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溝的北口就是八達嶺。八達嶺長城,據(jù)守關溝之要地,往西北可以通延慶、懷來、宣化、張家口、內(nèi)蒙古等地,南面可以通居庸關南口和北京城。本片為1898年比利時人印制的明信片。 |
居庸關云臺,為元代藏傳佛教建筑,坐落在居庸關關城之內(nèi)。此地原有佛塔,塔北有永明寺,現(xiàn)在塔和永明寺都已不存,僅存基座(即云臺)。基座部分用大理石砌筑而成,保存有精美的元代石雕。圖為四大天王浮雕。 |
以前,八達嶺關溝中的水資源很豐富,曾是溫榆河的源頭之一。彈琴峽崖壁陡峭,溪水瀉下,淌流在石罅之間,淙淙有聲,兩岸的石壁為之共鳴,悠揚婉轉,如彈琴聲清脆悅耳,故名“彈琴峽”。本片拍攝于19世紀90年代。 |
上世紀20年代,八達嶺關溝一片繁榮,行人絡繹不絕。來往于南口居庸關和延慶懷來的商旅,都從八達嶺關城的東城門(古稱“居庸外鎮(zhèn)”)經(jīng)過。 |
1907年,巴黎一家報社舉辦北京-巴黎汽車拉力賽,參賽汽車在關溝段行至彈琴峽和水關長城南段時難以行進,當?shù)乩习傩沼美K索拖、木杠推的辦法才使汽車艱難前行。 |
八達嶺西城門,古稱“北門鎖鑰”。古時,這里是一個重要的軍事隘口,也是八達嶺關溝古道的北口,城門高大堅固。戰(zhàn)時這里大門緊閉,和平時期商賈行人來往不斷。本片為1870年來中國探訪長城的外國人拍攝,后印制成明信片。 |
居庸關關城門洞。 |
八達嶺關溝古道,南起昌平南口北至延慶八達嶺,北面通往著名的張庫古道,是北京到張家口的必經(jīng)之道。
元代,皇帝冬天在元大都處理朝政,夏天前往位于今天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的上都,來來往往都要經(jīng)過關溝古道。因此,關溝古道沿途建有不少廟宇、摩崖碑刻和人像雕刻。最典型的是居庸關云臺和位于水關長城南面“五貴頭”的廟宇和石刻。
到了明代,北京經(jīng)常受到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脅,戰(zhàn)事頻發(fā)。八達嶺關溝古道,又成了將士們出征阻止北方民族騷擾的重要軍事通道。在前幾個朝代修筑的土長城基礎上,明政府重新修建了磚石長城,并在八達嶺的一個山口修筑堅固的關城與長城相連接。八達嶺關城位于關溝北口山脊,坐落在長城與關溝要道的交叉點上。關城初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萬歷十年(1582年)再次修建。關城墩臺高大厚實,下部用十余層花崗巖條石壘砌,上部砌大城磚,寬20多米,厚17米,高7.8米,是萬里長城中最壯觀的墩臺之一。八達嶺關城有兩門,東城門曰“居庸外鎮(zhèn)”,西城門曰“北門鎖鑰”。這也是來往京城和張家口的唯一一個山口。
作為少數(shù)民族政權,清代與明代的邊疆政策大為不同。清政府推行懷柔政策,號稱“滿蒙一體”。這樣一來,長城的軍事防御功能也就大為削弱了。從此,關溝古道成為南北商販的必經(jīng)之路。古道上,駱駝隊、毛驢隊、木輪車、轎子、行人、商賈、文人墨客來往不斷。清乾隆皇帝曾經(jīng)兩次來到關溝,留下“居庸疊翠”的題字,從此,這里也就成為燕京八景之一了。
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溝通北京和張家口的京張鐵路。為了穿過崇山峻嶺,工程人員在關溝內(nèi)開鑿了四座山洞,并在青龍橋巧妙地設計了“人”字形道岔。京張鐵路建成通車,給張家口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機,張家口很快成為除天津外的北方第二大商埠。
1907年,北京-巴黎汽車拉力賽舉辦。作為當時世界上距離最長(1.7萬多公里)的汽車拉力賽,舉辦者們把關溝古道作為比賽線路。在1907年出版的《北京巴黎汽車拉力賽》一書中,隨行記者巴茲尼特別描述了汽車拉力賽經(jīng)過八達嶺關溝時的情景。由于山勢陡峭,又沒有公路,參賽者們只能雇傭民夫把汽車抬過關溝。
如今,從北京北站到張家口南站的城際高鐵,將于2019年前通車。這條城際高速鐵路也將通過從南口到八達嶺的40里關溝。那時,當您乘坐高鐵穿過關溝古道時,將再一次領略到這條古道的險峻與魅力。
孟憲利/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