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三日,已經(jīng)69歲的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駕崩,這位在位61年,文治武功卓著的千古一帝最終沒能逃過死神的召喚,在戀戀不舍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就在這一年的正月初二,在一片瑞雪豐年、康熙盛世的歌頌聲中,康熙皇帝剛剛舉辦了千叟宴,可誰也沒有想到僅僅十個月之后這位千古一帝便猝然離世,不久之后,康熙皇帝便被葬于景陵。
與康熙皇帝同葬景陵的還有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和敬敏皇貴妃,由于景陵葬了一位皇帝、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貴妃,陵墓規(guī)格自然是相當(dāng)崇高,再加上康熙皇帝千古一帝的歷史地位,使后人對康熙皇帝陵墓充滿了無限遐想。
清景陵于康熙二十年建成,而“景陵”的名稱則是雍正皇帝親自選定,景陵離順治皇帝的孝陵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離,雖然景陵依孝陵而建,但其布局、喪葬制度都非常獨特。
一、開清代帝王土葬先河
在康熙皇帝之前,從清太祖努爾哈赤開始便有滿族火葬的習(xí)俗,而順治皇帝和其兩位皇后都是火葬之后才入陵埋葬,那么為什么清朝初期的帝王喜歡用火葬的方式呢?我們從乾隆皇帝的一道諭旨中可以探究原因:
本朝以師兵為營衛(wèi),遷徙無常,遇父母之喪,棄之不忍,攜之不能,故用火化以便隨身捧侍,聊以隨其不忍相離之愿。
原來滿洲剛剛立國之際,因為族人四處遷徙,作戰(zhàn)繁多,因此才想到用火化的方式,因此順治之前的清朝皇帝全部采取火葬,而康熙皇帝以儒學(xué)統(tǒng)御國家,受漢族文化影響非常大,因此才開創(chuàng)了土葬的方式,在朝廷的大力推廣下,連原來的滿族人也開始用土葬了。
二、開帝陵先葬皇后之例
自古皇帝陵寢一般都是先埋葬皇帝,后埋葬皇后,在康熙皇帝之前的清朝皇帝包括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和順治皇帝,即使有皇后走在皇帝前面,也只是將皇后的骨灰找一個地方暫時存放起來,等到皇帝死后再一同埋葬,但康熙皇帝打破了這一慣例。
在其統(tǒng)治時期,就已經(jīng)有兩位皇后先康熙皇帝而去葬于景陵了,第一位是赫舍里也就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子,12歲時就嫁給了康熙皇帝,后來因為生胤礽難產(chǎn)而死,死時僅僅22歲,第二位則是孝昭皇后鈕祜祿氏,是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在冊立皇后僅僅半年的時間也因為疾病而死去。
這兩位皇后開始都是停靈于暫安處,后來便一起埋進了景陵,康熙二十年,貴妃佟佳氏被冊立為皇貴妃,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因病重,被緊急冊封為皇后,僅僅在詔書下達半天之后,佟佳氏便去世了,這也成為了清朝歷史上最短命的皇后,僅僅當(dāng)了半天時間。
更奇怪的是,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皇帝去世不久后,第四位皇后竟然死于康熙大喪期間,而這位皇后便是雍正皇帝的母親德妃,因雍正皇帝即位當(dāng)了皇帝,才憑借母以子貴,混了一個皇太后的名號,可惜這個皇太后也沒有當(dāng)多長時間,便與康熙皇帝一起去了。
三、埋葬后妃最多的陵寢
康熙皇帝一生開創(chuàng)無限功績,難得的是就是這樣一個一心忙事業(yè)的男超人,竟然還養(yǎng)了一支龐大的后宮隊伍,康熙皇帝的景陵總共埋葬著48位妃嬪,這在清朝皇帝陵寢中是十分罕見的,在這48位妃嬪中,貴妃1人、妃11人、嬪8人、貴人10人、常在9人、答應(yīng)9人。
在康熙皇帝迎娶的這些妃嬪中,當(dāng)年最小的才僅僅十一二歲,而最大的也不過才十六歲,有的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便去世了,從康熙九年去世的貴妃開始算起,到乾隆三十三年最后去世的皇貴妃,康熙皇帝的妃子竟然跨越了近一個世紀(jì)。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其中還有他的親表妹,康熙皇帝到底有多少妃子,如今已經(jīng)無法考證,然而不得不承認(rèn)的是康熙皇帝在臨終前對這些昔日陪伴左右的紅顏佳人們考慮的還是非常周到的,康熙皇帝規(guī)定自己駕崩后,這些妃嬪可以出宮到自己兒子的府上養(yǎng)老,改變了以往皇帝死后,妃嬪要么殉葬要么老死宮中的悲慘結(jié)局。
四、景陵多災(zāi)多難,天災(zāi)人禍紛至沓來
就是這樣一位千古一帝,生前功勛卓著,為祖國一統(tǒng)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其死后,卻怎么也想不到陵寢竟遭盜墓賊一次又一次慘絕人寰的蹂躪。
康熙皇帝景陵多災(zāi)多難,其所遭受的災(zāi)難可以說是清朝皇帝陵中最多的,這些災(zāi)難既有天災(zāi)也有人禍,景陵第一次遭難是在道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21年的正月,當(dāng)時景陵的地面建筑著火,幸虧撲滅及時,沒有造成大的損失,但地面宮殿屋檐被火燒焦,道光皇帝得知消息后大怒,后下令嚴(yán)查,最終也沒查出個結(jié)果。
而第二次起火是在光緒三十一年,同樣是一場大火,不過這次火勢非常大,不幸將地面建筑隆恩殿燒毀,成為了一片廢墟,光緒皇帝令人追查,折騰很長時間,既沒有破案也沒有找到縱火之人,結(jié)果便不了了之。
如果說前兩次因火災(zāi)而屢遭磨難的景陵是因為自然原因或其他原因不小心遭到破壞,那么1945年,景陵慘遭盜墓賊毒手則是人禍有意而為之,這場災(zāi)難將景陵徹底破壞,給國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1945年12月22日,一伙盜墓賊覬覦康熙陵墓寶物,便商量著開挖景陵,或許是孫殿英挖慈禧陵墓收獲頗豐讓盜墓賊心存幻想,很多盜墓賊早就想趁亂開挖清朝皇帝陵寢,結(jié)果康熙皇帝陵寢中的金銀財寶幾乎都被掠奪。
他們連康熙皇帝的尸骨都沒有放過,被盜墓賊揪住辮子扔進了泥潭之中,可憐千古一帝,死后下場如此悲慘,真不知康熙皇帝九泉之下作如何感想,在這一伙盜墓賊盜取的國寶之中,其中當(dāng)屬康熙皇帝最喜愛的九龍玉杯最為寶貴,后來被國家追回,但隨后又因種種原因丟失,至今下落不明。
然而多災(zāi)多難的景陵并沒有從此消停,1952年7月14日,康熙陵寢的圣德神功碑又被雷電擊中被毀。
經(jīng)過一系列的災(zāi)難破壞,景陵早已是斷壁殘垣,尤其是地面建筑更是遭到了嚴(yán)重損毀,而陪葬的皇后妃子陵寢也同樣未能幸免于難。
景陵陵寢中地位最尊貴的溫僖貴妃陵墓竟然在2015年10月再一次被盜,盜墓賊將鳳冠、朝靴、衣物等十幾件文物搜刮一空,然而幸運的是這場盜竊案最終被破獲,但景陵再也無法恢復(fù)當(dāng)年的繁華景象,只留下一片斷壁殘垣在訴說著帝王身后事和歷史的悠悠歲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