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王莽成敗皆因儒家思想,為什么會這樣?理想型書生是不能搞管理的

眾所周知,王莽這個人是按照儒家思想的內(nèi)核要求,按圖索驥,一步步把自己打造或者偽裝成一個儒家君子,獲得了西漢全體階級的廣泛認可與支持,才一步步走向了人生巔峰的。

也就是說,儒家思想是王莽人生起飛的發(fā)動機。那么,為什么王莽在當皇帝之后,他的“發(fā)動機”就突然不好使了呢?從而使得他這架本在高空翱翔的戰(zhàn)斗機迅速墜落!

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來解釋其實有兩種原因,東西還是那個東西,突然不好使了,要么是使用的人變了,要么是應用場景變了。

首先,王莽確實變了!不對,應該在他當上大司馬后,他就變了,而且一直在變。后來,他當了皇帝了,就變得更明顯了。

他的身份變了,立場也就變了,訴求也就變了。以前他是要討好各個階級,以求獲得他們手里那張“選票”,現(xiàn)在他是希望各個階級來討好他,以求成全他至高無上的威嚴;以前他是儒家思想來要求自己,現(xiàn)在他是用儒家思想來要求別人。

比如他和之前支持的豪族迅速產(chǎn)生巨大的矛盾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以前他是慷他人之慨去討好豪族,豪族覺得這個和和氣氣的老頭比較好打交道,所以就支持他。但是他當了皇帝之后,豪族的崛起嚴重削弱了皇權(quán)的控制力,巨額侵占了皇權(quán)的利益量,他自然就會豪族翻臉了。

王莽這個人書生意氣還是挺重的,他依靠儒家學說成功登頂之后,其實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先靜下心來,辯證地總結(jié)和反思前面的經(jīng)驗得失,而不是意氣風發(fā)地一條道走到黑。

這個人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之中有很多影子,比如那些走技術(shù)路線上位的領(lǐng)導。這群人容易犯什么錯誤呢?第一就是喜歡用自己當年自我要求那一套反作用到下屬身上去;第二就是喜歡把自己研究的理論不顧實際情況嫁接到管理上去。

犯了這樣的錯誤,王莽注定是不適合當皇帝、搞管理、搞改革的人。因為基本上每一個原來支持他的階層,他都管不好。前面介紹了豪族階級,今天就來介紹一下西漢末期的主要知識分子儒家弟子。

知識分子對于統(tǒng)治階級而言,其實歷來都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他們,他們就會成為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才庫,用不好或者不用他們,那就是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人才炸藥包,而且還是威力無比巨大的那一種。

人的欲望往往是跟自身能力成正比的,古代由于教育資源稀缺、教育門檻極高,知識分子本身就是極其寶貴的人才資源,這也導致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對自己的期望值都很高。

如果他們的期望值得到滿足甚至超越,他們就會對統(tǒng)治階級歌功頌德、肝腦涂地;反之,他們則會心生怨恨地加以報復。比如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張儀等人,他們在各個國家穿來穿去,其實不就是想給自己賣個合適的價碼嗎?秦國沒有重用蘇秦,蘇秦便搞合縱來報復秦國。張儀在蘇秦那里吃了癟,就跑到秦國搞連橫對抗合縱。其實,大家仔細去觀察這些人,絕對是個頂個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利益面前,什么思想、主義,張口就來,隨時可變。

所以,大家明白知識分子之前為什么愿意支持王莽了嗎?他們把王莽視為自己的標桿、榜樣、代表和偶像,也把王莽視為自己實現(xiàn)理想的希望,希望王莽登頂之后,能把自己這個階層順利帶到一個新高度。

結(jié)果,這幫知識分子(主要是儒學子弟,因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之后,文化界的主流就是儒學)化身為青年革命軍把大師兄王莽推上了皇位,卻發(fā)現(xiàn)世界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與他們的幻想格格不入。

巨大的落差使得他們心里充滿怨氣,他們怨恨誰呢?一個自然是沒能滿足他們期待的王莽,革命成功了,你咋就不能學學漢武帝,也來一個罷黜百官、獨尊儒生呢?另一個便是前面提到的豪族,豪族由于在各方面資源都占優(yōu)勢,順理成章地霸占了大部分晉升通道。

看明白了沒有?是不是和我們職場很多失意的大學生一樣?一方面怪領(lǐng)導沒給自己機會,一方面怪競爭對手軟飯硬吃。

其實這幫傻孩子就是讀書沒讀通透,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東西當成必然的了。他們認為,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已經(jī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了,那么他們必須是官僚系統(tǒng)的第一梯隊成員,怎么能被豪族子弟擋在前面了呢?不就是一幫富二代嘛,有什么了不起,我們可是國家重點大學生!實際上,他們根本不知道,人家在學歷和能力方面并不比他們差,背景、人脈各方面卻甩他們幾條街。

另外,他們也根本沒有真正理解透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漢武帝當初青睞儒家思想的初衷主要是看中了儒家的理論方便統(tǒng)一全天下的思想這一點,所以才把儒家推到了國教的地位。但他深知光靠儒家思想治國,還是靠不住的,所以他一直用的是“外儒內(nèi)法”“王霸之術(shù)”!

這跟很多夫妻過日子一樣的,為了樹立廣泛的良好家庭形象和口碑,男的在外使勁地捧女的,但他也知道這個家要真交給女的去管,那大概率會玩完。所以在家庭核心事物上還是用自己那一套去辦。

公元前124年,漢武帝設(shè)立了太學,規(guī)定了一定數(shù)額的儒家學子在太學學習一年并經(jīng)自己考評合格以后,可以被委以中、下級政府職務。

這是最早的文官考試制度,也是儒弟子第一次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渠道能夠進入官場。

漢武帝的本意是感謝儒家思想為自己統(tǒng)一全天下思想提供了解決方案,所以專門為儒家子弟提供了綠色通道,實際上就是禮尚往來的意思。但是,有些同志卻不能深刻理解這個問題,偏面地認為,以后儒家子弟都可以優(yōu)先進入官場了。

漢武帝規(guī)定的一定數(shù)額是50人,允許授予的職務是中、下級(實際上就是下級居多,中級就是個彩頭),這兩點關(guān)鍵信息被很多人忽視了,這說明漢武帝就是意思意思一下就完事了,沒打算大量啟用你們?nèi)寮易拥堋?/span>

有些事情,一旦前后領(lǐng)導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就會慢慢變得泛濫不可控。有了太學這個定點培訓機構(gòu)和“畢業(yè)包分配”這個先例的雙重刺激,儒家便加強培養(yǎng)子弟的力度了,儒家子弟的數(shù)量便成倍地增加了。而漢武帝的繼任者或主動或被動就慢慢放開了太學的招生名額,美其名曰:按比例招生!

太學的招生名額由漢武帝時期的50名,慢慢變成漢昭帝時的100名、漢宣帝時的200名、漢元帝時的1000名、漢成帝時的3000名(王莽當年利用此事,收獲了士林的好評如潮)。

數(shù)量上完成了突破,那品級上完成突破也自然不在話下!比如漢成帝時的3000名太學生,難道他們一畢業(yè)全給他們安排小品級官職?有這么多小品級崗位嗎?再說這樣做出來的賬面也不好看呀!

大量儒家子弟前赴后繼地涌入官場,慢慢地,官場輿論的高地也被他們占領(lǐng)了。比如漢元帝當太子時就曾經(jīng)因為勸他爹多用儒生的治國思路而差點被老爹漢宣帝廢掉了。最后是看在漢元帝早死的親娘面子上才忍住了,只是在用“霸王道雜之”教育完他之后,長嘆了一聲:“亂我家者,太子也!”

漢宣帝為什么因為漢元帝偏好儒術(shù)便意欲廢了他?他就對兒子這么沒感情嗎?對儒家思想這么排斥嗎?怎么可能呢!恰恰是因為從苦難中長大的漢宣帝是西漢的最后一位明白皇帝,一方面儒家思想都能在治國方面把太子的腦給洗了,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另一方面,他十分清楚,大漢王朝經(jīng)歷漢武帝一朝的使勁折騰之后,現(xiàn)在還沒有完全恢復元氣,法家的“內(nèi)核驅(qū)動”一定不能丟,否則就沒法穩(wěn)住局面了。

不是儒家思想不好,而是大破大立背后往往是大災大難。這玩意跟現(xiàn)在開車一樣,你突然踩急剎、急轉(zhuǎn)彎,很容易翻車的。

制度、文化、思想這些東西的提高和完善,必須是漸進式的演化,必須是慢工出細活,你想搞“拿來主義”、“教條主義”、“照搬照抄”,那基本上死路一條。商鞅變法那么牛逼,山東六國照搬過去有用嗎?

因為制度、文化、思想這些東西的內(nèi)核需要時間的沉淀和環(huán)境的孵化,才能真正形成。而真正寶貴的也不是這些東西的本身,而是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的沉淀時間和轉(zhuǎn)化效果。

儒家思想才走上臺面多長時間?它在西漢的生長土壤和條件有多完備?突然就讓它全面爆發(fā),那不是拔苗助長嗎?

好在漢宣帝是個明白人,但遺憾的是,他卻是最后一個明白人。

漢元帝繼位后,儒家還是火箭式躥升了,不僅皇家受的完全是儒家教育,而且大多數(shù)高級官員也開始修習儒家,中下層官員也都是太學畢業(yè)出去的。

上行下效,民間學習儒家也是蔚然成風。

這樣一來,以儒家子弟的身份走太學的途徑進入官場的這條供應鏈就出現(xiàn)了“供過于求”的負面效應了。國家的官位就那么多,大多數(shù)的上層職位仍然被外戚這種關(guān)系戶把持著,大量的中層職位仍然在地方的最牛豪族手中,剩下來才能用來安置太學畢業(yè)的儒家子弟,這讓很多對自己寄予厚望卻沒撈到實缺的儒家子弟心有不甘。

皇帝學儒,實現(xiàn)了自己的統(tǒng)治目的,豪族學儒,鞏固了自己的勢力和地位,唯獨越來越多的太學生被擠在了官場門外排隊。

這讓那些“心懷天下”卻“報國無門”的太學生怎么想?他們會憤怒!他們會吶喊!他們會批判!他們會埋怨!這該死的社會!這該死的體制!這該死的政治!他們會一邊幻想一邊消沉!他們會一邊虛無一邊掙扎!他們會一邊妄議一邊暴躁!

當下很多大學生現(xiàn)身說法,說讀書無用,其實背后不就是這種邏輯嗎?每個學生寒窗苦讀十幾載,如愿以償?shù)啬玫搅舜髮W文憑,躊躇滿志地想去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負,但是一踏入社會,卻發(fā)現(xiàn)處處不如意,一方面想不通問題出在哪里,另一方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最后只能憤懣地說讀書無用了。

其實,每一個國家、時代、社會、行業(yè),它的可供分配的利益的大餅都是有限的。參與分配的人一旦過了飽和狀態(tài),也就是過了供需平衡點,就必然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內(nèi)心感到失落。比如西漢末年那些太學生。

所以,任何行業(yè)的擴招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招進來可以,但也要能保證可以安排到位,不然,管殺不管埋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有些同志對于人性心理摸不透,經(jīng)常會說一些無理取鬧的話。比如西漢末年的太學生撈不到編制的事情,他們會說:三十六行行出狀元,當不了官就沒有活路了?勞動不分高低貴賤,你讀了幾年書就不能干點體力活了?務農(nóng)行不?學點手藝行不?做點生意行不?活人還能被尿憋死?怪只怪這些人讀書讀傻了!

這些話聽著聽解氣,實際上還真不是這個理!假如你讀了那么多的書,你會不會對自己有一些期望?如果你就想做個手藝人、生意人,你又何必讀那么多書呢?

有些朋友又會話鋒一轉(zhuǎn),這是國家(公司)的體制出了問題。其實也不是!歸根到底還是實力出了問題,因為它消耗不了這么多的既有資源,東西就擺在桌子上,但你根本就吃不下!

西漢就出了這種問題,儒家子弟根本就沒有條件擁有廣闊的通道,他的存在感或者出路都是幻滅的,這個時候,你必須嚴格控制他的輸入!如果越來越多的讀書人沒有一個渠道進行消化時,將爆發(fā)出巨大的破壞力!

你要么有個什么事情讓他鉆進去就出不來,要么就能及時地、逐步地滿足他的潛在需求。你不一定要像唐太宗那樣發(fā)出“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的燦爛笑聲,但是你必須要保證大多數(shù)的英雄在你這里能看到希望、找到出路。

西漢末年的那些“學有所成”的儒家子弟覺得我們?nèi)褰潭家呀?jīng)是國教了,國家的最高領(lǐng)導也是我們?nèi)寮掖砹?,但是為什么我們之中還有很多人沒有出路呢?這絕對是這個世道出了問題!

于是,他們紛紛以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理論將滿腔的憤懣之情轉(zhuǎn)化為一顆顆子彈狂掃社會和朝政,并無限幻想和鼓吹他們心中的理想狀態(tài)。

這種理想狀態(tài)自然不是憑空捏造的,否則說出去就沒有說服力,世人會把他們當成一群瘋子。但是如果這種理想狀態(tài)有遠古的先進理論支撐,并在某段時間存在過,那就不一樣,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當時的社會在開歷史的倒車了,說在任的領(lǐng)導方針、政策不對路了。

這幫儒家子弟對自己學的儒家思想追根溯源,覺得真還有一個理想時代出現(xiàn)過!那就是上古的周朝,據(jù)說那個時代沒有壓迫與痛苦,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美好得不要不要的。

世人如果質(zhì)疑這種言論是儒生們自己編造的,儒生們便會擺出很多儒學古書來站臺!別鬧,這些東西可不是我們胡編亂造的,而是傳世經(jīng)典上記載的,你們這群刁民覺得自己厲害還是那些古圣先賢厲害?立馬就能讓大部分人閉嘴。因為當時的人們普遍無法程度不高,對古圣先賢也是絕對的敬若神明。

其實當時的傳世經(jīng)典并不多,因為那個時候古籍的保存難度是相當大的,容易被天災人禍毀滅,而且很多古籍都是孤本,毀掉了、丟失了、失傳了,就難以恢復了,光是項羽火燒咸陽這么一下,就毀掉了多少古籍?

到了漢朝,官方倡導發(fā)行的經(jīng)典其實就是五經(jīng),所謂五經(jīng)就是《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五經(jīng)看起來并不多,但隨便抽出哪一部都需要儒生們耗畢生之精力去窮其究竟。不是這些經(jīng)典這么難懂,而是當時文化傳承缺乏基礎(chǔ)和共識。

舉個例子,我們現(xiàn)在對于“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這樣的句子都有共識了,知道養(yǎng)國子以道的“道”是什么道,知道教之六藝的“六藝”是哪六藝,但是那個時候,由于缺少前人的研究與傳承,世人心中沒有共識,大家都在按照自己理解解讀這些東西,確實挺燒腦的。甚至,研究一輩子,研究出來的東西還是錯的,還得不到世人的認可。

講白了,就是文化和理論缺少權(quán)威,這是一個極其悲哀而又困難的事情,別的不說,我們作為父母,如果在孩子心目中沒有權(quán)威,講什么東西孩子都想方設(shè)法地駁斥你、反對你、懷疑你,大家覺得能教育好孩子嗎?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很多父母文化程度很高卻依然教育不好孩子,必須要把孩子送到學校里去,因為在大多數(shù)孩子心目之中,老師才是最有權(quán)威的,他們說的東西才是可信的。

另外,這些有限的傳世經(jīng)典,輾轉(zhuǎn)不同的年代、經(jīng)過不同的人手里傳承下來,很多東西本來就流失了、帶偏了,或者出現(xiàn)各種不同版本,讓人莫衷一是。

比如孟子曾說過一句話“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不是教大家不要相信書籍里說的東西,這個“書”是《尚書》的意思,《尚書》最開始就叫《書》,這句話的核心意思就是孟子覺得《尚書》不可全信,因為他發(fā)現(xiàn)《尚書》很多東西不全、不連貫,甚至就是斷章取義。就跟我們看小說一樣,看著看著中間就被人撕去了幾頁,導致整個故事情節(jié)根本就不完整、不連貫,邏輯上根本就無法自圓其說。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古代的文化傳承其實是一項貴族活動,傳授面比較單一,容易失傳;其二就是文字文化不統(tǒng)一,解讀有較大的局限性;其三就是因為文化載體的原因,不方便保存和復制;其四就是容易被人為破壞或銷毀。

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人家不是燒書,只是禁書,禁止民間隨意傳播各個學派的典籍,尤其是儒家典籍,把這些文化寶藏都收歸中央,供政府專門參考、研究)和項羽火燒咸陽之后,很多典籍都付之一炬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很多民間的讀書人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把一些典籍藏在墻縫里才得以保存,才把文化的火種存留了可憐的一部分。

漢朝流傳的《五經(jīng)》很多都是民間墻縫版,以《尚書》為例,漢文帝打算重修《尚書》,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朝野上下無一人知曉尚書,最后到處打聽,在山東濟南有一個70多歲的伏生手里還保留了一份殘本。于是,趕緊派人(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晁錯)過去學習、抄錄。

本就是殘本,又因為保存不善,再殘一部分。然后跟著伏生學習,其實就是學伏生的個人理解,再殘一部分,所以晁錯最后給朝廷帶回去的《尚書》其實已經(jīng)是面目全非了。

但是,聊勝于無,朝廷其實最需要的還是《尚書》這塊金子招牌,缺什么東西不重要,大不了按照自己理解和意愿往里面加東西嘛!這和我們現(xiàn)在的商業(yè)注水的搞法是不是很類似。

所以,大家想象,西漢的儒生在這種情況下,按照那些傳世經(jīng)典按圖索驥,索出來的遠古“社會主義”,可信度有多高呢?

生產(chǎn)力決定生產(chǎn)關(guān)系,在周朝那樣的生產(chǎn)力下,他們拿什么去實現(xiàn)社會主義?人人有飯吃,難道他們用木制農(nóng)具種地比西漢用鐵制農(nóng)具種地還能高產(chǎn)?人人有衣穿,難道沒有掌握紡織術(shù)的比掌握了紡織技術(shù)的西漢人們還穿得好?

儒家子弟們鼓吹的復古思潮其實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但是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廣大儒生因為自己的政治欲望得不到釋放,他們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現(xiàn)實社會和政治狀態(tài)強烈的不滿而已。

那么,這種復古主義的風潮究竟有沒有用呢?有用,而且相當有用。

第一個原因就是,在那個知識極度貧乏的年代,輿論權(quán)是牢牢掌握在極少數(shù)知識分子手里的。他們干別的或許不行,但是打嘴跑絕對是未逢對手。

周代的“烏托邦”的概念一丟出來,西漢的老百姓就算不認同,但是要說反駁,只能是蒼白無力地翻來覆去說:那不可能。而正方辯友儒家子弟們則可以引經(jīng)據(jù)典,侃侃而談。

這種事情愈演愈烈之后,政府甚至不得不妥協(xié)性地去調(diào)整一些政策法規(guī)來平息輿論風波。

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的最高領(lǐng)導人王莽其實也是一個儒家子弟。更為關(guān)鍵的是,他一直是儒家理論的最大受益人,他對儒家理論早已深信不疑,奉為圭臬。

原來儒家理論不光能讓我一步一步從一個落魄子弟慢慢登上皇位,還能幫助我打造一個大同世界出來?那還等什么,趕緊的,全國人民動起來吧。這就是后面的“王莽改制”。

另外,王莽這么搞,剛好迎合了儒生們的想法,可以平息他們的怒火和怨氣。

那么,王莽改制最后為什么會以慘不忍睹、啼笑皆非而告終呢?并不是說儒家思想真的不好,而是它就是個殘本,有很多“秘訣”完全有可能是編造出來了,沒有經(jīng)過任何驗證,純理論性且是不一定靠譜的純理論性的東西。

王莽終究不是金庸小說里的歐陽鋒,居然把一套被改得亂七八糟的“九陰真經(jīng)”練成了,但即便歐陽鋒練成了“九陰真經(jīng)”,最后也變得瘋瘋癲癲了??上攵趺ё詈蟮南聢鍪鞘裁??不走火入魔才怪!

王莽在繼皇帝位后,開始了迫不及待的“跟往事干杯”,開始花樣疊出、力度巨大、頻率密集的改制,最后終于在15年時間內(nèi)把自己建立的“新”朝內(nèi)改沒了,也讓自己在歷史上貽笑大方而告終。

總結(jié)一下,王莽這一輩子,成也理想主義,敗也理想主義,他靠儒家思想打造自己完美的人設(shè),卻被儒家思想之中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帶上了一條不歸路。這也可以反思為大多數(shù)理想型的書生是不適合搞管理的,這種理想主義者過度信奉曾讓他受益的那一套,其實已經(jīng)陷入了“成功者的偏見”,他們是很難客觀科學地看待問題的,為理想狂奔,讓所有人為他買單。

同時,需要提醒大家,自古以來,知識分子都是可用又可怕的。這種人可以為欲望、理想、情懷奮不顧身,但是最大的毛病就是很難腳踏實地去面對一些挫折和委屈,求而不得,就把知識和能力變成了戾氣和怨氣的助推器,對周圍的生態(tài)爆發(fā)出恐怖的破壞力。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輕易閑置身邊的讀書人,得給他們找點事去消耗他們的時間和精力,讓他們忙碌起來就沒時間去胡思亂想,就沒機會形成心中的戾氣和怨氣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史上唯一“民選皇帝”:只因多活了15年,從萬眾擁戴活成了千刀萬剮
【126】《祥瑞》
第三十六戰(zhàn):王莽復古(3)史上最早的“共產(chǎn)主義”思潮
王莽新朝短短十四年,是如何踐行并粉碎儒家百年來的大同理想?
漢初,儒家學派是如何逆襲取代黃老之道的?
儒家文化,一種華麗的面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