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讀小學語文的課本,越覺得這教材編的真是經典。
如果把小學分為三個階段,那么一二年級是初級階段,重在積累字詞和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讓孩子感知語文是什么,語文的魅力何在,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是怎樣的;那么到了三四年級就是提升階段,這一階段學習的知識點陡然增多,考試的題目就是來驗證知識點掌握的情況,知識點掌握的好不好,分數上見分明,另外,這一階段的要求是在感受到語文的魅力的基礎上學會如何創(chuàng)造美,就是我明白那篇課文是美的,無論是語言美還是意境美、思想美,孩子都能感受得到了,感受到了那我也想要寫這樣的文章,所以三四年級要求孩子既能閱讀也能寫作;到了五六年級是小升初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是對小學所學內容的鞏固以及對初一內容的一個鋪墊,基礎打好了,該有的能力也都有了,就需要思想更有深度了,這是初中語文的學習目標。
小學語文給孩子補課到底怎么補?
一二年級的基礎鞏固其實是要靠自己的,這是需要孩子自己下功夫的,唯一需要點撥的就是如何讓他感受到語言文字美這一塊;但我想只要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在家爸媽給孩子多引導引導,再加上她自己的領悟,學習是完全沒問題,根本不用報什么補習班,沒必要;有的家長說孩子看圖寫話不會寫,是不是得報個作文班呀?那我想說你只看到了他不會看圖寫話,沒看到這背后更深層次的問題,不會看圖寫話那是孩子語文課本掌握不牢,課文她沒讀懂,也就是沒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他缺乏感知力。雖然課文學完了但其實她根本沒有完全理解,所以補習寫作技巧是不能從根本上讓孩子學會看圖寫話的。
為什么補課的都是三四年級及以上的孩子呢?因為他知識點掌握不牢,而且不成體系,所以語文補習其實補的是這個。在補習知識點的同時幫孩子構建知識體系,好老師更會教孩子學習方法,幫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
理清了這個思路,今天主要說說一二年級如何回歸教材。
第一是積累字詞句。拿二年級上冊教材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為例,這一課有一個生字“教”,那么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把這個生字記在字詞積累本上,課文有拼音,我們先給漢字注音,然后查一查這個字是否是多音詞,如果是,那另一個讀音是什么,也標記上,然后就是每個讀音進行組詞,理解詞語意思然后找出各自的近義詞、反義詞,幫助孩子做字詞的積累,至于句子,就是背誦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這句話為什么美,沒在那兒,對我們自己寫有什么啟發(fā)和幫助?引導孩子多思考,她心中有疑問,有感觸,有發(fā)現(xiàn),有收獲,那么一點點就有了下筆成文的沖動。
第二是理解課文,加深感知。我建議一二年級的教材最好背的滾瓜爛熟,背的滾瓜爛熟不是目的,能夠內化感受才是,一二年級的課文基本上是引導孩子觀察生活的,比如認知自然、天氣、動物、植物等,需要有細致的觀察,用心的體會,所以語文其實并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消化理解的基礎上真的記住了。比如某一天晚上月色很美,孩子站在窗前,不自覺的就能想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句詩,他看著灑在窗下的滿地的月光,那一刻他能感受到李白當時的心情,它體會出李白只用短短10個字就把那么清幽的意境給表達出來的精妙,這樣的學習就成功了。
讀文字的時候能夠想象出畫面;而當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想起對應的文字,這才是真的把課本吃透了。而不是古詩背了不少,要求背誦的片段也都背下來了,卻沒有感受,不知道和生活做關聯(lián),學而不會用,這樣的學習就是失敗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