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想必很多人都會背誦《千字文》,以及《百家姓》、《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詩三百》之類的啟蒙讀物,且多數(shù)是小時候父母強迫自己背下的,沒想到一生受用。而《千字文》更號稱是“中國蒙學(xué)書之祖”,它成書于南北朝時期的蕭氏梁朝,至今已經(jīng)有1500年左右的漫長歷史了。而該書的作者,就是有“中國蒙學(xué)之祖”之譽的安徽當(dāng)涂才子周興嗣(?—521年)。
相傳梁武帝蕭衍(502—549年)一生戎馬倥傯,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天下太平時期多讀些書。由于當(dāng)時還沒有一本適合的啟蒙讀物,梁武帝起初令一位名叫殷鐵石的文學(xué)侍從,從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跡中拓下1000個各不相干的字,每紙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學(xué),但雜亂難記。梁武帝尋思,若是能將這 1000個字編撰成一篇文章,豈不妙哉。于是,他召來自己最信任的文學(xué)侍從、員外散騎侍郎兼給事中周興嗣。周興嗣才思敏捷,激情噴發(fā),文如泉涌,一鼓作氣,僅用了一夜時間,就將其撰成一篇通俗易懂而又知識豐富的啟蒙讀物,為此他竟累得兩鬢蒼蒼、須發(fā)皆白。
周興嗣的家在安徽當(dāng)涂(當(dāng)時為馬鞍山采石的寶積山[若干年后,唐朝大詩人李白也是在這里的長江上醉酒撈月而逝]。周家其實本是陳郡項即今河南沈丘的,系西漢太子太傅周堪后代,后其父母舉家遷到此地),離梁朝京城建康(今江蘇南京)非常近。他13歲開始就到建康(時為齊朝的京城)游學(xué),十余年后已精通各種紀(jì)事文章的寫法。他就是在當(dāng)涂這里,以一夜之功揮就天下奇篇《千字文》,而成為蒙學(xué)書之祖。他用了1000個本毫不相干的漢字,就寫成了這樣一篇合轍壓韻、朗朗上口的微縮版中國小百科全書,自問世以來1500年里尚無第二人能做到這點。
但是也有人提出異議,說周興嗣一夜之間完成《千字文》一事,只見于唐宋時期的《尚書故實》、《劉公嘉話錄》、《太平廣記》等書,而這些書并非正史,不過是筆記小說罷了,僅供平日消遣,所以文中難免有神異虛誕之處,并不可信。個人覺得這不過是迂腐之見,膠柱鼓瑟。一則,難道正史就都可信,非正史就都不可信?二則,以一夜工夫完成1000字的文章,雖很不簡單,卻亦并非神話,因為作者早已博覽群書、滿腹才學(xué),且做了充足的準(zhǔn)備,胸有成竹、呼之欲出,從而能做到下筆千言,一揮而就。
另據(jù)今之學(xué)者研究,《千字文》只用了999個字,而重復(fù)了一個字,即“潔”字先后用了兩次(“潔”、“絜”為同義異體字)。
《千字文》乃四言長詩,首尾連貫,妙語連珠,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概括了有關(guān)天文自然、修身養(yǎng)性、人倫道德、地理歷史、人物掌故、農(nóng)耕園藝、祭祀禮儀、飲食起居等許多方面的廣博知識。它以儒學(xué)理論為綱,穿插諸多常識,用四字韻語寫出,很適合兒童們閱讀和背誦。其最大優(yōu)點在于融知識性、可讀性和教化性于一爐,誦讀一遍即感到辭藻華瞻,文采斐然,合轍壓韻,鏗鏘流暢,朗朗上口,易誦易記。故在后世得到很高的評價,影響深遠。
后來,《千字文》就成了中國古代(乃至全世界)教育史上誕生最早、最成功的啟蒙教材。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與《三字經(jīng)》(誕生于宋朝)、《百家姓》(誕生于唐朝)一起,構(gòu)成了我國人民最基礎(chǔ)的“三、百、千”啟蒙之書,哺育了1500多年來的億兆中國兒童。舊有打油詩云:“學(xué)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黃喊一年?!贝酥^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