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常見方證
· 桂枝湯證
· 桂枝麻黃各半湯證
·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證
· 五苓散證
· 當歸飲子證
· 消風散證
· 荊防敗毒散證
· 防風通圣散證
· 陽和湯證
· 小柴胡湯證
· 柴胡桂枝干姜湯
· 柴桂湯證
· 烏梅丸證
桂枝湯證
· 【處方】: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生姜15g、大棗15g。
· 【功用】:解肌發(fā)汗,調(diào)和營衛(wèi)。
桂枝湯證
· 【方證要點】:自覺發(fā)熱,汗出惡風,心動悸,腹痛,脈浮弱。
桂枝湯證
· 【臨證指要】:若見汗出惡風,心動悸,腹痛,脈浮弱等癥,或患者伴有過敏性鼻炎,哮喘均有應用的機會。治療蕁麻疹可以酌加荊芥、防風、蟬蛻、路路通等中藥。
桂枝麻黃各半湯證
· 【處方】:桂枝15g 、芍藥15g 、生姜10g、甘草10g、麻黃10g、 大棗12g、杏仁10g。
· 【功用】:發(fā)汗解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桂枝麻黃各半湯證
· 【方證要點】:惡風寒,無汗或微汗,口淡,脈浮。
· 【臨證指要】:若見惡風寒,無汗或微汗,口淡,脈浮。根據(jù)病情可選用當歸飲子、當歸芍藥散、過敏煎合方治療。
麻黃連軺[yáo]赤小豆湯
· 【處方】:麻黃10g、連翹30g、杏仁10g、赤小豆30g、大棗15g、桑白皮15g、生姜15g、甘草10g。
· 【功用】:宣肺解表,化濕解毒。
· 連軺與連翹辨李樹仁 任漢陽 《江西中醫(yī)藥》 1987年05期 連軺與連翹辨【摘要】: 連軺始見于《傷寒論》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仲景自注云“連翹根是”(宋本《傷寒論》262條,而金·成注本作'連翹根也”)?!秱浼鼻Ы鸱健纷鳌奥辄S連翹赤小豆湯”,方中用連翹。后世傷寒注家及醫(yī)家亦多有認為連軺即連翹者??贾T成書略早于《傷寒論》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其下品載有連翹,中品載有翹根。二者性味、功效、采集時令、炮制均不相同,說明連翹、翹根并非一物。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證
· 【方證要點】:惡寒發(fā)熱,無汗或少汗,水腫,小便不利,疥癬內(nèi)陷,一身瘙癢,發(fā)熱喘咳,腫滿,關(guān)節(jié)腫痛,噴嚏連連,舌淡紅苔黃微膩,脈浮。
· 【臨證指要】:患者風團灼熱,瘙癢劇烈,常打噴嚏,舌紅苔黃,脈浮,可投本方酌加土荊芥、防風、路路通等中藥治療。也可合方荊防敗毒散治療。
五苓散證
· 【處方】:豬苓20g、澤瀉30g、白術(shù)20g、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5g。
· 【功用】: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五苓散證
· 【方證要點】:發(fā)熱汗出,口渴,眩暈,嘔吐,水瀉,大量飲水,小便少,皮疹多為水皰,滲出,眶周陰囊雙下肢水腫,舌體胖大潤,脈浮。
五苓散證
· 【臨證指要】:患者風團色淡紅,伴發(fā)熱汗出,口渴明顯,眩暈,嘔吐,水瀉,小便少,眶周陰囊水腫等癥,舌淡,體胖大潤,脈浮。
當歸飲子證
· 【處方】:當歸10g、白芍10g、川芎10g、生地15g、白蒺藜10g、防風10g、荊芥穗10g、制首烏10g、黃芪30g、炙甘草10g、生姜10g。
· 【功 用】:補益肝腎,養(yǎng)血祛風。
當歸飲子證
· 【方證要點】:周身皮膚干燥,皮疹色暗紅,雙下肢肌膚甲錯,夜間瘙癢明顯,舌瘀紫,脈澀。
· 【臨證指要】:患者面色萎黃虛胖,周身皮膚干燥脫屑,雙下肢肌膚甲錯,風團淡紅或暗紅,舌瘀,脈澀。老年患者居多。
消風散證
· 【處方】:當歸10g、生地30-150g、防風10g、蟬蛻6g、知母10g、苦參10g、胡麻10g、荊芥10g、蒼術(shù)10g、牛蒡子10g、石膏30g、甘草10g、木通10g。
· 【功用】:疏風除濕,清熱養(yǎng)血
· 荊防四物湯(荊防歸地無川芎白芍)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無粳米)導赤散(地通草無竹葉)三物黃芩湯(苦參生地無黃芩)加蟬蛻、胡麻、蒼術(shù)、牛蒡子。
消風散證
· 【方證要點】:主治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云片斑點,抓破后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shù)。(教科書原文)
· 原書主治 《外科正宗》卷4:“治風濕浸淫血脈,致生疥瘡,瘙癢不絕,及大人小兒風熱癮疹,遍身云片斑點,乍有乍無并效?!?/h1>
消風散證
· 【臨證指要】:患者周身皮膚干燥,風團色紅,心煩口渴、尿黃,苔黃,脈浮數(shù)??赏侗痉阶眉勇仿吠?、徐長卿等中藥治療。
荊防敗毒散證
· 【處方】:荊芥10g、防風10g、茯苓10g、獨活10g、柴胡10g,前胡10g、川芎10g、枳殼10g、羌活10g、桔梗10g、甘草10g克。
· 【功用】:祛風散寒,解表祛濕。
荊防敗毒散證
· 【方證要點】: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證初起,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無汗、劇烈頭痛、肌肉關(guān)節(jié)酸痛,舌苔白膩,脈浮或浮緊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瘡癰初起而有表寒證者。
荊防敗毒散證
· 【臨證指要】: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肌肉關(guān)節(jié)酸痛,舌淡,苔白膩,脈浮或浮緊者??赏侗痉阶眉勇仿吠?、蟬蛻等中藥治療。
防風通圣散證
· 【處方】:防風10g、川芎10g、當歸10g、芍藥10g、大黃5-10g、薄荷10g、麻黃10g、連翹15g、芒硝10g、石膏10g、黃芩10g、桔梗10g、滑石15g、甘草10g、荊芥10g、白術(shù)10g、梔子10g。
· 【功用】:解表攻里,發(fā)汗達表,疏風退熱。
防風通圣散證
· 【方證要點】:主治表里俱實證。憎寒壯熱,頭目昏眩,偏正頭痛,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粘,大便秘結(jié),小便赤澀;瘡瘍腫毒,腸風痔漏,風瘙癮疹,苔膩微黃,脈數(shù)。
防風通圣散證
· 【臨證指要】:患者體質(zhì)壯實,平素畏寒壯熱無汗,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苔黃,脈浮數(shù)。可投本方酌加路路通治療。
陽和湯證
· 【處方】:熟地30g、肉桂10g、白芥子10g、炮姜10g 、甘草10g 麻黃6g、鹿角膠10g。
· 【功用】: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陽和湯證
· 【方證要點】:主治陰疽。漫腫無頭,皮色不變,酸痛無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蛸N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等屬于陰寒證者。
· 【臨證指要】:患者平素畏寒肢冷,身體困倦乏力,遇寒加重或誘發(fā),遇熱風團和瘙癢減輕,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可投本方酌加荊芥、防風、路路通等中藥治療。
小柴胡湯證
· 【處方】:柴胡20g-40g、黃芩12-15g、黨參15g、生甘草10g、生姜15g、大棗15g、制半夏15-30g。
· 【功用主治】: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證
· 【方證要點】:主治傷寒少陽病證。邪在半表半里,癥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經(jīng)水適斷,寒熱發(fā)作有時;瘧疾,黃疸等內(nèi)傷雜病而見以上少陽病證者。
小柴胡湯證
· 【臨證指要】:面黃體瘦,多動易怒,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咽喉腫痛,頸部淋巴結(jié)腫大,食欲差,失眠多夢,性情敏感多疑,大便干燥,晨起口苦,少年兒童青年應用的機會非常多。如果多汗畏寒,打噴嚏常與桂枝湯合方應用。
柴胡桂枝干姜湯證
· 【處方】:柴胡12-20g、桂枝15g、干姜10g、栝蔞根15-30g、黃芩15g、牡蠣30g、炙甘草10g。
· 【功 用】:和解少陽,溫水化飲
柴胡桂枝干姜湯證
· 【方證要點】: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湯證
· 【臨證指要】:頭汗多,胸脅痛,心悸,口苦,口干不欲飲,心煩失眠,畏寒,大便溏,容易腹瀉,平素疲倦,四肢關(guān)節(jié)痛。常合方當歸芍藥散治療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臨床應用非常多。
柴胡桂枝湯證
· 【處方】:柴胡15-30g、桂枝15g、黃芩15g、黨參(代人參)15g、甘草10g、姜半夏15g、芍藥15g、大棗15g、生姜15g。
· 【功用主治】:和解少陽,調(diào)和營衛(wèi)。
柴胡桂枝湯證
· 【方證要點】:患者若見忽冷忽熱汗出,關(guān)節(jié)疼痛,口干口苦,舌淡紅,苔薄黃,脈弦浮??赏侗痉阶眉忧G芥、防風、路路通、蟬蛻等中藥治療。兒童青少年應用的機會較多。
柴胡桂枝湯證
· 【臨證指要】:患者若見忽冷忽熱,汗出,關(guān)節(jié)疼痛,口干口苦,舌淡紅,苔薄黃,脈弦浮。可投本方酌加荊芥、防風、路路通、蟬蛻等中藥治療。若臨床患者無證可辨,可投本方治療,兒童青少年應用的機會較多。
· 若臨床無證可辨,左右為難之際就試用本方或桂枝麻黃各半湯加味。
烏梅丸證
· 【處方】:烏梅10-15g、細辛5-12g、干姜10-15g、黃連5g-10g、當歸10g、制附子10-30g、肉桂5-10g、黨參10-15g、黃檗5g、川椒5g
· 【功用主治】:溫臟安蛔。
烏梅丸證
· 【方證要點】:用于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癥見腹痛下痢、巔頂頭痛、時發(fā)時止、躁煩嘔吐、手足厥冷。
烏梅丸證
· 【臨證指要】:患者若見畏寒,四肢厥冷,疲倦乏力,口苦、腹痛腹瀉,大便溏,粘馬桶,或拉不干凈,舌暗紅苔黃??赏侗痉阶眉忧G芥、防風、路路通、蟬蛻等中藥治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