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誠
在新浪網上讀到家鄉(xiāng)的網友、退休歷史老師劉福新先生的泰山紀行圖文,不禁感慨系之。遂找出早已忘記了的一篇序稿來重讀。自覺至少那里面的一段關于時勢的議論,好象還沒有過時。也就隨手發(fā)在自己的這個數(shù)據(jù)庫里存檔備用?!髡?nbsp; 2010-07-25
作為五岳之尊的泰山,是一座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積淀的歷史名山。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那么泰山就是中華民族的神山——祖山。從遠古時代起,泰山便被原始先民們賦予了神秘而濃厚的人文內涵。這種以原始信仰為其基本特點的人文內涵,又進而成為自周秦以來有文字記載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不斷封禪的動因和基礎。在此種影響下,兩千多年來,有著不同政治、文化背景的名人摩肩接踵,以不同的方式駐足泰山及其周圍地區(qū),感受泰山、膜拜泰山、詠唱泰山、闡釋泰山,在泰山的原始文化——民間文化之外,共同鑄造了泰山的名人文化。雖然泰山名人文化在其形成和承續(xù)的漫長過程中吸收了原始文化——民間文化的若干內容,但相對于原始文化——民間文化來說,泰山名人文化又有其獨具的精神品格和特點,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泰山名人文化與泰山民間文化一樣,值得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闡發(fā)。青年學者
正如作者指出的,泰山以其特殊的文化地位,養(yǎng)育了孔門弟子及其儒學、曹操父子及建安七子、泰山書院諸生等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文化巨擘,并以泰山為基點向四周輻射,產生過不同程度的積極影響。但不同的政治遭遇和文化背景的歷史人物,面對著泰山而抒發(fā)的情結、留下的題銘、吟頌的詩文、演繹的故事,畢竟流露出不同的政治抱負、不同的人生命途和不同的文化傾向,從某些側面反映出時代的政治風云和民族命運,同時也造就了泰山名人文化的多樣性、多義性、豐富性、復雜性和包容性。
時光易逝,江山易改,而泰山作為永恒的象征,雖經歷萬千年,仍巍然屹立于中華大地上,以冷峻的目光俯視著人世間所經歷的歷史風雨和所演出的龍爭虎斗。無怪乎李白晨登泰山俯視嵩里回想歷史不禁發(fā)出如此感喟:“已矣哉,桂華滿兮明月輝,扶桑曉兮白日飛。玉顏滅兮螻蟻聚,碧臺控兮歌舞稀。與天道兮共盡,莫不委骨同歸?!比魏纬际嵌虝旱模魏稳硕疾贿^是歷史的匆匆過客,而只有被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包括原始—民間文化和名人—精英文化在內,才是一股不舍晝夜、永不枯竭的溪流。
泰山名人文化作為泰山文化的一支,經過
劉錫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