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認知不是認知,是告知
文/王繼續(xù)
前面寫過一篇《我看羅振宇》,這個美其名曰致力于提升大眾認知的文化商人,早已經(jīng)被貼上了“販賣焦慮”的標簽。
盡管如此,但我認同“認知偏差”的存在,只是認知的迭代絕不是聽幾場演講,看基本書就能帶來的。
至少不是看幾本中文翻譯書就可以帶來的。
甚至我有個不那么成熟的認知,就是如果僅僅活在中文的世界里,我們的認知永遠無法得到突破。往泛了說,“中文”可以替換成“單一語言”。
活在單一語言的世界里,認知永遠無法迭代。
語言是文化的基礎,不同語言有不同的文化。語言更是一種思維,單一語言,則單一思維,思維決定認知。
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要做到認知迭代,首要的是豐富語言能力。
同是哲學家和語言學家的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曾說: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s the limits of my world。
即,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
語言是自我世界和視界的界限。每學一門語言就是對自我思維的一次重塑。
我特別喜歡的一部科幻片《降臨》就將語言和思維的關系用外星人語言“七肢桶”形象的呈現(xiàn)了出來。
我們在使用一種語言的時候就是在使用一種思維?!督蹬R》中語言學家露易絲·班克斯在破譯外星人語言的時候,思維得到了重塑。她總能看到一個小女孩,來了又離開。事后她才發(fā)現(xiàn),她擁有的是一種看見未來的能力,而這個能力是新的一種思維給她帶來的。
“未來”是一個時間概念。
我們目前的語言都是線性的,受到時間的限制。當我打出這段話時,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但當你看到這段話時,卻可能產(chǎn)生了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思維可以不受時間限制,但語言受時間的限制,在使用語言進行思維的時候也就受時間的限制了,可如果語言不受時間限制了呢?那在使用一種語言的時候,思維也就不受限制了。
這樣下來,電影《降臨》中對于外星人可以預見未來,對于學會外星人語言的露易絲也能預見未來就很好理解了。
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有一個觀點,“能被思維者與能存在著是同一的”。這很有意思,他認為事物的存在與否和客觀事實無關,而和思維有關。我們的世界是我們語言描述的。
語言和文字又有著區(qū)別。
如前所述,當你看到這段話時,可能產(chǎn)生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但這是你看到的我的文字,那思維產(chǎn)生的內容就多半是由我來主導的。
如果你只能看到某些人僅希望和允許你看到的內容,那你的思維就會變得單一,何言認知的迭代。
你以為的暴動卻可能是別人世界里的姄 主,你以為的愚昧卻可能他人世界里的人権。
對于語言的掌握也將提升對于不同文化的理解。我們的認知是單一文化影響下的認知,甚至是僅僅被 告知,于事實而言,以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永遠看不到真“像”。
石康在付費專欄《后來我有了帆船》中說:
出國以后才發(fā)現(xiàn),國內可以說是文化沙漠,它缺乏巨量對于現(xiàn)代社會來講基礎性的人類文化···,談到國人的視野,差不多就是用古代農(nóng)民的眼光來看世界,基本上沒什么能看懂的,所以極少聽到有中國人會談發(fā)達國家的重要事件。
石康是一個理科生,但他不止一次的強調英語的重要性,他自學英語,去到美國,重新理解這個世界。
我想他擁有的帆船應該就是新的認知吧。
上篇文章:《友情以上》觀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