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熟讀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詫異,張邈這么一個士族名士、這么一個曹操的鐵桿哥們、這么一個和袁紹、曹操一起長大的的士族圈內(nèi)人,為啥到最后既跟袁紹不對付,又不顧情面地背叛了曹操?
事出反常必有妖!張邈的人生需要大家靜下心來,反復品讀!
你會輕易背叛你的兄弟嗎?你會輕易跟你的發(fā)小反目成仇嗎?你會主動站到你的階級對立面嗎?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細思極恐的問題。
話不多說,免得很多人又說我啰嗦了,咱們直奔主題,把張邈的人生和心理掰開了、揉碎了跟大家說道說道,凡事詞不達意或者言不及義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今山東東平縣)人。少時以俠義聞名,接濟貧困,助人為樂,傾家蕩產(chǎn),壯士多有歸附于他的,被稱為“八廚”之一,曹操、袁紹都是張邈的朋友。公府辟舉時,他以高第(優(yōu)等成績)被任命為騎都尉,不久又被任命為陳留太守。
上述這段話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
何為“接濟貧困”?你家里沒點實力可不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身無分文而想接濟貧苦多少會有點裝腔作勢的感覺;
何為“傾家蕩產(chǎn)”?大家覺得張邈真的到了助人為樂而不惜傾家蕩產(chǎn)的地步嗎?恰如現(xiàn)在那些做慈善的,有幾個人會傾盡所有?慈善,在大多數(shù)時代,都是擭取好名聲的一種交換方式。
何為“八廚之一”?“八廚”是士族集團內(nèi)部搞出來的天團號,劉表也是其中之一,這和我們現(xiàn)在某圈的“四大天王”是一個道理,自帶流量和光環(huán);
何為“曹操、袁紹之友”?看一個人的成色,最直觀的方式就是看他身邊的朋友成色,能和曹操、袁紹這樣的高干子弟、青年才俊做朋友,說明張邈的人生起點是相當高的;
何為“辟舉入仕”?東漢進入高階官場有“舉茂才”和“舉孝廉”兩條路徑,都是需要能力和背景雙重支撐的,張邈能輕易拿到這樣的入場券,說明其家族是十分高級的豪族。
總而言之,張邈能當上陳留太守,看似輕輕松松,實則是人家背后家族積淀和實力支撐是相當雄厚的。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作亂時,關東群雄意難平,怒不可遏,隨后便發(fā)生了“群雄討董”的事情。“群雄討董”的首倡者雖然是張邈弟弟張超手下的一個功曹(地方豪族的壟斷崗位)臧洪提出來的,但實際上出面張羅的大佬就是張邈,可見張邈的社會號召力和影響力都是相當強悍的。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曹操因為當時沒有編制,師出無名,也正是率部掛靠在張邈麾下。
諸侯聯(lián)軍當時需要選一個盟主,因為各種上不得臺面的原因,像韓馥這種實力大佬、張邈這種名望大佬都沒有當選,反而被剛剛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袁紹當選了。成為盟主的袁紹在一些士族人員眼中的形象發(fā)生了細微的變化,很多人“見不得別人好”的毛病又犯了,經(jīng)常會有人故意對他說一些陰陽怪氣的話,張邈就是其中之一,這說明張邈并不是一個氣量寬宏的人。
袁紹后來被惹毛了,直接指使一直跟他混的鐵桿小弟曹操去干掉張邈。要是換作其他人,當時還比較沖動的曹老板指定就出手了,但是這次袁紹指定的對象張邈也是曹操心中的白月光之一,曹老板沒法下手,所以堅決不從,勸說道:“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咱們要槍口一致對外,不能互相殘殺。
不甘平庸的曹操一個人沖到滎陽找董卓拼命時,當時的天下的諸侯只有兩個人對他施以援手,一個是后來以死酬知己的鮑信,一個便是曹操當時的掛靠老板張邈。張邈派將帥衛(wèi)茲率部跟隨曹操作戰(zhàn),算是給曹老板的第一次市場試探打了一個小小的紅包。
后來,曹操先入東郡,再取兗州,張邈作為兗州西部大佬,雖未明確表態(tài)支持曹操,但終究也沒有公開抵觸這位老兄弟、老部下。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在第一次征討陶謙前,還煞有其事地交代家人,如果自己有什么不測,可以去投奔張邈。可見在曹操心目中,此時的張邈還是一個值得托孤的鐵桿哥們。
結(jié)果曹操第一次征討陶謙凱旋而歸,兩人還“垂泣相對”,顯得無比的經(jīng)歷生離死別后真情流露。
但是,就在第二年,即公元194年。曹操為報殺父之仇,再次東征陶謙。曹操在兗州極為倚重和信任的兩個本土士族勢力張邈和陳宮突然叛曹,迎接我國著名義子呂布先生入主兗州。而且此事勢頭比較迅猛,幾乎在轉(zhuǎn)瞬之間,兗州除了鄄城、東阿、范縣沒有反叛曹操外,其余全部倒向呂布了。
在外努力干革命的曹操一夜之間就從坐擁一州之地的省部級大佬變成了只剩下三個縣家當?shù)目h市級干部了。還打什么陶謙?搞什么為父報仇?趕緊回家滅火吧!
曹老板此時雖然已經(jīng)很能打了,奈何大本營已經(jīng)大部分淪陷了,所以一時也拿不下體量極大的呂布。
然而時值大旱,又有蝗災,莊稼顆粒無收,甚至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現(xiàn)象。曹操依靠后勤供給的優(yōu)勢(鄄城、東阿、范縣三城,一個是家屬集中營,一個是戰(zhàn)略中轉(zhuǎn)地,一個是產(chǎn)糧基地),才慢慢扭轉(zhuǎn)局勢,于194年和195年兩年間逐漸收復失地。
呂布在巨野戰(zhàn)敗后,呂布攜帶陳宮、張邈等人投奔陶謙新收的小弟劉備,而張邈的弟弟張超則帶其家屬留下來固守雍丘,結(jié)果被曹老板圍攻數(shù)月后,城破人亡。
而張邈在東逃之后,前向袁術(shù)處求救,結(jié)果還沒來得及見到袁術(shù)本尊,就被自己部下給殺害了。
至此,張邈這短暫而又激蕩的一生徹底玩完了,家業(yè)兩空,徒留“他為何背叛曹操”的千古疑問在歷史長河中漂浮、在時間風浪中蕭瑟。
張邈背叛曹操和陳宮背叛曹操,在邏輯上,其實是基本相似的,只不過是陳宮挑了這個頭而已。但是基于張邈和曹操之間感情基礎比陳宮要厚實得多,所以注定張邈背叛曹操的原因要更為復雜一些。
曹操收編青州黃巾軍導致兗州利益分配極度不平衡、曹操面對兗州本土士族的不配合行為采用了簡單粗暴的鎮(zhèn)壓方式以及曹操偏向于重用潁川士族集團等原因,在解析陳宮為什么會背叛曹操時,已經(jīng)介紹得相當清楚了,在此就不做贅述了。詳情請參閱:陳宮為什么要背叛曹操,至死不肯再歸曹營?絕大多數(shù)人破不了此案下面重點說說張邈背叛曹操的其他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曹操、張邈和袁紹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曹操、張邈、袁紹三人其實從小就關系很好,但是在俗世沉浮之中,曾經(jīng)的哥們也慢慢會出現(xiàn)隔閡,像極了我們生活之中的大多數(shù)。
張邈第一次和袁紹公開鬧矛盾就是群雄討董的時候,其實背后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文人相輕”式的彼此不服,結(jié)果心狠手辣的袁紹動了殺心。而在琢磨人性方面已經(jīng)臻至化境的袁紹背后反復出陰招,比如讓跟張邈關系極好的曹操去殺張邈就是一個極損的招。這一招叫“殺人誅心”。不管曹操動不動手,張邈和曹操的關系都不可能不出現(xiàn)裂縫。
張邈雖然和曹操關系也好,但是曹操當時更是袁紹的鐵桿馬仔,而張邈已經(jīng)袁紹鬧翻。大家覺得張邈還可能對曹操掏心掏肺嗎?你今天不聽袁紹的話殺了我,明天呢?你今天能在我和你袁大哥之間保持中立,那如果有一天非要你二選一的時候,你會選擇誰呢?
這還真不是張邈生來多疑、不自信,而是人性使然。猜忌的種子一旦種下,往往是很難阻止它生根發(fā)芽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袁紹在背后多次挖坑。前面說的袁紹讓曹操去殺了張邈就是一大陰招,盡管曹操明確拒絕了,但袁紹并沒有打算放過張邈,也沒打算讓曹操就此置身事外。
大家還記得王匡這個人嗎?他也是當年討董聯(lián)軍中的一份子。后來被袁紹利用的杠杠滴,董卓曾派出朝廷的一幫士族官員來關東當說客,結(jié)果袁紹就指使王匡把這幫朝廷士族官員給咔嚓了(袁紹從來是殺人不沾血的,這一點他弟弟袁術(shù)一輩子沒學會,袁術(shù)就親自參與這種壞名聲的行動了)。
后來,董卓東征的時候,選擇的第一個剿滅對象就是這個倒霉的王匡。王匡被董卓偷襲之后,那點兵力幾乎毫無反抗之力就被打光了。而作為王匡的背后大哥,袁紹直接選擇對這一切無視,對王匡這個馬仔沒有任何表示和安慰。要知道,他當初對曹操也是如此。
王匡只得學曹操的,回老家募兵以圖東山再起。王匡老家是泰山的,他在泰山又募集了幾千兵力。王匡通過之前的經(jīng)驗教訓,對無情無義的袁紹寒心了,所以沒打算再跟袁紹混了,而是想去投奔張邈。
其年為卓軍所敗,走還泰山,收集勁勇得數(shù)干人,欲與張邀合
袁紹盡管自己用人每次都是用完就丟,但是對于別人的背叛卻是零容忍。他一見王匡準備跳槽,還是跳槽到與自己不對付的張邈那里,于是又開始使陰招了。王匡給袁紹當槍使,殺害那批朝廷命官之中,有一個叫胡母班的泰山豪族,袁紹這個消息放出去了,結(jié)果在泰山招兵的王匡順利被胡母班家族和曹操擊殺了。大家想一想,曹操為啥會參與此事?還不是袁大導演的指示!
匡先殺執(zhí)金吾胡母班。班親屬不勝憤怒,與太祖并勢,共殺匡
那對于這件事張邈會怎么解讀呢?當初你曹操從揚州募兵歸來就直接放棄了我,而選擇投奔袁紹;現(xiàn)在王匡要投靠我,你曹操就幫袁紹殺了他,說到底,在你曹操心里是愿意幫你本初哥哥而不愿意幫我的呀!由此也可見,袁紹拿捏人性這一塊真是嚴絲合縫、滴水不漏。
說句實在話,張邈和曹操之間兄弟情到了這個時候就已經(jīng)回不到從前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曹操日益強悍的戰(zhàn)斗力給張邈帶來的心理壓力太大了。曹操再也不是當初干啥都束手束腳的青澀小伙子了,這幾年,北袁紹、南曹操,兩人雙劍合璧大殺四方。袁紹已經(jīng)把北方戰(zhàn)狼公孫瓚按住了,曹操在南面剿匪、替袁紹站崗放哨也未遇敵手。那么,袁紹收拾完公孫瓚會不會來收拾自己呢?到時候曹操會不會再次幫袁紹來收拾自己呢?張邈可沒有底氣面對兩個戰(zhàn)神級別的對手。
你曹操也別怪張邈忌憚你,這些年你鐵定心思和袁紹穿一條褲子,是誰都會心里忐忑不安的。
再加上曹操后來得了整個兗州、收編了三十萬的青州黃巾軍,羽翼已豐。隨后,劍指徐州,爭霸天下的態(tài)度已經(jīng)露得很明顯了。覆巢之下無完卵,張邈名下陳留那塊地盤遲早會被曹操拿走的。張邈如果不愿意接受事實,唯有早點站到曹操的對立面這一條路可選。
第四個原因就是張邈對于兗州局勢多少有點不甘或者不服。兗州是率先發(fā)動討董的首義之地,也反董卓聯(lián)盟的中堅力量,當年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山陽太守袁遺再加上當時張邈的小弟曹操,兗州六票成為討董聯(lián)軍的票王。這面光輝的革命旗幟現(xiàn)在成為曹操一個人的了,張邈心里多少有點不是滋味。
劉岱殺了東郡太守橋瑁,曹操占據(jù)劉岱的東郡,隨后劉岱死在黃巾軍手下,鮑信又拉入了曹操當兗州的話事人,緊接著鮑信也戰(zhàn)死了,袁遺后來又被袁紹派去搶揚州隨后死在沛縣,兗州地面上就剩張邈和曹操兩位大佬了。張邈無論是在資歷和名望以及原始實力上都是要超出當時曹操一大截的,結(jié)果曹操卻后來居上,成了他的頂頭上司,他心里怎么會痛快?
這里牽涉到一個問題,既然張邈早就對曹操不滿了,為何當時不阻止曹操入主兗州?其實也是張邈的一點小心思。張邈在迎曹操入主兗州這件事情上,其實是采取了“不主動、不反對、不表態(tài)”的套路,先讓曹操去正面對抗黃巾軍,讓曹操和黃巾軍兩敗俱傷,最好是曹操也死在黃巾軍手里。自己接管兗州就更順理成章了,只是沒料到曹操和黃巾軍打著打著居然睡到一塊了,使得曹操實力大增了。
這件事其實很好理解,曹操入主兗州相當于兗州手里有點實力的一眾小股東推選曹操來當這個法人代表,卻不料曹老板威武,干著干著就要把兗州干成他的私人獨資公司了。可憐張邈還在幻想自己什么時候能對曹老板的位置取而代之。
上述這個四個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前面提到的那三個方面的原因,已經(jīng)注定張邈和曹操這對曾經(jīng)的好兄弟回不到從前了。張邈背叛曹操其實不過是想早點做個了結(jié)而已。至于,什么曹操殺士族名士、在徐州屠城,那些都是用來打嘴炮的,是說給局外人聽的。
咱們都別急著笑話張邈和曹操之間的塑料兄弟情,像他們之間的情況,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或者我們身上發(fā)生。大家仔細評判一下,那些曾經(jīng)和自己無話不說的兄弟朋友,還有幾個人能和你心無芥蒂地同甘共苦?
大家還真別太較真了,否則大概率會自己給自己逼出內(nèi)傷來的。人性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但其實人性也是經(jīng)不起比較的,尤其是狹隘的比較。
為了回饋廣大忠實的粉絲,咱今天就張邈為什么會背叛曹操這個話題來和大家梳理一下“為什么很多好兄弟會漸行漸遠”的真實邏輯。
感情這玩意跟黃金一樣,往往是越純粹越值錢。但是生活不是,它是一個復雜的多面體,利益、信仰、原則、性格等等因素交錯其中,你根本沒辦法去進行單一維度的選擇。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等等,都是這個道理。
所以,人往往只有在比較單純的階段或者環(huán)境中,才有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比如我們年少無知的時候,比如我們唇齒相依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不會也不能用太多的維度去評判彼此之間的情感,愛就是愛、恨就是恨,大家都是在“裸奔”,沒有什么好掩飾的。為什么中小學的同學情往往比大學的同學情要牢靠得多,原因就在這,感情建立的基礎決定感情的純度不一樣罷了。
但即便是極好的原生感情,一旦放入到一個復雜的評判系統(tǒng),也會慢慢身不由己地變異。因為人是先天性利己的,大多數(shù)人考慮問題、接人待物都是先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既得利益出發(fā)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都會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逐漸放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年少的時候,你和你的好兄弟可能會因為家境不一樣,生活水平有差別,但整體上大家都是在干吃飯、睡覺、上學、玩耍這些初級事情,即便有差距也不會太明顯,這個時候你們之間的感情其實是沒有太多障礙的,因為你們之間的感情不牽涉到太多的利益沖突。但是步入社會了,你們一個是很有身份的社會名流,一個是貧困潦倒的社會底層,你覺得你們之間還會一如當初嗎?心理障礙有沒有?利益沖突有不有?思想錯誤有不有?即便你們兩個人都不介意,你們周圍的人會不會介意?說你們惺惺作態(tài)、說你們攀附關系,你們受得了嗎?又或者,你的圈子人因為你接受對方而排擠你,你又該如何?再比如你的家人逼著你在他們之間二選一,你又該怎么辦?
意愿、情感這些東西,咱們可以主觀設置為一個定量,但是它們的影響和評價因素卻一直在變,根本沒辦法一概而論地固定下來。所以,人和人之間一旦錯位太嚴重,再堅固的情感樞紐也會被撕裂的。
我們交朋處友為什么要找志同道合的人?嫁夫娶妻為什么要力求門當戶對?為什么講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其實就是在講人與人之間情感關系的兼容性或共融性。
咱們做人做事都要遵循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要遵循人性的本來邏輯。像張邈和曹操這對曾經(jīng)的好兄弟,就是被很多主觀的、客觀的無形之手逐漸推向?qū)α⒚娴?。張邈和袁紹翻臉、曹操緊跟袁紹,這是兩個人的選擇差異;張邈以士族名士自詡,曹操大肆鎮(zhèn)壓士族,這是兩個人的價值差異;張邈要依托兗州做大做強,曹操要借助兗州爭霸天下,這是兩人的利益差異;袁紹背后使絆子,多次把曹操推到前臺上,張邈無法熟視無睹,曹操只能將錯就錯,這是兩人的自由差異;張邈恐懼于袁紹和曹操,曹操只能選擇相信袁紹,這是兩人的信任差異……
講來講去,其實人生之路是有很多十字路口的,曾經(jīng)結(jié)伴同行的人,極有可能就在某一個路口跟你分道揚鑣了,這才是真實的生活。所以我們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其實是“尊重但不留戀過往,珍惜但不強求當下,憧憬但不恐懼將來”。
你要想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從容、越走越篤定,就得把很多底層邏輯搞清楚,這樣就會避免很多錯位判斷,會少做很多無用功。比如很多單位喜歡掛羊頭賣狗肉,搞什么某個員工閉著眼睛往下倒,讓其他員工接住他,說這能增加員工之間的信任度和凝聚力,能克服員工的恐懼感……這不是瞎扯嗎?你天天搞這樣活動,然后再從A員工工資里扣1000塊錢給B員工,你看他們還相互信任不?
總結(jié)一下,其實兄弟朋友之間漸行漸遠的原因也并沒有那么復雜,主要是每個人的生活境遇、心態(tài)、素養(yǎng)不一樣,從而考慮問題的角度和境界不一樣。所以,我們想結(jié)交什么樣的朋友,首先還是得盡量去靠近他,成為和他相類似的人。交朋友,在數(shù)學方法里,其實就叫“合并同類項”。強行把兩個差異化太大的選項合并到一起,怎么都難長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