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的故事
“鐘靈毓秀產(chǎn)英豪,學博才雄氣象高。孝行堪追周閔仲,忠心不亞漢蕭曹。革融相友惟崇信,楷隸偏工特寵褒。敬述數(shù)言書像后,有如麟閣書功勞。姑孰周興嗣謹識。”近日,《千字文》的作者周興嗣的一篇贊文在安徽省當涂縣塘南鎮(zhèn)的 《姑孰王氏家譜》中被發(fā)現(xiàn)。
“《姑孰王氏家譜》里還有王安石、蘇東坡等歷代大家寫的序文。這套家譜的真實性從兩套家譜上得到印證:據(jù)《姑孰周氏宗譜》記載,周興嗣的妻子姓王,周興嗣的兒子由姑孰遷到了金陵曹村(今屬江寧,地處江東橫山北麓),當涂塘南周興嗣后裔是元代周春(排行第八,又名‘勝八’)從江寧曹村遷來。為此我們專門到江寧曹村找到了明朝開國功臣陶安(當涂人)主修的《周氏家譜》,譜中記載著周興嗣后裔從曹村(今南京江寧)遷到了‘螳螂閣’的事實,其中‘螳螂閣’就是‘塘南閣’,
只不過是發(fā)音問題。曹村,至今還居住著周氏和王氏后人。此外,我們在塘南看到了周興嗣在《姑孰王氏家譜》中為王氏族人寫的贊文?!碑斖靠h文聯(lián)主席施長斌對記者說。
周興嗣,字思纂,南朝齊梁時姑孰(今安徽馬鞍山當涂) 人。古書記載他“年十三,游學京師,積十余載,遂博通記傳,善屬文”?!读簳ぶ芘d嗣傳》記載“自是《銅表銘》 《柵塘碣》《北伐檄》《次韻王羲之書千字》,并使興嗣為文,每奏,高祖輒稱善,加賜金帛?!笨梢娖洳┞剰娮R。作為中國早期的蒙學課本,《千字文》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既是啟蒙和兒童教育的最佳讀物,也是一部生動優(yōu)秀的小百科,直至1 500多年后的今天,仍是一部流傳廣泛的童蒙讀物。然而,關(guān)于周興嗣和《千字文》 背后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千字文》緣何可以流傳1500年
本報記者 陳佩珍
勾勒出梁武帝前的文化脈絡(luò)
關(guān)于周興嗣《千字文》的成書過程,史書少有記載。在唐人李綽的《尚書故實》中,曾提及:“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于大王(按指王羲之)書中搨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d嗣一夕編綴進上,鬢發(fā)皆白,而賞賜甚厚。右軍孫智永禪師,自臨八百本散與人間,江南諸寺各留一本?!?/span>
為了便于后人理解這個故事,當涂縣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千字文書院院長馮金城將這個有些傳奇色彩的故事演繹成劇本:姑孰才子周興嗣,才高八斗,恃才被貶,忘我徜徉于姑溪山水。一日接詔進殿,武帝命其編著童蒙之幼學。周興嗣倨傲,武帝不悅。然武帝惜才,未有問罪,尋法治其高傲。遂命首輔大臣殷鐵石拓書圣王羲之一千不同字,命周編纂成蒙學韻文,并下旨“三限”:一限字,一千字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二限人,只能是周興嗣一人完成;三限時,必須在一夜之間編就……
“我們研究《千字文》能感受到周興嗣寫《千字文》殫精竭慮。一千個不同的漢字組成的《千字文》,從梁武帝那個時代劃代,全面地勾勒出梁武帝以前的文化脈絡(luò),同時也預言了后世的文化現(xiàn)象。”馮金城說。
《千字文》用不重復的一千個字,以四字韻語連綴成文。《千字文》之后的蒙學讀物,如北宋初年的《百家姓》、宋以后出現(xiàn)的《三字經(jīng)》等都未能影響《千字文》的傳播。宋人項安世所著《項氏家說》說:“古人教童子多用韻語,如今《蒙求》《千字文》《太公家教》《三字訓》之類?!闭f明《千字文》在宋代仍是普遍使用的蒙學教材。清人唐鑒為何桂珍新編《訓蒙千字文》作序,極力貶斥周興嗣原本《千字文》,然而序文也透露出它在清代廣泛流傳的情況:“如周氏《千字文》者,不過《凡將》《急就》之末流,一時習俗之所好而已,是亦文字之至小者矣。然而俗習好之,則將家傳戶誦,所為灌溉乎童幼者,幾乎天下皆然?!鳖櫻孜湓u價《千字文》:“至今為小說家恒用之書”。
在馮金城看來,《千字文》不同于《三字經(jīng)》《百家姓》《弟子規(guī)》,后者更像是制度化的東西。“我們每個人帶著我們的理解看待自然事物,對自然事物的屬性理解,其實是在理解它的一種自然規(guī)律。《千字文》里蘊含著兩個‘道’:一個是天道,一個是人道。天道是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如‘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diào)陽。云騰致雨,露結(jié)為霜……’;而人道是有著人的主觀意志的,人對自然的認識和宇宙的認識肯定是有限的?!肚ё治摹贰娬{(diào)我們做什么事情要遵循規(guī)律,不同于其他蒙學讀物告訴我們應(yīng)該要怎么做。”馮金城說。
中國古代早期的很多經(jīng)典作品,像《詩經(jīng)》《楚辭》等,在句法上都采用雜言的方式,兼用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式?!肚ё治摹穭t一改以往的行文特點,以整齊劃一的句法,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蒙學教材的先河,為后世蒙學教材的建設(shè)提供了典范。以致后來出現(xiàn)的《百家姓》《三字經(jīng)》等,在句法特點上均受其影響。
馮金城解釋,這種句法的優(yōu)勢在于便于閱讀,便于記憶,形式上錯落有致,閱讀時朗朗上口,抑揚頓挫盡在其中?!肚ё治摹贰∽⒅匮喉崳v究聲律。每兩句為一組,每組雙句押韻。開頭和最后一組也押韻,全文押韻的字有127個。不但如此,《千字文》還注意到了平仄問題。這種對聲律的追求和律詩、駢文極為相似。全文125組,對偶句有85組,且多數(shù)都是組內(nèi)兩句對偶,如:“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等。當然,也有兩組互為對偶,如:“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發(fā)殷湯?!?/span>
周興嗣為周瑜后人
當涂古稱“姑孰”?!肮檬搿敝?,源于古吳王仲雍(字孰哉,其十九世孫,吳王壽夢字孰姑),“孰”與“熟”相通,取饔熟之義——富庶之地的意思。南朝大詩人謝朓譽“姑孰”為“山水都”;詩仙李白一生數(shù)次游歷當涂,寫就《望天門山》等60篇詩文,晚年定居當涂,最終長眠于當涂青山腳下;宋代詩人楊萬里贊嘆“夾岸垂楊一千里,風流國是太平州”,歷代達官文人留戀于此;從雍正年間開始,當涂(太平府)還是安徽學政駐地。
施長斌認為,基于這樣一個大背景,才能理解歷代文人為何集聚于此?他說:“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山水很美就叫‘山水都’,其實是不對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桂林不是山水都?!肌侵行募鄞淼囊馑肌V袊形逶牢搴?,姑孰大地有古五湖之一的丹陽湖,古南岳就是當涂的橫山(古稱衡山),采石的江面叫橫江渡,這里古代是三江交匯之地,通江連海。清朝,國家有三大海軍指揮中心,北洋水師在山東威海,南洋水師在福建馬尾,而長江水師就駐扎在當涂。由此可見其地理戰(zhàn)略意義重大?!?/span>
當涂被稱為《千字文》的故鄉(xiāng),在施長斌看來有以下理由:第一,周興嗣是姑孰人,其祖上遷居姑孰,從小生長在姑孰大地,家住牛渚磯旁寶積山下,經(jīng)常來往于牛渚和姑孰城;第二,《千字文》最初是用王羲之的一千個字拼湊而成,王羲之的父親王曠曾在小丹陽(今當涂縣丹陽鎮(zhèn))當太守,他的叔叔王導曾和他的父親一樣,也在丹陽做過太守,后來在建康(今南京)做丞相。另一個叔叔王敦則鎮(zhèn)守姑孰城。王羲之在其父因戰(zhàn)爭失蹤后,不得不生活在兩個叔叔家?!妒勒f新語》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王羲之在王敦那兒喝了酒,有些遲了,就沒有回家。王敦就讓他睡在自己的屋里。第二天的凌晨,王敦的謀士找他來商量有關(guān)政變的計劃,迷迷糊糊的王敦與他的謀士完善計劃的不足。談到興起,王敦才想起自己的侄兒還睡在屋里。謀士一聽,建議王敦殺掉他的侄兒。在里屋早就醒了的王羲之,一聽自己要被殺死了,急得腦門上冒出冷汗。他靈機一動,決定裝成醉酒熟睡的樣子以示自己沒有聽到他們的談話。王敦拿著刀無奈地掀起床簾,看見侄子這副爛醉如泥樣,就對謀士說,“不用殺羲之了。你看他睡得多熟。”這些史料和故事證明王羲之也在姑孰大地上生活過。
周興嗣的家譜最早是在2016年被發(fā)現(xiàn)的。2016年的正月十三,施長斌到塘南鎮(zhèn)周氏祠堂看《姑孰周氏宗譜》時,不經(jīng)意間看到了周興嗣的名字,他十分高興,這是他找了很久的名字!經(jīng)當?shù)刈谧逦幕芯繉W者初步判讀,該譜所載周氏一族世系源流傳承有序,遷徙繁衍歷程清晰,周瑜、周興嗣、周敦頤等周氏名流俱在其中。尤其是關(guān)于周興嗣及其祖輩的家世以及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謚號、姻配等記載,十分翔實。
施長斌首次透露,周瑜的后代還出了一個有名的人物,即周興嗣的太公周續(xù)之。東晉南朝時期,雖然帝王與高門士族過著腐朽的生活,但是他們常迎合世風附庸風雅,征用一時名人以示用賢得人。豫州刺史撫軍將軍劉毅鎮(zhèn)守姑孰時,請周續(xù)之去當撫軍參軍,晉帝又征聘他做太學博士,他都沒有接受。但是江州刺史劉柳每次請他同游山水,他都欣然從命。他同著名的高僧廬山慧遠有同鄉(xiāng)之誼,處事為人也有慧遠之風。周續(xù)之還有一個難得的稱譽,與劉遺民、陶淵明被時人稱為“尋陽三隱”。周續(xù)之的孫子也就是周興嗣的父親,到了姑孰后定居在橫江江邊寶積山下,周興嗣就在姑孰城里讀書上學。
在當涂縣塘南鎮(zhèn)鳳凰村小周村民組發(fā)現(xiàn)的《姑孰周氏宗譜》分為一套三卷,是1946年周氏族人在明朝宗譜的基礎(chǔ)上續(xù)修而成。據(jù)譜中《導言》記載,該譜刊印30余套,按西東南北各支分別保存,每年農(nóng)歷六月初六集中曬譜檢驗。在文化大革命中,集中的宗譜部分被毀,余下30多本被族人偷藏保護。經(jīng)整理,尚存有3套完整譜書。
施長斌、馮金城等對《姑孰周氏宗譜》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譜中關(guān)于周興嗣的記載,多與其他史料可以相互印證,但也存在不同之處。比如,周興嗣生于公元469年,卒于梁普通二年即公元521年,是學界基本公認的結(jié)論。譜中記載“生于南朝宋太宗明帝太始五年”與公元469年吻合,但卒于“梁武帝大同三年七月十五日”,即公元537年,推后了16年。
這套家譜目前收藏在塘南鎮(zhèn)小周村的周氏祠堂中,保管家譜的箱子是樟木制成,并放樟樹板防蟲,有專人保管。每年的六月六日,家譜還要拿出來曬霉,每年曬家譜時族人還要驗收家譜。
萬一房子失火了,家譜要首先搶出來;輪流保管放在你家里時,你的責任就變得很重大?!@已經(jīng)成了當?shù)刂苁献迦说墓沧R。
在書法史上,《千字文》熠熠生輝
談到《千字文》的傳承,不得不提及的是它的書法傳承,歷代文人對《千字文》文本意義的研究較于對 《千字文》 書法的研究來說要少得多。
“過去,你想看全《千字文》的書法作品可能要走遍全國,但是現(xiàn)在,在當涂就能看到所有的《千字文》書法作品,千字文書院將《千字文》有關(guān)的書法作品都收集起來了。歷朝歷代對于《千字文》的重視程度是不同的,辛亥革命之后,《千字文》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在書法傳承上,《千字文》一直熠熠生輝?!瘪T金城說。
歷史上,大多數(shù)書法作品都是依附文學作品存在的,但是《千字文》恰恰相反,它是先有書法后有文章。在《梁書·周興嗣傳》中,《千字文》又名《次韻王羲之書千字》。梁武帝將此本《千字文》摹出副本,“分賜八王”。當周興嗣不負所望寫出了《千字文》這樣的作品后,梁武帝自然大力推廣,一方面是摹寫副本,另一方面就是命令最好的書法家來臨寫。
《千字文》第一件有史可查的書法作品出自南朝著名書法家蕭子云之手。
但是讓《千字文》得到大范圍的流傳,要提到智永和尚。
智永,俗姓王,名法極,號永禪師,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
清朝馮武撰《書法正傳》中記載:“(智永) 登樓不下,四十余年積年臨書《千字文》。得八百本,江東諸寺各施一本。所退筆頭置之大竹麓,受一石余,而五麓皆滿,取而瘞 (音:Y1) 之,號‘退筆冢’。求書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謂之‘鐵門限’?!庇捎谥怯馈俺缬卺尳獭?,就用真書和草書兩種書法字體寫《千字文》八百本,贈予浙東各個佛家寺院,使得《千字文》在民間得到廣泛傳播。他所書寫的《千字文 又被稱為《智永真草千字文》。
受智永的影響,后世很多書法家都寫過《千字文》,唐、宋、元、明、清的代表書法家?guī)缀醵荚鴮戇^《千字文》,其中真、草、隸、篆兼?zhèn)洹_€有二體、四體、六體《千字文》。“歷代書法家都把智永的《千字文》作為重要的書寫載體,在傳承經(jīng)典的同時挑戰(zhàn)經(jīng)典,并希望自己書寫的《千字文》 成為新的經(jīng)典,能像《智永真草千字文》一樣流傳后世。這是智永引發(fā)的‘千字文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在書法史上具有深遠意義,智永的創(chuàng)舉更顯可貴。”馮金城說。
目前《千字文》已經(jīng)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國際上廣泛傳播。馮金城在千字文法國巡展開幕式上曾發(fā)表演講:“用一千個字寫一篇文章不難,用一千個不重復的字寫一篇文章相當難,用一千個不同的漢字寫出一部兒童啟蒙百科全書,那就是難上加難。這個難,只有中國的古代漢語能解決,只有中國的詩歌能解決,只有中國的童蒙教育家周興嗣能解決?!肚ё治摹贰袊钤绲膯⒚山炭茣?,用一千個不同的漢字,描述了自然、社會、道德、政治、經(jīng)濟等萬千內(nèi)容。一千五百年歷史,大浪淘沙,歷史為河。千字文在東方國度,家喻戶曉,在西方國度,璀璨奪目?!肚ё治摹酚绊懼澜缥幕幕?,對人類的文化延續(xù)有著巨大的貢獻?!?/span>
《千字文》解讀
千字文書院院長 馮金城
《千字文》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但由于時代久遠,內(nèi)容已不易理解?!肚ё治摹贩譃?/span>4個部分,稱之為四章。
第一句“天地玄黃”至第三十六句“賴及萬方”為第一部分。先從天地開辟講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霧和四時寒暑的變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鐵器 (劍)、珍寶、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飛鳥游魚,天地之間也就出現(xiàn)了人和時代的變遷。此外,還講述了人類的早期歷史和商湯、周武王時期的盛世表現(xiàn),即文中所說的“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第二部分從第三十七句“蓋此身發(fā)”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重在講述人的修養(yǎng)標準和原則,也就是修身的工夫。指出人要孝親,珍惜父母給予的身段,“恭維鞠養(yǎng),豈敢毀傷”;做人要“知過必改”,講信用,保持純真本色,樹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譽?!靶攀箍筛?,器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贊羔羊”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接著文中對忠、孝和人的言談舉止、交友、保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第一百零三句“都邑華夏”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巖岫杳冥”為第三部分,主要講述與統(tǒng)治有關(guān)的各方面問題。此章首言京城形勝,極力描繪都邑之壯麗,“宮殿盤郁,樓觀飛驚”。接著敘述京城之中匯集的豐富典籍和大批英才,“既集墳典,亦聚群英”,重在表現(xiàn)上層社會的豪華生活和他們的文治武功。最后描述了國家疆域的廣闊和風景的秀美, “九州禹跡,百郡秦并……曠遠綿邈,巖岫杳冥”。
第四部分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農(nóng)”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誚”,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園生活,贊美那些甘于寂寞,不為名利羈絆的人,對民間溫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最后,還有兩句“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是作者自謙之詞,沒有特別含義,單列出來而已。
文匯報2018年03月04日星期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