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里的院子靠東南角,有一棵癩葡萄,似乎也沒怎么打理,自己順著墻攀起藤,長得很茁壯。
夏天癩葡萄開小小的黃花,藤蔓上結(jié)出一個個青綠色的果,雞蛋大小,兩頭尖尖像紡錘,外表疙疙瘩瘩,麻麻癩癩,故而名曰“癩葡萄”。
天氣漸熱,癩葡萄慢慢變黃,直至金黃,果皮如蜜蠟般溫潤,金鈴鐺般搖于濃蔭綠葉間。忽然有一天成熟到炸開,便摘下來,里面是一顆顆蠶豆大小鮮紅軟軟的瓤,很甜,很甜。
癩葡萄熟了
癩葡萄又名錦荔枝、金鈴子、癩瓜、小苦瓜等,葫蘆科苦瓜屬,產(chǎn)于中國江南一帶,生長在熱帶及溫帶地區(qū)。
我的家鄉(xiāng)沒有苦瓜,第一次在深圳吃苦瓜鬧了笑話,以為是菜壞了。直至一次偶然的機(jī)會,發(fā)現(xiàn)苦瓜熟了里面的籽也跟癩葡萄一樣是甜的,這才恍然大悟,疑心癩葡萄的皮也是苦的。
南方的苦瓜是菜,青時摘下,味苦;癩葡萄是水果,籽甜,誰也不會想到吃果皮,因而不會將二者聯(lián)系到一起。
其實古籍里對癩葡萄都有詳細(xì)記載。
明代的《救荒本草》記載:“錦荔枝又名癩葡萄,救饑時采黃熟者食瓤。”并描述它“結(jié)實如雞子大,尖鞘紋縐,狀似荔枝而大”。十分形象。
《本草綱目》描繪賴葡萄:“五月下子,出苗引蔓,并如葡萄而小,七八月開小黃花,五瓣如碗形,結(jié)瓜長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痱瘭如癩及荔枝殼狀,熟則黃自裂,內(nèi)在紅瓤裹子,瓤味甘可食,其子形如瓜子”。
癩葡萄有清熱解毒,消火降火的功效。
《滇南本草》曰:“治丹火毒氣,疔惡瘡結(jié)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瘡疼難忍。瀉六經(jīng)實火、清暑、益氣、止渴?!?/span>
明代王象晉《群芳譜》曰:“錦荔支(枝),一名癩葡萄,元時名紅姑娘,即《詩》所云苦瓜也......瓜味微苦,小熟之,調(diào)以姜醋,可為蔬,清痰火,和肉煮食亦佳,其中肉赤如血,味甘美?!?/p>
清代《隨息居飲食譜》載:“味甘性平,養(yǎng)血滋肝,潤脾補(bǔ)腎。”
在古代,癩葡萄是宮廷貢品之一。
《群芳譜》里,說了這樣一段故事:
宋仁宗時期,北宋著名宰相四川人陳堯佐接母親入宮,仁宗母親李太后賜一盤錦荔枝與陳母品嘗。陳母從未見過,遂連皮帶瓤一同食盡,引來宮中侍女嘲笑。陳母從容道:她生陳堯叟前曾夢見食用此物,后來果然得子,一年后再次夢見食用此物,又生下了陳堯佐,七年后三子陳堯咨出生時也做了同樣的夢。
聽完陳母這番話,從皇后到整個后宮都開始連皮吃錦荔枝。當(dāng)時宋仁宗還沒兒子,之后果然得了兩個兒子。”時仁宗尚無皇嗣,于是皇后及宮人相率竟食,后舉皇子二人。“
為什么后宮這么信奉陳老太太的話?
因為這位陳母不是一般人。她生的三個兒子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堪稱史上最牛三兄弟。老大陳堯叟二十多歲就中了狀元;老二陳堯佐雖然只中了進(jìn)士,但仕途最為輝煌,官至宰相;老三陳堯咨就是歐陽修《賣油翁》里的主角。陳堯咨自幼聰慧,射箭技術(shù)高超。一次有個老翁看后不以為意,說不過手法熟練而已。陳堯咨不服氣。老翁遂在葫蘆口上放一銅幣,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油從錢孔注入錢卻沒有濕。陳堯咨驚呆了,老翁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弊源岁悎蜃汕趭^用功,最后也中了狀元。
癩葡萄不僅是宮里佳果,民間也很流行。
《金瓶梅》第四十九回里,西門大官人設(shè)宴款待胡僧,其中寫道:
”隨即又是兩樣添換上來:一碟寸扎的騎馬腸兒、一碟子腌臘鵝脖子。又是兩樣艷物與胡僧下酒:一碟子癩葡萄、一碟子流心紅李子。落后又是一大碗鱔魚面與菜卷兒,一齊拿上來與胡僧打散?!?/span>
書中稱癩葡萄和流心紅李為兩樣艷物,可見是時興的果品。
清代文人葉申薌有首《減字木蘭花·錦荔枝》:
“黃蕤翠葉,籬畔風(fēng)來香引蝶,結(jié)實離離,小字新偷錦荔枝。
但求形肖,未必當(dāng)他妃子笑。藤蔓瓜瓤,豈是閩南十八娘?!?/p>
讀這首詞,總讓我想起小時候那掛滿癩葡萄的小院。
陽光灑滿一地,坐在小板凳上,剝開癩葡萄,一顆一顆扣著吃,滿嘴通紅。
您若喜歡此文,請點贊與“在看”,讓我知道。
上篇推薦:人間瓜果(九十八):五味子
視頻推薦:中國最有特色的傈僳族古寨
跬步之行
昨日睡覺時間:00:3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