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26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以萬乘之主,...
【原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zaò)君①。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zī)重②。雖有榮觀③,燕處超然④。奈何萬乘之主⑤,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⑥,躁則失君。
【注釋】
①躁(zaò):這里有動的意思。
②輜(zī)重:軍用器械、糧草、營帳、服裝等的統(tǒng)稱。
③榮觀:貴族游玩享樂的地方。
④燕處:安居的意思。超然:超脫外物,不陷在里面。
⑤奈何:用反問的方式表示“如何”。萬乘之主:一部車子叫一乘,萬乘之主即指大國的君主。
⑥根:本。
【譯文】
穩(wěn)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所以有道的人終日行事仍保持慎重,就像軍隊行軍離不開輜重一樣。即使有奢華的享受,他也漠然處之,從不沉溺其中。為什么有萬乘之車的大國君主,還輕率躁動以治天下呢?輕率就會失去根本,躁動就會喪失主宰。
【導讀】
在輕與重、動與靜這兩對統(tǒng)一對立的矛盾現(xiàn)象中,重是根本,輕是其次,只重視輕而忽略重就會失去根本;靜是根本,動是其次,只重視靜而輕視動就會失去根本。尤其是作為萬乘大國的君主,必須守重持靜,不可輕佻躁動。
【解析】
本章將了道家的一個重要觀點,即修身是一切的根本,它比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乃至天下國家都重要。帝王以身輕,恣情縱欲,不愛惜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失去了根本。老子從治身之道過渡到治國之道,謹慎的分析了重與輕、靜與躁的關系,闡明了治國者應該以民為國家之根,以德為治國之本的道理。這一思想與
第十三章“貴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的觀點十分相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