,往往可以不是攻而不下,有的光吃瀉藥反而瀉不下來。因為你瀉還要通過津液,人體自身的津液,它才能通便。如果猛然的一味的光是苦寒瀉下,有的是傷及脾胃陽氣,反而可以洞瀉寒重,突然傷耗陽氣了。增液湯這種津虧便秘證,它兼有口干,津液虧損的一個表現(xiàn)。舌干紅,缺乏津液。脈細數(shù),甚至于沉而無力,都是正氣不足的象征。增液湯在治療大便秘結(jié)方面,要注意這類熱秘。因熱導致秘結(jié)當中一定要區(qū)分兩類情況,有的是屬于熱實互結(jié)為主,整體津液損傷不是太嚴重。有的以津虧為主的,無水舟停。這兩類治法上要區(qū)別開來,不能誤用。
便秘要辨證,除了熱秘,還有寒秘。因寒可以造成便秘。氣滯也可以導致便秘。寒秘、氣秘這都需要辨證。針對辨證的結(jié)果,針對性采取一定治法,絕不能見到便秘就用苦寒。這在瀉下劑前面我們也強調(diào)過,這里反映出來的是一個典型無水舟停這類證候。
治法
增液潤燥。增加補充陰液為主的。滋陰兼有清熱。滋陰力量較強。
君
玄參
養(yǎng)陰增液
軟堅潤下
瀉火散結(jié)
臣
生地
養(yǎng)陰潤燥
佐
麥冬
補脾肺之陰
重用玄參為君藥,玄參在這地方有三大作用,(1)養(yǎng)陰增液,玄參咸寒,是滋陰增液力量較強的,補充陰液的不足。(2)針對陽明溫病大便秘結(jié),咸寒之 品咸可軟堅,玄參可以軟堅,軟堅可以增加潤下的力量,所以軟堅潤下;(3)瀉火散結(jié),它也有解毒作用。當然這里主要是滋陰增液。
生地為臣藥,生地能養(yǎng)陰潤燥,養(yǎng)陰增液潤燥,作用比較強的。麥冬為佐藥,主要是補脾肺之陰,養(yǎng)陰清熱。三位藥聯(lián)用,增液潤燥力量很強。
增液湯是歷代醫(yī)家喜歡運用的,常用的一種滋陰增液的基本結(jié)構(gòu)。我們學過的方里,很多都有這樣的結(jié)構(gòu)。你看瀉下劑的黃龍湯,后面有個新加黃龍湯,也是《溫病條辨》上的。吳鞠通就把這個增液湯裝在這個新加黃龍湯里,有生地、玄參、麥冬。溫病學派很喜歡用這三個藥。清營湯里也有這三個藥,清營湯是溫熱病邪初入營分,要清營解毒,透熱轉(zhuǎn)氣。清營分之熱,營分之熱要消耗營陰,那要通過滋陰增液,滋陰清熱來補充陰液,玄參、生地、麥冬這三個藥,清熱滋陰力量較強,就配在輕營湯里面起到補充營陰的作用。包括養(yǎng)陰清肺湯,百合固金湯,這些里面都包含有玄參、生地、麥冬這個增液湯。說明這三個藥,基礎(chǔ)方,是一種清熱滋陰潤燥的一個基本組合。被廣泛使用的基礎(chǔ)方。
辨證要點
便秘,口渴;舌干紅,脈細數(shù)
從原書主治無水舟停,陽明溫病損傷陰液所造成的便秘。所以大便秘結(jié),口渴;舌干紅,脈細數(shù),反映為津傷為主的便秘。這是使用的基本要點。作為基礎(chǔ)方組合,在其他方劑里運用,它都有基本的陰傷有熱的表現(xiàn)。用這個方來滋陰清熱。作為基本組合。
配伍特點
寓瀉于補,以補藥之體,作瀉藥之用。既可攻實,又可防虛。
重用,或者說純用,養(yǎng)陰的藥物來治療便秘。這是寓瀉于補,它起到通大便,瀉下大便的目的,但是沒有用瀉藥。也有人說它是以補藥之體,作瀉藥之用。玄參、生地、麥冬這三個藥都是養(yǎng)陰的,都有補益的作用。以補藥之體作瀉藥之用。既可以攻實,通下大便,大便秘結(jié)了,攻實邪,又可防虛。防虛就是說它陰液,陽明溫病,胃腸道陰液不足,又防止這種熱邪繼續(xù)傷陰。它可以養(yǎng)陰清熱了。因為它純用,重用養(yǎng)陰的藥。
運用
1.本方用治熱病傷津,腸燥便秘。以便秘,口渴,舌干紅,脈細數(shù)或沉而無力為證治要點。由于本方功擅養(yǎng)陰潤燥,故又多用治內(nèi)傷陰虛液虧諸證。
2.若津虧燥熱已甚,服增液湯大便不下者,可加生大黃、芒硝以清熱瀉下,軟堅潤燥。
3.肛裂、慢性牙周炎、慢性咽喉炎、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糖尿病等屬陰津不足者,均可加減用之。
增液湯劑是基礎(chǔ)方,也是代表方?,F(xiàn)在增液湯的臨床運用,從報導來看,現(xiàn)在運用越來越廣。臨床使用時,增液湯如果加上大黃、芒硝,那叫增液承氣湯。如果光用潤的方法,大便不下,當然還可以加一些大黃、芒硝,如果燥熱較重。潤和下結(jié)合。這是我們教材,增液湯后面的附方,增液承氣湯。就反映了這個潤和下結(jié)合。
另外在臨床運用增液湯,因為過去討論這個方較少,在這里提示一點它的運用方面。比如虛火,陰虛則陽亢,陰不足以后虛火上炎,這個方也可以用于因虛火上炎引起的牙痛。因為玄參可以滋陰降火。大劑量用玄參,它能滋陰降火。如果再加上像牛膝,川牛膝,丹皮。丹皮散瘀涼血,牛膝引血下行。結(jié)合起來可以治療虛火上炎,灼傷血絡(luò),引起的牙痛。甚至于牙齦出血。這也是經(jīng)常有報導的。
現(xiàn)代臨床運用多用于習慣性便秘,還可以上病下治,治療慢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是一種陰虛虛火上炎引起的,反覆發(fā)作,所以陰虛,虛火上炎這種類型的,還有反覆發(fā)作的口腔潰瘍。陰虛虛火類型的。一定要說明證型,虛火類型,用它可以滋陰降火,以及慢性牙周炎也是反覆發(fā)作,屬于陰虛類型的?,F(xiàn)代報導里面,像這類的結(jié)構(gòu),放療、化療以后,口腔潰瘍,牙周炎,這類的反應屬于陰虛特點的,這個方作為基礎(chǔ)方,經(jīng)常在化療治療過程當中,配合運用,再結(jié)合辨證,它是主病,可以辨證論治,用這個作為一種基本組合。作為基礎(chǔ)方,也是常用的。這方面報導的比較多。
《溫病辨》:“溫病之不大便,不出熱結(jié),液干二者之外。其偏于陽邪熾甚,熱結(jié)之實證,則從承氣法矣;其偏于陰虧液涸之半虛半實證,則不可混施承氣,故 以此法代之。獨取元參為君者,元參味苦咸微寒,壯水制火,通二便,啟腎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經(jīng)》稱其主治腹中寒熱積聚,其并能解熱結(jié)可 知。麥冬主治心腹結(jié)氣,傷中傷飽,胃絡(luò)脈絕,羸瘦短氣,亦系能補能潤能通之品,故以為之佐。生地亦主寒熱積聚,逐血痹,用細者,取其補而不膩,兼能走絡(luò) 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計,故湯名增液,但非重用不為功?!薄按朔健钤谠a于補,以補藥之體作瀉藥之用,既可攻實,又可防虛。余治體虛之溫病,與 前醫(yī)誤傷津液,不大便,半虛半實之證,專以此法救之,無不應手而效?!?div style="height:15px;">
〖用法〗 人參、茯苓為細末,蜜用生絹濾過,地黃取自然汁,搗時不得用鐵器,取汁盡去滓,用藥一處,拌和勻,入銀、石器或好瓷器內(nèi)封閉留用。每晨二匙,溫酒化服,不飲酒者白湯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