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命內(nèi)臣檢閱內(nèi)府藏書,選擇其中善本進(jìn)呈御覽,并在乾清宮東側(cè)的昭仁殿內(nèi)列架收藏,賜名“天祿琳瑯”,并親書匾額及對聯(lián)。
“天祿”是傳說中的神獸,可消除災(zāi)難,永安百祿,漢朝藏書閣即為“天祿閣”,“琳瑯”則為美玉之稱,意指內(nèi)府藏書琳瑯滿目。
此后,昭仁殿就成為了清廷收藏善本珍籍的專門書庫。
“天祿琳瑯”藏書建立后,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高宗敕令,由文華殿大學(xué)士于敏中領(lǐng)銜整理、鑒定“天祿琳瑯”藏書,編寫《欽定天祿琳瑯書目》,書中所錄古籍皆是人間珍秘,可謂珠玉畢集。
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十卷
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十卷
(清)于敏中等撰清乾隆內(nèi)府抄本
本書以版本朝代為綱,再按經(jīng)、史、子、集分成四部分,共收入宋、元、明版及影抄善本429部,詳細(xì)著錄每部書的版本鈐印、卷冊等情況,是一部完備的清宮善本書目。
沖虛至德真經(jīng)注八卷
沖虛至德真經(jīng)注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明刻本
此本鈐“乾隆御覽之寶”橢圓印和“天祿琳瑯”小方印。
《沖虛至德真經(jīng)》即《列子》。
列子,號沖虛真人,其書唐天寶年間稱為“真經(jīng)”,宋景德年間又加“至德”二字,故有此名。此本是東晉張湛注本。
張湛,字處度,高平(今山東微山西北)人,晉武帝時以才學(xué)官中書侍郎。
周易本義十二卷
周易本義十二卷
(宋)朱熹撰宋刻本
朱熹的哲學(xué)思想繼承程頤,世稱“程朱”,而他的《易》學(xué)思想則有異于程頤。程氏《易》學(xué)遵循王弼開拓的道路,以義理解《易》;朱熹則認(rèn)為《易》是卜筮之書,作《周易本義》就是要還《周易》的本來面目。
此本字大如錢,肥厚舒展,墨光如漆,屬浙刻本風(fēng)貌。
《賞溥杰書畫目》中提到,1922 年 7 月 14 日賞溥杰。
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目錄三十卷
(宋)司馬光撰宋紹興二年至三年(1132—1133)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刻本
《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十九年完成。
趙萬里主編《中國版刻圖錄》云:“宋時建本、鄂本、蜀本都直接間接從此本出。此書元豐監(jiān)本久佚,此為碩果僅存之第一本?!?/p>
這是目前唯一一部存世全者。
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大火波及昭仁殿,乾隆時期收藏在昭仁殿的“天祿琳瑯”藏書付之一炬。大火過后,嘉慶皇帝敕令重修昭仁殿,重建“天祿琳瑯”藏書。
因而,乾隆四十年(1775年)整理、鑒定的“天祿琳瑯”藏書與嘉慶年間重建的“天祿琳瑯”藏書相對,分別被稱為前編書、后編書。
國家典籍博物館——“妙手傳天?,丹心鑒古今”館藏清宮天祿琳瑯修復(fù)項(xiàng)目成果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