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逐鹿之野,遂禽殺蚩尤…邑于逐鹿之阿?!?span style="">《歸藏.啟筮》載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于青丘。”《逸周書.嘗麥解》載:“蚩尤乃逐帝,爭于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于黃帝,執(zhí)蚩尤,殺之于中冀。”《帝王世紀》載黃帝:“自窮桑登帝位。后徙曲阜。…窮桑在魯北?!?/span>
黃河沖積扇與泰山山脈相向傾斜,形成一道南高北低的谷地,谷地北端與聊考斷裂帶交匯在一起,形成孕育華夏文明的雷夏澤,華夏文獻一致記載華胥氏履雷夏澤大人跡生伏羲,這兒也即春秋時期魯國北部與齊國交界的黃帝之都,即“窮桑在魯北”。
逐鹿之戰(zhàn):蚩尤九黎三苗之地,較統(tǒng)一說法是冀魯豫交界處以北。炎帝處于窮桑東南的曲阜,共工氏處于窮桑西南輝縣,窮桑東北遭海侵并不宜居,只有西北方符合蚩尤部族存在。漢代冀州魏郡有黎陽縣、館陶縣一帶有古東郡利苗縣,符合蚩尤九黎三苗稱謂,蚩尤應(yīng)在今館陶以北威縣周邊,處窮桑西北120多公里;炎帝則處于少昊部族東南約95公里的曲阜。少昊部族正處于其中間,合乎“命蚩尤宇于少昊”記載。此時黃帝應(yīng)為少昊部族最杰出青年首領(lǐng),在蚩尤打的炎帝節(jié)節(jié)敗退之時,領(lǐng)兵打敗蚩尤,邑于少昊窮桑的西鄰阿邑。
蚩尤墓在聊城市陽谷縣十五里園鎮(zhèn),《史記.封禪書》載:“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jiān)鄉(xiāng),齊之西境也。”《漢書.地理志》壽良:“蚩尤祠在西北泲上。”曹魏《皇覽.冢墓記》載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xiāng)城中。”陽谷蚩尤墓正是齊之西境,處古壽良即今梁山縣壽張集鎮(zhèn)西北,原屬已撤銷的壽張縣,泲即濟,上為北,處于濟水以北。
黃帝邑于逐鹿之阿即蚩尤墓東北18公里今陽谷縣阿城鎮(zhèn),東南9公里就是壽丘,可見黃帝打的是家鄉(xiāng)保衛(wèi)戰(zhàn);東面12公里是黃帝之宮的窮桑。司馬遷或以為阿邑就屬于窮桑,未記載黃帝都窮桑。這一帶處于將淤平的古雷夏澤,有眾多水面,符合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記載;蚩尤九黎部族居阿邑的北方,北字字義就是相對立的人;冀為北田共,共通供字,是北部己方供用度的土地;窮桑地處冀平原東西之間,所以是中冀。阿邑在此與周邊形成密切關(guān)聯(lián)互證。
窮桑以無盡的桑樹取名。《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辨凶姹蝗A夏兒女尊為先蠶娘娘,也為先織娘娘。但魯西一帶稱黃帝正妃嫘祖為先蠶娘娘,次妃嫫母為先織娘娘。華夏最原始的桑蠶絲織為東阿的阿縞,原始文獻記載阿縞是華夏最早的桑蠶絲織品:
《禮記·王制》:“殷人哻而祭,縞衣而養(yǎng)老?!薄读凶印S帝》:“子華之門徒皆世族也,縞衣乘軒,緩步闊視。”《詩經(jīng)·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史記.李斯列傳》“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 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小爾雅》 “繒之精者曰縞”;《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見子產(chǎn),如舊相識,與之縞帶。”殷商時期就“縞衣而養(yǎng)老”,是文獻中最早的桑蠶絲織品的記載,王公貴族惜愛阿縞,做貴重贈品,可見古代人們對阿縞的特別珍愛。阿縞以黃帝“邑于逐鹿之阿”為名,東12公里即窮桑黃帝之宮,證實窮桑就是以無盡的桑樹而名,黃帝妃就是桑蠶絲織的發(fā)明者。絲綢的發(fā)明,是華夏文明融合發(fā)展的重要助力,至今仍為溝通世界的橋梁。
值得關(guān)注的是:至漢代華夏三大紡織中心臨淄、濟寧南亢父、定陶,均處于阿城鎮(zhèn)周邊區(qū)域,可見是由阿城鎮(zhèn)古阿邑輻射傳承的技術(shù)。
阿城鎮(zhèn)有中藥瑰寶阿膠,其東面14公里就是昆侖懸圃,佐證黃帝內(nèi)經(jīng)與昆侖丘不死之藥的延綿傳承。阿城鎮(zhèn)至今有煉制阿膠的古阿井,《易》井卦釋文引《周書》云“黃帝穿井”;《世本》載“黃帝見百物,始穿井”。清孫星衍《重修阿井碑記》謂:“阿井辟自上古……海內(nèi)古跡,莫先于此……或神農(nóng)于此嘗味尋源。”古阿井究竟建于何時、由誰所建已難考,但此井所熬制的阿膠,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歷代醫(yī)藥典籍都奉為上品??梢娖錃v史久遠,黃帝穿井不無可能。
阿城鎮(zhèn)至今保留著“皋門”。《禮記.明堂位》記載:“天子皋門。”《詩經(jīng).大雅.綿》記載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乃立皋門,皋門有伉。”后來皋門成為皇城外門,引申為國門。
齊國名相晏嬰在此治阿三年,又請續(xù)三年,可見對此地情有獨鐘。《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篇二十》記載,晏嬰敘述治阿衡量政績標準是:“陂池之魚,以利貧民?!笨梢姶呵飼r期此處仍存有大量陂池,證實漸被淤平的雷夏澤或九淖就在此地。晏嬰到邊境之地治阿,當有追溯文明之源夙愿。
《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之時,神農(nóng)氏世衰?!椎塾至曛T侯,諸侯咸歸軒轅?!贝饲?,黃帝和蚩尤都是歸附于炎帝,黃帝滅蚩尤之后勢強,末代炎帝榆罔則勢衰,黃帝替代炎帝成天下共主已是眾望所歸。阪泉之戰(zhàn)記載遠少于逐鹿之戰(zhàn),或認為黃帝滅蚩尤是正義戰(zhàn)爭,打敗炎帝則為奪位,有史籍記載為炎黃兄弟之爭,有些史載則干脆避而不談,其實阪泉之戰(zhàn)就是能者上庸者下的歷史規(guī)律。諸侯擁戴黃帝向漸失人心的炎帝開戰(zhàn),應(yīng)當是黃帝進攻東南炎帝之都曲阜的戰(zhàn)爭,推測應(yīng)發(fā)生在靠近曲阜的今寧陽縣,今龍港泉或?qū)毴粦?yīng)為阪泉。黃帝在此打敗末代炎帝榆罔,成為天下共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