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股市頻頻暴跌,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問道: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里?
股價下跌,錢真的人間蒸發(fā),沒有任何人得到?
股票的本質——商品
錢是人類制造的用來量化價值的商品。顧名思義,錢具備兩種功能:
1、量化價值:這里只是衡量商品等價于多少數量的錢,而不需要實際存在一筆錢。
2、作為商品交易:利用錢的商品屬性進行交易,這里必須是實際存在的錢。
但由于這兩個功能通常是關聯發(fā)生的,所以很多人會把它們混淆、捆綁,但其實這兩個概念是獨立的。
舉例:央視鑒寶欄目,專家鑒定這個古玩價值40萬,他并不需要現場拿40萬出來買下來。
所謂的股市里的錢蒸發(fā)了,是指股票貶值等同于多少錢損失了,并不是真有一筆等價的錢蒸發(fā)”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為一種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區(qū)別,這種商品的價值和市場對它的估值有關。
拿一個蘋果舉例,你有一個蘋果,今天蘋果賣3塊一個,明天降價賣2塊一個,你的蘋果還是蘋果,但是從價值上,你損失了1塊,這就是蒸發(fā)。
流走 虧損的錢或通過四個渠道流走
股市蒸發(fā)的錢其中一部分是“虛擬”的,但確實有很多錢流向了四個渠道。
1、交易成本:
印花稅收。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發(fā)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征收的一種稅,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單邊印花稅。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突然宣布將兩市證券交易印花稅由千分之一上調至千分之三,引發(fā)市場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個交易日內滬指由29日收盤的4334點跌至3404點。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又出手“救市”,將印花稅下調至千分之一,當日滬指暴漲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財政部又將印花稅改為單邊征收,當日兩市A股全線漲停報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傭金,每家券商針對不同投資者給的傭金費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還有支付給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過戶費,支付給基金的管理費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 上市公司就成為投資大眾的投資對象,就能向大眾籌資。我們先忽略投機的行為,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分析。
為什么一開始會有人給公司白送錢?是因為公司必須給持股人定期分紅,即把公司的利潤分一部分給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紅的收入可能會遠超過認購股票的支出。
“大小非”。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場的流通股數,非流通股完全變成了流通股。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們可能會拋出來套現,就叫減持。
有分析認為,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所謂的“大非”“小非”。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fā)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他們對自己企業(yè)的經營狀況最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3、“投資高手”、游資、熱錢: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的資本交易是一種“零和博弈”,一方賺錢,也有一方輸錢。我們繼續(xù)以本文開頭的例子接下去解釋這個問題。實際上,該例子提到的總市值減少的這400元并未“蒸發(fā)”,而是被別人賺走了。
假設中國股市只有一只股票X。X股在上市時一共發(fā)行了100股,現價為每股10元。股民A擁有這些股票,這時股票市值為10×100=1000元。然后A為了賺錢標價每股11元把這100股賣給了B, 股民B掏出了11×100=1100元獲得這100股。此時股票市值為11×100=1100元,而A也利用價差賺到了100元。然后B聽到不利消息,怕11元賣不出去,決定每股10元賣出股票。而C不知道這個消息,花了10×100=1000元買下了所有股票,截止此時。股票的市值為10×100元=1000元,而相對于之前1100元市值減少了100元。而這100元是誰得到了呢?明顯可以看到,是被A賺走了,是在股票下跌前拋售股票的那個賣家賺走了。
同理,只需把以上的情節(jié)稍微擴充,就可以還原我們的真實情況:A代表的是在股票下跌前的一群賣家,B代表的是股票下跌前的一群愚蠢買家,而C更是一群承接爛貨的買家。
賺錢的“投資高手”多數是掌握市場信息者,還有證券公司或投資基金的管理人員,尤其是操盤人等。他們會選擇某一時機“暗渡陳倉”,最終讓錢落到自己的腰包。而游資、熱錢,由于這部分資金較大,在某些程度上有能力左右股價。
4、極個別的散戶:
股票市場里這群贏家還有誰?根據一般常識,我們可以得出部分推論:在這群人中,力量薄弱、操盤能力不足、消息不靈通的散戶,是絕不可能作為大比例存在的。而擁有龐大資金、強大團隊、豐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機構,更有可能是股價下跌前及時退出的贏家。
當然,從我國有證券市場以來,也確實出現過從幾萬元到上億資產的投資幸運高手。然而,這只能以數百萬分一來計。
很多中小投資者卻往往很天真,以為炒股一定會賺錢,或者說壓根就沒有虧錢的準備,買入賣出完全是人云亦云?,F在被深度套牢,或收益腰斬,或本金虧空,很多虧到連自己的帳戶都不敢看了。幾番跌撞,幾多被套。于是,才知道:“人家賺錢,不一定意味著你也能賺錢。”
股票漲跌的原因
1、股票的買賣
買賣股票的時候是眾多買家賣家一起出價,看誰和誰的正好碰在了一起。如果市場普遍看好某支股票,更多的人都想把它買進來,愿意把它賣出的人相對比較少——賣的人報的售價就會比較高,以滿足自己獲利的目的;買的人看到價位比較高,就會考慮買入是否合算,如果覺得合算,就可以報一個比上一次成交價更高的價位,達成一次新的成交價。這樣價格就逐步抬上去了反之如果股票不被看好,多數人希望趕緊拋掉,就會壓價賣,讓買方接收過去,價格就逐步被壓下來。
2、公司業(yè)績
股票的價格和業(yè)績有一定的關系但不是緊密相關,投機型的莊家手里操縱著數十萬、數百萬股,股價即使只波動幾分錢,都會帶來巨大的資金變化,他們不會像中小股民那樣愿意捂著等結果,而是會積極地尋求新的投機方向,因此一旦有苗頭某支股票今后可能會跌,就要在其成為事實之間趕緊出逃,反之就得迅速建倉。只有投資型的莊家,對某支股票買上百分之十幾到幾十的股份,等著最后吃紅利的,就不會隨意拋售 。
比如有1000股,價格10元。
如果有10人要買,且愿意付出一定的溢價也能接受。結果愿意在10塊這個價格賣的股票只有100股,有一個人手很快很高興的全買走了。然后其他9人看到沒有了,于是有個人提高了價格,說,10.1我買100股。正好只有一個人愿意賣。于是他們又成交了。又沒有賣的了。于是又有人加價買,依次股價就漲起來了。根據市場的需求和銷售曲線。股價越高賣的量越多,反之相反。
來源:騰訊網
責任編輯:劉延佶 李延東
支持我們請點贊↓↓↓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