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觀歷來之注釋,多有不盡易理之處。故對《系辭上傳》重新注而釋之,意在拋磚引玉。此乃本人學(xué)易之心得,然易海精深而吾輩學(xué)識淺薄,謬誤仍在所難免,誠望海內(nèi)外易友不吝賜教。
《易經(jīng)》是一門高度抽象的哲學(xué),"系辭傳"是對《易經(jīng)》從整體意義上進行的再認(rèn)識。是闡釋《易經(jīng)》的哲學(xué)意義的,使《易經(jīng)》不僅止于占卜算卦,進而提升為高度的哲學(xué)理論,如果說,《易經(jīng)》在人類文明史上是一頂金光耀眼的皇冠,那么《系辭傳》則是系在這頂皇冠上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它不但在中國哲學(xué)史乃至世界哲學(xué)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同時也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價值,文中多醒世警人之言及廣為流傳的千古佳句。
"系辭"本來是指"系"在卦、爻后面的"卦辭"和"爻辭",但在這里,則是"系"在《易經(jīng)》整體后的"辭"??鬃幼?十翼",其中的《系辭傳》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叫《系辭上傳》,下篇叫《系辭下傳》,一說:上篇解說"無",下篇解說從"無"到""有"的微妙境界;又說:上篇解說《易經(jīng)》的大理,下篇解說《易經(jīng)》的小理。不過,從內(nèi)容來看,這些說法似乎有些牽強。依筆者之見,《系辭上傳》闡述《易理》是怎樣熔于宇宙自然而生化萬物的,《系辭下傳》是闡述《易理》是怎樣熔于人類社會而成就事業(yè)的。其文辭簡潔而厚重,凝練而雋永,為學(xué)易者必讀之經(jīng)典。
原文僅分上下兩篇,沒有分章。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的注釋家們,依含義分為若干章,但分章的方法并不一致。在此,為了讓網(wǎng)友解讀方便,更考慮到年輕的易學(xué)愛好者們參差不齊的理解水平,本文按宋代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所著《周易本義》的分章方法進行分章。
第一章
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cè)釘嘁?。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br> 注釋:"系辭傳"首先闡明《易經(jīng)》是以宇宙的構(gòu)造形象為依據(jù)的。宇宙在創(chuàng)始萬物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宇宙間萬物生生滅滅的自然法則。天在上而尊貴,地在下而卑賤。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這一自然序列,形成貴賤不同的地位,卦中六爻的位置,也依上下不同的地位而排列。宇宙運行,動靜有一定的規(guī)律,陽剛為動,陰柔為靜;因而,陰與陽代表了兩種斷然不同的作用。宇宙間萬物都有各自本身的習(xí)性,異類分離,同類聚合,形成各自不同的群體組織,他們的相生相克關(guān)系,進而產(chǎn)生吉與兇的現(xiàn)象;因而有了吉與兇的占斷。宇宙在天上,呈現(xiàn)日月星辰、風(fēng)雨雷電等現(xiàn)象;在地上,形成山川河海、動植物等各種形體,形成一個有序的自然生物鏈,在這個自然生物鏈的大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錯綜復(fù)雜的變化。
原文:是故,剛?cè)嵯嗄?,八卦相蕩?br> 注釋:因而,剛與柔這兩種作用,相互交錯摩擦而相生相克;八卦象征的天、地、風(fēng)、雷、山、澤、水、火這八種自然現(xiàn)象,也相互鼓動推蕩,產(chǎn)生千變?nèi)f化的各種自然奇觀。
原文: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fēng)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注釋:雷霆鼓動,風(fēng)雨滋潤,斗轉(zhuǎn)星移而日月運行,冬去春來而季節(jié)交替,代表天的功能的"乾",象征的是男人;代表地的功能的"坤",象征的是女人。
原文: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注釋:天地是創(chuàng)始萬物的根源。天的功能在于職掌偉大的創(chuàng)始;地的功能在于繼承天的創(chuàng)始,來哺育和完成有形的生命和植物。 原文: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注釋:天的功能是自然的、自發(fā)的、不自覺的和沒有阻礙的,也就是說宇宙的原動力問題,宇宙星球永遠(yuǎn)是動態(tài)的;地的功能是被動的,靜止的,只要順從天就能四季更替而作成萬物。由于古人受時代的局限,在觀察宇宙時,認(rèn)為天上的日月星辰是動態(tài)的,而地則是靜止不動的。所以有了陰靜而陽動之說。
原文: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
注釋:簡易,就便于了解;容易,就便于遵行;了解變化的法則就會有人親近,遵從變化的法則做事情才能見到功效。有人親近才能夠保持事業(yè)的長久,見到功效事業(yè)才能夠壯大。能夠保持長久是有才能的人的智慧;能夠發(fā)展壯大是有才能的人的事業(yè)。
原文: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注釋:了解《易經(jīng)》簡易的原理,就等于懂得了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能懂得這些道理,就能在天地之間確立人的地位,這時天地人三才始成矣。
第二章
原文:圣人設(shè)卦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cè)嵯嗤贫兓?br> 注釋:"圣人"在這里指伏羲、文王和周公,在史書上有"易歷四圣"之說,這四圣就是這里說的三個人和孔子??鬃诱f他們觀察宇宙萬物的現(xiàn)象而設(shè)定卦爻,并將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及每一爻都加以說明,以此來讓人了解未來的吉兇趨勢;并以陰爻和陽爻相互推演而產(chǎn)生了各種變化。
原文: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诹哒撸瑧n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cè)嵴?,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注釋:因此,吉與兇,也就是得與失的象征?;谂c吝,也就是憂愁與顧慮的象征。卦爻的變化,是積極入世和消極退隱的象征。剛與柔,是陽與陰也就是白天與黑夜的象征。而卦中六爻的變化,顯示的是天的陰睛與突變,地的災(zāi)異與福瑞及人的善良與險惡的道理?!兑捉?jīng)》中稱"天、地、人"為"三極",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三才"。
原文: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注釋:所以,有學(xué)問的人,平時立身處世的原則,要遵循《易經(jīng)》中所闡述的自然法則。平時沉緬其中而感到樂趣無窮的,是六十四卦中各爻所附的"爻辭";所以,有學(xué)問的人平時多注意觀察每一卦所顯示的含義,反復(fù)咀嚼玩味卦爻辭的內(nèi)蘊;做事的時候要觀察事情的發(fā)展變化趨勢,而仔細(xì)地推敲玩味占卜的結(jié)果是否應(yīng)驗。這樣就能把握事情的變化而決定自己的進退。這就象得到天的保佑一樣,無往而不利。
第三章
原文: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诹哒撸院跗湫〈靡?。無咎者,善補過也。
注釋:"彖辭"就是"卦辭",是說明卦的含義的,也叫卦象。"爻辭"是說明事情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微妙變化的。"吉"與"兇",是說明事情的成功與失敗的。"悔"與"吝"是說明事情有小的偏差和過失。"無咎"是說明事情的過失可以補救而無傷大雅。
原文: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注釋:因此,貴和賤的分別是由六爻所排列的位置而定。陽大陰小,各有其位,由卦的構(gòu)成形象中可以看到。吉兇的辯別,在各卦卦辭和爻辭中可以找到。擔(dān)心會有差錯和過失發(fā)生時,就應(yīng)當(dāng)在六爻變化的微妙處細(xì)細(xì)分辯。謹(jǐn)慎戒備而能補救過失,是因為能夠悔過。所以,卦象所象征的事理,有大有小,"卦辭""爻辭"的含義,有難有易;總之,"卦辭"和"爻辭"都是指在事物發(fā)展變化過程中的吉兇趨向。
第四章
原文:易與天地準(zhǔn),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注釋:《易經(jīng)》是以宇宙的自然法則為準(zhǔn)繩的,所以能將天地間的一切道理涵蓋其中并使其條理化。
原文: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注釋:《易經(jīng)》所闡釋的陰陽變化,而幽明、死生、鬼神,無不屬于陰陽變化;因而,《易經(jīng)》能夠解明其中的神秘?!兑捉?jīng)》的道理,抬頭可以用來觀察天文,低頭可以用來觀察地理。所以能了解天地明暗和四季交替的道理,由追溯萬物的出生到回顧萬物的消亡,就可以知道生與死對物種進化的積極意義;出生就意味著精神和形體的結(jié)合,死亡就是精神游離于形體之外而產(chǎn)生變異;由這種變異中就可以了解鬼神的情況。 原文: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注釋:《易經(jīng)》的道理與天地的法則相似,因而吉兇善惡的判斷是不會出錯的?!兑捉?jīng)》的智慧涵蓋了天下所有的事物,因此這種智慧足以救濟天下蒼生。所以能夠致用這種智慧而不會逾越它?!兑捉?jīng)》的變化,看似沒有規(guī)律而實則有序而不外流,這種規(guī)律所啟示的是宇宙自然法則,樂于接受這種法則,就能知道命運演變的必然性而對生死能坦然接受,不會憂愁。并能盡情享受自然賦給生命的愉悅感。晴空看鳥飛,流水觀魚游,悟乾坤快樂之機?!兑捉?jīng)》所啟示的,是天地大公無私只知付出不知索取的自然法則,這種敦厚仁愛的本性就是博愛萬物。 原文: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逮,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注釋:如果說天地造化就象熔爐中的鐵,滔滔不絕的話,那么《易經(jīng)》就是鑄造的模型,使其萬物無論怎樣變化都不能超出范圍,并且能夠委曲成全成物而沒有一絲遺漏。 《易經(jīng)》通曉陰陽的變化;因此,神的作用無所不在,用《易經(jīng)》來占卜也沒有固定的形式。
第五章
原文: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注釋:宇宙間的一切現(xiàn)象,無不是相互對應(yīng)的陰陽關(guān)系,比如天與地,白天與黑天,動與靜,冷與熱,男與女等,正因為有了這樣天地造化的對立關(guān)系,才形成了宇宙間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則。這個自然法則簡稱為"道",這個"道"是《易經(jīng)》的核心。能夠繼承并遵循這個法則,人生必多順?biāo)欤幌矚g異性是人的自然本能,即天道存在于人性之中。
原文: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注釋:仁慈的人從陰陽對立的自然法則中看到了"天道"生生不息的仁愛之心;而聰明的人從中看到了"天道"進退有度的智慧。普通的老百姓每天都生活在陰陽對立的自然法則中,但他們對此卻一無所知。所以,有學(xué)問的人致力于的事業(yè)是很少有人懂得的。
原文: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yè)至矣哉!
注釋:天道總是以生生不息的仁愛面貌顯現(xiàn),把它的陽光雨露恩澤于萬物,它的功能使大自然生生不息,而它卻常把這不可思議的功能隱藏在造化萬物的效用之中,使人不知道。"天道"使萬物生機勃勃,而它造化萬物的功德完全是出于無心無意,是不自覺的;而圣人也參與萬物的養(yǎng)育教化卻整日里憂心忡忡。由此可見,天的盛大的德行和偉大的事業(yè),又有什么能和它相比呢? 原文: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
注釋:天擁有宇宙萬物,還有什么比這更富有的呢?這就是偉大的事業(yè);在宇宙自然中每天都會有新的生命或物種出現(xiàn),這就是天的盛大的德育。
原文: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注釋:《易經(jīng)》以天地間生生不息的功能為準(zhǔn)則而變化無窮。風(fēng)、雨、雷、電、晝夜交替等,完成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是天的功能;遵循天的功能,把這些自然現(xiàn)象轉(zhuǎn)化為化育萬物使其成形的是地的功能。把這些自然規(guī)律演化到極至而能夠預(yù)知未來的,就是占卜。能夠運用天地萬物陰陽變化對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正是《易經(jīng)》的神奇奧妙之所在。
第六章
原文: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yuǎn),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注釋:《易經(jīng)》的內(nèi)涵和功用廣大無邊,從遠(yuǎn)處說,可以擴展到宇宙天地的無限遠(yuǎn);從近處說,就擺在你面前,是靜止不動端正明確的;從天地之間來說,則包羅萬象而無不俱備。
原文: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注釋:前文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就是說乾象征男人及雄性動物,坤象征女人及雌性動物;而乾的道理是在安靜不動的時候是專一的,動情后便呈現(xiàn)出堅硬挺直的狀態(tài),這就是乾道所顯示的廣博而無時不在的生機;而坤的道理是在安靜不動的時候是閉合的,動情后便呈現(xiàn)出張開的狀態(tài),這就是坤道所蘊藏的盛大而無處不在的生機。"天道"有好生之德,陰陽交媾而生成萬物即寓于"天道"之中。六十四卦中的陰爻和陽爻的形狀,即是這種變化的最直觀的體現(xiàn)。
原文: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注釋:"乾道"體現(xiàn)的是廣博而無時不有的德行,"坤道"體現(xiàn)的是盛大而無處不在的德行。而它們無不體現(xiàn)在《易經(jīng)》當(dāng)中,所以,《易經(jīng)》的廣大是與天地同在的;"易道"的變化就象四季循環(huán)交替一樣;陰陽之義就象日月輪回一樣;大道至簡,《易經(jīng)》的完美,和"乾道"與"坤道"體現(xiàn)出來的至高無尚的德行是一致的。
第七章
原文: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注釋:孔子說:"《易經(jīng)》所闡述的道理已經(jīng)無所不包了!"《易經(jīng)》本來是圣人用來完美人們的德行,成就人們的事業(yè)的。要提高德行,必須增進智慧;要成就事業(yè),必須從謙卑的禮儀開始;智慧要象天一樣的高明,德行要象地一樣的謙卑;天地一經(jīng)定位,"易理"便貫充于天地之間而周流不悖。"易理"存在于人性當(dāng)中,而人性得自于天賦。把這天賦的人性不斷的發(fā)展完善,才能進入"道義"的境界,而人類道德的根源也由此而生。
第八章
原文: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宣;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注釋:圣人觀察到天下萬物的繁雜,而要把這繁雜的萬物用語言表達(dá)出來,來描繪萬物的形象;所以叫做象。圣人看到天下萬物的變化,參悟出萬變不離其陰陽進退這一總的原則,并把這個大道理融會貫通,當(dāng)作處理事物的常規(guī)。將此常規(guī)用文字寫出來,附在《易經(jīng)》的后面,這就是"系辭";用它來叛斷萬事萬物的吉兇禍福,這就是爻。
原文: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注釋:"象"所描繪的事物是天下最繁雜的,卻不會使人感到厭煩;"爻"所描繪的事物是天下最出人意料的變動,卻不會使人感到混亂,因為這種變化是有其內(nèi)在規(guī)律的;"象"是經(jīng)過模擬后才成為語言文字的;"爻"是經(jīng)過議論之后才產(chǎn)生動靜吉兇的;"象"和"爻"所象征的變化,可以用"動靜陰陽"這一個道理來融會貫通,能夠契合事物的變化。
原文:"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yīng)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邇,見乎遠(yuǎn);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注釋:"鶴在樹蔭下面鳴叫,小鶴隨聲應(yīng)和著,我有好酒,愿意和你共同分享。" 這是六十四卦中"中孚"卦"九二"的"爻辭",說明在冥冥的宇宙空間,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感應(yīng)的??鬃咏璐艘煺f:"有學(xué)問的人在私室中說的話,如果是好的言論,遠(yuǎn)在千里之外也會使人感動而產(chǎn)生共鳴,更何況身邊的人?相反,如果是不正當(dāng)?shù)难哉?,就是遠(yuǎn)在千里之外也會引起人們的反駁,更何況身邊的人?言論從自己口中說出,而在百姓中造成影響;行為在近處發(fā)生,卻影響著千里之外的人們;人的言論和行為,對于一個有學(xué)問有修養(yǎng)的人來說,就象是門上的軸和弩箭的板機,門軸與弩機,一旦發(fā)動,就主宰了榮譽與恥辱。一個有學(xué)問的人的言論和行為,足以產(chǎn)生驚天動地的影響,怎么能不謹(jǐn)慎呢?
原文:"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注釋:"同人在一起做事,先是嚎啕大哭,而后又開懷大笑。"這是六十四卦中"同人"卦"九五"的"爻辭",孔子借此引伸說:"一個有學(xué)問的人所遵奉的原則,或者入世而兼濟天下;或者隱居而獨善其身;或者保持沉默,或者發(fā)表言論;看上去好象不同,其實前后兩者是完全一致的。兩個人的意志相同,其鋒利足以切斷金屬;而意志相同的言論,就會象蘭花一樣氣味芬芳。"
原文:"初六,借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借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shù)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注釋:"在祭器的下面,鋪上白色的茅草,沒有過失。"這是六十四卦中"大過"卦的"爻辭",孔子借此引伸說:祭器本來可以放在地上,現(xiàn)在卻在祭器的下面鋪上潔凈的茅草,這還會有什么過失呢?這是極端的慎重呀!茅草雖然不是什么貴重物品,但是把它鋪在神圣的祭器下面就顯得非常貴重了。無論是什么事情,只要能象這樣小心謹(jǐn)慎地去處理,還能有什么過失嗎?
原文:"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注釋:"勤勞謙遜的人,終久會吉祥的。"這是六十四卦中"謙"卦的"爻辭",孔子借此引伸說:"勤勞而不自夸,有功而不自滿,這是極其忠厚的人。有能力有功勞但仍然在人們面前表現(xiàn)出謙遜的樣子。德講究的是盛大,禮講究的是恭敬,只有謙遜又能尊敬別人的人,才能永久地保存自己的官位。"
原文:"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注釋:孔子在解釋六十四卦中"乾"卦"上九"的"爻辭"時說:"高高在上,雖然高貴,但實際上已經(jīng)失去地位;由于過于高貴,已經(jīng)脫離了民眾;雖然有賢明的屬下,卻得不到他們的輔佐;所以,在這種狀態(tài)下,有所行動,必然會招來懊悔的結(jié)果。"
原文:"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注釋:"不出門庭,就不會有過失。"這是六十四卦中"節(jié)"卦"初九"的"爻辭",孔子借此引伸說:"人呆在家里不會碰上車禍,所以話不出口,也不會招來災(zāi)禍。發(fā)生變亂,言語是最初階梯。做君主的言語不慎,一天到晚總是輕率的喋喋不休,就會失去有才能的大臣的輔佐;做大臣的因言語不慎而失密,就會招來殺身之禍;機密的大事如果不慎密,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災(zāi)禍。所以,為人處世說話一定要小心謹(jǐn)慎,無論在什么場合下都不可以隨口亂說的。 原文: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fù)且乘致寇至。'負(fù)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fù)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注釋:孔子說:"《易經(jīng)》的作者,難道能夠知道強盜的動機嗎?六十四卦中"解"卦"六三"的"爻辭"說,'背負(fù)財物的人卻乘坐車輛,以致招來強盜,'背負(fù)財物的人,身份低賤;乘坐的車輛,卻是高貴的人所使用的工具;身份低賤,而車輛高貴,與身份不相稱,當(dāng)然強盜就要搶而奪之!就象君主傲慢,大臣橫暴,當(dāng)然強盜就要侵犯了!自己的東西不好好的收藏,就是教唆別人偷盜;女人把自己打扮的嬌艷出眾,就是教唆男人淫亂;《易經(jīng)》說:'背負(fù)財物的人,卻乘坐車輛,以致招來強盜。'這是說強盜是自己招來的。"
第九章
原文: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數(shù)三十,凡天地之?dāng)?shù),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注釋:這一段說明古法占筮中所用的數(shù)字,是以天地為依據(jù)的。數(shù)字在我國古人眼中并不認(rèn)為是機械的、抽象的,而是有生命的,神秘的,象征天地生生不息的活動。數(shù)字有奇數(shù)與偶數(shù),奇數(shù)屬于陽,代表天,是一、三、五、七、九;偶數(shù)屬于陰,代表地,是二、四、六、八、十;由一到十,象征天地陰陽萬物變化的自然現(xiàn)象。五個代表天的奇數(shù)和五個代表地的偶數(shù),可以和諧的配在一起,它們各自以一個奇數(shù)與一個偶數(shù),配合成五組,例如:一與二、三與四、五與六、七與八、九與十;或一與六、二與七、三與八、四與九、五與十。代表天的奇數(shù)合計為二十五;代表地的偶數(shù)合計為三十;天地的數(shù)字,總計五十五,以這些數(shù)安,構(gòu)成宇宙間各利變化的象征,就能如同鬼神一般,神奇的推算叛斷未來。 原文:大衍之?dāng)?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
注釋:宇宙大變化的推衍數(shù)字為五十,關(guān)于五十的說法各有不同:一種說法是十干、十二支和二十八宿;另一種說法是太極、兩儀、日月、四季、五行、十二月、二十四個節(jié)氣;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天五地十相乘;總之,是說占筮使用的五十根蓍草,是依據(jù)宇宙大的變化數(shù)據(jù)而來。在占筮時,實際使用四十九根,有一根不用,放在一邊,象征太極。將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握在兩只手中,以象征天地或兩儀。從右手中取出一根,"掛"即挾在左手的小指中,象征天地人三才。再將左右手中的蓍草,每四根一數(shù),象征四季。最后余下的蓍草,挾在左右手無名指與中指及中指與食指之間,以象征閏月。農(nóng)歷五年二閏,在占筮中也分為五個步驟,其中兩次有余數(shù)。即第一步;由右手中取一根蓍草,挾在左手無名指與小指之間;第二步,將左手的蓍草,每四根一數(shù);第三步,將數(shù)完后余下的一、二、三或四根,挾在左手無名指與中指之間;第四步,再將右手的蓍草,每四根一數(shù);第五步,將數(shù)完余下的一、二、三或四根,挾在左手中指與食指之間;然后再第二次占筮。
上面說的占筮方法是以蓍草為工具的最古老的占筮方法,這種占筮方法的吉兇論斷以六十四卦的卦爻辭為主要依據(jù)。而漢代興起的納甲法(六爻預(yù)測)的吉兇論斷是以五行六親的生克制化為主要依據(jù)。兩者相比,顯然前者是繁雜落后的。 原文: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dāng)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dāng)萬物之?dāng)?shù)也。
注釋:"策"是推算時蓍草的根數(shù)。占筮時,由每四根一數(shù)的結(jié)果。得到乾爻-或坤爻。。乾-以九代表,每次數(shù)四根,乘以四為三十六,全部六爻都是乾,再乘以六,即二百一十六。坤。。以六代表,每次數(shù)四根,乘以四為二十四,全部六爻都是坤,再乘以六,即一百四十四。合計為三百六十,恰好相當(dāng)于一年的天數(shù)?!兑捉?jīng)》上下篇,共有六十四卦,陰爻、陽爻各一百九十二,各乘以三十六和二十四,合計為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相當(dāng)于萬物。 原文: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事能畢矣。
注釋:所以,卦爻的第一變,經(jīng)過四十九根蓍草,分成左右的第一營,取出一根,掛在左手小指中的第二營,四根一數(shù)的第三營;與余下的不足四根或四根的第四營,這樣重復(fù)三次,亦即三變,得到一爻,再經(jīng)過六爻共計十八變,得到一卦。卦由下方開始,一爻一爻的算出,經(jīng)過九變,得到三畫的卦,也就是八卦,這是第一價段的小成果。再將八卦重疊引伸,得到六畫的六十四卦,附有"卦辭""爻辭",則天下事物的變化,已經(jīng)盡在其中了。更進一步,將陰爻與陽爻互變,依類別推演擴大,即可做無限的應(yīng)用,則天下可能發(fā)生的一切變化,就完全包括在內(nèi)了。
原文: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注釋:《易經(jīng)》的"卦辭""爻辭",指示人應(yīng)當(dāng)走的道路,使其明顯;《易經(jīng)》的數(shù)字變化,讓人的德行與人們尚未認(rèn)知的宇宙規(guī)律相等。亦即,人的行為,如果依循《易經(jīng)》的指示,就能與人們尚未認(rèn)知的宇宙規(guī)律相同。因此《易經(jīng)》可以和人們的任何需求相對應(yīng),讓人們的行為更加接近人們尚未認(rèn)知的宇宙規(guī)律??鬃痈袊@地說;"了解《易經(jīng)》變化道理的人,就一定能夠知道尚未被人們認(rèn)知的宇宙規(guī)律的深刻內(nèi)涵。
第十章
原文: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注釋:《易經(jīng)》中,包括四項圣人應(yīng)用的方法:用來議論時,崇尚《易經(jīng)》的文辭,用來行動時,崇尚《易經(jīng)》的變化,用來制造器具時,崇尚《易經(jīng)》的形象,用來卜筮時,崇尚《易經(jīng)》的占斷。
原文: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yuǎn)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
注釋:所以當(dāng)有學(xué)問的人要有所作為,有所行動時,就向《易經(jīng)》探問,而《易經(jīng)》就會依所問的給以回響。不論你問的事情是遠(yuǎn)是近,有多么深沉和微妙,都能得到事物未來發(fā)展變化的結(jié)果。如果不是天下最精微的道理,又怎能如此呢!
原文:參伍以變,錯綜其數(shù),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shù),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
注釋:卦中陰爻和陽爻的變化是錯綜復(fù)雜的,了解了其中的變化,就能夠?qū)懗稣f明天地變化的文辭,懂得了數(shù)字變化的內(nèi)涵,就能夠確定萬物變化的形象。如果不是天下最深奧的變化,又怎能如此呢!
原文: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
注釋:《易經(jīng)》本身它不會思考也沒有思維,更不會主動地去做什么事情,平時它總是靜靜地呆在那里,當(dāng)有人用它來占卜的時候,一旦占卜之人心中之事和六十四卦的本源規(guī)律溝通之后,它就能貫通天下的一切道理,把所占之事的吉兇結(jié)果告訴給你。如果不是天下最奧妙的預(yù)測,又怎能如此呢?
原文: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wù);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注釋:《易經(jīng)》是圣人用來探究天下的奧妙,研判事情的微妙的。由于窮極事理的深奧,所以能貫通天下人的心志;由于研判事機的微妙,所以能成就天下人的事業(yè)。由于如此神奇,所以看不到快速,卻能快速,看不到進行,卻能達(dá)到目的。因此孔子贊嘆說:"《易經(jīng)》中,包含了辭、變、象、占,這四種圣人應(yīng)用的方法。"就是指此而說的。
第十一章
原文: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yè),以斷天下之疑。"
注釋:孔子說:"《易經(jīng)》的作用是什么呢?它是用來開啟智慧,成就事業(yè),包含天下一切道理的書;不過如此而已。因此,圣人以《易經(jīng)》溝通天下人的意志,奠定天下的事業(yè),解答天下的疑問。"
原文: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注釋:所以,蓍草的品行,象天一樣的神奇;卦的品行,象地一樣的智慧;六爻的善美之處,是以無窮的變化來告訴事物的吉兇;圣人利用《易經(jīng)》上面的三種品行來糾正自己的錯誤,使自己有一個平和安靜的心態(tài),和老百姓一樣共同為吉兇擔(dān)憂?!兑捉?jīng)》的靈驗,能夠預(yù)知未來的變化,足以包藏以往的知識和經(jīng)驗;誰能和《易經(jīng)》相比呢?惟有古代聰明又有智慧,勇武又不嗜殺的人,才能如此吧?
原文:是故,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注釋:所以,上能了解宇宙的本源規(guī)律,下能體察民情民意,因此就制作了神奇的占筮,以在百姓行動之前,能叛斷未來而趨吉避兇。圣人在占筮之前,必先洗手凈身沐浴齋戒,以其占筮的靈驗而顯示《易經(jīng)》的作用。
原文:是故,合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合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注釋:所以,《易經(jīng)》以六爻的變化告知吉兇,其中包含陰、陽、變、通、象、器、法、神八種道理。例如:關(guān)起門來,幽靜陰暗,收斂包容,這就是"坤",亦即"陰"。把門打開,陽光照進來,對外則積極行動,這就是"乾",也就是"陽"。正如門的開閉,或者成為陰,或者成為陽,由此產(chǎn)生"變"。陰陽變化,無窮無盡,就是"通"。變通的結(jié)果,顯現(xiàn)可以看到的,就成為"象"。由現(xiàn)象產(chǎn)生一定的形狀,就成為"器"。制定制造使用器物的法則,就稱為"法"。百姓使用器物,猶如出入門戶,遵循法則卻不知道,這就是"神"。
原文: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
注釋:"大極"也叫"太極",是指宇宙間陰陽未分的混沌狀態(tài)。宇宙間的日月星辰及萬物都是由此創(chuàng)始。這里稱作"大極",就是大到極點的意思,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宇宙由陰陽未分的太極狀態(tài),達(dá)到陰陽分離而形成天地,也就是日月星辰,其實這個過程也就是現(xiàn)代科學(xué)所說的"宇宙大爆炸學(xué)說"。兩儀就是"陰陽",也是"天地"的意思,儀是儀容,也就是能看得見的意思。而"四象"則說法不一,有說是金、木、水、火的意思;有說是陰、陽、剛、柔的意思;又說是一年四季;本人認(rèn)為上面三種說法實在是有點牽強附會。"四象"應(yīng)該是陰爻和陽爻組合而成的卦爻符號,它們分別的老陽、老陰、少陽、少陰。由"四象"而產(chǎn)生象征天、地、水、火、風(fēng)、雷、山、澤的"八卦",由此八經(jīng)卦相重疊而又產(chǎn)生了六十四卦,涵蓋宇宙萬象,由此推斷吉兇,讓人們趨吉避兇,偉大的事業(yè)便由此而產(chǎn)生。
這一段應(yīng)該說是《易經(jīng)》的宇宙論,也可以說成是儒家的宇宙生成觀。這種宇宙生成觀和現(xiàn)代科學(xué)的宇宙生成論很相似。請讀者參看本網(wǎng)站《命理學(xué)苑》欄目里的《可怖的宇宙黑洞》這篇文章。
原文: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注釋:所以,占筮時能夠取法的現(xiàn)象,其大沒有能超過天地的;其變化通達(dá)沒有能超過四季的;高高的掛在天上又能夠發(fā)光,沒有能超過太陽月亮的;其榮耀顯達(dá)沒有能超過富貴的;能夠為百姓制造日常使用的器具,又能為天下人所利用,沒有能超過圣人的;能夠探求世上繁雜的現(xiàn)象,追索尚未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真理,鉤取深奧的法則,獲得遠(yuǎn)大的成就,斷定天下的吉兇,指示正確的目標(biāo),促成天下人勤勉不倦自強不息的,沒有能超過占筮用的蓍草和龜甲的。
原文: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
注釋:所以,天生自然就具有預(yù)測功能的蓍草和龜甲,圣人用來建立占卜的法則;天地產(chǎn)生的各種自然現(xiàn)象,圣人效法建立《易經(jīng)》的原理;天上的日月星辰、陰晴風(fēng)雨、日蝕月蝕及流星等現(xiàn)象,圣人取法用來占斷人間的吉兇。在古代,黃河出現(xiàn)背上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xiàn)背上有圖形的神龜,是祥瑞的征兆,伏羲依據(jù)"河圖",畫出八卦,大禹依據(jù)"洛書"訂出制理天下的九類大法?!兑捉?jīng)》依據(jù)以上這些原理,制作出以"老陽"、"老陰"、"少陽"、"少陰"的四象,對人們行動的吉兇規(guī)避有所指示,并且在《易經(jīng)》的后面附有文辭,這個文辭就是"系辭上傳"和"系辭下傳",以此來裁斷疑難,判定吉兇,告知未來。
第十二章
原文: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注釋:"大有"卦"上九"的爻辭說:"由上天來保佑,吉祥沒有不利"??鬃诱f:"佑是幫助的意思,天所幫助的對象,只能是順從天道的人,也就是遵重自然規(guī)律的人;而人所幫助的對象,是誠信的人,也就是說話算數(shù)的人;能履行誠信,順應(yīng)天意,禮遇賢能,天就會保佑,這樣就吉祥沒有不利。"
原文: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注釋:孔子說:"以文字寫成的書,無法完全表達(dá)所要說的話;說話也無法完全表達(dá)心中的意念。這樣說來,難道圣人的心意,就不能理解了嗎?"孔子又說:"文字語言所要表達(dá)的,確實膚淺,但象征的意義則深刻。因而,圣人以天下萬物來設(shè)立卦象,以象征的方式,表達(dá)用文字語言無法傳達(dá)的深意;設(shè)立六十四卦,把宇宙萬物復(fù)雜變化的真?zhèn)伪M情顯示,而且在六十四卦的后面又附加了文章,以盡量表達(dá)所要說的話;把這種變化推而廣之以利天下,并且以其道理,鼓舞人們使其堅定信念,以盡量發(fā)揮《易經(jīng)》神奇的預(yù)測功能。
原文: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注釋:惟有乾坤兩卦,充實了《易經(jīng)》的內(nèi)容吧?《易經(jīng)》的作用,完全在陰陽,乾卦代表所有的陽,坤卦代表所有的陰,以乾坤二卦,象征天地,上下排列,則《易經(jīng)》象征的天地變化,才能在其中成立。如果乾坤兩卦毀滅,天地的秩序就被破壞,則《易經(jīng)》的作用也就消失了;如果《易經(jīng)》消失了,則天地陰陽的變化,恐怕也幾乎就要終止了。
原文: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
注釋:所以,抽象超出形體之上的,稱作"道",道是路、歷程、指事理、方法、規(guī)律等。具體有形體可見的,稱作"器",即器具、工具;器具與道理不可分離,譬如弓箭、車馬是器具,沒有弓箭、車輛的器具,則射箭、駕御的道理就不存在。把抽象的道理和具體的器具,適當(dāng)?shù)淖兓眉簦赃_(dá)到應(yīng)用的目的,稱作"變";窮則思變,變則通,即變通的意思。進一步的推演,使其實行。發(fā)揮作用,稱作"通",即通達(dá);融會貫通的意思。然后,倡導(dǎo)設(shè)置以供天下人民使用,稱作"事業(y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