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家喻戶曉的文化名人,他的詩豪邁灑脫、恣意逍遙,很多人都十分喜歡。在中國,只要不是文盲,上到幾十歲的老翁,下到三五歲的小兒,都能脫口而出地背誦幾句李白的詩。這些都足以證明李白在中國文化體系中受歡迎的程度。
但是,民間對于李白之所以津津樂道,其實并不只是因為他的詩文,而主要是因為李白性情灑脫、笑傲江湖的豪情逸致。千百年來,人們翻來覆去地傳頌著李白讓高力士脫靴的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情節(jié),仿佛李白真正是貶落人間的仙人,看透了人世浮華,看穿了浮生云煙。但真實的李白真的是這樣一個人嗎?
隨著普通民眾的廣泛文化覺醒,雖然大多數(shù)人對于李白的喜愛并沒有消減,但是也有更多人對李白的一生提出了新的思考和疑問。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問題上:1、李白一生游山玩水,他的經濟來源因何而來?2、李白才名滿天下,為什么不參加科舉考試,給自己謀個一官半職?3、李白是否真的劍術高明?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儒俠?4、李白為什么會一時糊涂加入李璘的造反幕府,他是一個政治低能兒嗎?
上述問題其實都是一些很好的問題,但是單個的問題很難立體地把李白這個人的真實精神世界給折射出來。只有完美地結合封建文人的特性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才能對李白浪跡天涯有一個觸及靈魂的理解,也才能對李白這樣的文化散人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李白其實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他身上的矛盾性讓人一目了然地看到了封建文人身上那種掙扎、不甘、落寞之后的灑脫、釋然和豁達。也只有真正讀懂了這種矛盾性的悲與喜,才能徹底地了解封建文化和文人身上的廟堂與江湖情懷,才能對歷史、文化和生活中一些對立統(tǒng)一的問題有更理性的認識。
李白是一個天才,也是一個謎一樣的天才,他的家世、家族、祖籍、出生地等在歷史上都是語焉不詳?shù)摹?/span>現(xiàn)在公認的說法是:李白的祖籍是在今甘肅天水,出生地是在四川青蓮鄉(xiāng)。李白出生在長安元年(701年),字太白。五歲開始啟蒙讀書,到了十五歲的時候,已經能夠出口成章了。并在當?shù)仡H具才名,得到了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
封建社會,文人的名聲、名氣是其參加社會活動的準入券。李白在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認可和推崇之后,也開始參與了各種社會活動,并逐步接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儒家和道家兩種思想的矛盾在以后的李白身上會越來越碰撞出更激烈的火花。當然這是后話!
同時,李白生性豪邁,也喜歡上了劍術,并以驚人的天賦成為了一個劍術高明的俠客。李白這種文武兼修的情況,其實在古代的文人身上并不矛盾,甚至很長時間內是一個常態(tài)。讀書人六藝中不就有御(駕車、騎馬)、射(射箭、練武)的明確要求嗎?而且古代讀書人往往身佩長劍,雖然這對有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或者是一種虛榮裝飾,但是也有很多佩劍的讀書人是真正做到了文武兼修的。李白只不過是將兩者都做到了極致的天才而已。
開元六年(718年),十八歲的李白開始了自己“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游歷生活,博聞強識、增廣見聞。但是,這個時候,李白的活動范圍基本上還是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周邊,也就是說,幾乎沒有離開天府之國。他真正開始遠游是在他二十四歲的時候,他來到了今天的重慶。次年,正式出川,“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在李白這次“自駕游”的過程中,他結識了大書法家李邕和孟浩然等一大批著名詩人。也在安陸娶得了已故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為妻。短期定居在了安陸。
表面上看,此時的李白算得上人生圓滿了。但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一樣,一個男人如果只有才華或者金錢,沒有社會地位和事業(yè),都是很難真正得到尊重和理解的,也是很難和自己的內心和解的。李白也希望自己有一個功名,希望自己能活出那個時代讀書人的體面。
歷史并沒有選擇給李白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而是用它僵硬的制度和炎涼的世俗,逐漸把李白推向了“縱情山水、恣意詩酒”的對立面。李白一生的浪漫主義氣息和作品也主要是在這一段時間后變得格外的濃郁和璀璨。
三十歲的李白一路求官到長安,卻屢屢碰壁,最后成了長安市井之間的一個酒徒。以酒消愁,以詩慰己。李白斗酒詩百篇,是李白自暴自棄、放浪形骸最詩意、也是最真實的寫照。
心灰意冷的李白離開長安之后,再度寄情山水,甚至在見到故友元丹丘的山居小屋后,一度有了“擇一處山清水秀之地隱居”的想法。但李白終究還是一個俗世中的文人,他還不能真正拋開功名利祿和家國情懷這些桎梏。所以,幾經輾轉,他在近三十三的時候又回到了安陸的家中,做了一段時間的賦閑在家的清閑文人。
但是李白的求官夢并沒有因此湮滅,此后他多次向唐玄宗進獻自己的作品,也多是一些溜須拍馬的作品,企圖引起唐玄宗的賞識??墒敲\也并沒有格外地垂青李白,李白并沒有因此一舉入仕。李白也通過各種社會活動結識了很多達官貴族,企圖用自己的才華去敲開通往廟堂高處的堅硬的壁壘,比如他就經常給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寫贊美詩。但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殘酷的,李白除了在文壇之中收獲了一大批美譽之外,他的仕途依然是死氣沉沉,甚至看不到一丁點希望。
即便是人生不得意的李白,他也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李白,他的詩文驚艷不了廟堂,但卻足以驚艷了文壇,著名詩人賀知章在見到李白的詩文后,便由衷地感慨:“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李白謫仙人的稱號也是因此而來的。
又過了好幾年,當李白四十三歲的時候,因為賀知章和玉真公主等眾多高官權貴極力向唐玄宗推薦,李白終于被唐玄宗召入朝堂,供職翰林院。因李白的詩風瑰麗、才思敏捷、氣勢酣暢、構思巧妙,唐玄宗給李白的安排的活竟然是做一個專門給皇宮權貴作應和詩人,也就是專門拍馬屁的宮廷詩人。李白雖然如愿以償?shù)爻蔀榱藦R堂之上的人,但是他追求來的生活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是自己所反感的。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和李白一樣,努力很多年之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模樣。
李白對御用文人的生活越來越感到失望,所以也就越來越放任自我。他和賀知章等“酒中八仙”在長安酒肆留下了無數(shù)的詩酒佳話,也給很多羨慕嫉妒恨的人留下了攻擊李白的把柄。在經過小人反復挑撥之后,唐玄宗覺得李白沒有那么可愛了,于是一紙休書,就把李白趕出了宮廷。
李白又變成了一個平民,一個懷才不遇又無能為力的才子。他也只能再次走上“為了忘卻的紀念”之路,借由問情山水、藏身詩酒的生活來麻木和放縱自己。期間,最值得一提的是,李白和杜甫這兩個最偉大的詩人的相識,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是李白的小迷弟。他們兩一見如故,是真正的志趣相投,談詩論酒看人生,對他們各自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他們還和高適一起結伴去尋仙問藥,追求黃老之妙,算是他們對生活的一次有趣的探尋吧。
后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fā)了,李白攜妻子南下避難,到了當涂。后來又到了江西的廬山隱居一段時間。再后來,太子李亨利用馬嵬坡兵變,在西北軍閥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寶座,把孤零零地逃到蜀地的唐玄宗給架空了。李亨在李光弼、郭子儀等人的支持下,慢慢扭轉了大唐帝國的軍事頹勢,李白也重新北上。
但是,唐肅宗李亨的上位本身就是一次政治陰謀,所以李氏皇室中有很多人不服他也是必然的。比如當時的永王李璘就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造反了。此時,五十七歲的李白正好在李璘的軍中,李白很興奮,他覺得自己還有機會為仕途拼搏一下,于是把自己的筆桿子轉化成了李璘戰(zhàn)斗的槍桿子,為李璘寫了很多檄文之類的。但是,李璘的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了。李白又要涼涼了。
但好在李白身處亂世又久享盛名,他幸運地被軍閥宋若思、崔渙所救。當時的李亨也沒有能力和決心來計較李白這個小人物的命運,所以李白順利成了宋若思的幕僚,宋若思很是賞識李白,過了一段時間居然向朝廷舉薦李白,而朝廷終究是沒法徹底忘記李白參與造反這么一件“傷心往事”的。于是駁斥了宋若思的舉薦,并把李白發(fā)配到夜郎。(今貴州西南)
59歲的李白在流放途中,又遇到了唐肅宗大赦天下的好事,恢復了自由身。此后的李白已經徹底進入了人生暮年,完全以各地游玩為主,主要路線就是今天的長江三峽沿岸,并向東延伸到金陵。比如他那首著名的《早發(fā)白帝城》就是這個時候寫的。
晚年貧困潦倒的李白甚至不得不去投靠族叔李陽冰,李陽冰當時是當涂縣令,李白也在投靠李陽冰的第二年去世,享年62歲。關于李白的死也有很多種說法,比如說醉死、溺死和病死,這其實可以理解為人們對這位浪漫詩人的藝術色彩加工,是民間增加李白傳奇色彩的一種演義方法而已,無需過于較真。但不管怎么說,李白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在文章開頭的時候,我也列舉了人們對李白這個人比較感興趣或者有疑問的幾個問題,其實通過對李白這一生的大致介紹,我相信有些問題的答案已經昭然若揭了。比如李白是不是一個真正的武林高手?顯然,李白是一個真正能文能武的人才,他的《俠客行》絕不是無病呻吟地杜撰出來的。甚至金庸先生在寫武俠小說《俠客行》時,也是對這個歷史點有所借鑒的。
但是,我需要認真地再梳理一下李白這個人身上的情緒,因為李白這一生給我?guī)淼母杏|是復雜的,他詩中那種恣意汪洋的灑脫和他人生的委曲求全幾乎是相互映照的。我們必須理清這種矛盾,才能真正讀懂李白。
李白的出身應該是一個富商,有人說他的祖上在絲綢之路上的張掖等城里做國際貿易的,先不管這個說法精確不精確,但是李白家應該是不缺錢的。在那個時候,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只能去打洞,中國古人的教育成本一直沒有被正視。如果李白不是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李白不可能從小就接受那么良好的教育。換句話說,讀書不是你想讀就能讀的,要么你家學淵源,要么你財大氣粗,否則沒人教你孩子讀書。
李白的出身成就了他,也徹底限制了他。因為李白是商人家庭,根據唐朝的科舉制度,商人、罪犯這些身份的人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李白身上的商人身份成了李白一生難以逾越、也難以言說的痛。
我們經常說,英雄不問出處!但這句話本身就是童話里的故事,都是騙人的。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中,何時擺脫過“出身”、“成分”的影響?甚至很多時候階級出身、家庭成分是一個人命運的主要影響因素??纯茨切┣嗍妨裘蛘叱删痛髽I(yè)的人里究竟有幾個草根平民就知道了!
唐朝的科舉制度雖然為了分化關隴貴族的政治壟斷,向一些寒門士族增開一道大的縫隙。但它畢竟是一種政治妥協(xié)的制度,它明面上的公平是相對的,是很有局限性的。李白可以說,從一出生就被那個時代給排斥了。
因此,我們能從李白不停地迎合權貴的經歷中讀到一絲心酸。一個讀書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學有所成、學以致用。沒有人是真正愿意學得滿腹才華,只是為了自娛自樂而已,如果有,只能說明那是一個什么都不缺的人,包括名利和信仰。所以,我不是很認同諸葛亮隱居南陽是真正的清心寡欲,不過是待價而沽而已。
唐朝的讀書人有兩個時髦追求——娶五姓女和中進士,一個是世俗的,一個是精神的。李白作為一個滿腹經綸的讀書人,想要追求功名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尊重的。
但是,現(xiàn)實卻給了李白無數(shù)的打擊和制約。李白名滿天下,娶高官后代,這些都是一種非官方的對他的才華的認同,對于李白來說,對于那個時代的讀書人來說,他們需要一個官方認證,也就是中進士、取功名,李白如此,杜甫也是如此。
三十歲后的李白便借用各種關系和資源,試圖揭開自己身上的枷鎖,他需要真正的精神自由。他向安陸的裴長史自薦,希望能得到一個入仕的機會,可惜被人毀謗而被拒。為了爭取機會,他拜謁宰相張說,并結識其子張垍。他在長安廣泛結交權貴,參加各種文藝沙龍,博取他們的賞識。他主動迎奉玉真公主、賀知章等知名權貴。他給唐玄宗不停地寫贊歌,《明堂賦》、《大獵賦》極盡跪舔之能事……這些都是因為李白天生是一個卑微的人嗎?不是,是因為當時社會的偏見和時代的狹隘把李白逼成了一個卑微的人。
李白的求官之路走得越執(zhí)著,就越能看到一個封建文人身上的無力感。也就越能理解后世“范進中舉”的那種瘋狂。在矛盾的對比下,也更能理解到李白生性的豁達。有人說,李白這么執(zhí)著于做官,甚至晚年都還參加了李璘的叛亂,他怎么還是一個豁達的人呢?
事實上,在有人問我覺得唐代的李白和宋代的蘇軾誰更豁達豪放的時候,我選擇的正是李白。因為一個人的豁達不是表現(xiàn)在他拿得起而不拿,而是表現(xiàn)在他拿不到而放得下?!扒蟛坏谩笔侨诵灾凶铍y控制也最危險的一種情緒,稍有不慎就會走火入魔。李白在歷經各種打擊和失望之后,能夠把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轉化到詩酒人生、山水風情之中去,這是一種真正接地氣的灑脫。蘇軾當然也很灑脫,但是他的灑脫與李白不同的是,蘇軾是一個曾經擁有的人,他被貶后的隨遇而安,是因為他曾經做過高官、受過尊重,他是得到之后,慢慢看淡的。一個有錢人的視錢財如糞土和一個沒錢人的視錢財如糞土是兩回事。
李白一生放蕩不羈的表面,其實掩蓋的都是他一生不如人意的失落。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還會不擇時機地參與叛亂,他的內心是多么想抓住一切機會去彌補他的缺憾呢?饑不擇食的人往往傳遞的不是笑話,而是辛酸。
其實,我一直把李白當做中國古代文人一種典型,他身上有文人最明顯的矛盾性和統(tǒng)一性。他們就像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里寫的一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大多數(shù)的文人都在“廟堂”和“江湖”這兩條界限之間不停地掙扎著。
我們先來說說,讀書人的使命是什么?“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宋代張載給出的認可度比較高的答案。但是,我一直覺得一個讀書人的使命就是為了幫助自己和更多的人找到和社會、時代、生活和解的機會與理由。
世界上本沒有讀書人,讀書人其實也不過是社會進化出來的一個先進符號。他所代表的是一群擁有先進文化、先進生產力的先進階級。所以,這也是自古以來,為什么所有統(tǒng)治階級都會想方設法地拉攏讀書人的根本原因。
一個學有所成的讀書人,要么居廟堂之高,要么處江湖之遠,否則是很難被當權者和社會所容忍的。像“竹林七賢”那樣的特例是不值得仿效的,也是經不起推敲的。而讀書人大多數(shù)都會選擇向廟堂靠攏,這是社會和政治進行引導和約束的綜合結果,也是符合人性的。
李白一生執(zhí)著地求官,就是因為他身上文人的廟堂情結。因為他是文人,他有這個能力,他才會不甘、不舍、不棄。如果他只是一個庸人,他不會有這樣的幻想,也就早早地放棄了。所以,在我們生活中,那些真正感覺到痛心、失望和絕望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有想法、有能力但是沒有機會的人,而那些真正平庸麻木的人往往會披上“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的外衣繼續(xù)心安理得地平庸下去,他們很難有絕望的感覺。
李白縱情山水地逍遙,就是因為他身上文人的江湖情懷。一個真正的文人,是熱愛生活的,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熱愛生活是一個文人真正的赤子之心。一個心懷壯志的人信心滿滿地外出打拼,但是輸了之后,連回家的勇氣都沒有了,這樣的人能算得上真正的勇士嗎?一個文人如果因為實現(xiàn)不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無法面對現(xiàn)實或者不能接受現(xiàn)實,這樣的文人活得通透嗎?文人之所以是文人,就是他們在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人。李白把一個文人的江湖氣詮釋得淋漓盡致。
任何東西都有兩面性,文化也不例外,文化和藥一樣,藥不能用來治病的時候,它就是一種毒。文化,不能幫助一個人變得更通透的時候,它就是一把枷鎖。我之所以如此喜歡李白,就是因為李白進退自如,身姿瀟灑。雖不完美,但又何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